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借别人的悲伤,来为自己疗伤

我们总是借别人的悲伤,来为自己疗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部忧伤的小成本文艺片,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主演卡西也凭精湛的演技,捧回了小金人。这是一部描写“失败者”的电影,为何能受到崇尚“成功”的主流颁奖礼肯定,这很值得玩味。

很多年前,我在深圳书城看到蔡康永的一本书,《LA流浪记》。这是一本他的个人文集,里面有一篇文章,讲述他初到美国学编剧的时候,上的第一堂课,教授就直接的说到,编剧的第一要义,就是没有人是快乐的。

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颤动了一下。那时我还很年轻,刚大学毕业不久,初去深圳,还是无业游民,穷的像条狗,对未来和人生都充满迷惘。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忽然透亮了许多,就像一个掉到井里的人,忽然被打开了井盖,看到了远处的天空,虽然仍无助于他的困境,但却看到了希望。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我们借由电影去完成某种梦想。电影也是关于人的艺术,我们借由电影去完成人性的某种释放。没有人喜欢看一个“人生赢家”一帆风顺,养尊处优的剧本,但却喜欢看主角各种艰难,被生活虐的体无完肤的故事。为什么?

因为没有人是快乐的,看电影的人也是被生活虐的体无完肤的人。上帝生人,大概是怀着某种仇恨,每个人都充满烦恼,无论他是穷是富,是老是小,是男是女,生活中总有一团乱麻,要让他去解。痛苦如影随形,快乐却是点缀。

艺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反映人生的困境。在生活中各种憋屈的人,看到电影里主角的故事,发现他居然也过得这么惨,甚至比自己还惨,心理就会获得某种释放。幸福从来都是来自于对比,一个没有鞋子的孩子,看到一个没有脚的孩子,他就会感到其实自己挺幸福。

这就是一个人性的规律,我们总是借别人的悲伤,来为自己疗伤,借别人的痛苦,来让自己感到幸福。听着很残忍,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密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总是借别人的悲伤,来为自己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