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古旧硬木家具是传统的古玩大项,有悠久的历史。有一本介绍中国古家具收藏的书,第一章以“古典家具热的六次浪潮”为题,叙述中国古家具收藏出现过六次收藏热:第一次是清代;第二次是民国时期;第三次是20世纪60-70年代;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90年代);第五次是20世纪末;第六次是21世纪初。
笔者认为,“古典家具热的六次浪潮”说法不准确。原因是中国古玩收藏界“不认”古旧硬木家具是古玩,因此前三次收藏古旧硬木家具活动,其性质是二手家具交易,主要购买者是外国人和中国港台地区华人。中国内地虽然是古旧硬木家具的故乡,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内地并没有“古硬木家具收藏”的观念和活动,只有经营二手家具的古旧硬木家具行在做古旧硬木家具的买卖。而前面所述的后三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家具收藏。
三、研究中国古旧硬木家具的外国学者
学术研究是文化界对某类工艺品、艺术品重视的表现。就像发现元青花瓷一样,在学术界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手段研究中国古旧硬木家具(明清硬木家具)的人,首先是近代欧洲学者。
18世纪,英国家具设计师托马斯·齐彭代尔(1718-1779)对各国家具造型结构作过研究,他编撰的《家具指南》在欧美影响很大。他借鉴明式家具为英国皇室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引起轰动,使欧洲人开始关注中国硬木家具。
近代欧美学者之所以能对当时中国古玩界、学术界“不认可”的中国古旧硬木家具(明清硬木家具)进行学术研究,并不是因为个人有超人的智慧和眼力,而是因为近代欧美学者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可以用先进时代的眼光发现问题。
从18世纪开始,欧洲因为科技发展,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蒸气机为动力的时代),在这个人类创造力大发展的时代,不仅仅是科技不断地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各种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使欧洲学者能够使用工业文明社会所赋予的眼光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重新评价农业文明时期的造物手工技艺和手工艺品。近代以来最典型的学术思潮就是包豪斯设计思潮——现代主义风格思潮,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其理论与学说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现代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是包豪斯设计思潮不断发展的结果。
1.撰写《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古斯塔夫·艾克
最早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学者是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1896-1971),他曾在包豪斯设计学院任教。可以想见,古斯塔夫·艾克先生是包豪斯思潮的推行者之一。
20世纪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先生在北京辅仁大学任教期间,迷上了中国古旧硬木家具中的明式家具,与中国建筑师杨耀合作,开始对古旧硬木家具中的明式家具进行全面分析。艾克先生在老北京古旧硬木家具行的工匠帮助下,把自己收藏的古旧硬木家具拆散,然后用科学投影法(即三视图画法),准确地测量了古旧硬木家具的结构和尺寸。还向中国硬木家具工匠调查了中国硬木家具的制作工艺,注释了专用术语,于1944年在北京出版英文版《中国家用家具》(中译名《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当时受纸张等物质条件所限,只印200本。书中共收录明式硬木家具图片(珂罗版)122件,书后附有39张明式硬木家具的测绘图纸,发表了第一批有关明式硬木家具的学术论文。
古斯塔夫·艾克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工业文明观念——包豪斯设计思潮,而不是用收藏理财的理念研究中国硬木家具的学者。因此,他实际上是第一位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硬木家具和细木细工家具制作工艺的学者。
古斯塔夫·艾克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能这样做,显然不是凭借个人的艺术天赋,而是先于其他地区进入工业文明社会的欧洲,用工业文明新观念培养了一代新人,是先进的社会理念促使他这样做的吧。
2.美国古董收藏家安思远
安思远(1929-2014)是美国著名古董收藏家,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美国。1948年,他在一家经营陶瓷的古董店工作,在此期间得到经营亚洲艺术品的古董商贝尼的赏识,有机会接触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艺术品,开始重点研究中国古陶瓷、古字画和硬木家具、佛像等古董旧物。经贝尼介绍,安思远结识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研究院的普瑞斯特,这是一位学问渊博学者,是西方研究亚洲艺术的先驱者。
1948年,安思远进入耶鲁大学学习中国语言,老师王方宇见他在课堂上总是一副思绪飘得很远的样子,便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安思远”,并指导他研究中国晚清书画。此后两人成为挚友,经常参加中国艺术品展览和拍卖会。
1960年,安思远与古董商詹姆斯•高德在纽约开了-家画廊,经营英国家具、工艺品以及亚洲艺术品。安思远因其收藏了很多典型的明式家具而引起人们注意。
1971年,安思远撰写的《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一书出版,在美国和西欧掀起了中国硬木家具收藏热。
1977年,安思远捐赠两件硬木箱厨及四张椅子给大都会博物馆的明式房厅。
1982年,安思远捐赠部分珍藏的家具给耶鲁大学博物馆,以答谢恩师爱丽丝•贝尼。同年,安思远在夏威夷檀香山艺术学院举办中国家具特展,编撰展览目录《夏威夷珍藏的中国硬木家具》和特展图录。
1996年,安思远替香港藏家咪咪和黄亚芒的中国家具收藏出版中英对照图录。
1996年出版《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第一卷。
1996年,安思远在香港和美国收购《淳化阁帖》祖刻本第六、七、八卷。
1998年,安思远出版《风格的实质:明末清初中国家具展与展览目录》。
2002年,在前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多年撮合下,《淳化阁帖》祖刻本第六、七、八卷被上海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2005年,安思远出版最后的著作《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第二卷。
安思远先生对明式家具具备独特的天赋和鉴赏眼光,他曾说:“若相信个人眼光,而非盲从专家制定的教条,我们就能摆脱有关美学的陈腔滥调,懂得欣赏对象真实之美。学会自己观察的人,自会发现通往新世界的路径,觅得不同传统文化的美善。”
2015年3月7日晚,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拍卖场上,一套明代黄花梨圈椅以968.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黄花梨家具拍卖的新的世界纪录。这套黄花梨圈椅是美国纽约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安思远的旧藏。
黄花梨圈椅(一套)
明代制作,高92厘米,椅面62.2×44.5厘米。2015年3月7日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968.5万美元。
3.比利时明式家具收藏家菲利浦·德·巴盖
菲利普·德·巴盖,比利时人,明式家具收藏家,是目前中国之外拥有明代黄花梨家具数量最多的外国收藏家。
2006年,中国和比利时建交35周年,作为当年官方的重要交流活动之一——在北京故宫永寿宫举办的“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展出了菲利浦先生收藏的71件明清家具。菲利普认为,只有置身于明式家具之间,才能感受到那种美,无异于他的“伴侣”,他愿意与它们朝夕相处,再回明朝。王世襄先生给他起了一个斋号“侣明室”,意思是“生活在明式家具之中”。
2011春,中国嘉德举办“读往会心——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拍卖,成交率达到100%。因为这些家具不仅数量丰富,做工精细,保存完好,其品种几乎涵盖中国明式具所有的种类。
香港嘉木堂堂主伍嘉恩女士,是当年侣明室收藏展的策展人。菲利普先生最初几乎所有家具藏品,都来自伍嘉恩的推荐。长达20多年的积累,菲利普收藏的黄花梨家具数量品种都相当丰富,一些精品已经达到馆藏级别标准。
从1989年开始,菲利普游历30多个中国城市,不仅是为了寻找古代家具,更主要的是为感受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民间的黄花梨精品少之又少,而菲利普先生的藏品全部来自于海外及中国香港。
黄花梨方角柜(一对)
明晚期制作,高198.1厘米,宽102.3厘米,厚57.1厘米。侣明室旧藏。中国嘉德香港2015春季拍卖,成交价2070万元港币。
4.20世纪欧洲家具设计师汉斯·维格纳
丹麦家具设计师汉斯·维格纳(1914-2007),借鉴中国明式硬木家具造型,成功设计现代实木家具“古典椅”,成为20世纪欧洲最有名的家具设计师。
汉斯·维格纳年轻时学习木工,出师后成为一个出色的木匠。1936年,维格纳22岁,到丹麦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设计,毕业后从事室内和家具设计。
1940年.汉斯·维格纳结识了约翰尼斯·汉森,这是丹麦木工行业协会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1946年维格纳结识与丹麦另一位家具设计师布吉·穆根森,两人合作设计家具,在一年一度的“丹麦木工协会”展览会屡屡获奖。
维格纳设计家具擅于从古代家具中获得灵感。1944年,维格纳受命设计一种实木扶手椅,先后设计了多种方案,却始终不能令雇主满意。后来他看到中国圈椅,茅塞顿开,受到启示,设计了四种不同的“中国椅”,其中第一种和第四种受到广泛赞扬。
在以后数十年中,维格纳继续设计“中国椅”一百多件,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古典椅”是1949年完成的圈椅。维格纳借鉴中国明式硬木圈椅线条简练、婉丽圆润的造型结构,选用温润质朴的木材,设计出具有明式家具的优雅与当代设计特色的椅式,在国内外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美国人称这件圈椅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在尼克松和肯尼迪1960年的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上出现过。从此,丹麦家具设计走向国际舞台。
维格纳设计家具,以简练的风格为主。维格纳说:“很多外国人问我怎样创造了丹麦风格,我说这是不断提纯的连续进程,简洁对我来说就是剔除到可能的最基本的元素:四条腿、一个座位、椅圈和扶手。”
英国温莎椅也是一种著名的椅式,当时欧洲的家具设计师都以温莎椅为原型进行设计,形成一个庞大的“温莎椅系列”。维格纳也以温莎椅为原型,在1947年设计出“孔雀椅”,在展会上展出,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这是维格纳另一件著名的家具设计作品。
丹麦家具设计师汉斯·维格纳设计的“中国椅”
5.研究中国明清家具的美国专家柯惕思
20世纪80-90年代,是海外收藏中国明式家具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美国出现了一位研究中国明清家具的专家柯惕思。柯惕思的中文含意为“清晰思辨”。他从1988年开始关注中国明清硬木家具,在美国加州收藏到一些紫檀、黄花梨硬木家具,之后,柯惕思开始关注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图片,看实物,览著述,还多次到香港硬木家具厂实地考察。
1990年至1996年,柯惕思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在此期间,他参与策划了一些重大的中国古旧硬木家具收藏活动。1990-1994年期间,柯惕思担任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协会期刊”编辑。这是一本每年出4期的专业学术刊物,所刊载的大量研究中国古家具的文章,是由柯惕思撰写或编辑的。
1997年,柯惕思迁到中国台北,继续从事家具研究和相关著述,策划了台湾首次明清家具收藏展。后来,柯惕思旅居上海,独立从事中国古家具研究和顾问工作,他在上海开了一家中国古典家具店——“善居”。“善居”以学术交流和文化艺术熏陶为主,商务服务为辅。“善居”源于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柯惕思作为一个美国人,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除学习中文外还尽可能多地阅读英文版中国图书,他大量收集中国古书中的雕版插图,从反映中国古人日常生活的画面中,仔细寻找中国古家具在形制方面的细微变化,这是一种有特色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