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将介绍一个新概念: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以某种方式(如通过编号)组合起来的数据元素(如数、字符乃至其他数据结构)集合。在Python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为序列(sequence)。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都有编号,即其位置或索引,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为1,依次类推。
列表[]可以修改,元组()不可以修改。
注意:Python支持一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名为容器(container)。容器基本上就是可包含其他对象的对象。两种主要的容器是序列(如列表和元组)和映射(如字典)。在序列中,每个元素都有编号,而在映射中,每个元素都有名称(也叫键)。
注意Python支持一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名为容器(container)。容器基本上就是可包含其他对象的对象。两种主要的容器是序列(如列表和元组)和映射(如字典)。在序列中,每个元素都有编号,而在映射中,每个元素都有名称(也叫键)。
序列中的所有元素都有编号——从0开始递增。
>>> greeting = 'Hello'
>>> greeting[0]
'H'
这称为索引(indexing)。你可使用索引来获取元素。这种索引方式适用于所有序列。当你使用负数索引时,Python将从右(即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往左数,因此1是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
>>> greeting[-1]
'o'
对于字符串字面量(以及其他的序列字面量),可直接对其执行索引操作,无需先将其赋给变量。
>>> 'Hello'[1]
'e'
如果函数调用返回一个序列,可直接对其执行索引操作。例如,如果你只想获取用户输入的年份的第4位,可像下面这样做:
>>> fourth = input('Year: ')[3]
Year: 2005
>>> fourth
'5'
除使用索引来访问单个元素外,还可使用切片(slicing)来访问特定范围内的元素。为此,可使用两个索引,并用冒号分隔:
>>> numbers = [1, 2, 3, 4, 5, 6, 7, 8, 9, 10]
>>> numbers[3:6]
[4, 5, 6]
>>> numbers[0:1]
[1]
简而言之,你提供两个索引来指定切片的边界,其中第一个索引指定的元素包含在切片内,但第二个索引指定的元素不包含在切片内。
1. 绝妙的简写
如果切片结束于序列末尾,可省略第二个索引。
>>> numbers[-3:]
[8, 9, 10]
同样,如果切片始于序列开头,可省略第一个索引。
>>> numbers[:3]
[1, 2, 3]
2. 更大的步长
执行切片操作时,你显式或隐式地指定起点和终点,但通常省略另一个参数,即步长。在普通切片中,步长为1。例如,步长为2时,将从起点和终点之间每隔一个元素提取一个元素。
>>> numbers[0:10:2]
[1, 3, 5, 7, 9]
numbers[3:6:3]
[4]
当然,步长不能为0,否则无法向前移动,但可以为负数,即从右向左提取元素。
>>> numbers[8:3:-1]
[9, 8, 7, 6, 5]
>>> numbers[10:0:-2]
[10, 8, 6, 4, 2]
>>> numbers[0:10:-2]
[]
>>> numbers[::-2]
[10, 8, 6, 4, 2]
可使用加法运算符来拼接序列。
>>> [1, 2, 3] + [4, 5, 6]
[1, 2, 3, 4, 5, 6]
>>> 'Hello,' + 'world!'
'Hello, world!'
>>> [1, 2, 3] + 'world!'
Traceback (innermost last):
File "" , line 1, in ?
[1, 2, 3] + 'world!'
TypeError: can only concatenate list (not "string") to list
从错误消息可知,不能拼接列表和字符串,虽然它们都是序列。一般而言,不能拼接不同类型的序列。
将序列与数x相乘时,将重复这个序列x次来创建一个新序列:
>>> 'python' * 5
'pythonpythonpythonpythonpython'
>>> [42] * 10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None、空列表和初始化
在Python中,None表示什么都没有。因此,要将列表的长度初始化为10,可像下面这样做:
>>> sequence = [None] * 10
>>> sequenc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要检查特定的值是否包含在序列中,可使用运算符in。这个运算符与前面讨论的运算符(如乘法或加法运算符)稍有不同。它检查是否满足指定的条件,并返回相应的值:满足时返回True,不满足时返回False。这样的运算符称为布尔运算符,而前述真值称为布尔值。
>>> permissions = 'rw'
>>> 'w' in permissions
True
>>> 'x' in permissions
False
长度、最小值和最大值
内置函数len、min和max很有用,其中函数len返回序列包含的元素个数,而min和max分别返回序列中最小和最大的元素。
>>> numbers = [100, 34, 678]
>>> len(numbers)
3
>>> max(numbers)
678
>>> min(numbers)
34
列表是可变的,即可修改其内容。另外,列表有很多特有的方法。
鉴于不能像修改列表那样修改字符串,因此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字符串来创建列表很有帮助。为此,可使用函数list。
>>> list('Hello')
['H', 'e', 'l', 'l', 'o']
请注意,可将任何序列(而不仅仅是字符串)作为list的参数。
提示 要将字符列表(如前述代码中的字符列表)转换为字符串,可使用下面的表达式:
''.join(somelist)
其中somelist是要转换的列表。
本节将介绍一些修改列表的方式:给元素赋值、删除元素、给切片赋值以及使用列表的方法。
1. 修改列表:给元素赋值
修改列表很容易,只需使用第1章介绍的普通赋值语句即可,但不是使用类似于x = 2这样的赋值语句,而是使用索引表示法给特定位置的元素赋值,如x[1] = 2。
>>> x = [1, 1, 1]
>>> x[1] = 2
>>> x
[1, 2, 1]
2. 删除元素
从列表中删除元素也很容易,只需使用del语句即可。
>>> names = ['Alice', 'Beth', 'Cecil', 'Dee-Dee', 'Earl']
>>> del names[2]
>>> names
['Alice', 'Beth', 'Dee-Dee', 'Earl']
3. 给切片赋值
>>> name = list('Perl')
>>> name
['P', 'e', 'r', 'l']
>>> name[2:] = list('ar')
>>> name
['P', 'e', 'a', 'r']
从上述代码可知,可同时给多个元素赋值。你可能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分别给每个元素赋值不是一样的吗?确实如此,但通过使用切片赋值,可将切片替换为长度与其不同的序列。
>>> name = list('Perl')
>>> name[1:] = list('ython')
>>> name
['P', 'y', 't', 'h', 'o', 'n']
使用切片赋值还可在不替换原有元素的情况下插入新元素。
>>> numbers = [1, 5]
>>> numbers[1:1] = [2, 3, 4]
>>> numbers
[1, 2, 3, 4, 5]
在这里,我“替换”了一个空切片,相当于插入了一个序列。你可采取相反的措施来删除切片。
>>> numbers
[1, 2, 3, 4, 5]
>>> numbers[1:4] = []
>>> numbers
[1, 5]
方法是与对象(列表、数、字符串等)联系紧密的函数。通常,像下面这样调用方法:
object.method(arguments)
方法调用与函数调用很像,只是在方法名前加上了对象和句点(第7章将详细阐述方法到底是什么)。列表包含多个可用来查看或修改其内容的方法。
1. append
方法append用于将一个对象附加到列表末尾。
>>> lst = [1, 2, 3]
>>> lst.append(4)
>>> lst
[1, 2, 3, 4]
2. clear
方法clear就地清空列表的内容。
>>> lst = [1, 2, 3]
>>> lst.clear()
>>> lst
[]
这类似于切片赋值语句lst[:] = []。
3. copy
方法copy 复制列表。前面说过,常规复制只是将另一个名称关联到列表。
>>> a = [1, 2, 3]
>>> b = a
>>> b[1] = 4
>>> a
[1, 4, 3]
要让a和b指向不同的列表,就必须将b关联到a的副本。
>>> a = [1, 2, 3]
>>> b = a.copy()
>>> b[1] = 4
>>> a
[1, 2, 3]
这类似于使用a[:]或list(a),它们也都复制a。
4. count
方法count计算指定的元素在列表中出现了多少次。
>>> ['to', 'be', 'or', 'not', 'to', 'be'].count('to')
2
>>> x = [[1, 2], 1, 1, [2, 1, [1, 2]]]
>>> x.count(1)
2
>>> x.count([1, 2])
1
5. extend
方法extend让你能够同时将多个值附加到列表末尾,为此可将这些值组成的序列作为参数提供给方法extend。换而言之,你可使用一个列表来扩展另一个列表。
>>> a = [1, 2, 3]
>>> b = [4, 5, 6]
>>> a.extend(b)
>>> a
[1, 2, 3, 4, 5, 6]
6. index
方法index在列表中查找指定值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 knights = ['We', 'are', 'the', 'knights', 'who', 'say', 'ni']
>>> knights.index('who')
4
index(value,[start,[stop]])
>>> a=[1,2,3,4,5,6,7,8,2,5,7]
>>> a.index(2,2)
8
7. insert
方法insert用于将一个对象插入列表。
>>> numbers = [1, 2, 3, 5, 6, 7]
>>> numbers.insert(3, 'four')
>>> numbers
[1, 2, 3, 'four', 5, 6, 7]
8. pop
方法pop从列表中删除一个元素(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这一元素。
>>> x = [1, 2, 3]
>>> x.pop()
3
>>> x
[1, 2]
>>> x.pop(0)
1
>>> x
[2]
使用pop可实现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栈(stack)。栈就像一叠盘子,你可在上面添加盘子,还可从上面取走盘子。最后加入的盘子最先取走,这被为后进先出(LIFO)。
push和pop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两种栈操作(加入和取走)的名称。Python没有提供push,但可使用append来替代。方法pop和append的效果相反,因此将刚弹出的值压入(或附加)后,得到的栈将与原来相同。
提示 要创建先进先出(FIFO)的队列,可使用insert(0, …)代替append。另外,也可继续使用append,但用pop(0)替代pop()。一种更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模块collections中的deque。
9. remove
方法remove用于删除第一个为指定值的元素。
>>> x = ['to', 'be', 'or', 'not', 'to', 'be']
>>> x.remove('be')
>>> x
['to', 'or', 'not', 'to', 'be']
10. reverse
方法reverse按相反的顺序排列列表中的元素。
>>> x = [1, 2, 3]
>>> x.reverse()
>>> x
[3, 2, 1]
提示 如果要按相反的顺序迭代序列,可使用函数reversed。这个函数不返回列表,而是返回一个迭代器(迭代器将在第9章详细介绍)。你可使用list将返回的对象转换为列表。
>>> x = [1, 2, 3]
>>> list(reversed(x))
[3, 2, 1]
11. sort
方法sort用于对列表就地排序。就地排序意味着对原来的列表进行修改,使其元素按顺序排列,而不是返回排序后的列表的副本。
>>> x = [4, 6, 2, 1, 7, 9]
>>> x.sort()
>>> x
[1, 2, 4, 6, 7, 9]
为获取排序后的列表的副本,另一种方式是使用函数sorted。
>>> x = [4, 6, 2, 1, 7, 9]
>>> y = sorted(x)
>>> x
[4, 6, 2, 1, 7, 9]
>>> y
[1, 2, 4, 6, 7, 9]
实际上,这个函数可用于任何序列,但总是返回一个列表。
>>> sorted('Python')
['P', 'h', 'n', 'o', 't', 'y']
如果要将元素按相反的顺序排列,可先使用sort(或sorted),再调用方法reverse,也可使用参数reverse,这将在下一小节介绍。
12. 高级排序
方法sort接受两个可选参数:key和reverse。这两个参数通常是按名称指定的,称为关键字参数,将在第6章详细讨论。参数key类似于参数cmp:你将其设置为一个用于排序的函数。然而,不会直接使用这个函数来判断一个元素是否比另一个元素小,而是使用它来为每个元素创建一个键,再根据这些键对元素进行排序。因此,要根据长度对元素进行排序,可将参数key设置为函数len。
>>> x = ['aardvark', 'abalone', 'acme', 'add', 'aerate']
>>> x.sort(key=len)
>>> x
['add', 'acme', 'aerate', 'abalone', 'aardvark']
对于另一个关键字参数reverse,只需将其指定为一个真值(True或False,将在第5章详细介绍),以指出是否要按相反的顺序对列表进行排序。
>>> x = [4, 6, 2, 1, 7, 9]
>>> x.sort(reverse=True)
>>> x
[9, 7, 6, 4, 2, 1]
函数sorted也接受参数key和reverse。在很多情况下,将参数key设置为一个自定义函数很有用。
与列表一样,元组也是序列,唯一的差别在于元组是不能修改的(你可能注意到了,字符串也不能修改)。元组语法很简单,只要将一些值用逗号分隔,就能自动创建一个元组,元组还可用圆括号括起(这也是通常采用的做法)。
>>> 1, 2, 3
(1, 2, 3)
>>> (1, 2, 3)
(1, 2, 3)
你可能会问,如何表示只包含一个值的元组呢?这有点特殊:虽然只有一个值,也必须在它后面加上逗号。
>>> 42
42
>>> 42,
(42,)
>>> (42,)
(42,)
函数tuple的工作原理与list很像:它将一个序列作为参数,并将其转换为元组。如果参数已经是元组,就原封不动地返回它。
>>> tuple([1, 2, 3])
(1, 2, 3)
>>> tuple('abc')
('a', 'b', 'c')
>>> tuple((1, 2, 3))
(1, 2, 3)
元组的切片也是元组,就像列表的切片也是列表一样。为何要熟悉元组呢?原因有以下两个。
下面来回顾一下本章介绍的一些最重要的概念。
本章介绍的新函数
函数 | 描述 |
---|---|
len(seq) | 返回序列的长度 |
list(seq) | 将序列转换为列表 |
max(args) | 返回序列或一组参数中的最大值 |
min(args) | 返回序列和一组参数中的最小值 |
reversed(seq) | 让你能够反向迭代序列 |
sorted(seq) | 返回一个有序列表,其中包含指定序列中的所有元素 |
tuple(seq) | 将序列转换为元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