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版本:https://blog.csdn.net/pp634077956/article/details/82178710)
1. 同步调用
2. 异步调用 + future回调(可以嵌套使用)
3. 多线程 同步 异步 调用
4. 连接池缓存(超时无效)
1 首先看初始化RedisClient的过程
2 然后看异步命令 getAsync 的逻辑
包括 连接的获取,编码/解码,handler的处理
3 然后看同步命令 get的逻辑
大致脉络就搞明白了
同步使用:
@Test
public void getSetTest(){
int connNum = 100000;
CountDownLatch c = new CountDownLatch(connNum);//todo XXXX
RedisClient client = new RedisClient("127.0.0.1", 3333);
for(int i = 0; i < connNum; ++i){
String value = "第" + i + "次";
client.set(i + "",value);
String result = client.get(i + "");
assert result.equals(value);
}
}
异步调用
@Test
public void asyncGetSetTest() throws Exception{
//Logger.setDebug();
int connNum = 10000;
CountDownLatch c = new CountDownLatch(connNum);//todo XXXX
try (RedisClient client = new RedisClient("127.0.0.1", 3333)) {
// todo 配置化,从配置文件导入(需要在配置文件里面写出来 命令,对应的response类型名字)
testForOne(client,c,connNum);
}
c.await();
RedisClient.stop();//
}
/**
* 用来执行异步测试,将被其它测试接口调用
* client, countDownLatch c(用来进行同步,确保所有回调执行完)
* **/
private void testForOne(RedisClient client,CountDownLatch c,int taskLoad){
for (int _i = 0; _i < taskLoad; _i++) {
final int i = _i;
String val = "你好,master" + _i;
client.setAsync(_i + "",val ).addListener(future -> {
RedisFuture r = client.getAsync(i + "");
r.addListener(f -> {
c.countDown();
String result = (String)f.get();
assert result.equals(val);
});
});
};
}
解释: 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回调写法,注意addListener
实际上是Netty提供的,如果添加很多listener
,它会一个接着一个执行,而且listener
里面不能写阻塞操作,所以如果里面有异步操作,就只能回调嵌套回调。
使用了Netty实现的客户端,保存了一个线程池,使用Netty原生的回调进行简单的包装。
用decoder和fastJson进行编解码,用ResponseHandler处理命令完成时候的回调
用连接池来提高性能,当连接不够当时候创建新的连接,命令完成的时候将创建的连接放回连接池
用future代表异步回调,需要考虑connect的异步和发送命令的异步两个步骤
每一个客户端实际上都是共享唯一的链接池的,也是共享唯一的EventLoop的
异步则是利用来Netty自己的ChannelFuture来实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封装
从发起链接到发送命令一直到命令结束,全部都是异步操作
同步调用实际上是用异步调用实现的,方法是利用netty的`.sync`方法使得异步回调完成,关键点在于需要使用
由于每一个命令都会创建一个Handler用来处理消息,所以各个handler之间并没有状态
唯一需要手动进行同步的地方实际上是线程池的部分,使用了一个`ConcurrentLinkedQueue`以及一个`AtomicInteger`来进行维护
由于并发较高的时候连接池里面不一定存在可用的线程,所以可能需要临时创建
这导致发送命令被分成了两个异步阶段
1 connect
2 连接成功之后发送命令并等回复
为了实现这一点,基本逻辑如下:
如果能够直接获得Channel(连接池有缓存),那么就跳过第一步骤
然后直接调用`sendInternal2`这个函数就可以了,这个函数里面包含了关于发送命令,为解析命令设置handler的所有操作
否则,就在connect的回调里面实现:
ChannelFuture cFuture = bootstrap.connect();
cFuture.addListener(f -> {
if(f.isSuccess()) {
sendInternal2(new RedisConnection(cFuture.channel()), future, type, payload);
}else{
future.setFailure(f.cause());
Logger.debug("connect failed: \n" + f.cause());
}
});
private RedisFuture sendInternal2(Channel output,RedisFuture future, String type, Object payload) throws Exception {
// 下面执行step2, 把命令写入逻辑开始执行
ByteBuf buf = PooledByteBufAllocator.DEFAULT.directBuffer();
final String reqId = RequestId.next();
writeStr(buf, reqId);
writeStr(buf, type);
writeStr(buf, JSON.toJSONString(payload));
Logger.debug(("send payload:" + JSON.toJSONString(payload)));
// todo 抽象为函数
// 移除所有的handler,保持干净的状态
while (output.pipeline().last() != null){
output.pipeline().removeLast();
}
// 首先要注意,为decoder设置reqId,用来在获取返回的结果的时候进行检查id是否能够匹配
ResponseDecoder decoder = new ResponseDecoder();
decoder.setReqId(reqId);
output.pipeline().addLast(decoder);
// 设置第二个handler,需要该handler来通知future
RedisResponseHandler notifier = new RedisResponseHandler(future,this);//notifier用来通知future什么时候结束
output.pipeline().addLast(notifier);
output.writeAndFlush(buf);
// 需要在这里设置handler,异步的通知RedisFuture
return future;
}
解释:
结构: Future本身被Handler所持有,依靠RedisResponseHandler来设置Future的成功,
* 然后在收到服务器回答时候在handler设置future成功
* 构造这样的结构即可达到目的:
* Future(Parameters)------> listener callback(需要持有type和payLoad,控制连接成功的过程)
* | |
* | | 回调时调用SendInteral2
* | |
* |-------------->decoder,responseHandler(Read的时候将会设置Future1成功)
callback hell
,因为回调里面不允许阻塞操作(netty的限制),所以导致只能写成回调嵌套回调的方式readTimeout
,writeTimeout
之类的参数,加上超时限制同时也会导致性能有所下降。改造来RedisFuture
结构,在保留原有回调方式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性能稍差,但是可以消除回调地狱的方式
受到javascript Promise这种调用的启发,所以模仿着在java里面弄了一个,但是区别在于Promise不能取消,而且第一个逻辑是立刻执行的。
首先将RedisFuture进行扩展,类型的定义如下:
public class RedisFuture extends DefaultPromise
listener和以前类似,只有在setSuccess被调用的时候才会被通知执行
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必须在listener里面设置好通知下一个回调开始执行的逻辑,我把这个函数封装为notifyNextListener
因此如果我们在listener里面又继续做了其它的异步操作,那么我们可以为这个异步操作设置一个回调,在这个回调里面调用notifyNextListener
看看 notifyNextListener
怎么定义:
public void notifyNextListener(Object result){
if(next != null){
next.setSuccess(result);
}
}
再看看setSuccess
@Override
public RedisFuture setSuccess(Object result){
super.setSuccess(result);
// 异步执行listener(需要依靠listener「内部逻辑」来通知 next)
if(listener != null){
loop.execute(()-> listener.accept(this,result));
}
return this;
}
其实除了原有的ChannelPromise
的逻辑,就只增加了一个对listener
的调用而已
那么next
是在什么地方生成的? 又是怎么和listener
绑定的,看上面的代码可以知道是在then
这个函数生成的,
所以then
实际上就是一个构造函数而已,生成一个新的RedisFuture
而已,这样就可以实现链式调用,把异步的操作看起来像同步的写法一样,实际上是我把异步的回调细节隐藏起来而已。
这样回调嵌套最多不超过2层,但是性能会稍微差一些
例子:
private void testForThen(RedisClient client,CountDownLatch c,int taskLoad){
for (int _i = 0; _i < taskLoad; _i++) {
final int i = _i;
String val = "(hello)你好,猪精(pig monster)" + _i;
client.setAsync(_i + "",val ).then((future,result) -> {
RedisFuture r = client.getAsync(i + "");
r.addListener(f -> future.notifyNextListener(f.get())); // 当get完成的时候通知下一个回调执行
}).then((future,result)->{
c.countDown();
assert result.equals(val);
future.notifyNextListener(1);
});
};
}
很明显,我们可以利用addListener
来控制什么时候执行下一个回调,而不是和原来一样一旦第一个回调执行完就执行第二个
实现了基于Channel的IO多路复用,极大的提高了客户端的吞吐量
这个改进对于服务器是透明的
对连接池本身进行了改进,增加预热的功能,同时改善了以前并发过大的时候导致创建新连接过多的问题。
思路:
所谓基于通道的IO多路复用,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通道上面同时等待多个命令,类似与pipeline的机制。这和http2还不一样,http2本质上多个请求可以乱序执行,但是由于Javaredis自己是单线程 的模型,而且得到的结果一般非常短小,所以顺序执行足够快了(如果结果的量非常大,比如很多图片这样,那么就可以N个请求分别传输不同的图片)
所以需要做的是: 记录requestId 到 future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得请求过来之后能够通知异步执行的future可以执行回调了;
虽然只有这么一点记录,但是实现起来有相当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下面就来说说最关键的几个地方:
1 线程安全: 相比v2版本,Channel在没有执行完当前命令的时候绝不会被其它客户端访问到。v3则不一样了,由于一个channel上可以有多个命令执行,首先获取连接池里面的channel这一步就必须保证线程安全。因为连接池里面的channel此时都是可能有没有执行玩的命令,随时可能被eventLoop进行访问的。
同时还要考虑连接的关闭,这个时候关闭必须是在channel上面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才能执行,这又涉及到线程之间状态的同步: eventLoop线程以及客户端线程。如果关闭的时候发现连接上没有命令,然后关闭。结果其它客户线程又在这个连接上加入新的命令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2 连接池本身的优化:
挑选连接的规则也在发生变化,首先要定义一个合理的规则使得各个连接上面的命令数量差不多
其次检查连接池的连接的时候也存在线程安全的问题,因为handler此时还掌握着该连接(v2版本是完成命令时调用addOrClose将连接放回连接池), 如果此时handler把连接关闭了也是有严重问题的
另外这里还需要考虑, 如果线程池没有合适的连接的情况下,怎么作出合理的决策:
1 创建新连接
2 直接在原来的连接上面复用命令
3 根据一定策略进行复用
为了解决多线程问题,同时保证性能和代码逻辑的简单,我选择不进行复杂的状态控制:
首先使用`ConcurrentLinkedQueue`, 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前线程拿到的这个`Connection`是安全的(除了`eventloop`线程里面的`handler`也可能持有这个Connection的引用)
当客户端线程执行完发送命令当步骤时,立刻将这个Connection放回pool里面,这样下一个客户端线程又有机会访问到它了
从而实现了一个时间最多有两个线程持有一个连接的引用(eventloop和客户端线程)
当eventloop线程处理命令完成的回调的时候,我们不对这个Connectin做任何修改(这样就彻底保证线程安全了)
这样就可以保证线程安全了,但是问题转移了:
什么时候删除那么超过capacity的连接呢?如果在add的时候发现超过capacity,那么就可以选择在当前线程执行`rebalanceNow`这个函数,它会立刻遍历整个连接池,同时关闭那些超过上限,且没有命令执行的连接(由于该连接没有命令执行所以一定不会被eventLoop线程操作,同时并发容器保证只能有一个线程从pool里面取出来,所以一定是线程安全的)
这里可以进行一个小优化: 如果超过pool capacity数量不多,那么就可以选择延迟处理这个rebalance操作,如果超过的比较多,就在当前线程立刻执行(这样可以启到一个延缓客户端发送命令速度的作用)。
接下来要考虑连接池的策略:
1 首先要考虑进行挑选:
/**
* 遍历整个pool,但是不需要精确的遍历,只要保证大部分连接都遍历过了就好,这样就避免的状态同步
* 如果这个连接上的命令超过 cmdEachConnection:
* 1. 当前存在的总的连接数量(在连接池里面的和不在连接池里面的) 大于 capacity,那么就选择当前这个连接
* 2. 否则把该连接放到队列尾部,继续遍历
* 这种策略可以保证不会超过连接池的上限太多(只有在连接池所有的连接都被拿出去了的情况下才会创建新连接)
* 同时需要记录连接的数量,如果没找到就意味着会创建新连接(RedisConnection.incrementConnectionNum();)
* ----------- 为什么不在RedisConnection的构造函数里面使用 incrementConnectionNum()?因为Connect产生的异步回调会导致创建连接被延迟,然而实际上已经有很多连接必然被创建但是没有记录,这就会导致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大量的连接被创建。所以我们直接记录了这个 趋势,而不是等到实际创建的时候再记录。
*
* */
public Redis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RedisConnection ret = null;
int curSize = size.get();
while (curSize-- > 0 && ((ret = cachePool.poll()) != null)){
if(!ret.channel().isActive()){
size.decrementAndGet();
}else if(ret.getNum() > cmdEachConnection){
if(RedisConnection.getTotalConnectionNum() >= capacity){
size.decrementAndGet();
break;// 总的连接数量已经很多了.所以直接复用当前的连接
}else{
/*
* 当前状态: 总的连接数量还不多,所以可以继续往下找,即便找不到创建新连接可以接受
* 需要注意 ,如果 curSize这个时候刚好为0,就会导致ret被返回
* 而ret实际上已经被重新加入 cachePool 了,所以ret = null 这一句是必须的
* */
cachePool.add(ret);
ret = null;
}
}else{
// 找到一个可用的connection
size.decrementAndGet();
break;
}
}
if(ret == null){
RedisConnection.incrementConnectionNum();
}
return ret;
}
2 考虑连接池的预热:
为什么要预热连接池? 原因很多,但是我这里提供一个其它的角度。假设现在有大量的多线程 + 异步调用开始执行,
如果线程池里面没有连接,就会导致新连接被大量创建,而由于新创建的连接有两个步骤的回调,所以被放回pool这个操作有一个延迟。从而这一段时间会有大量的连接被创建(因为连接池里面始终没有连接,所以只能创建连接)
初始化的时候预热capacity * k(介于 0 到 1)
3 考虑连接池的平衡
public void submitRebalanceTask(EventLoop loop,int delay){
if (!rebalanceSubmit.compareAndSet(false,true)){return;}
loop.schedule(()->{
this.rebalanceNow();
rebalanceSubmit.set(false);},
delay,TimeUnit.SECONDS);
}
// 在当前线程立刻执行,无论是否有定时任务
public void rebalanceNow(){
int tmpSize = size.get();
RedisConnection ret;
while (tmpSize-- > 0){
if((ret = cachePool.poll()) == null){ break;}// 队列是空
// 这个时候不存在其它客户端访问到ret, 如果是idle那么一定可以安全删除
if(ret.isIdle()){
Logger.show("close channel" + ret.channel());
ret.close();// 应该是这里主动将它关闭导致的
size.decrementAndGet();
}else{
cachePool.add(ret);
}
}
}
对比V2版本提高了很多的性能(特别是异步操作)目前在我的机器上(Mac 2.3 GHz Intel Core i5,8 GB 2133 MHz LPDDR3)同时运行服务器和客户端。
…. 同步单线程可以达到7500QPS
… 同步8线程可以达到16000QPS
… 异步单线程: 20000QPS
… 异步4线程: 23000Q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