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我第一篇正儿八经的读书笔记。有人说,你的读书史,就是你的成长史。回想起来,还真是。我的读书习惯一直在变化。从最早只输入不输出,到后来吝啬的碎片化输出,再到现在决心要完整输出。
回到书籍本身,这本书是我本周的惊喜。原本只是随便翻翻,看看有没有新的观点,没想到,书中的很多概念冲击到了我目前的学习模式。最近围绕着“学习”“网络系统”“教育”几个主题,跟着安猪老师在做一个教育实验,我尝试把最近学习到概念图逻辑应用到了本书的阅读上,欣喜收获颇多。
先看看豆瓣读书对本书的介绍:
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听起来感觉挺功利的。所以才说它是我本周的惊喜,因为内容一点都不功利。
读书前,我习惯性地翻看目录,勾勒了简单的思维导图。
在读书过程中,我用关联的思路,绘制了概念图。
你发现两张图的不一样吗?
思维导图是树状图(即线性图的变体)。
概念图是网状的。
概念图才是这本书本来的模样,观点和观点之间,概念和概念之间,本来就有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那为什么作者要树状式来呈现呢?原因只有一个,排版的局限。
而我想做的是,把知识还原成网络,重新选择一条与作者不同的阐述思路。我认为,这是输出的过程,也是内化知识的过程。
《如何高效学习》整本书围绕一个重要概念——整体性学习。
一 整体性学习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整体性学习?而不是线性学习?整体性学习做到了什么线性学习做不到的事情?知识的网状结构是通过什么组合起来的?本书开头就提到了,我觉得最最重要的三个概念。
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网络比作是一个国家。那么,以下这三个概念可以这么理解:
结构:如同国家里面的一座城市。(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学科,比如物理)
模型:构成城市的最小通道。比如:一个社区、一个行政区、或是一个商圈。(也可以理解成:学科中的一个模块,比如物理中的力学)
高速公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可以理解成: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物理与工程学的联系)
知识网络就是这么连接起来的。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需要把它融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随着我们学习的概念越来越多,我们的知识网络会越来越庞大。交通不发达的城市,到哪都不方便,随着城市建设,道路通畅,会发现,原来2个小时的车程,现在不过30分钟的事情。这就能解释,当初难倒我们的数学题,为什么现在可以轻松解答。这个过程,有些人是被动地进行城市建设,而有些人是有意识主动的,这就是为什么花同样的时间学习,有些人可以高效,有些人却常常感到自己在做无用功。
所以这就是整体性学习的必要。我认为,概念图就是在遵循这个思路的很好用的学习方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到底怎么进行整体性学习?在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对象,也就是信息的相关结构。
二 信息结构有哪些?
不同的信息结构需要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用同一个方法解决所有信息是行不通的。比如,学习游泳,你需要下水。学习英语,你需要背单词。作者将我们在学校或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信息的类型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随意信息
特点:没有逻辑分类。这类信息很少在生活中遇到,一般会出现在学校课堂考试中,是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信息。比如,九九乘法表、拼音中声母有多少个、学科中的专业术语等等。
处理方法:尽量去发现它们微弱的逻辑关系。或者通过记忆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进行处理。
2 观点信息
特点:存在争论的信息。这种信息常见于论文期刊或是个人博客中,通过个人的经验、实验,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笔记策略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处理方法:在收集该类信息时,需要快速,采用速读法;在理解信息时,可以借助图表的方式,快速提炼关键信息,观点信息在理解阶段是有一定的难度性的,你需要在大量信息中寻找其中的模式。
3 抽象信息
特点:在学校里出现最为频繁。抽象的但是逻辑性很强的信息。比如:数学、物理、心理学这些学科里大部分触及到的都是抽象信息。
处理方法:内化法和比喻法是主要手段,模型纠错也起到一定作用。抽象信息在知识的理解和获取阶段是最难的,所以学习的速度可以慢下来,一点一点突破概念,形成完整的模型才是最好的做法。
4 具体信息
特点:在学校里低年级出现最为频繁。是那种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比如:昆虫的体型、不同植物的样子。
处理方法:内化法。
5 过程信息
特点:行动信息,即教你怎么行动的信息。一旦习得,会比其他信息保存的更久。比如:如何开车?如何建立个人博客?每一步的步骤是什么?
处理方法:找到信息内在逻辑。只要找到内在的最小模型,会增加你的学习速度。可以使用的方法:内化法,比喻法、图表以及模型纠错。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信息,都涵盖在以上的类别中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科可能同时涉及多个类别的信息。比如:生物学中的植物识别,就属于具体信息,而蛋白质的组成,就属于抽象信息。
只有我们清楚了即将学习的信息的类别属性,我们才能很好地采取不同方法开始整体性学习?
三 如何进行整体性学习?
怎么理解整体性?
1.网状
知识结构的网状性。知识本来的结构就是网状的,只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表达是线性的,所以,才将原本的多维降维成了线性的。所以如果希望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学科。我觉得需要将知识还原成它本来的样子。
2.闭环
i 时代项目里提倡的知识管理,需要经历收集-整理-执行-回顾四个阶段。书中作者提到,学习需要经历六个阶段。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这些观点一致指向闭环。直白点说,学为了用,用促进学,良性循环。作者认为,无论是哪一种信息的学习,都必会经历下面的六个阶段。唯一不同的是,信息类型决定信息性质,进而决定每个信息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本质没变。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 获取阶段
信息的收集阶段。该阶段有三个目标:简化、容量、速度。在阅读信息时,你需要尽可能快地找到关键信息,哪一些信息属于关键信息?
那些对你形成模型有帮助的信息,就是关键信息。
再者就是,阅读量。简化信息后,你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李笑来说,读书要一字一句地读。本书作者则认为,一年读100本书总比一年读两三本书信息量大。最后一个就是速度,这个目标比前两个目标看上去似乎是对立的。个人认为,速度是在前两个目标达成后的终极目标,没有简化和容量,追求速度没有意义。这里的速度,我更多把它理解成,理解速度。它很大程度由模型结构高速公路决定。
2 理解阶段
理解信息的表层意思。比如:你知道一个公式里面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懂得如何带入数据计算。这个阶段仅是理解信息的初级层次。很多人对信息的解构往往止步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信息理解都是表层的,如果止步,你根本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如果希望对信息进一步加工,还需要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3 拓展阶段
这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处于理解信息的中级层次。在这个阶段,你需要运用你基本理解的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构建新的模型,或简化或扩展你的结构。同时还要了解信息的来源背景。比如:你知道一个公式怎么用了,你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公式的来源,推理过程以及探索有没有与此公式相似的其他公式。对于没有这样知识拓展习惯的人,这一步是很困难的,至少对于我。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学习速度将成倍提升。
拓展的主要方式:
深度拓展:即信息的背景探究
横向拓展: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即意味着建立模型。
纵向拓展:它是整体性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建立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高速公路。
4 纠错阶段
这个阶段独立于上面的三个阶段也融合于上面的三个阶段。可以把它看做是整体性学习网络的修整过程。可能在你学习了新的东西后,推翻了你原来的模型也可能是拓展了你原来的结构。
5 应用阶段
可以将信息运用于实践,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是理解信息的高级层次。
6 测试阶段
测试你每一个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有点像复盘的意思。比如在获取阶段,我过去阅读过的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有哪些;理解阶段,过去《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我理解吗;拓展阶段,我知道那些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吗,有模型吗 等等。
我认为,整体性学习,是为了还原知识本来的模样(知识生来就是网状结构),你越是能呈现它原来的样子,越是能看到它的本质。整体性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的“大脑小世界”建设成发达的完美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