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京华烟云》的写作与翻译

  《MomentinPeking》(《京华烟云》或《瞬息京华》)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期间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作家从1938年3月开始构思,8月8日开始动笔,1939年8月8日脱稿,历时一年。同年底,该书由美国John

D

ay图书公司出版,迅即被美国的“每月读书会”选中,成为12月特别推荐的书。出版三个月后,该书售出25万部。《时代周刊》发表书评说:“《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经典之作。”  北京中慧言翻译公司公司凝聚了一大批国内外一流、专业技能扎实、责任心强、信誉度高、语言技能卓越的高级翻译人才。尤其拥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和在社会上有较高学术声望的教授、学者组成的强大、专业的翻译团队。同时我们还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以及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翻译界实战精英。业务涉及语言种类包括英、日、韩、德、法、西、意、泰、俄、蒙等;以及小语种荷兰语、拉丁语、印度语、越南语、马来语、波兰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挪威语等80多个语种。敬请致电中慧言热线:010-82561153。010-82560163中慧言翻译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zhonghuiyan.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当代大厦8层804室

  小说分三卷:(一)道家的女儿,(二)园中的悲剧,(三)秋日之歌。以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为经,以时代变迁为纬,小说的地理背景以京津为主,苏杭为宾,故事以八国侵华时的逃难开始,又以抗日战争中逃难作结。通过姚(代表初期民族资本家)、曾(代表进步的政治家)、牛(代表封建官僚)三大家族的兴衰浮沉,以传神的水墨画式的素描笔法,描写了从庚子年间义和团事件起至“七·七”抗战为止的40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画面。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到众多历史人物,有林琴南、辜鸿铭、宋庆龄、傅增湘、齐白石、王克敏以及文学革命先驱人物等。小说写出了封建势力的逐步崩溃,描述了腐败的旧军阀与政治的没落,也涉及到了新思想与新力量的萌芽与发展,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小说的人物约100余位,作者以三大家族中的青年男女为主要描写对象,又以姚木兰、姚莫愁、孔立夫、姚思安四人为贯穿小说的主人公。以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为故事发展线索,情节起伏曲折。全书人物,深受《红楼梦》影响,但又有所独创,林语堂在给郁达夫的信里曾说,“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纨,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姐,李姨妈似赵姨娘,阿非则远胜宝玉。孙曼娘为特出人物,不可比拟。至曾文伯(儒),姚思安(道),钱太太(耶)及新派人物孔立夫(科学家),陈三(革命),黛云(女革命),素云(”白面女王“),莺莺(天津红妓女),巴固(留英新诗人)则远出红楼人物范围,无从譬方。以私意观之,木兰、莫愁、曼娘、立夫、姚思安(木兰父,百万富翁,药店茶号主人)、陈妈、华大嫂为第一流人物。孙亚、红玉、阿非、暗香、宝芬、桂姐、珊瑚、曾夫人、锦罗、雪蕊、紫薇、银屏次之。他若素云之势利,环玉之贪污,雅琴之懦弱,莺莺之无耻,马祖婆(牛太太)之专横,姚太太(木兰母)之顽固,不足论矣。”

  而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姚木兰。他以古代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的名字来命名小说中的人物。作者把她置于天翻地覆的时代大动荡的历史背景中,写出木兰个人遭际与时代潮流休戚相关的联系。木兰出生于富商家庭,但不迷恋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享受,却向往幽雅山居的村妇生活,把自己看成是刻苦忍耐的民众海洋中的一滴水。在她身上,凝聚了东方、西方的女性美、形体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统一并升华到理想的境界,西方文化中的爱情至上与传统文化的家庭至上这两种情爱观得到了统一,同时,还把作者特殊的女性观加之其上,木兰被塑造成为纳妾的支持者,甚至主动劝丈夫纳妾。在木兰性格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她的政治意识非常淡薄,即使在“三·一八”惨案中,她也只是从母爱的角度倾泻了失女之痛。爱和恨,还停留在人道主义的层次上,而到小说结尾时,木兰的爱和恨已经包容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

  林语堂创作《京华烟云》是为“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的勇男儿”而作。在小说正文之前有献词:

  谨以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期间写成的本书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成为自由的男女。

  为了能尽快让中国国内读者读到中译本,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小说脱稿后,他亲自写信给好友郁达夫,希望他把此书译成中文。为此,他还给郁达夫附了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但郁达夫因婚变和编务繁忙迟迟未能译完,只在新加坡的《华侨周报》上发表了约二万字,这部未完的译稿下落不明,成为无可挽回的损失。

  迄今为止,这本小说的中译本主要有三种:一是郑陀、应元杰译的译本,书名为《京华烟云》,是最早的汉译全本。如上面的广告所示,该译本于1940年6月-1941年1月上海春秋出版社出版。对译者文笔,作者颇不满意,认为“译文平平,惜未谙北平口语,又兼时行恶习(看隔院之花,谓‘看看它们’)。书中人物说那南腔北调的现代话,总不免失真。”为此作者专门写了《谈郑译〈瞬息京华〉》列举了多处错误。二是张振玉的译本,书名仍为《京华烟云》,由台湾远景出版社于1977年3月初版。译者“系居北平由童年至成长,对当地之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季节气候,草木虫鱼,语言歌谣,餐饮零食等,皆所熟悉”,张译本的问世,使“流落英语世界之我国文学瑰宝庶乎得以纯正汉文面目,回归中土”。遗憾的是,作家生前未能看到此译本的问世。这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译本,台湾版《林语堂全集》和大陆版《林语堂名著全集》、《林语堂文集》也是收录此译本。三是郁达夫之子郁飞的译本,书名恢复为林语堂自己定下的《瞬息京华》,1991年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初版,译者翻译时参考了郑、应的译本和张译本,删去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注释,变动了书中某些叙述文字,力图忠实表达作者的原意,这也是译者“替父还债”的译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