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高校的教学工作中,有些同学迷恋网络,以致于影响了学习成绩。很多人将此归罪于网络,甚至有些学校做出大一新生不准购买计算机等的规定。实际上,所谓这种负面的迷恋网络,是指学生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打网络游戏、看视频、聊天、经营空间等各种以娱乐为主的应用上。适度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有益的。但是,过度使用只能造成各种各样的杯具。而如果将网络用在好的地方,不可否认其威力无比。
再细究原因,学生为什么在购买计算机和联网时,目标是要用之于好好学习,但有了很好的条件后却背道而驰了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在学习中使用网络,这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具有这种能力。确实,将网络用于学习,要比打游戏等难上手一些。将学生挡在网络之外,不是办法,不能因噎废食。相反的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应该将学生吸引到网络之中来,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及要求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通过体验,有能力驾驭这匹烈马,并在长远的职业发展中,不断从领导世界发展的IT技术中吸取营养。
教师主动地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如果对此怀有拒绝的心态,大多是教师没有跟得上形势,没有在自己的工作中利用好互联网造成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大原因在于家长对网络不了解,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而如果高校教师在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面前也不能先迈开一步的话,互联网在高等学校无法发挥正面作用,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高校教师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主动了解这些应用,学会使用这些应用,并在教学设计中,将使用这些应用作为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着手点,大胆地利用起来。
年青学生的好奇心强,热衷于各种新奇的事物。他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和对此投入的热情远超我们这些所谓的“前辈”。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大的资本,也是在有些方面失去控制的根本原因。如果教师利用好这股强大的动力,就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营造出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在教学中引入这些很潮的东西,学生会紧紧跟随,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进而这些年青人也会向老师提出更炫的想法,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多彩。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氛围吗?
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的手段包括(仅我写作时随意想到的):下载学习资料、登录论坛交流、利用数字图书馆、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如很火的网易公开课)、利用文档共享工具(如GoogleDoc)合作完成任务等。
在本文中,先将我在下学期即将要试点的两个想法进行阐述,同时也帮助我理清工作的思路。两个想法主要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使用,在试点基础上,我将进一步总结向其他课程中推广的手段。这两个想法分别是:(1)利用博客交作业;(2)利用微博进行答疑。看了此文有想法的老师(无论在何处),可以和我一起交流,探讨并实践这些想法,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无论何校,学习哪门课程),也可以参与进来。
用博客交作业
想法起源于我关注了我的几位学生的博客。他们是学习很主动、积极的同学,经常将自己课外学习的体会、成果放到博客上去,甚至有时放的就是某课程的作业或实验报告。从这些博文中,我看出了他们的成就感,看出了学习的快乐,看出了他们的自信,看出了他们不断陷入各种迷惘而又胜利突围的过程,也看到了他们学有所成的未来。于是我想到,为什么不引导我的学生都找到这种感觉呢?参与的人越多,我们这个群体的成就将会呈指数级增长。
我开博已经有六年时间,真正将自己的博客定位于关注理想教育和美好生活,坚持写原创博文也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对写博的意义已经有了很深的感受。C++课程的第一次实验,我将指导学生建自己的博客,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来了”,将自己写的第一个程序写成博文。
先给出用博客交作业的理由:
(1)帮助学生驶入利用网络学习的“正”道:写过博文,就会经常惦记着往上加点东西,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但万事开头难,于是有很多博主只成天转载别人的文章,没有原创。我将要求学生(必须)每周将实验报告发布为博文,我对实验的评分将以博文为依据;建议学生将课程的其他作业,尤其是调试过的程序也写晒到博客上,也许可以用加分作为诱饵。学生的原创博文就这样出炉了,并且每周至少一篇。以我的经历,一旦开写,一发而不可收拾。逐渐地,上论坛、看公开课,都是自然而然的了。会走正道,“歪”道就会少走,甚至不走了。
(2)减轻学生和和教师的负担:我将设计一个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中大家全一样的文字学生不用再写,只将编好的程序、运行结果及总结写入,当堂完成并提交。我也会制作一个学生博客的清单,只要在课后一个个地打开、登记即可。如果需要点评一下,有“评论”呢,用博客干这个很得手。不出意外,我将抢占不少“沙发”。
(3)避免抄袭:有人会问,往博客上一发,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不是更利于抄袭吗?似乎是这样的。实际上,防止抄袭是个世界性难题,又防又堵,不见得有效。换个角度想,抄袭是防不住的,但如果资源充足,由原先不方便看,偷偷摸摸地抄,变为让学生很方便地多看“几家”,比一比,想一想,也能改改成了自己的。由一贯的偷着抄,到合情合理地借鉴着抄,是个进步,其实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正常方式。写到这儿,我想到了开源软件,其核心就是“不怕抄”和“坦然面对抄”。再者,每个人都有个脸面的问题,在博客中抄作业,让全世界都看到(起码全班同学都能看到),总是不愿意的。管着不让抄他要抄,放开了倒不一定这样了。至少我想碰碰这个运气。(这儿还有些想法,见后文。)
(4)避免学生拖延:学生必须当堂调试并完成题目,实验课结束之后,最多拖延几小时后,我就会批改,哪用课代表一摧二摧也收不起来。人性化些的做法,实在交晚了,学生要单独打招呼请老师补批。目前学生与老师交流少,更大的原因是学生不会主动找老师(有人讲有考试完主动找老师的,我多年没有遇到过了,但更愿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找我。其中原因很复杂,但总得找个办法突破),这不就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主动找老师的感觉了吗?老找老师总不好意思,除了人人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学生将尽力按时完成。于是,老师们成天强调的实验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但总有人去了实验室才想要做什么事情的局面会有所改善。可以给每个学生只3次(或5次)的宽恕机会,总拖延是不对的,那扣分没商量。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而有了重点帮扶的对象。这又是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个难题。
(5)增加交流与讨论: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擅长的就是交流。作业放在博客上了,人人可以评论几句。对每个同学而言,都能得到更多人的指点,也能得到更多指点人的机会。不是说现在的学生们不爱交流吗?上网写点这些评语他们还是愿意的。如果这个群体干的事情能够引起高年级或外界高手的注意,不时来点拨一下那就更得益了。条件成熟时,我可以开发一个应用,统计每名同学在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博文中的留言,小小的个位数加分,将激起同学更多的热情。
(6)学生的热情投入:人做一件事情难得的是兴趣。看多了太多的学生声称对专业不感兴趣,实则是在专业入门之时就难以投入。不管是出于老师施加的要求,还是在用时尚的工具玩学习的驱使,我在等着看热火朝天的局面。我不敢期望百分之百的学生,起码要高出现在传统方式很多比例的同学,专业学习热情会由此点燃。一旦学生入手做这件事情,除了我布置的题目,他们会利用这个平台表达、思考、沟通,找到互联网中更多的奇珍异宝,并从中收获。我将设计几个等级的作业,学生完成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余,将会不为成绩,只为心中的梦想和那么一点点光荣的成就感,将进阶题目不断地做下去,发出来。
这种方式存在的障碍(或负面影响)和应对办法:
(1)学生抄袭:抄袭是这个方式最大的隐患。与其挡不住,不如提供更好的条件方便学生抄。但抄一定是不对的,会面临风险。老贺也定将与广大同学一起,与此不良风气展开坚决斗争。一经发现抄袭,除留言向全世界曝光之外,记零分甚至记负分是必不可少的。相信老贺有这样的狠心做这种狠事。也要组织好学习小组,帮助学习确实困难者不抄就可以完成任务(我相信抄袭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真的不会)。另外,咱是有技术背景的,现在我已经勾勒出来了针对用博客交作业这一应用的抄袭判定软件的基本需求和解决方案,无论直接用搜索引擎和文本处理技术,还是用博客提供的API接口,找出近似度高的作业版本,都是不难解决的。每次的博客作业总结中,可以出一份相似度判定清单,常居上之人,即使不受惩罚,也应该就不好意思了。这个应用有时间我自己做,或找高年级的学生做,都可以。除了在作业中搜索相同或相近版本,甚至可以开发出专门的应用,方便学生找不同版本进行参考,还鼓励学生多看几家了。可以将这个应用作为案例讲给学生,有了这种就在身边有实在体会的案例,学生将对搜索引擎和文本处理这两个热门领域了解一二,知道学计算机的人可以干这个事情。
(2)学生需要有额外的经费支出。发博客得上外网,且学生的第一个博客我一定要让他选择最好的、影响最大的平台,那一定是外网了。所以学生必须每个月都花5元钱购买外网的使用费。和其他花费相比,这个数额不大,但有些同学在意,可以两三人共用一个帐号。我非常愿意看到学生们都有校园网出外网的帐号,上网上机都到计算中心。计算中心最便宜,有些机房的机器是有些旧,但作为学习来讲足够用了,唯一的缺点是打游戏的条件和氛围不是一般的差。前些天媒体曝光学校内有通宵打游戏的机房,学校很尴尬,同学很受害,我推荐同学上机就到计算中心。包月的上外网帐号可能会成为到计算中心上机的一个理由。
(3)在这种模式下,现有的参考和指导材料缺乏。这没有什么,我将与我的学生并肩作战,一起建设。
用博客交作业的方式即将开始试点,我也将面对新的挑战。这种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课程。我非常害怕我的学生用这种方式衡量所有的课程及其他的老师。其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基本观点。例如高等数学课,用作业本手写的方式应该是最好的。英语课的作文可能适合这种方式,如果上机方便的话。大部分的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可能适合用这种方式。C++程序设计课程中使用这种方式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有大量的上机时间,每一道作业只有上机调试后才算是结束,以此发博文只是顺手而为。
用微博答疑
我玩微博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微博很好玩,我只关注我感兴趣的人,从来不为增加粉丝数量而与人互粉,于是我在平时看到的微博文中,只是我的学生的发言,以及热心教育事业的几位博友的动态。周六乘车,看了李开复的新作《微博改变一切》,得到了对微博更全面的认识。我突然意识到,可以将我的学生引入微博的世界中来,将他们引入与合适的人交流、交流合适的话题的世界中来。学生需要走入这种时尚的,将改变一切的世界的应用中来,他们一定也会为自己及时跟上“潮”流而自豪。
借助微博,我在教学中可以做些什么?答疑。现实中的答疑问题不少:时间不好统一,定好的时间老师去了,学生没有;对老师车轮战,老师顾不过来,有的同学没有机会;有了问题老师不在,见了老师忘了问题,或者没有了感觉。
用微博答疑的好处在于:(1)随时可以将问题发出去;(2)能够得到除了老师之外的更多人的回答;(3)并非马上有人会回复和评论你的话题,这留下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4)大家(师生)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处理这些事情;(5)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答疑中来,减轻老师的负担,增加同学锻练的机会,营造出学习型的组织;(6)140字的限制,利于提问者和答问者学会用有限的篇幅表达清楚,这种能力很重要;(7)字数限制,也有利于提问者和答问者的慎密思维。
唯一想到的不利条件在于学生需要有很方便的上网条件。其实现在的大学生都有手机,手机上网的也占多数。发条微博几十秒的事情,手机足可以解决。这会不会鼓励让学生上课时都上网呢?还是那个观点,对堵不住的事情,就不要堵了,而是想办法引导学生用好。现在上课时看手机的学生不算稀少,多数在看电子书,或发短信,或用QQ。如果他们上网是在搜索对老师的某观点的质疑,或是发出一条微博表达自己的一个疑惑或心得,那不就是好事了吗?我倒是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我在那儿叨叨,我的学生把着手机做着课程的现场直播,甚至我也拿出手机参与进去了。
与Email相比,微博不是一对一的,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以前用Email给学生解答了不少问题,想到有些问题具有共性,常常征得同学同意后再整理成博文等发布,花时间不少,但可能真正需要的人也看不到。再就是问者罗嗦,答者也不惜墨,洋洋洒洒,倒是写得不少,哪有微博精炼。当然,若有私密问题,Email是最好的途径。
我非常反对学生以学习的名义使用QQ等即时工具,至于拿手机挂QQ更不可取。我是QQ声一响,就无法安心工作的人,相信大多人也有这样的体会,但一直放不下。实际上,大学生在学习中,要沉下心来,没有必要这样随时联系到,宝贵的大段时间就会被QQ拆散。我的工作也是这样。微博是面向大众的短信,利用碎片的时间看一看足矣,如课间、饭后,甚至到饭馆中点了盖浇饭等饭的那一点点时间。
人人网等虚拟社区我没有用过,自是不敢玩的太深。仅有的映像是,人人网重在维护一个熟人的圈子,谈些熟人之间才能讲的事,多些家常里短,而微博更多靠相同的兴趣聚集。说不来太多,但总感觉人人网类似老同学坐到一起拉拉家常,微博则是志趣相投者能够各抒己见。要用于教学,后者更合适。
微博答疑和博客交作业相比,博客是正面战场,而微博则可以补充点点滴滴,并且在学习中增添更多乐趣,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
现在学校已经建设了BB等专业的教学平台,在教学材料展示,学生留言等方面给了更多支持。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免费的公用平台,像新浪博客、微博等。其一,公用平台紧跟时代潮流,更吸引人,更被年轻人喜欢,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适应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利用公共平台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业界中的高手,接受生产一线的高人指点,主要靠教师建设的BB平台,自然是封闭且全面落败的了。以后在使用BB平台时,也只注重展示一些不便公开的一些私有资料为主。
写完这一长段的文字,思路也逐渐明确。要将这些一一落实下来,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下一番苦功准备。到教学工作真正展开之时,至少是在我初探之时,必将耗费更多精力。但这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有望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李开复给女儿描述自己的工作时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写Email。”有一天,我可能会告诉别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博文、回微博。”
那是相当的酷。
注:这篇文章原于2011年6月28日发在我的 新浪博客上,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7f02f0100u3mv.html。随着一些实践的展开(见 我的CSDN博客首页),已经有了更多的体会。我已经将自己的教学博文全部转移到CSDN,我的学生们正在忙于考试,下学期他们也将转战到CSDN。想起这是一系列工作的源头,转过来,和学生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