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器和分用器成对使用;
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集中器使用统计时分复用(STDM)(又称异步时分复用,普通的时分复用称为同步时分复用),使用统计时分复用的集中器也称为智能复用器;
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
码片: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的m个间隔
==特点==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链路(物理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物理线路加通信协议
规程 = 协议
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IP数据报(简称数据报、分组或包):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最大传送单元(MTU):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
SOH(Start of Header)、EOT(End of Transmission):分别为帧定界符和控制字符,并不是英文字符,而是01和04
透明传输: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帧中传输
字节填充(字符填充):在“SOH”或“EOT”前面插入转义字符“ESC”(十六进制为1B),使其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
误码率(BER):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的比特总数的比率
循环冗余检测(CRC):差错检测技术
帧检验序列(FCS):数据M、M的位数为k、在M后面添加n位冗余码
模2运算(看成==异或==):除数P、余数R的位数比P少一位
将M+R发送出去后,经CRC检验后,若余数=0则没有差错,若!=0则有差错
P(X):生成多项式,如P(X)=X^3+X^2+1,表示除数P=1101,在题目中一般根据多项式得出除数P
传输差错:比特差错、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CRC只能保证无比特差错,所以不是可靠传输
PPP协议三个组成部分: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
PPP 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 PPP 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使用==零比特填充==;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
零比特填充:5个连续1后面插入0;
PPP 协议已不是纯粹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它还包含了物理层和网络层的内容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拓扑结构有: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
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媒体接入控制(MAC)
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适配器的重要功能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当检测到发生碰撞时,立即停止发送。
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争用期:又称碰撞窗口,为往返时间2t,具体为51.2us(注意“u”左边是长出来的),经过争用期还没有检测到发生碰撞才能确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从整数集合[0,1,…,(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r,重传所需时延就为r倍的争用期;k = Min[重传次数,10];当重传次数达16次仍未成功时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最短有效帧长:即在争用期内发送的字节数,例如,在10Mbit/s的以太网中,争用期内发送512bit数据,所以64字节就为最短有效帧长
强化碰撞:发生碰撞后,发送人为干扰信号,通知所有用户发生了碰撞
CSMA/CD协议的要点:准备发送 –> 检测信道 –> 检查碰撞;发送成功后返回(1),若不成功,则强化碰撞,执行退避算法,返回(2)
发送一帧的平均时间
以太网参数a
极限信道利用率
可知,参数a越小,极限信道利用率Smax越大
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IEEE 802标准规定MAC地址字段可采用6字节(48位)或2字节(16位)
I/G 位:IEEE规定地址字段的第一字节的最低位为 I/G 位。I/G 表示 Individual / Group
当 I/G位=0 时,地址字段表示一个单站地址。
当 I/G位=1 时,表示组地址,用来进行多播(以前曾译为组播)。此时,IEEE 只分配地址字段前三个字节中的23位。
当 I/G 位分别为 0 和 1 时,一个地址块可分别生成 224 个单个站地址和 224 个组地址。
所有 48 位都为 1 时,为广播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使用。
G/L位:IEEE 把地址字段第一字节的最低第 2 位规定为 G/L 位,表示 Global / Local。
所有的适配器都能识别单播地址和广播地址,而多播地址需用编程方法;
数据字段(MAC客户数据字段)最小长度为46字节;
无效的MAC帧(直接丢弃,不重传)
帧间最小间隔:一个站在检测到总线开始空闲后,还要等待 9.6 us 才能再次发送数据,相当于96bit的发送时间,目的是让站点做好接受准备;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虚电路:逻辑上的连接,分组都沿着这条逻辑连接按照存储转发方式传送;
设计思路: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可靠交付(差错处理、流量控制)
网络互连需要中间设备(又称中间系统、中继系统)
网络互连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网络互连和路由选择
虚拟互连网:逻辑互连网络,利用IP协议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IP网:使用IP协议的互连网络
互联网:在覆盖全球的IP网的上层使用TCP协议
IP地址:在全世界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由互联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ICANN进行分配
IP地址的编码方法
分类的IP地址:最基本的编址方法
子网的划分:改进
构成超网:新的无分类编址方法
分类IP地址
各类IP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注意==:记住A-D类的类别位(前缀1递增),IP地址不仅指明一台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
一般不使用的特殊IP地址
从网络层使用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每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所在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TTL(Time to Live):地址映射有效时间
ARP高速缓存存放最近获得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绑定,以减少ARP广播的数量
首部的固定部分共20字节
版本:4位,指IP协议的版本
首部长度:4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为15个单位(一个单位4个字节),即首部最长为60字节
区分服务:8位,
总长度:16位,数据报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总长度不能超过MTU;
标识:16位,计数器,用于产生IP数据报的标识
标志(flag):3位
最低位MF: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最后一个分片
中间位DF:DF=0,允许分片
片偏移:13位,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的相对位置,偏移单位为8字节
生存时间:8位,记为TTL(Time To Live),指示数据报在网络中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
协议:8位,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
首部检验和:16位,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采用16位二进制反码求和算法
源地址、目的地址:各占4字节
路由表: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默认路由:减少路由表所占用的空间和搜索路由表所用的时间
划分子网:在IP地址中增加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的IP地址变成为三级的IP地址
方法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规则】
划分子网情况下路由器分组转发
路由器将收到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然后再匹配对应的目的网络地址进行转发
变长子网掩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斜线记法”(又称为 CIDR 记法):即在 IP 地址面加上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这个数值对应于三级编址中子网掩码中 1 的个数)。例如: 220.78.168.0/24(CIDR地址块)
另一形式:0000101.00*,星号之前为网络前缀,星号表示主机号
==注意==:全0和全1的主机号地址一般不使用
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一个 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
最长前缀匹配(“最长匹配”, “最佳匹配”):在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应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匹配结果,因为地址块越小,路由就越具体。
路由选择策略
互联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如RIP、OSPF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GP: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的协议,如BGP-4。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作域间路由选择 (interdomain routing),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叫作域内路由选择 (intradomain routing)。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直接连接的网络距离(也称为“跳数”)定义为1,每经过一个路由+1,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当大于15时即相当于不可达,RIP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它选择最短距离的路径
【特点】
距离向量算法
RIP2协议报文
==注意==:一个RIP报文最多可包括25个路由,若超过必须再用一个RIP报文来传送
RIP2具有简单的鉴别功能
【缺点】网络出故障的传播时间较长
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三个要点
链路状态数据库: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链路数据库的同步:拓扑结构图在全网的一致性
【优点】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
区域: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
层次结构的区域划分
主干区域:在上层的区域。作用:连通下层区域
OSPF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五种分组类型
BGP:选择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BGP发言人: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
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要先建立TCP连接,在此连接上交换BGP报文以建立BGP会话。
使用TCP连接交换路由信息的两个BGP发言人,彼此成为对方的邻站或对等站。、
【特点】
BGP报文格式
BGP-4有四种报文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典型的路由器结构
整个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区别】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
路由器中的输入或输出队列产生溢出是造成分组丢失的重要原因
本地地址:仅在机构内部使用的IP地址,由本机构自行分配
全球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须向互联网的管理机构申请
在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专用地址只能用作本地地址
专用网:也称专用互联网或本地互联网,采用专用IP地址(也叫作可重用地址)的互连网络
虚拟专用网VPN:利用公用的互联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数据必须加密,采用隧道技术。
内联网VPN:同一机构内的不同内部网络构成的VPN
外联网VPN:一个机构与某些外部机构共同建立的VPN
远程接入VPN:通过拨号接入互联网
解决在专用网上使用专用地址的主机与互联网上的主机通信
NAT路由器: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做NAT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记录在NAT地址转换表中),才能和互联网连接
在NAT路由器上发生了两次地址转换:
离开专用网时:替换源地址,将内部地址替换为全球地址
进入专用网时:替换目的地址,将全球地址替换为内部地址
【注意】
伪首部:仅仅是为了计算检验和
当运输层从 IP 层收到 UDP 数据报时,就根据首部中的目的端口,把UDP数据报通过相应的端口,上交最后的终点——应用进程
面向字节流
【注意】
TCP把连接作为最基本的抽象,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socket)或插口
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
特点 | TCP | UDP |
---|---|---|
连接性 | 面向连接 | 面向非连接 |
可靠性 | 可靠 | 不可靠 |
传输效率 | 慢 | 快 |
Question:为什么不是两次或四次
Answer:
- 两次握手服务器无法确认客户端是否正确接收同步信号;
- 四次握手降低了连接的速度与效率。
客户端之所以要等待2MSL才关闭服务,一是因为要确认服务器收到ACK报文,二是因为等待本次连接的所有报文在网络中消失。
理想传输条件
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缺点为信道利用率低。
全双工通信的双方既是发送方也是接收方
若A收到B的确认,则继续发送下一分组;
若A在超时计时器到期前未能收到确认,则重传该分组
B收到重传的分组后,或丢弃,或向A发送确认
ARQ: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在不可靠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的协议
RRT:往返时延。
(使用连续ARQ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
发送方可连续发送多个分组,不必每发完一个分组就停顿下来等待对方的确认
发送窗口:位于发送窗口内的分组都可连续发送出去,而不需要等待对方的确认
发送方每收到一个确认,就把发送窗口向前滑动一个分组的位置
接收方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只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
Go-back-N(回退N):若在中间分组发生丢失,则需从该分组开始重传
RTT不是固定不变的,估算合理的重传时间
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
超时重传时间RTO
【解决】接受方收到了和前面字节流不连续的两个字节块,如果这些字节的序号都在接收窗口之内,那么接收方就先收下这些数据,但要把这些信息准确地告诉发送方,使发送方不要再重复发送这些已收到的数据
采用基于窗口的方法
发送方维持一个拥塞窗口CWND,窗口大小取决于网络拥塞程度,动态变化
拥塞判断:重传定时器超时、收到三个相同(重复)的ACK
TCP拥塞控制算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顶级域名TLD
区:一个服务器所负责管辖的范围
权限域名服务器:每个区设置相应的权限域名服务器来保存该区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四种类型域名服务器
每个域名服务器都维护一个高数缓存,存放最近用过的名字以及从何处获得名字映射信息的记录
Fiel Transfer Protocol:提供==交互式==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使用==TCP==可靠的运输服务。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两个连接(TCP连接)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不支持交互
数据PDU也称为文件块,每个块从1开始按序编号
万维网是分布式超媒体 (hypermedia) 系统,它是超文本 (hypertext) 系统的扩充。
链接:访问方式
一个超文本由多个信息源链接成
超媒体与超文本的区别是文档内容不同
工作方式:客户-服务器
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每一个文档在整个互联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URL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使用 TCP 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它是无状态的
又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万维网高速缓存把最近的一些请求和响应暂存在本地磁盘中,当与暂时存放的请求相同的新请求到达时,万维网高速缓存就把暂存的响应发送出去,而不需要按 URL 的地址再去互联网访问该资源,可减少访问互联网服务器的时延。
用途:跟踪用户。Cookie表示在 HTTP 服务器和客户之间传递的状态信息,使用Cookie的网站服务器为用户产生一个唯一的识别码。利用此识别码,网站就能够跟踪该用户在该网站的活动。
HTML:是用一个超链从本页面的某处链接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万维网页面,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将这些页面显示出来
远程链接:超链的终点是其他网点上的页面
本地链接:超链指向本计算机中的某个文件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是一种标准,定义了动态文档应如何创建,输入数据应如何提供给应用程序,以及输出结果应如何使用。
组成
地址格式:==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发送邮件协议: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
读取邮件协议:POP3和IMAP
不改动SMTP
==新增==
用户代理UA:是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是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功能:撰写、显示、处理和通信
为了将软件协议做成通用的和便于移植,协议软件的编写者把协议软件参数化
协议配置:在协议软件中给这些参数赋值
需要配置的项目: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路由器的 IP 地址、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
提供了即插即用连网 (plug-and-play networking) 的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 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
工作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
需要 IP 地址的主机在启动时就向 DHCP 服务器广播发送发现报文(DHCPDISCOVER),这时该主机就成为 DHCP 客户(UDP端口68)
DHCP 服务器先在其数据库中查找该计算机的配置信息。若找到,则返回找到的信息。若找不到,则从服务器的 IP 地址池(address pool)中取一个地址分配给该计算机。DHCP 服务器(UDP端口67)的回答报文叫做提供报文(DHCPOFFER)
每个网络至少有一个 DHCP 中继代理,它配置了 DHCP 服务器的 IP 地址信息
当 DHCP 中继代理收到主机发送的发现报文后,就以单播方式向 DHCP 服务器转发此报文,并等待其回答。收到 DHCP 服务器回答的提供报文后,DHCP 中继代理再将此提供报文发回给主机
租用期:DHCP 服务器分配给 DHCP 客户的 IP 地址的使用期限
服务器可随时终止租用期
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达到四个目标:
网络安全通信的最基本内容
使用密码技术
鉴别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真实身份
信息的内容未被篡改过
访问控制
密钥是一串秘密的字符串,用于加密和解密,通常是由密钥中心提供。
==【注意】==
如果不论截取者获得了多少密文,但在密文中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唯一地确定出对应的明文,则这一密码体制称为无条件安全的,或称为理论上是不可破的
如果密码体制中的密码不能被可使用的计算资源破译,则这一密码体制称为在计算上是安全的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DES属于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是一种分组密码。其原理为分组加密,经过16轮加密计算,密钥为64位(实际长度56位+8位奇偶校验)。其算法是公开的,所以保密性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
使用两个56位的密钥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即公钥)PK是公开信息,解密密钥(即私钥)SK是保密的==,加密和解密算法也是公开的 。
加密密钥不能用来解密
加密和解密运算可以对调,即加密与解密是互逆的
==【区别】==
数字签名用于证明真实性,可以保证报文鉴别(证明来源)、报文的完整性(防否认)、不可否认(防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