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有感

中午在路边小馆子吃面,面馆爆满,居然一时找不到位置。只因今天是五一小长假。

每到大长假、小长假,留给人最深的印象之一必然是各种爆满,车多,人多。有人认为这是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许是。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节日期间的“游客”大多数不过是到离家不远的邻近城市去兜一圈风,以此表示自己也“出去玩了”。这种“旅游”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更郁闷的是在信息资讯发达的当下。很多人在明知节日期间外出会遭遇各种拥堵和不便的前提下仍义无反顾地赴汤蹈火。宁愿让自己遭遇各种不爽,也要出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人从众心态的一种表现。

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原因,中国人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思维,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然而被集体主义毒害的民族,特别容易产生跟风、从众的病态心理。在我们看来,个体在面对世界的时候是恐惧、无力、盲目的。因此养成了集体行动的习惯。甚至觉得任何特立独行的人都应该被视为另类。如果大多数人去做一件事,而我不去做,那我就显得格格不入,会感觉尴尬,也不能被社会容忍。

由于这种心态的作怪,当我们看到节假日其他人都出门游玩的时候,就决定自己也去玩一把。而且哪里火爆就去哪里,哪里人多就去哪里。放个假,那么多人都出去热热闹闹,如果我不去,多么“落伍”!其实这种凑热闹式的“旅游”究竟质量有多高?鬼才晓得!

当然,除了这种跟风、从众的病态心理作怪之外,我认为,国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也是导致节假日狂躁症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代统治者在设计中国人性格的时候有意将其精神世界荒漠化。因为消灭精神世界的后果之一就是独立人格的萎缩和民智的退化。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有显著提高。但精神世界仍然处于荒漠化的状态。很多人花两百元跟朋友吃一顿烧烤心甘情愿,但是花二十元买一本书看绝不愿意。

精神世界的空虚导致民众的“植物化”:低度文化,浅层思维,即便是生存问题已经解决,甚至富裕以后,对生活的追求仍然停留在物质阶段,满足于单纯的物欲享受,没有超出普通的动物境界。

这样精神世界空虚的人,当假日来临的时候,他能干什么?静下来在家里读几本书?逛文化馆?当然不可能。他只能进行各种吃喝玩乐,只能跑到人多热闹的地方去,不然就会感到极度的无聊或者寂寞。其实,相对节假日外出的各种拥堵和不便而言,精神世界的空虚才是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长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