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人性试炼场

《驴得水》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脉络非常简单,几个心怀教育梦想的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当时的愚昧落后,来到偏远山村,建立了三民学校,因为山区贫困缺水、条件艰苦,校长和老师们就用一头驴虚报为英语教师“吕得水”,向教育部多领了一份薪水,用于干山教学条件和教师生活,后来“教育部”特派员来了,美国的慈善教育家来了···于是为了圆这个谎言,就继续编造新的谎言,既成为了电影推动剧情的动力,也为其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1.

人性是永恒的主题。

这部电影很简单,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炫酷的特技、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场景单一,主要的演员用一双手就能数得过来,这样简化掉其它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凸显人性这个主题。就像《活埋》这部电影,整部影片只有一个演员,躺在一个让人非常压抑的棺材里,仅凭借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合理的情节设计,就足够震撼观看电影的每一个人。

电影里的地点,设置在一个类似戈壁的地方,荒凉、孤单,刻意的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这个场景的设定,给观众一个暗示,后面即使碰到非常困难和不合理的地方,身在其中的人,也没有办法逃离,没有外界可以给与帮助,好与坏都只能依靠自己。

电影里没有明显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现实世界很多时候也是这样。

2.

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

校长:“来,我们聚聚气”,他的目标最简单,就是办好这个学校,他的一切目的好像也是为了这个学校。校长看似最善良最以大局为重之人,但其实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压迫与不公,只要没伤害到他的直接利益,他就能一直“忍”字当头,甚至去帮忙规劝其他人退让、牺牲,以便“顾全大局”,对于外界的压力,几乎从来没有强硬的反抗,总是迫于无奈的被牵着鼻子走,然后发出一些类似于“强烈谴责”之类的声音。也许这个校长也有苦衷,这里想起《艋胛》里的那句台词:“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风,后来发现,其实我们都只是草。”。

张一曼,大概是这部电影里情商和智商都最高的人了,多少次危机都被她巧妙的化解,总能找到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敢作敢当,不过人都有弱点,她喜欢“睡服”人的这个习惯,终归还是伤害了自己。张一曼是让人心疼的一个人,作为一个柔弱女子成为了全片背最大黑锅的那个人,除了有点“品行不端”之外,张一曼算是非常单纯、简单、直率的一个人了,虽然“睡服” 铜匠的过程中,她亦有着饥渴的私心,但她的很多行为毕竟都是为了学校,最后被逼到那般悲惨境地,确实让人心寒。

裴奎山,第一个“黑化”的人,当他大热天裹着貂皮大衣,就是由人到衣冠禽兽的转变,大概他是这部剧里最让人讨厌的一个人,也是很多人都觉得绝对不能嫁的人。这确实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角色,不过电影映射现实,现实里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人呢,万一他对张一曼是真心的呢,万一他真的是非常喜欢张一曼呢,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却这么“下贱”,这会让有些人接受不了,对于一些极端的人来说,自己得不到,不如毁掉。

周铁男,非常富有正义感的人,他不太在意自己的利益得失,动辄便要为学校与学生捐出自己本就不多的工资;他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几次三番忍不住对咄咄逼人的铜匠出手教训;他心地柔软,即使在被逼迫辱骂张一曼时也暗地护着这位同僚,这样的人能减少这个世界的阴暗面,面对不公平、不合理、不涉及自己的事情,绝大多数的人都只会袖手旁观,而周铁男毕竟是站出来了。但这毕竟不是一部英雄主义电影,周铁男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以当子弹擦着脸过去的时候,当知道真的会开枪,自己真的会死的时候,他的心理防线被顿时击溃了,痛哭流涕跪地求饶也是让人唏嘘不已,作为同样的普通人,确实也不应该有太多苛刻。

佳佳,这个角色其实最无聊,也最有意思。最无聊是因为她的内心几乎从来都没有变过,一直都是一副天真烂漫,追求公平正义的样子,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深刻”,以至于后来在驴棚,佳佳拿着材料,说要去举报特派员,周铁男一直拼命拦着她。在看这部电影的人里面,有多少人讨厌佳佳啊,觉得真是无理取闹,觉得这样做根本不会有效果,觉得真是只会添麻烦···但是啊,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我们都是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也只看了利弊,没有分对错。想起罗永浩的故事,这个社会上总是有很多“过来人”,他们会告诉你,要达到一个目标,不要直接走过去,而是要绕很多个弯,慢慢的迂回过去,要走过一个又一个“潜规则”。现实有时候的确是这样,但有时候又不是,阿甘之所被那么多人喜欢,就是因为他简单,看到一个目标,就径直的走过去,看起来非常傻,但其实这样最快。怕就怕,时间久了,我们把错的当成对的,把对的当成错的,把公平正义看做犯傻,把“潜规则”当成真理。

3.

人性的转折太快。如果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缺点的话,我认为是这部电影里人物的转折,人性的转变太快、太突然、太刻意。电影里人物的转变,没有充分的理由支撑,有时感觉缺乏逻辑性,显得比较生硬,有一种“为变而变、为坏而坏、为丑而丑”的刻意。

灾难片通常是最经常用来反映复杂人性的,因为在生死面前,最容易看到人最真实的那一面,在灾难面前,就没有了平日的社会地位、社会秩序的影响,每个人都赤裸的暴露出来。

《釜山行》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很流畅、很合理,没有那种不自然的感觉,里面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很自然。反观《驴得水》,在没有特别严重的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人物的性格转变有一点过分夸张了,要知道,成年人通常都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不是在生死面前,通常性格的转变不会那么快、那么轻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驴得水》——人性试炼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