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Activity堆栈详解

1、以下来自毕向东java基础视频:

内存的划分:

  • a、寄存器:跟CPU有关,由CPU处理,不用管。
  • b、本地方法区:跟操作系统有关(Windows,Linux,苹果系统)。
  • c、方法区:类加载区域。
  • d、栈内存:存储的都是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凡是定义在方法内的变量就是局部变量)而且变量所属的作用域一旦结束,该变量就自动释放。更新速度很快,因为变量的生命周期很短。
  • e、堆内存:存储的时对象,即实体,实实在在的个体(凡是new建立的,都在堆内存中)。
          特点:(1)、每一个实体都有首地址值;
                      (2)、堆内存中的数据会被默认的初始化,而栈内存中的数据则没有;
                      (3)、垃圾回收机制;

2、摘抄自《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685页:

可将C++的堆(以及更慢的Java堆)想象成一个庭院,每个对象都拥有自己的一块地皮。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这种“不动产”会被抛弃,而且必须再生。但在某些JVM里,Java堆的工作方式却是颇有不同的。它更像一条传送带:每次分配了一个新对象后,都会朝前移动。这意味着对象存储空间的分配可以达到非常快的速度。“堆指针”简单地向前移动至处女地,所以它与C++的堆栈分配方式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当然,在数据记录上会多花一些开销,但要比搜索存储空间快多了)。

3、

栈可以简易理解为:客栈,即临时寄存的地方,计算机中的堆栈主要用来保存临时数据,局部变量和中断/调用子程序程序的返回地址。程序中栈主要是用来存储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以及保存寄存器参数的,如果你用了操作系统,栈中还可能存储当前进线程的上下文。设置栈大小的一个原则是,保证栈不会下溢出到数据空间或程序空间.CPU在运行程序时,会自动的使用堆栈,所以堆栈指针SP就必须要在调用C程序前设定---多用汇编设定SP。

4、摘抄自《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34页:

1.7 对象的创建和存在时间
从技术角度说,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只是涉及抽象的数据类型、继承以及多形性,但另一些问题也可能显得非常重要。本节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对象的创建及破坏方式。对象需要的数据位于哪儿,如何控制对象的“存在时间”呢?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各异其趣的。C++认为程序的执行效率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它允许程序员作出选择。为获得最快的运行速度,存储以及存在时间可在编写程序时决定,只需将对象放置在堆栈(有时也叫作自动或定域变量)或者静态存储区域即可。这样便为存储空间的分配和释放提供了一个优先级。某些情况下,这种优先级的控制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我们同时也牺牲了灵活性,因为在编写程序时,必须知道对象的准确的数量、存在时间以及类型。如果要解决的是一个较常规的问题,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仓储管理或者空中交通管制,这一方法就显得太局限了。
第二个方法是在一个内存池中动态创建对象,该内存池亦叫“堆”或者“内存堆”。若采用这种方式,除非进入运行期,否则根本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个对象,也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时间有多长,以及准确的类型是什么。这些参数都在程序正式运行期间动态进行的,所以在内存堆里分配存储空间的时间比在堆栈里创建的时间长得多(在堆栈里创建存储空间一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指令,将堆栈指针向上或向下移动即可)。由于动态创建方法使对象本来就倾向于复杂,所以查找存储空间以及释放它所需的额外开销不会为对象的创建造成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更大的灵活性对于常规编程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C++允许我们决定是在写程序时创建对象,还是在运行期间创建,这种控制方法更加灵活。大家或许认为既然 
它如此灵活,那么无论如何都应在内存堆里创建对象,而不是在堆栈中创建。但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亦 
即对象的“存在时间”或者“生存时间”(Lifetime)。若在堆栈或者静态存储空间里创建一个对象,编译 
器会判断对象的持续时间有多长,到时会自动“破坏”或者“清除”它。程序员可用两种方法来破坏一个对 
象:用程序化的方式决定何时破坏对象,或者利用由运行环境提供的一种“垃圾收集器”特性,自动寻找那 
些不再使用的对象,并将其清除。当然,垃圾收集器显得方便得多,但要求所有应用程序都必须容忍垃圾收 
集器的存在,并能默许随垃圾收集带来的额外开销。但这并不符合C++语言的设计宗旨,所以未能包括到 C++ 
里。但Java 确实提供了一个垃圾收集器(Smalltalk 也有这样的设计;尽管Delphi 默认为没有垃圾收集 
器,但可选择安装;而 C++亦可使用一些由其他公司开发的垃圾收集产品)。 
本节剩下的部分将讨论操纵对象时要考虑的另一些因素。 

5、摘抄自《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47页:

2.2.1  保存到什么地方 

程序运行时,我们最好对数据保存到什么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的是内存的分配。有六个地方都可 
以保存数据: 
(1) 寄存器。这是最快的保存区域,因为它位于和其他所有保存方式不同的地方:处理器内部。然而,寄存 
器的数量十分有限,所以寄存器是根据需要由编译器分配。我们对此没有直接的控制权,也不可能在自己的 
程序里找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踪迹。 
(2) 堆栈。驻留于常规 RAM (随机访问存储器)区域,但可通过它的“堆栈指针”获得处理的直接支持。堆 
栈指针若向下移,会创建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则会释放那些内存。这是一种特别快、特别有效的数据保存 
方式,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Java 编译器必须准确地知道堆栈内保存的所有数据的“长度”以及“存 
在时间”。这是由于它必须生成相应的代码,以便向上和向下移动指针。这一限制无疑影响了程序的灵活 
性,所以尽管有些Java 数据要保存在堆栈里——特别是对象句柄,但Java 对象并不放到其中。 
(3) 堆。一种常规用途的内存池(也在 RAM 区域),其中保存了Java 对象。和堆栈不同,“内存堆”或 
 “堆”(Heap)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编译器不必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空间,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要 
在堆里停留多长的时间。因此,用堆保存数据时会得到更大的灵活性。要求创建一个对象时,只需用new命 
令编制相关的代码即可。执行这些代码时,会在堆里自动进行数据的保存。当然,为达到这种灵活性,必然 
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堆里分配存储空间时会花掉更长的时间! 
(4) 静态存储。这儿的“静态”(Static)是指“位于固定位置”(尽管也在RAM里)。程序运行期间,静 
态存储的数据将随时等候调用。可用static关键字指出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 Java 对象本身永 
远都不会置入静态存储空间。 
(5) 常数存储。常数值通常直接置于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都不会改变。有的常数 
需要严格地保护,所以可考虑将它们置入只读存储器(ROM)。 
(6) 非RAM 存储。若数据完全独立于一个程序之外,则程序不运行时仍可存在,并在程序的控制范围之外。 
其中两个最主要的例子便是“流式对象”和“固定对象”。对于流式对象,对象会变成字节流,通常会发给 
另一台机器。而对于固定对象,对象保存在磁盘中。即使程序中止运行,它们仍可保持自己的状态不变。对 
于这些类型的数据存储,一个特别有用的技巧就是它们能存在于其他媒体中。一旦需要,甚至能将它们恢复 
成普通的、基于RAM 的对象。Java 1.1 提供了对Lightweight persistence 的支持。未来的版本甚至可能提 
供更完整的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orid: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