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https://github.com/yihonglei/thinking-in-spring(spring-aop-annotation)
Spring AOP使用XM实战:https://blog.csdn.net/yhl_jxy/article/details/78823746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即为面向切面编程。在软件开发中,散布于应用中多处的
功能被称为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通常来说,这些横切关注点从概念上是与应用的业务
逻辑分离的。比如,声明式事务、日志、安全、缓存等等,都与业务逻辑无关,可以将这些东西抽象成
为模块,采用面向切面编程的方式,通过声明方式定义这些功能用于何处,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
态代理实现这些模块化横切关注点程序功能进行统一维护,从而将横切关注点与它们所影响的对象之
间分离出来,就是实现解耦。
横切关注点可以被模块化为特殊的类,这些类被称为切面(aspect)。这样做有两个优点:
1)每个关注点都集中于一个地方,而不是分散到多处代码中;
2)服务模块更简洁,因为它们只包含主要的关注点的代码(核心业务逻辑),
而次要关注点的代码(日志,事务,安全等)都被转移到切面中。
切面类有自己要完成的工作,切面类的工作就称为通知。通知定义了切面是做什么以及何时使用。
"做什么",即切面类中定义的方法是干什么的;
"何时使用",即5种通知类型,是在目标方法执行前,还是目标方法执行后等等;
"何处做",即通知定义了做什么,何时使用,但是不知道用在何处,而切点定义的就是告诉通知应该用在
哪个类的哪个目标方法上,从而完美的完成横切点功能。
Spring切面定义了5种类型通知:
1)前置通知(Before):在目标方法被调用之前调用通知功能。
2)后置通知(After):在目标方法完成之后调用通知,不会关心方法的输出是什么。
3)返回通知(After-returning): 在目标方法成功执行之后调用通知。
4)异常通知(After-throwing):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调用通知。
5)环绕通知(Around):通知包裹了被通知的方法,在被通知的方法调用之前和之后执行自定义的行为。
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有可能有数以万计的时机可以应用通知,而这些时机就被称为连接点。
连接点是在应用执行过程中能够插入切面的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调用方法时、抛出异常时、
甚至修改一个字段时。切面代码可以利用这些点插入到应用的正常流程之中,并添加新的行为。
连接点是一个虚概念,可以把连接点看成是切点的集合。
下面我们看看切点是神马鬼?
连接点谈的是一个飘渺的大范围,而切点是一个具体的位置,用于缩小切面所通知的连接点的范围。
前面说过,通知定义的是切面的"要做什么"和"在何时做",是不是没有去哪里做,而切点就定义了"去何处做"。
切点的定义会匹配通知所要织入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点。我们通常使用明确的类和方法名称,或者是使用
正则表达式定义所匹配的类和方法名称来指定切点。说白了,切点就是让通知找到"发泄的地方"。
切面是通知和切点的结合,通知和切点共同定义了切面的全部内容。因为通知定义的是切面的
"要做什么"和"在何时做",而切点定义的是切面的"在何地做"。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完美的
展现切面在何时,何地,做什么(功能)。
引入这个概念就比较高大尚,引入允许我们向现有的类添加新方法或属性。
主要目的是想在无需修改A的情况下,引入B的行为和状态。
织入是把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并创建新的代理对象的过程。切面在指定的连接点被织入到目标对象中。
在目标对象的生命周期里有多个点可以进行织入:
编译期:
切面在目标类编译时被织入。需要特殊的编译器,是AspectJ的方式,不是spring的菜。
类加载期:
切面在目标类加载到JVM时被织入。这种方式需要特殊的类加载器,它可以在目标类被引入应用之前
增强该目标类的字节码。AspectJ5支持这种方式。
运行期:
切面在应用运行的某个时刻被织入。一般情况下,在织入切面时,AOP容器会为目标对象动态的创建
一个代理对象。而这正是Spring AOP的织入切面的方式。
举个开会的例子,在家开家庭会议,上学开班会,上班了开工作会议,人死了开追悼会。
人的一生都在开会中出生,然后在开会中死去。每个人都离不开开会。而上学时候开会,
开会前老师都说: 静一下,现在通讯发达了,网络时代,老师开会估计都说: 把手机收起来。
而工作了,咱们最常听见的是: 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关机。其实在开会之前的这些都不是开会要将的核心,
而开会后搞不好还要写个总结报告,所有开会前开会后做的这些事情,都与核心业务逻辑开会都是独立开来的,
我们用开会前,开会,开会后来举例分析一下AOP的使用。AOP的实现可以通过注解方式或XML方式,
这里主要分析注解方式,下一篇有机会再讨论下XML方式。
切面类包含通知和切入点,在创建切面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下AspectJ的切点表达式,因为我们需要通过
切点表达式定义切点,用于准确的定位应该在什么地方应用切面的通知。
直接上一个图,解释下切点表达式的元素:
对切点表达式有所了解后,我们通过@Aspect注解标注创建切面类。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Before;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Pointcu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
* 注解@Aspect标识该类为切面类
*/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PersonAspect {
/**
* 开会之前--找个位置坐下
*/
@Before("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public void takeSeats() {
System.out.println("找位置坐");
}
/**
* 开会之前--手机调成静音
*/
@Before("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public void silenceCellPhones() {
System.out.println("手机调成静音");
}
/**
* 开会之后--写会议总结报告
*/
@After("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public void summary() {
System.out.println("写会议总结报告");
}
}
在定义完这个切面类之后,有没有发现3个方法通知类型之后的execution表达式内容完全一致,
如果你有代码强迫症,一定想把他们提成一个公用的,别的地方只需要引用一下就行,
这个地方使用@Pointcut满足你的强迫症。
优化后的切面类: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Before;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Pointcu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
* 注解@Aspect标识该类为切面类
*/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PersonAspect {
// /**
// * 开会之前--找个位置坐下
// */
// @Before("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 public void takeSeats() {
// System.out.println("找位置坐");
// }
//
// /**
// * 开会之前--手机调成静音
// */
// @Before("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 public void silenceCellPhones() {
// System.out.println("手机调成静音");
// }
//
// /**
// * 开会之后--写会议总结报告
// */
// @After("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 public void summary() {
// System.out.println("写会议总结报告");
// }
/**
* =========================================================================
* 从上面的执行代码可以看出切点execution表达式内容都是一样,
* 我们可以通过@Pointcut进行优化。
* =========================================================================
*/
/**
* 通过注解@Pointcut定义切点,conference()只是一个标识,无所谓是什么,
* 方法中内容本身也是空的,使用该切点的地方直接通过标识conference()引用切点表达式。
*/
@Pointcut("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public void conference() {}
/**
* 开会之前--找个位置坐下
*/
@Before("conference()")
public void takeSeats() {
System.out.println("找位置坐");
}
/**
* 开会之前--手机调成静音
*/
@Before("conference()")
public void silenceCellPhones() {
System.out.println("手机调成静音");
}
/**
* 开会之后--写会议总结报告
*/
@After("conference()")
public void summary() {
System.out.println("写会议总结报告");
}
}
咱们解释一下切点表达式的含义:
通过execution指示器,选择ConferenceServiceImpl类中的conference()方法。
方法表达式以“*”号开始,表明了我们不关心方法的返回值是神马鬼。
对于方法参数列表通过两个点表示,表示我们不在乎conference的参数。
在执行表达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逻辑运算符&&(and) , ||(or) , !(not)对表达式进行搭配。比如:
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 within(com.jpeony.spring.*))
增加了一个限制就是我们只管com.jpeony.spring下的包,这里的&&可以使用and来替代,
同理|| , !都是一样的用法,灵活多变,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看着办。
目标类就是我们的核心,开会,开会前和开会后,中间休息等等地方都是插入切面通知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集合就是连接点,而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就是切点,连接点就是切点的集合。
我们创建一个目标类,作为切面插入的目标。
创建一个开会的接口: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public interface ConferenceService {
void conference();
}
开会接口的实现: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onferenceServiceImpl implements Conference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erence() {
System.out.println("开会......");
}
}
切面类,目标方法都创建完了,但是我们的切面类在启动时也不会被转化为代理的。
现在处于完事具备,只欠东风的状态。需要一阵风,打一场赤壁之战。
古有诸葛亮借东风,今有Spring通过@EnableAspectJAutoProxy注解启动AspectJ自动代理。
JavaConfg配置: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mponentSc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EnableAspectJAutoProxy;
/**
* Jdk代理:基于接口的代理,一定是基于接口,会生成目标对象的接口的子对象。
* Cglib代理:基于类的代理,不需要基于接口,会生成目标对象的子对象。
*
* 1. 注解@EnableAspectJAutoProxy开启代理;
*
* 2. 如果属性proxyTargetClass默认为false, 表示使用jdk动态代理织入增强;
*
* 3. 如果属性proxyTargetClass设置为true,表示使用Cglib动态代理技术织入增强;
*
* 4. 如果属性proxyTargetClass设置为false,但是目标类没有声明接口,
* Spring aop还是会使用Cglib动态代理,也就是说非接口的类要生成代理都用Cglib。
*/
@Configuration
@EnableAspectJAutoProxy(proxyTargetClass = true)
@ComponentScan("com.jpeony")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org.junit.runner.RunWith;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Context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junit4.SpringJUnit4ClassRunner;
/**
* 基于@ContextConfiguration构建Spring环境
*/
@RunWith(SpringJUnit4ClassRunner.class)
@ContextConfiguration(classes = AppConfig.class)
public class AopTest {
@Autowired
private ConferenceServiceImpl conference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AopAnnotation() {
conferenceService.conference();
}
}
手机调成静音
找位置坐
开会......
写会议总结报告
程序输出的结果一样,到此,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基于注解的AOP实战。
关于通知类型,需要单独分析的是环绕通知,他跟其他通知类型不一样,环绕通知也是最为强大的一种通知方式,
所谓的环绕通知,顾名思义,它能够让你所编写的逻辑将被通知的目标方法全部包装起来。
实际上就像我们前面写的开会前,开会后干的哪些事情,对于环绕通知来说,一个方法就搞定了,因为他包围了目标方法,
等同于在一个通知方法中同时编写了前置通知和后置通知,环绕通知都会为执行开会前,开会后等等逻辑。
把前面的Person类重构为如下内容:
package com.jpeony.spring;
import org.aspectj.lang.Proceedi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
* 注解@Aspect标识该类为切面类
*/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PersonAspect {
/**
* 通过注解@Pointcut定义切点,conference()只是一个标识,无所谓是什么,
* 方法中内容本身也是空的,使用该切点的地方直接通过标识conference()引用切点表达式。
*/
@Pointcut("execution(* com.jpeony.spring.ConferenceServiceImpl.conference(..))")
public void conference() {}
@Around("conference()")
public void test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jp) {
try {
System.out.println("1111111111111");
System.out.println("2222222222222");
jp.proceed();
System.out.println("3333333333333");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开会不爽,打起来了");
}
}
}
重构完后再运行下TestAopAnnotation测试类,输出如下结果:
1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2
开会......
3333333333333
是不是很神奇,这里为了看结果明显,
将开会前调静音,找座位用111111111111和22222222222代替,会后写报告用333333333333333来代替。
从实例我们应该能体会到环绕的概念,我们从客观上分析一下环绕。环绕通知以ProceedingJoinPoint做为参数。
这个对象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要在通知中通过它来调用被通知的方法。通知方法中可以做任何的事情,
当要将控制权转交给被通知的方法时,它需要调用ProceedingJoinPoint类的proceed()方法。
也就是我们在打印完11111111111111和2222222222222的时候调用了proceed()方法时,
将控制权交给了被通知方法conference()然后打印了"开会......",开会执行完之后,通知又获取了控制权,
继续执行打印33333333333,然后程序运行结束。换句话来说,如果通知不调用proceed()方法,
那么被通知方法会被阻塞,这个特性可以用于重试逻辑,也就是通知方法失败之后,进行重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