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唐后妃干政起源(14)

《皇权的衍生物》目录

                              后妃干政

(十四)“文艺”女青年——唐后妃干政起源


图片发自App

后妃也是皇权政治下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历代政治生活中都扮演着特殊角色。后妃干政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层出不穷,不同时代显示出不同的风貌特征。在外戚专权中曾简单提到作为其助推器的后妃干政现象,根本原因是新继承者年纪尚小,需要作为“太后”的后妃协助,以保存皇室血脉,皇权的正常延续。

虽然自古至今后妃干政时有发生,但唐代的后妃干政较之前,在其本质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新唐书》、《旧唐书》两部著作中,先后提及记载了36位后妃,其中被废,被杀者共13人,这13人中9人被杀,仅4人得以保全性命。实质是整个唐朝被杀被废后妃远不止此,被记入史册的后妃,不得善终的原因就是或多或少卷入了政治斗争:有的是自身政治欲望强烈的,积极投身到政治斗争中而惨败;有的是被迫卷入,还有的是无辜的政治斗争牺牲品。

“文艺”女青年——唐后妃干政起源(14)_第1张图片

自武则天开始,历经中宗韦后,至肃宗张后,其中还有贵为皇亲的公主,后宫女眷对于整个天下的干涉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何唐朝后妃之干政力度如此之强,牵连如此之广,对于此等皇权的偏房群体的崛起深度分析,我们似乎能够在几百年前看到适如当下社会的女子特色。

(一)社会的开放。

《唐代妇女》作者高世瑜说:“三百年的大唐帝国正值辉煌的封建盛世,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束缚相对较轻。由于唐朝繁荣昌盛,统治者有着充分的自信,在各方面都实行着比较开明,甚至是开放的政策,这种开放的风气自然也涉及到妇女生活。而且唐代又是一个汉族胡化、民族融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影响十分强烈,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冲击了中原汉族的礼教观念。

正如朱熹所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女子,养成了特立独行的行止风格、思想观念。

(二)各国文化的交流冲击。

同时,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国家,这样便更加助长了胡风的日渐盛行。这样的社会生活,让盛唐中的人更加视野开阔,思想越发冲破牢笼。特别是周边许多少数民族国家,不管是鲜卑、突厥、党项,还是来朝的日本、东女等国都有女王,女官。加之李唐天空下生活的女子大多有着胡人的血液,她们出自贵族之家,社会地位比较高。少数民族中的女子身上都有着强悍、勇武、雄健的基因。崇尚的是北朝时期“花木兰代父从军”气魄,或者是骑马、放牧驰骋大漠的潇洒气质。

(三)女子自身的学识修养。

这些被选入宫闱的女子大多数就来者于世族为官或者富裕家庭,她们入宫之前,从小便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即使部分儿时教育欠缺,入宫后也能够重新接受文化教育,比如学习当时最盛行,最繁荣的文史知识。比如最受李世民尊重的长孙皇后,就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历史称其“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又如太宗贤妃徐氏:

“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 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 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於是所论著遂盛传。 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 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

还有武则天:

“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杨贵妃则“资质丰满,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此等出生名门,国色天香又才华过人之女子,怎能不被这唐朝的文艺青年皇帝们所挚爱。她们不但受宠至尊,还能凭着过人的聪明才干指点江山。

(四)地主经济的支持。

唐朝初年,一般地主经济实力蓬勃兴起,但在政治上属于无权地位,那么参与到朝政中的女子便是利用到庶族地主强烈的参政之心。后妃利用受宠职权所在,网络了一大批庶族地主,一方面成为了后妃的党羽,一方面也在经济上互相勾结。在研究唐代后妃与公主经济生活可知,这些女子的消费方面除了日常的生活消费,还有部分是用到了政治消费。

那么,当遇到圣明有能的皇帝时,这样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后妃便是一把好帮手,贤内助,如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贤妃徐氏,便能够对于国家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若是遇到皇帝本身懦弱昏庸,这些聪明有文化的后妃便是趁势而上,扰乱朝纲,如“武韦之乱”。

欲知她们如何掀起波澜,请关注下集!

上一章:“军事太监”鼻祖(13)

下一章:贞观之魂——长孙皇后(15)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艺”女青年——唐后妃干政起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