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d of the tour 观后感

我是根据免费和评分两个关键词选了这个电影看的,中文名是旅程终点,我想象的场景是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

几乎是毫无期待的看着两个男人在聊天,一个是滚石记者戴维,一个是著名作家华莱士。记者带着报道的目的去了解作家,而作家想以一定的方式在外人面前呈现自己。两人谈了很多,关于生活,社交,孤独,名誉,写作,性,人生等等,记者一点点的挖掘作者这个人,同时再反馈回去,写人物传记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滚石记者戴维看了一篇关于华莱士作品的评价,该篇高度评价了其作品,在一般读者看来甚至是夸张,所以戴维好奇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作品,他女友告诉他你看看不就知道了,也许真有那么好。他和他女友就一起看了,然后就爱上那本书,证实了别人的评价,所以主动请缨去采访作家。

他们在华莱士的小屋见面,记者好奇作家的一切,而作家开始特别拘谨,唯恐记者不适应环境,对于作家自己则是追求轻松自在的生活,同时也不想引起过分的专注。有几段小事,我非常喜欢作家,第一是,作家非常认真的问记者,是否所说的所有话都会被写入报道,需不需要注意什么,因为不是自己所写,可能只能诉说部分东西,担心记者会选择性的写;其二,记者非常谨慎的问作家你为什么戴头巾,从什么时候开始戴?作家很认真回答,他本来在犹豫要不要戴头巾,戴头巾像是故意标新立异,然而封面已印上有头巾的照片,所以为了统一,就又戴上头巾了,之所以戴头巾则是多年前写字时候汗水滴在键盘上,为了防止汗水,故意勒了头巾,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有块头巾戴在头上才能写作。其三,记者问他家里为什么没有电视,华莱士很郑重的回答因为自己有电视瘾,会没日没夜的看,同时他觉得看电视是没有意义的,连娱乐都算不上。所以没有电视,后面他再次提醒记者自己有电视瘾也可以很好的吸引读者眼球,比毒瘾好多了。第四,华莱士有一阵子非常抑郁,后来选择居住在小镇,认识二十多个人,思考人们如何可以逃离孤独。第五,作者和记者一起去新书发布会,华莱士选择去购物中心,他说要去观察人们,观察人们未来做什么。

做一个小结,我觉得作者华莱士生活的悠然自得,用头脑思考着世界,用文字有趣地描述了出来,而在十二年后因无生活的意义而自杀。而记者戴维,因为此次采访,是否会有一些更深入的思考,看到该影片,我想答案就是肯定的。同时本片以此种形式探讨了现代生活中的困境和孤独。

看了一点豆瓣评论,发现他们摘抄的对话就很赞。这是一部让人思考的话唠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end of the tour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