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出炉

近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石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智慧城市的建设,黄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智慧黄石的特点是什么?“经济发展换挡升级、建设成果惠及全民、社会治理透明高效。”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则是网络、交通、医疗、政务、产业等全方位的智能升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打造智慧城市 黄石快人一步

《规划》的出台,智慧城市的建设,黄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扎实深厚的“基本功”。我市是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省处于前列。此外,黄石是国家工信部批复的全国第一个TD电子政务试点城市,超过40%的市直部门建有OA系统,并初步实现业务协同。

数字黄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字城管、社区网格管理、平安城市等一批城市管理项目纷纷启动或建成,培育了东楚网络、盛通网络等一批本地信息化企业。

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上,黄石始终“快人一步”,2015年,黄石市大数据管理局正式成立,成为湖北省首个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的城市,并建设民生、大商务、工业和政务四大数据中心,让城市里的各种信息不再成为“孤岛”。

但仍有不足。《规划》提到,从信息化角度看,部门间数据壁垒较为严重、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化重复投入多、数据资源利用率低,已严重制约信息化对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 2020年实现四大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以‘经济发展换挡升级、建设成果惠及全民、社会治理透明高效’为主要特征的智慧黄石。”《规划》中明确了四大目标。

成为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区。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固定宽带用户100%,全市光纤入户率100%。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具备100Mbps(兆比特每秒)、50Mbps接入能力,城区公益无线网络全覆盖,“三网融合”业务全面进入家庭,互联网电视、高清电视及IPTV业务普遍使用,下一代互联网初见成效。数据中心服务范围全面覆盖鄂东地区,时空信息平台普遍使用。

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初见成效,按需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等制造模式形成示范效应。黄石成为全国重要的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成为智慧政务运行高效区。“一号、一窗、一网”全面实现,80%以上业务可以在移动端办理;“一卡通”实际使用量100万张;社保实现全部业务在线办理,异地办理;公共视频监控体系全面建成,视频资源分级分类共享开放;全民拥有健康档案,二级以上医院全部使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普及,黄石成为鄂东地区医疗中心。

成为信息经济产业聚集区。吸引、培养50至100家大数据企业,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取得突破,初步形成相互带动的产业链条,黄石成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鄂东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倍增发展,黄石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模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电子商务形成凝聚力、由垂直型转向平台型发展,交易额达到4000亿元。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黑色金属、纺织行业先行

《规划》提出,要提档升级服务业,加快智慧农业发展,重点推进智慧园区、智慧港口等领域建设,促进应用模式和产业业态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其中,要率先在黑色金属、纺织服装产业取得突破。到2020年,把黄石建成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特殊钢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和中部地区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要抢抓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机遇,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速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等主要园区/开发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使园区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依托智慧管廊、智慧奥体、智慧小镇等项目,大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核心区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智慧黄石”示范区。

在智慧港口建设上,要推进数据自动采集与整合,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区港联动。推进黄石新港与武汉港对接,实现交易、金融、保险等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黄石新港成为长江中游现代物流和外贸中转型枢纽港,全面融入长江大通关体系。

黄石将成为全国第三大PCB生产集聚区、生态型电子信息产业的示范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区、国家工业物联网产业基地。黄石成为鄂东电子商务中心,大冶市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湖北黄石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