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世界

赫拉利的《未来简史》着实让人期待啊,他的《人类简史》我也细细读了,有时候有点矛盾啊,一来看到好的、优秀的作品会很兴奋,想着可以学到新东西、新思想了,二来也有点担心好书都被写出来了,深邃的思想都被发掘了,工作还做得那么漂亮,那我以后可写的岂不是越来越少了?玩笑罢了。《人类简史》颇有意思,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想象”这件事的论述。

我记得高中听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人能不能完全地认识这个世界?”其实不要说世界,就是周围一个个人我们也未必就认识就了解,每个人就像一座孤岛,即使孤岛之间有船只往来互通消息,孤岛仍然是孤岛,一个陌生人朝我走过来,我本能地会有点自我保护的意识,谁知道那座陌生的孤岛驶来的船是为和平而来还是装满了炸弹?

顺着这个思路推导下去,这个世界就应该是充满了隔阂和冲突的了,我们的社会,不,也许并不能称之为社会,应该说这个星球的人类图景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小部落里,周围是十分熟悉的人,不过数量并不多,小部落功能齐全,但是效率低下,(比方一个三十人的部落,从觅食到生活用品的生产、安全保卫、医疗服务都有人来做,不过在三十人的群体中搞这么多花样实在不会太高明),与别的部落沟通甚少,因此交流融合也就没有意义了,看起来倒有点像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人了。

然而我们现在并不是这样,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等都不再是天堑了,即使是另一个半球的素未蒙面的人,与你我也可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原因是共同认可的东西超过了彼此的差异,更有意思的一点是,人与人彼此的差异很多是由于现实因素引起比如长相、距离,而把我们连在一起的纽带多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带有精神色彩的东西。《人类简史》里描绘了三条这样的想象纽带,分别是金钱,宗教和帝国。

以金钱为例,做生意如果不能在时间空间上交换彼此的价值,那生意就做不成了,大宗货物总不能随身带着走,土地之类的东西还带不走,交换时有那么多商品,比率怎么确定?这些问题都被金钱解决了,人们抽象出了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代表价值的东西,一张印有花纹的纸就可以在东西半球买到一船船商品,你可以不了解这个地区的人,也可以对别的部落的风俗嗤之以鼻,但是有一样东西我们在心里都是认同的,那就是“钱”,我们彼此都相信这张纸,或者甚至这个数字,就能等价于一个真实的价值,互不相识的人类事实上是创造了一个共识,一个大家脑子里都能接受的概念,通过这个概念让世界逐步连接到一起,可以说是金钱和其他一些概念,让人类得以以整体面貌出现,所以我在看这个世界小时候的样子,也就是新航路开辟、大航海那会,我会想,这个世界能连在一起金钱这个想象出来的虚无而又实在的东西真是功不可没。

有时候会觉得现在我们有点退回去的意思,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被连接到了互联网这张大网上,但是这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们的隔阂,我们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你乐意看什么,它会给得你更多,塞满你的视野,以至于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比如我喜欢看娱乐新闻(当然不是那么回事),那我的新闻客户端也许全是各种嫖娼吸毒出轨三大队之间你争我赶的故事了,这样我们对于差异的容忍度就会降低,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并不是喷子,但是有那么一点喷子的思维趋势,也许是处在本身认可的环境下太久了,对于外界的异见者,没有足以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聊一聊的共识,或者懒得去想象一个和平的房间,甚至可以说我们有时候会想象出一些隔阂与冲突并深信不疑。

看起来这个想象的世界很重要呢,事实上,情感上的爱、依恋、习惯等等,某种程度上也都是我们脑子里想象的概念,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参与者都相信它的存在,正是因为相信这些纽带,我们才不至于完全是一座孤岛。我倒是愿意去和一些人一起创造这么一个想象的世界,想象一些值得存在东西,一些我们都共同接受的体验和认知,不为别的,也是为了世界和平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