《亡羊补牢》中窥见个性化

          一直以来,总听说“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解、“个性化”建议……各种“个性化”解读,但实际操作起来,真的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孩子们“个性化”,好像如今的学生也成了思维定式,总是跟着老师的节奏,有些孩子总是唯命是从,肆意揣测老师的心思,而老师也一味地追求一致而抹杀了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其中《亡羊补牢》中邻居与养羊人的对话突然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焦点,开始    李嘉读了养羊人的这句话:“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孙鸿铭立刻起来反对,说:“李嘉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读法,我觉得养羊人应该是满不在乎,所以你朗读的语气我不同意,我来读读。”    张秉泽立刻站起来,说:“孙鸿铭同学,我跟你的想法也不一样,我觉得养羊人是觉得邻居多管闲事,我来试试。”    李占达也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们三个的读法,我觉得是养羊人丢了羊,特别伤心,应该这样来读。”    ……    就这样孩子们畅所欲言,这一刻我突然欣慰的笑了,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这不就是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个性化”阅读吗?  看来,有时候我们教师要真的蹲下身来倾听每一位学生的真正心声,这样我哦们才能跟他们气息相同,才能让他们有所谓的个性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亡羊补牢》中窥见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