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梅||元芳,你怎么看?2018-10-19

        同事四人一起去北京出差。北京南站下车后,一起到地铁售票口自助购票。

      售票机提示,从此处去东直门,四人需花费20元。一同事领导拿出一张旧旧的20元,平铺开来,放入钱币指定位置。结果,机器没反应。试了多遍,机器仍不给面子。

      正纳闷间,另一男同事果断掏出一张百元钞,也学领导同事样,平铺放入入口处,然后端庄等待。结果,机器照旧没吭一声。

        这就奇了!那旧旧的20元,我担心是假钞,机器不认。可这新新的100元,总不会是假的吧?

      正在寻思间,还是领导脑袋大,拐弯快,仔细查看了机器提示,发现了秘籍:机器只认5元与10元。众皆大笑。迅即领导又掏出2张10元,依次输入。果然,四张地铁票就出来了。

      奔地铁路上,领导开玩笑同事:‘’嫩觉得俺的票额小,掏出大的。结果人家机器还不认!‘’同事笑解:‘’我以为机器嫌你的钱旧了呢!‘’我则使坏地跟了一句:‘’我还以为是假的呢!‘’众皆大笑。

      一路狂奔,我也脑洞大开。看看,同一个售票机器不认钞票的事件,有人看出的是钱钞面额小了,有人看出的是面额旧了,有人猜测的是假的,都是各自从自己的视角来看。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显现。如果不是有后面的坦诚交流,而是各自闷在心里,又怎会知道彼此所想?想来大多误会也是这般形成的。元芳,你怎么看?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自己在其中表现出的以貌取人的特点。觉得新新的钱钞肯定没有问题,而旧旧的却将其想象成可能是假钞。这不就是一种刻板印象么?刻板印象是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对或事有一种稳定不变的看法,也叫定型化效应。它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过分简单化的分类,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往往因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故常常出现错误,甚至产生有害影响。

        克服刻板印象的方法有:善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的重视与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或与群体成员广泛而深入的接触,尤其与群体中具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进行沟通,以核实原有信息的准确性。总之,刻板印象真需重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秀梅||元芳,你怎么看?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