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暮色
1989年,柏林墙被推翻,东德各地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
一天夜里,抗议人群捣毁东德安全机关后,聚集到苏联大使馆前,准备发动围攻。就在这时,一个灰白头发的克格勃特工闪了出来,他手握冲锋枪,向人群发出警告:这是苏联领土,任何人过界,我都会开枪!
骚乱人群被他的冷酷眼神所震慑,纷纷退散。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克格勃特工,名字叫普京。而他所捍卫的苏联,正处在崩溃之中,摇摇欲坠,大厦将倾。
柏林墙被推倒后,普京停止了在德国的间谍工作,临走前,他焚毁了所有的资料,把炉子都烧坏了。6年间谍生涯,烟消云散,恍若一梦。
普京从东德回到圣彼得堡,向克格勃打了辞职报告,残阳如血,帝国如殇,山河破碎,满目苍凉。这个铁一般的男子,别无他法,只好自谋生路。普京考虑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就用那辆他在东德做间谍时买下的俄产伏尔加轿车。
< 青年普京 >
在苏联解体前的整个80年代中晚期,迷惘的不只是普京一个,几乎所有人都陷入深深的彷徨,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物资的极度短缺,让他们看见什么买什么,像过冬的松鼠那样,疯狂囤积食物和日用品。
伊琳娜是一个普通的苏联妇女,有一天,她牵着女儿逛街,在车站的转角,她看见有人抱着个敞口箱子卖卫生纸,她立即买了二十卷。而她原来的计划,是想出门买鸡肉,鸡肉没买成,买了卫生纸,等她下次想买卫生纸的时候,也许买到的是鸡肉。
苏联农民的收成被连年充公,150万吨蔬果从农场运往散布于莫斯科的二十三座巨型仓库,然后加以分类、堆放、包装,有时一放就是数月,无人问津,直到滋生出无数老鼠、苍蝇、蟑螂,散发出冲天恶臭。
腐烂的蔬菜被调剂到各大商店,有发霉的土豆,变黑的胡萝卜,变质的青菜,品种丰富,任君选择。顾客见此情形,往往先是一通咒骂,再捏着鼻子大肆购买。
长期吃腐坏食物,导致人们的健康每况愈下,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居民寿命数据被当局列为头等机密。
<苏联街头一景 >
首都莫斯科日益紧缺的食品供应,让地方长官叶利钦担忧,他听说某家屠宰店有牛肉出售,立刻前往排队购买,却被告知肉已售罄。叶利钦强行闯进柜台,透过一扇小窗,窥见店员正在向特殊客户出售大块大块的牛肉。
在一揽子国家机器失效时,灰色经济应运而起。
莫斯科电车仓库的几名工人,饿得铤而走险,将一辆报废的国有电车加以修整,做起“拉黑车”的生意。没过多久,他们罪行败露,被抓进监狱,但是,灰色经济如雨后春笋,一冒头,就再也搂不住了。
当时,俄语中出现了“裙带”(blat)一词,特指通过朋友或关系,把紧俏的物资搞到手。个人或团体,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地买卖国家财物,成了那段时期的“主旋律”。
张召忠将军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上世纪90年代,有个年轻人自称路子野,正在倒腾“俄罗斯装备”,塞给他一张名片。张召忠没在意,把名片塞进抽屉。
一个月后,年轻人来电,对他说,张主任,你到机场来一下,我们搞到了三辆两栖装甲车。张召忠没见过两栖装甲车,感到好奇,便来到机场,发现果如其言。张忍不住问道,你弄这些,花了多少钱?年轻人得意地说,嗨,没花几个钱,弄点二锅头就搞定了。
张召忠感慨,那么大一个国家,沦落到这地步,令人伤感,给俩钱就能出售武器,一个连长就能决定卖坦克,一个中队长就能决定卖飞机。
疯狂的“国家买卖”,其契机在于1985年3月10日的那个星期天。苏共领导人契尔年科身体抱恙,上台仅三个月便去世。一辆辆黑色轿车驶入克里姆林宫,召开紧急会议,行色匆匆地将戈尔巴乔夫拱上权力宝座。
当时,没人预料到,戈尔巴乔夫开启的变革,会导致苏联解体,并催生出一个嚣张跋扈、只手遮天的群体——寡头。
莫斯科教父
1987年,负责二十三座巨型仓库的官员精神崩溃了。
叶利钦火烧眉毛,为解决“仓库”问题,找来了卢日科夫,此人身材矮胖,脑袋瘦长,神经粗壮,是莫斯科执行委员会的副主席,不久之前,为那些有志于“下海”的市民,发放了第一批合作社证书。
卢日科夫出身贫寒,家里仨孩子,他排行第二,父亲是木匠,母亲是锅炉工人。他们一家人住在莫斯科火车站旁一间木质棚屋的底楼。这座简陋的住宅,没有供暖,也没有自来水,四处漏风。仨孩子共用的那件棉大衣,是他们的父亲从战场上带回来的。
自二战以后,卢日科夫的记忆里全是无穷无尽的饥饿,有一次,饿急眼的他,从铁轨边上挖了一桶“白土”,蘸盐吃掉,大病一场。
苦难的童年,让卢日科夫深谙民间疾苦,当上莫斯科执委副主席后,他没日没夜地接见未来的企业家,为那些没了活路,只能靠着新政策,选择“下海”的创业者大开绿灯。
<卢日科夫 >
有天,一个妇女前来申请,她的本职工作是戏剧编剧,微薄的工资,无法让她养活三个孩子。因此,她想要在节假日给别人做蛋糕赚点外快。
卢日科夫痛快地说,女士,你的想法很好,完全没问题!卢的那些官僚同事,却小心谨慎,问东问西,比如,是否有医学证明,是否能一如既往地照料孩子。
当这些问题全部得到创业妇女的肯定答案后,一个负责卫生的小官僚问道,你住的公寓有中级工业通风系统吗?听了这个提问,创业妇女一脸懵逼,不知道这个中级工业通风系统究竟是个啥玩意。
小官僚一脸得意,从怀中掏出一个手册,给她指看上面的某个条款,说生产蛋糕用于出售时,必须具有工业通风系统。这时,卢日科夫抢过话头,怒飙粗口,滚,你他妈的懂个球!我是负责人,这位女士可以开业!
卢日科夫与年轻企业家讨论问题,经常是从晚上一直到天亮,热火朝天,不知疲倦。在那些日子里,由于妻子的过世,他一人独居。有天晚上,后来成为媒体寡头的古辛斯基去拜访他,两个纯爷们开了瓶伏特加对酌,一杯一杯又一杯,各有各的心事,不觉夜已深,古辛斯基提议,我们吃点啥吧,卢日科夫欣然答应,在冰箱里翻了半天,才找出一块发了霉的黑麦面包。
经过几年如一日的“喝着伏特加过河”,实干家卢日科夫帮扶起的企业大亨,遍布莫斯科各个领域,他也在众望所归之下,官运亨通,当选为莫斯科副市长。
《真理报》声称,卢日科夫政绩显著,是改革经济的先锋人物,他奉命推行的体制,是允许一部分人“赚取巨额利润”。
他的老领导叶利钦,此时已成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最高苏维埃主席,他不断向戈尔巴乔夫施压,以推进更多激进改革。
< 叶利钦怒斥戈尔巴乔夫 >
1991年8月19日,克格勃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带着一帮鹰犬发动政变,将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克里米亚的度假别墅,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此外,他还对七个人签署了逮捕令,其中就包括莫斯科市长波波夫。
波波夫被抓后,卢日科夫成为代理市长,在莫斯科威望极大的他,立即受到克格勃和叶利钦两大势力的拉拢。克格勃这边通过莫斯科市党委书记给他带话,让他前去“听候指示”;叶利钦则亲自打来电话,让他赶紧来自己的度假别墅,有要事相商。
权衡利弊后,卢日科夫上了黑色轿车,朝着叶利钦的别墅疾驰而去,很快,他的名字也上了克格勃的逮捕名单。
次日凌晨,卢日科夫抵达叶利钦别墅,英俊潇洒的叶利钦穿着旧T恤,脚踏平板拖鞋,似乎丝毫不为当前黑云压城的形势所困扰。他指着窗台上的一堆苹果,让卢日科夫自取自吃。
叶利钦拍拍卢日科夫的肩膀,对他说,莫斯科就靠你了。卢日科夫心照不宣地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在返回莫斯科的路上,卢日科夫让司机停下车,更换了车牌,以防万一。
下午一点,叶利钦意气风发,登上塔曼师110号坦克,发表了反击政变的著名演说。下午4点30分左右,卢日科夫也发表声明,谴责政变,号召莫斯科市民举行总罢工。“莫斯科教父”卢日科夫一声令下,大街小巷人民如潮涌,数十万居民走上街头,声讨幕后黑手克格勃。
<叶利钦登上坦克 >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将装有核按钮的手提箱交给了叶利钦。卢日科夫赌对了,他顺利通过“实习期”,正式当选莫斯科市长,大权独揽,一当就是20年。
就在苏联解体前后,叶利钦着手在俄罗斯进行激进的市场化改革,人称“休克疗法”。
宝库解锁
“休克疗法”的狗头军师名叫丘拜斯,此人生长在军人家庭,学生时代是个大帅哥,相貌俊朗,个子高挑,一头红发,酷爱读“禁书”。
塑造丘拜斯思想的,是硕大的列宁格勒公立图书馆,馆内柱廊环抱,内有二十八间阅览室、一千七百万部图书、三十万部手稿、十一万二千张地图。丘拜斯借阅的,大多是西方政经类图书,这些图书中,有许多被苏联政府认定有颠覆性质,一般不公开,存放在一个上锁的房间,丘拜斯凭借自己党员的身份,得以进行“批判性阅读”,一窥禁书赤裸裸的全貌。
给丘拜斯带来巨大震撼的,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在他看来,拿这本书的理论,来套苏联的现实,严丝合缝,一点都不违和。
科尔内认为,短缺经济的根源在于“家长制”色彩过浓,国家大包大揽,对企业发放补贴,导致后者产生病态的依赖心理,如果一个工厂不管经营得多差,总能获得国家补贴,那么它就永远不会关心自己的经营状况。
另一位影响丘拜斯的作者,是写《通往奴役之路》的哈耶克,他有句让丘拜斯醍醐灌顶的名言,在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系里,能够衡量数百万个决策过程的最强大指标就是自由定价。丘拜斯联想到,苏联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意识控制”典型,即政府对整个经济领域实行严格而僵化的国家定价。
< 哈耶克 >
1987年,初出茅庐的丘拜斯和一群嘴上没毛的年轻经济学家,在列宁格勒组织研讨会,讨论现场,异常热烈,脑洞大开,就像一场高配版奇葩说。
有个叫奈舒尔的数学家,提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将苏联的国有财产转变为私有财产,具体方法简单而粗暴,即发给每一个苏联公民一张五千卢布的支票,用于购买苏联政府庞大控股中的一部分。
在座的青年才俊,都觉得奈舒尔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他们认为太激进的改革,会让制度垮掉。要想从一棵高树上下来,你得一步一步往下爬,奈舒尔的建议,却是一个猛子扎下来,不摔断脖子才怪。
经过几次类似的“奇葩说”大辩论,丘拜斯声名远播,甚至惊动了克里姆林宫。1991年夏天,叶利钦手下的秃头经济学家盖达尔,给丘拜斯来电,邀请他共襄盛举,一起来搞“休克疗法”。丘拜斯仰天大笑出门去,十年苦读,小爷我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谁料,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丘拜斯,一朝选在君王侧,大权在握,头脑发热,兴奋过度,背弃了过去坚持的渐进式改革,从旧制度的参天大树上,一猛子扎下去,让原本就先天不足的俄罗斯经济,摔的稀碎。
< 丘拜斯和盖达尔 >
1991年9月,盖达尔、丘拜斯等一帮年轻经济学家住进了15号别墅,为叶利钦起草经济改革方案。
用叶利钦的话讲,这个改革团队就是一群“年轻气盛的暴动者”,盖达尔和丘拜斯提出了“大爆炸”计划,模仿柏林墙倒塌后的波兰,直接跳向自由市场经济的怀抱。多愁善感的叶利钦,被年轻人的激情所感染,他泪眼婆娑地表示,我不能强迫年轻人再等一次了,自由,自由,现在就要自由!
丘郎妙计安天下,其策略有二。
1.把价格从国家控制中分离出来,彻底废掉国家的管控。
2.分离国家对资产的垄断,把国家巨大的工业财富分到个人手里。
这两条妙计看上去很美,却存在着巨大漏洞,因为在当时的俄罗斯,根本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规则和法制。
要想建立规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指导和宏观调控,但这些偷听着西方摇滚乐长大的年轻经济学家,视集权为寇仇,哪怕有一丝集权的小火苗,也恨不得一泡尿浇灭它,这就导致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乌烟瘴气的邪路。
书生丘拜斯,纸上谈兵,做了一个比喻,先放出拳击手,如果选手觉得有必要,他们会自己建立规则。
丘拜斯和他的团队,将全国的资产以1.48亿份凭单的形式分割,每张凭单面值1万卢布,这些凭单可以在拍卖公司进行交易。
根据凭单的数量和它们的售价,整个俄罗斯工业的总价值仅为120亿美元。在对外国人严格限制的拍卖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售价2.28亿美元,为外国投资银行估价的十分之一;拥有10万工人的知名轿车大厂吉尔的报价,只有1600万美元,俄罗斯汽车巨头高尔基汽车制造厂,标价2700万美元,价格低到了屁眼灰里。
前文中,张召忠将军提到的用二锅头换俄罗斯装甲车,就是出自这个大背景。
宝库一朝解锁,强盗纷纷云集。
前苏联的无数矿山和工厂,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出售,那些手眼通天的老板和呼风唤雨的官僚,抓住机会,巧取豪夺,而绝大多数无权无势的俄罗斯市民却只能眼巴巴瞅着,入宝山而空回。
有人劝丘拜斯别做的太绝,天地良心,想想那些穷人的处境吧。丘拜斯低下头,愣了片刻,然后用忧伤的语调说,从经济学角度讲,卢布的储蓄只是纸上的数字,真正的财富早就被苏联的军备竞赛花光了,现在的钱,只是人们账号上的曲线。
空手套白狼
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在拍卖中捞到巨大油水的寡头之一,他的发达之路,是寡头崛起的典型。
1980年代后期,苏联领导层如笼中之兽,急于找到摆脱经济停滞的出路,于是同意适度开展资本主义试验。该试验主要在苏联共青团进行,当时,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其所在学校团委的副书记。
不止一位领导摸着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后脑勺说,孩子,你就是我们的试验资本家。不止是团委,甚至连克格勃都是他的拥趸。
1987年夏季,霍多尔科夫斯基大学毕业,上级告诉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共青团的体制内继续往上爬,要么离开大学去创业,玩大家所说的“自负盈亏把戏”。霍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刚刚获批不久的“自负盈亏把戏”。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共青团支持下,成立了“青年创业基金”,强势地加入了弱肉强食的资本游戏。他第一步棋,就是要搞到一笔启动资金。经过比较,他看中了莫斯科北郊的高温研究所,这是一家从事高温物理、火箭推进的科研机构,曾在美苏太空争霸中大出风头。
小霍虽年轻,后台却硬,他直接找到高温研究所所长沙因德林,说明来意,让其支持他的“自负盈亏把戏”,还貌似不经意地提了几个共青团里显赫人物的名字。老所长很识趣,立即以成立科研项目的名义,给小霍同学批了十七万卢布。
多年后,旧事重提,老所长心有余悸、含沙射影地说,霍多尔科夫斯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共青团干将呀,他举止优雅、穿着得体,根本不是什么强盗狗贼。
<霍多尔科夫斯基 >
小霍搞到启动资金后,立刻开始了他策划已久的创业计划,这个“伟大”的计划就是:利用手中特权,钻制度的空子,空手套白狼!
苏联的经济体制內有一种特殊的货币,被称之为“非现金”。这种钱既不是纸币也不是硬币,而是一种虚拟货币,由政府作为补贴,发放给各大矿厂、企业。如果甲厂拿到非现金补贴,那么它可以计入账簿,或是用来支付给乙厂,但就是无法换成现金,装进自己的腰包。
苏联的现金供应紧张,非现金的空头支票却多如牛毛,导致两种货币的价值严重失衡。有人做过估算,当时一卢布现金的价值,相当于十个非现金卢布。价值失衡造成了巨大商机,若有人能琢磨出来,如何将非现金兑换成现金,那么就会大发横财。
机灵鬼小霍琢磨出来了。
1987年12月28日,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鬼使神差地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团组织可以混合使用现金和非现金两种货币。
有了政策的东风,小霍一口气在莫斯科开了三十多家青年科技中心,这些青年科技中心跟“科技”没有半毛钱关系,它们只做一件事:把非现金倒换成现金。
每一次兑换,都需要来自组织的特批,手眼通天的小霍,搞到特许证不费吹灰之力,当然,他需要在巨大财富中,拿出相当一部分,对要害部门的“要人”进行“打点”。
许多心思活泛的创业老板,也想复制小霍的事业,通过行贿倒换货币,却是有钱无门,没搞几天就被克格勃的人带走了。
1990年,戈尔巴乔夫邀请政治家、学者和新闻记者(当时并未使用“商人”一词)前往克里姆林宫商议改革事宜,霍多尔科夫斯基赫然在列。到了叶利钦主政,霍多尔科夫斯基更是成为克里姆林宫总理的顾问,俨然“红顶商人”。
凭借空手套白狼登堂入室的小霍,在大拍卖期间,购买了大批凭单,涉及木材、钢管、冶铜、石油等实业,共有上百家公司。有咨询公司做过统计,霍多尔科夫斯集结的企业,相当于整个韩国的企业集团。
在苏联解体那年,小霍出了本掩耳盗铃的书,名为《带卢布的人》,印刷了五万册,书封上印着美元和卢布的图案。全书基调疯狂而乐观,呼吁人们忘记苏联那老掉牙的集体生活方式,赶紧下海挣大钱,其中心思想就五个字:致富不是罪。
俄罗斯其他几位超级寡头亦如是,他们的发家经历大同小异,都是趁着国家崩溃之际,通过权力的裙带巧取豪夺。如“寡头领袖”别列佐夫斯基、媒体大亨古辛斯基、银行大鳄弗里德曼等。
当时,最为呼风唤雨的七个寡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绰号——“七大银行家”,取自17世纪沙皇时代统治俄罗斯的七大沙俄特权贵族的名号。
寡头斗法
1994年9月,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等几个身娇肉贵的寡头,齐聚雀山顶峰的私人别墅,俯瞰着脚下弯弯曲曲的河水,朝着克里姆林宫的方向缓缓流去。
召集者是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在雀山之顶,寡头们被迫起草了一个议案,口头承诺不会向官员行贿,也不会通过报纸、电视彼此攻击。卢日科夫这个老江湖,在寡头面前趾高气昂,说起话来耳提面命,让财大气粗的寡头们敢怒不敢言。
寡头中最具野心的别列佐夫斯基,对卢日科夫的自大,颇为不屑,因为他已经做了决定,把宝押在比莫斯科教父卢日科夫更有权力的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叶利钦。
<别列佐夫斯基和叶利钦 >
有一天,别列佐夫斯基办完公事,坐进他那辆梅赛德斯奔驰600的豪华后座,上了公路,驶过一辆停在路边的欧宝牌轿车,就在这时,欧宝轿车突然爆炸,当场炸翻了梅赛德斯。别列佐夫斯基命大,从浓烟滚滚的废墟中爬了出来。四天后,他打着绷带,如约参加了叶利钦的晚宴,让后者大为感动。
很快,别列佐夫斯基就被邀请加入“总统俱乐部”,这是叶利钦专为最亲密的伙伴修建的运动场,他们经常一边打网球,一边商讨要事。别列佐夫斯基提议,创建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用来跟寡头古辛斯基旗下标榜独立、批评政府的NTV对垒,别列佐夫斯基向叶利钦承诺,这将是一个“总统专用频道”。
1994年11月29日,叶利钦玩了个骚操作,他签署法令,将已经建好的电视频道私有化,未经拍卖程序,便以2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球友别列佐夫斯基,该频道的名称是俄罗斯公众电视台,俄语缩写为ORT。
自此,俄罗斯两大寡头各为其主(更是为自己),上演了一出狗血的“宫斗剧”。一边是叶利钦和他的球友别列佐夫斯基,另一边是卢日科夫和他的酒友古辛斯基。
别列佐夫斯基工于心计,他屡试不爽的一招,就是向安全局局长科尔扎科夫打小报告,再让其传到叶利钦的耳朵里。小报告的内容,五花八门,一地鸡毛,主题大多是古辛斯基和卢日科夫在某个单间喝酒,然后说了哪些埋汰叶利钦的话。
<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 >
科尔扎科夫是个老牌克格勃,对别列佐夫斯基这些鸡毛蒜皮的娘炮传话很快就起了反感,拒绝再帮他打小报告。于是,别利佐夫斯基开始求助于叶利钦的小女儿季亚琴科,并送了总统女儿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一辆俄罗斯制造的雪佛兰开拓者汽车。
1994年11月19日,支持总统的《俄罗斯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下雪了》的文章,文章指出,内部消息透露,莫斯科的金融家古辛斯基正在秘密策划,让卢日科夫登上总统宝座。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天,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跟科尔扎科夫共进午餐,突然说道,为什么你不能处理一下那个谁……古辛斯基的问题?他的NTV已经不受控了。我命令你,去处理他!
12月2日清晨,一个蒙面人穿着制服,没戴徽章,手握自动步枪,来到古辛斯基在莫斯科城外的家,试图与私人保安交火。蒙面人走后,古辛斯基驾车从郊区开往市中心,来到他位于新阿尔巴特街的办公大楼,一批戴着面罩和枪的暴徒尾随而至,开始痛殴停车场上的保安。
这伙暴徒封锁了大厦入口,开始检查停车场上的所有汽车,古辛斯基把自己锁在梅赛德斯装甲车里,死活不出来,直到一个暴徒在车顶放了一枚手榴弹。
其实,手榴弹根本没有引爆线,叶利钦的目的是给古辛斯基一点color看看,让他的NTV老实一点,别成天跟政府过不去。
叶利钦打错了算盘。
古辛斯基为人倔强,他的名字与俄语中的“鹅”是同根词,人称“鹅掌柜”。古辛斯基童年时,因犹太人的身份,常被周围孩子歧视欺负,他被打时,往往以命相搏,从不求饶。古辛斯基私下制作了一根鞭子,藏在兜里,每当听到“犹太佬”的辱骂声,他就一鞭子抽过去,不管对方是谁,也不管对方有多少人。
很快,鹅掌柜古辛斯基就找到了反击的机会,用NTV这根呱呱叫的鞭子,抽向叶利钦那张高贵的四方大脸。
<“鹅掌柜”>
1994年12月,车臣战争爆发,NTV的记者奔赴前线。当俄罗斯的直升机被车臣击落时,NTV播放了飞机残骸,俄罗斯政府官员却一言不发。当叶利钦说格罗兹尼总统府的轰炸已停止,NTV播放了轰炸仍在继续的画面。
打脸!不断地打脸!
在车臣战争期间,NTV的观众翻了一番,战争白热化时,NTV在莫斯科的观众达到了48%,几乎是所有打开的电视机总数的一半。
最具杀伤力的是,NTV在节目中说叶利钦是如何不受人民爱戴,甚至是在他的出生地,他的家乡。由于改革的失败和战争的阴影,叶利钦的公众支持率已经滑到了个位数。
古辛斯基被叫到克里姆林宫,一个满脸胡渣的硬派安全部门长官代表叶利钦向他摊牌:如果你继续播放车臣,我们会把你赶出NTV,并且杀了你。
在这个致命时刻,鹅掌柜的倔劲又犯了,仿佛又变成了那个因受歧视而倍感愤怒的犹太男孩,他说,我是在大街上长大的,我不喜欢被威胁,滚吧,所有人都给我滚!
拯救叶利钦
1996年,俄罗斯大选在即。
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个滑雪胜地酒店,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正春风满面地举行签名会,台下聚集了许多西方商业巨子。镁光灯不停闪烁,记者们有点话多,都想从这位极有希望成为下届俄罗斯领导人的口中套出什么。
这次会议冠盖云集,超级寡头别利佐夫斯基、空手套白狼大师霍多尔科夫斯基、鹅掌柜古辛斯基、莫斯科教父卢日科夫、狗头军师丘拜斯均有出席。他们对久加诺夫的闪亮登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
散会后,别列佐夫斯基从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那里收到警告。索罗斯对别列佐夫斯基说,如果久加诺夫获选,叶利钦将会被“斩首示众”。
<久加诺夫 >
有如惊弓之鸟的别列佐夫斯基,拨通了古辛斯基的电话,俩人在电话那头,各自沉默,像一对闹别扭的情侣。
终于,别列佐夫斯基长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现在停战还不晚,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十字路口,需要团结起来。
古辛斯基惜字如金地说,约个地方见面吧。
与古辛斯基谈妥后,别列佐夫斯基又马不停蹄地约见了其他重要人物,组成了一个“拯救叶利钦联盟”。七大寡头和政界闻人卢日科夫成为这个联盟的核心,金钱和权力水乳交融,有钱出钱,有权出权,有鬼点子的出鬼点子,发誓要将叶利钦扶上马。
然而,此时的叶利钦,状况并不乐观。
1995年10月,叶利钦心脏病突发,健康不断恶化,雪上加霜的是,这个霸气而英俊的老头长期酗酒消愁,多次被记者拍到醉态。大选前6个月,叶利钦的支持率仅为3%,而久加诺夫的支持率达到了20%。
到第二年春天,他靠超人的意志战胜了疾病、抑郁和酗酒。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叶利钦的盲目自信,他的支持率只有3%,克格勃里那些溜须拍马之辈,却一直告诉他,他的民众支持率不低于98%。
寡头们决定派丘拜斯告诉叶利钦残酷的真相,对这位大人物也来个“休克疗法”。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刚得知真相时,叶利钦无法接受,气得随手拿起一只大盘子,砸向“报丧鸟”丘拜斯。
但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与竞选对手的差距,激起了叶利钦这头权力野兽的嗜血本能和冲天斗志,他振作精神,重建总部,像个马戏团老板,把寡头们组成的虎狼之师指挥得团团转。
狗头军师丘拜斯创建了一项个人基金,名为私有财产保护中心,寡头们先注入5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再通过政府这边的关系,用这些钱投资一些利润巨大的“神秘债券”,所得的收益用作竞选经费。
此次竞选输赢之关键,在于媒体造势。
鹅掌柜古辛斯基冰释前嫌,向叶利钦面授机宜,如果你想获胜,就得不停曝光,不停发表演讲,不停制造新闻,不停接见群众,走遍俄罗斯的每一处。
叶利钦欣然同意,说干就干,在4个月內走访了24个城市,在此期间,他放下身段,同年轻人们一起在摇滚音乐会上尽情摇摆,并发挥搞笑天赋,到处讲一些无伤大雅、哀而不伤的荤素段子。
<叶利钦跳舞>
在竞选广告里,叶利钦以慈父的形象出现,他在火炉边,叙述自己的家庭,追忆母亲做的烤饼,并配以煽情感性的音乐。电视片还展示了叶利钦的少年影像,那时他着装整洁,是个小鲜肉,浓密的黑发向后梳。
该广告以蒙太奇的剪接方式,回顾了叶利钦的一生,从一个运动员到一个反叛者,从一个父亲到一个祖父,最后慈祥发福的叶利钦,穿着开领白衬衫,坐在褐色的椅子上,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他说,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到3月份,广告效应凸显,叶利钦的支持率节节攀升,达到了两位数,与久加诺夫并驾齐驱。
在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是叶利钦争取连任的强大推动力,他们的大型宣传画贴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画中,叶利钦与他的亲密战友卢日科夫紧握双手,肩并肩站在红场选举台前,台下民众欢呼雀跃。
<卢日科夫和叶利钦 >
光是宣传叶利钦还不够,他们还得利用媒体抹黑乃至摧毁他的对手——久加诺夫。
一份名为“天理不容”的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张吸睛的照片,照片里,定额配给的发霉香肠堆满了楼道,让人们联想起供应不足的苏联时代,市民为了得到一根香肠,而排几个小时的长队。它透露出的信息是:如果久加诺夫当选,俄罗斯势必发生大倒退。
在一篇儿童作文竞赛的专题报道中,获得头奖的孩子写道:俄罗斯是我的城堡,我的家。但如果久加诺夫执政,那就是我的棺材了。
叶利钦的竞选团队,还偷偷印制了一百万份暗黑海报,海报上印着一个目光阴沉的久加诺夫以及一句话:快储存食物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这些海报用强力胶水,紧紧贴在俄罗斯食品供应店的窗户上,极难撕下来。
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在竞选期间,将他们强大的电视台全负荷运转,鼎力支持叶利钦。在6月16日第一轮大选到来的前5个星期内,叶利钦在新闻节目中的露面时长是其对手的3倍。
无数标榜良心的新闻记者、民主人士、作家、编辑,都自发组成了“十字军”,为叶利钦而战,NTV台长马拉申克说,我们知道叶利钦是个喜欢吹牛的老酒鬼,但在目前情况下,他是更好的选择,说句实话,相比久加诺夫,我宁愿选择叶利钦的尸体。
7月3日,叶利钦以53.82%的投票率当选新一届俄罗斯总统。
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丘拜斯激情万丈,将叶利钦比作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皇帝彼得大帝,并提出了三个“不可动摇”:俄罗斯的民主政治不可动摇,俄罗斯的私有制不可动摇,俄罗斯的市场改革不可动摇。
丧钟敲响
总统大位尘埃落定,接下来,该分割战利品了。
别列佐夫斯基进入政府,被任命为克里姆林宫安全委员会书记,同时,他的商业帝国进一步扩张,拥有罗格瓦兹汽车,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俄罗斯公家航空公司,俄罗斯公众电视台,俄罗斯洲际航空公司,以及包括《独立报》在内的一系列媒体产业。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大选前后,通过一系列骚操作,以区区3.5亿美元,吞下了石油巨头尤科斯公司45%的股份,一度成为俄罗斯首富。
古辛斯基得到了俄气工业的巨大资金支持,后者购买了NTV30%的股份,为它的扩张,提供了充足弹药。叶利钦还签署了一项法令,准许古辛斯基全天候占用第四电视频道。
七大寡头中,包括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在内的五个寡头,身上都流着犹太人的血液。
别列佐夫斯基霸气外露,他告诉《金融时报》,七大寡头控制着俄罗斯50%的经济。这种“亮肌肉”的做法,无疑是在宣布:在俄罗斯,寡头才是国家主宰者,叶利钦不过是前台代理人。
<别列佐夫斯基走路有风 >
别列佐夫斯基说,有两种类型的权力,一种是意识形态的权力,一种是资本形态的权力。在现在的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权力已经不存在了,新的权力就是资本。如果什么事对资本有利,那么毫无疑问,它对国家也有利。
叶利钦竞选连任成功后,仿佛用光了回光返照的力气,身体更加虚弱,但他心如明镜,以别列佐夫斯基为首的寡头,之所以全力帮助自己登上权力的宝座,不过是让自己成为寡头们巧取豪夺的傀儡。
在一次采访中,叶利钦谴责寡头们试图操控政府,并把他们称为“非法的权力中心”。叶利钦说,我们现在最大的危险,来自那些特别有钱的人,他们互相吞噬,推翻了我们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政治大厦。
对于叶利钦这个日薄西山的老人的“敲打”,寡头们不以为意,别列佐夫斯基甚至口无遮拦地说,商人必须控制vlast(政治权力)。
一家独立报纸发表文章说,现在是最黑暗的时候,俄罗斯政府被7个商人控制,他们动动手指,就可以将副总理换下来。
随着叶利钦身体每况愈下,别列佐夫斯基开始秘密物色叶的接班人。在寡头们的会议上,别列佐夫斯基一遍又一遍地说,一定要确保“权力的连续性”,找出一个能延续叶利钦道路的新人,从而维护寡头们的利益。
别列佐夫斯基这场“拥立新君”的权力的游戏,随着俄罗斯2000年大选的逼近,变得越来越迫切。
这一次,老狐狸别列佐夫斯基犯下了一生中最致命的错误,因为他费尽心机拥立起来的那个“新君”,名字叫——普京。
上位之争
1999年8月7日,伊本·哈塔木率领1500名暴徒对邻近车臣的达吉斯坦发动进攻,目的是在那里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随后,短短两周之内,莫斯科等三座城市接连发生4起爆炸事件,近300人被炸死。
千钧一发之际,老惫的叶利钦提拔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普京出任总理,以雷霆之势,收拾乱局。9月12日,普京会晤克林顿,聊到车臣问题时,普京激动之下,手绘了一副车臣地图,讲述他准备消灭分裂主义分子的计划。
之后,普京接受记者提问,他恶狠狠地说,这些家伙不是人,连畜生都不如。无论恐怖分子在哪儿,我们都要穷追到底,如果他们在机场,就在机场干掉他们,如果他们在厕所,就直接把他们摁在马桶里淹死。
<硬汉普京 >
俄罗斯人民沸腾了,这个前克格勃特工刚一出场,人气就扶摇直上。2000年总统大选在即,车臣恐怖分子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正撞到枪口上,同时也在客观上帮了普京的大忙。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普京的竞选对手,就是那个“喝着伏特加过河”、被称作莫斯科教父的卢日科夫。卢日科夫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受他庇佑的大小企业主,他们中的佼佼者,就是号称“鹅掌柜”的俄罗斯七大寡头之一——古辛斯基。
在普京这边,站在他身后的,除了曾经同属克格勃系统的那些铁血“老友记”,还有叶利钦的权力小圈子,其中能量最大的那个,不是别人,正是在俄罗斯翻云覆雨的头号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这次世纪大选,就是两大寡头之间的暗战。
在这两大阵营中,许多人都是身不由已,被形势和利益裹挟,选边站队,即便同一个阵营的打手马仔,也不尽是同心同德,而不同阵营的带头大哥,却有许多一致之处。最明显的是,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三位明面上的重磅人物:叶利钦,卢日科夫,普京,全都对寡头左右国家权力颇有微词。
叶利钦连任总统之所以能奇迹般地胜出,全靠七大寡头鞍前马后加持,胜出后,寡头们功高盖主,不可一世,肆意分割地盘,甚至架空叶利钦,把他视作傀儡,对此,“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伏特加”的老江湖叶利钦虽没有精力跟寡头硬刚,却心如明镜。
<“莫斯科教父”卢日科夫 >
卢日科夫则视寡头为暴发户,在老卢眼里,寡头之所以为寡头,全是拜他这个“改革执行者”所赐,若当年没有他这个五短身材、敦厚壮实的莫斯科教父肩住计划经济的闸门,放这些烂崽出来搞强盗资本主义,他们哪里会有今天?现在翅膀硬了,不求报效国家,却想要反噬恩主,简直不知死活。
至于普京,他是三人中最“恨”寡头的那个。但是,他对寡头的“深仇大恨”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一种关乎意识形态的复杂情感,关于这一点,血钻后面再作分析。总之,特工普京,城府极深,他将真实想法深埋心底,不露声色,以至于连老狐狸别列佐夫斯基都没发觉,他甚至认定普京很“听话”,于是调动自己的全部资源帮其谋取大位。
政客磨刀霍霍,寡头势同水火,特工低吟浅酌,好戏即将开锣。
银弹金冠
1999年5月,杜马中的共产党人试图弹劾叶利钦,弹劾失败后,谣言四起,说克里姆林宫给了每位投票者3万美元,以保住病中的总统。卢日科夫剑拔弩张,声称俄罗斯并非受叶利钦领导,而是被一个阴谋集团控制。
卢日科夫的盟友普里马科夫,在国家杜马批准了一项释放9.4万名囚犯的大赦,并警告寡头们:我们是为了那些将要入狱的经济犯罪者腾地方。
面对卢日科夫的直男进攻,别列佐夫斯基四两拨千斤,他找来当时一个擅长插科打诨、炮制黄色新闻的主持人多伦科,在自己掌控的电视台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脱口秀节目,这套脱口秀节目的中心内容只有一个——搞臭卢日科夫。
当时正逢车臣恐怖分子袭击莫斯科,普京以总理身份放出狠话,要对车臣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一时间民意支持率飙升。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的支持率却大幅度下滑,他的城市在燃烧,他的名声在每周的脱口秀节目中被诋毁。
<穿迷彩的普京 >
多伦科在节目中,将卢日科夫刻画成一个侵吞善款的伪君子。按他的说法,俄罗斯南部的一个医院遭到车臣恐怖分子洗劫,卢日科夫以重建的名义,筹集了一笔善款,然后恬不知耻地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更有甚者,多伦科在节目中播出了一系列加速版剪辑录像。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画面,是卢日科夫在他的市长办公室义正言辞地炮轰叶利钦和克里姆林宫,紧接着,画面转切到1996年,卢日科夫在支持叶利钦竞选总统的游行队伍中,声嘶力竭地大喊口号:支持叶利钦,就是支持自由!
多伦科反复播放这个蒙太奇画面,显得卢日科夫非常无厘头,以及愚蠢。多伦科还不失时机地伸出兰花指,画龙点睛地点评道:什么是伪君子?这就是!
卢日科夫是个老派人物,自视甚高,看了这种近似恶搞的视频剪辑,忍不住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谴责多伦科和幕后的别列佐夫斯基,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并以诽谤罪将其诉诸法庭。
别列佐夫斯基的公众电视台几乎覆盖了整个俄罗斯,多伦科成功地用无厘头的方式,让正派直男卢日科夫沦为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丑”。在当年10月份,一个为克里姆林宫服务的民意测验公司的报告显示,卢日科夫在支持率开始崩溃。
恼羞成怒之下,卢日科夫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本应按照时间和节奏,以莫斯科为示范城市,展开强有力的政治竞选,结果却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和多伦科的“扯皮”之中。
多伦科在事后洋洋自得地说,他用15期脱口秀节目,扼杀了卢日科夫成为俄罗斯总统的希望。他将这些节目称之为——“15发银弹”。
古辛斯基作为俄罗斯最大独立电视台NTV的掌门人,曾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派遣不怕死的记者跑到前线,拿到了血淋淋的第一手材料,让当时想要粉饰战争的叶利钦大出洋相。这一次,普京施展铁腕,镇压车臣反叛分子,古辛斯基想要故技重施,却颓然地发现,时移势易,风向已变,民众几乎一边倒地站在普京这边。
<车臣战争 >
究其原因,是因为普京发动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是在莫斯科被恐怖分子轰炸的恐怖悲壮的氛围下进行的,俄罗斯民众铁了心的支持普京,不愿听到任何对战争的负面评价,就连古辛斯基手下的记者和新闻主编,都开始同情军队,普京的支持率一路狂飙,如同开挂。
为助普京竞选,别列佐夫斯基牵头,在极短时间里,组织了一个新的政治党派——统一俄罗斯党,在当时,该党是个“三无”党派,无意识形态,无政治纲领,无重要党魁,但他们拥有超人气的普京,这就够了。据统计,在2000年大选中,统一俄罗斯党赢得的选票,是其主要对手的两倍。
20世纪最后一天的中午时分,叶利钦辞去总统之职,任命普京为新任总统。叶利钦在录音中,哽咽地恳求俄罗斯人原谅他的错误和缺陷,讲完后,他转身拭去眼角泪水,旋即开了瓶香槟,与身边寥寥几位工作人员碰杯。
下午两点,普京接过了装有发动核打击密码的“核手提箱”。几个小时后,普京签署了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法令,宣布叶利钦及其家人免于刑事诉讼。
< 普京接班 >
就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了一段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普京能坚持下去,感谢他的神秘,神秘的外形,神秘的眼神,神秘的措辞……但这个男人刚好就是张嘴却无话可说。
由于白天黑夜的超负荷工作,“君王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因肝炎住进了医院,但他心里充满了甜蜜的憧憬,此前,他因扶持叶利钦连任,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如今,“新君”上位,分赃的美妙时刻又要来临。
辣手屠鹅
<“鹅掌柜”古辛斯基>
儒以文乱法,当克里姆林宫的“新君”被确定为普京时,文化商人古辛斯基出手了,不得不说,他这次玩得有点大。
古辛斯基召集独立电视台(NTV)的文艺青年班子,制作了一出名为《木偶》的讽刺木偶剧,这个讽刺剧尺度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即便全屏都打上马赛克,都遮掩不住古辛斯基那强阳不倒的恶意。下面是《木偶》中的一个片段,大家自己感受:
叶利钦正晃动着摇篮里的婴儿普京,婴儿啼哭不止,叶利钦哼着小曲哄他睡觉。叶利钦叹了口气,你怎么长得这么丑啊?上帝饶恕我,你的来历如此黑暗,看上去如此阴沉,主啊,为什么让我这个民主到骨子里的人生出了他呢?
就在此时,一个仙女在他头顶上方现身。这个仙女不是别人,正是将普京扶上台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仙女附和道,是啊,你的第一个孩子长得比他好。
叶利钦打了个呵欠,垂下头说,我快要累死了,必须得好好休息一会儿。说完,他就进入了梦想,鼾声如雷。突然,婴儿普京开始大喊大叫,把他们消灭在厕所里,摁在马桶里淹死!
别列佐夫斯基轻拍婴儿,嘘,轻点儿声,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消灭,孩子,安静点儿,我们要把你培养成人。
《木偶》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小查克斯》,讲述了一个相貌丑陋的侏儒请仙女给他施魔法,从而变成了一个帅小伙的故事。
“把他们摁在马桶里淹死”,无疑是影射普京对车臣恐怖分子发出的威胁。仙女把侏儒变成帅小伙,则是指别列佐夫斯基利用他庞大的资源,将普京美化成富有魅力的俄罗斯总统候选人,掩盖他过去克格勃的历史。至于那个侏儒的暗示,俄罗斯无人不晓,这是在讽刺普京的个子矮。
该剧播出后,普京火了。
5月11日,普京就职总统后的第四天,数十名手持武器、头戴面罩的税警和俄罗斯联邦安全部的部队冲进古辛斯基媒体集团的总部大楼,日暮时分,他们带走了上百箱文件和录音带。
很快,古辛斯基收到普京办公厅主任沃洛申的警告,如果满足某些条件,报复就会终止。这些条件是:不再调查克里姆林宫的腐败,改变对车臣的报道,最重要的,是从《木偶》一剧中去掉“一号人物”。
古辛斯基听到警告,犹如公牛看到红布,他这种病态的应激反应,很可能源自童年时身为犹太人的遭遇。
他又堂而皇之地推出了新一集的《木偶》,把原来影射普京的侏儒改成了一丛着火的灌木,把普京办公厅主任沃洛申刻画成摩西,剧终时,摩西从一位神秘领袖手中接过刻有克里姆林宫“十诫”的石板,那个神秘领袖被称为“吾主上帝”(Gospod Bog),俄语里简称GB,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个影射很明显,它指的不是别的,正是克格勃(KGB)。
来而不往非礼也,普京要出手了。
2000年5月,古辛斯基为了盘活资金,计划将他的莫斯特集团卖给中央银行的下属机构。正当这个计划只差临门一脚,准备签署时,中央银行的主席维克托接到了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电话,令其终止此项交易。
谁料,这个维克托也是个不信邪的硬骨头,他回了句“Go To Hell”,就挂了电话。十分钟后,普京亲自来电,维克托终于屈服了。
此前,古辛斯基为扩大业务,贷款13亿美元,其中有2亿美元是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那里贷来的,普京向俄气施压,令其立即向古辛斯基催债,上演了一出俄罗斯版的黄世仁和杨白劳,古辛斯基调不出资金,破产在即。没过多久,便因欺诈罪名,被关进大牢。
在大牢里,硬核的古辛斯基又上演了一出“监狱风云”,他接受《人民之声》采访时,他直接炮轰普京:俄罗斯总统知道我被捕的一切,说白了吧,这就是总统先生本人下的决定。克里姆林宫已经把大亨们分成了“朋友”和“敌人”两派,而我属于敌人。
没等到古辛斯基上演“监狱风云续集”,普京那边就下了最后通牒。简而言之,就是古辛斯基若同意把包括NTV在内的商业帝国,作价3亿美元卖给俄气,他就能获得自由。为了显示“宽宏大量”,普京还承诺在交易之后,免除古辛斯基4.73亿美元的债务。
普京此举,等于废了古辛斯基的武功,使其无法再影响政治,安心做个富家翁。为逼其就范,克里姆林宫软硬兼施,威胁古辛斯基,若其冥顽不灵,就将他送到特殊班房,和那些艾滋病人关在一起。
倔强的鹅掌柜终于屈服于淫威之下,签署了保密声明,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商业帝国以白菜价转手。出狱后,古辛斯基急吼吼地乘坐他的私人飞机飞到西班牙看望家人。
到了9月,天高皇帝远的古辛斯基的“倔病”又犯了,他撕毁秘密协议,同时发表声明,钱不钱的无所谓,但是NTV代表了他毕生的新闻理想,他不想看着NTV在普京手中变成一家“妓院”。
很快,“鞭长能及”的普京,授意检察长给国际刑警组织发出拘捕令,要求逮捕古辛斯基。古辛斯基被扣留在西班牙,两次入狱。与此同时,俄罗斯检察长及其他执法部门,进行了30多起针对古辛斯基公司的突击检查。
无可奈何花落去,大火烧了毛毛虫。
在匆忙召开的董事会上,俄气以“25%+1”的股份控制了NTV,原管理者全部被解雇。来自克格勃的新老板带着安保人员,威风凛凛地来到电视台,引起NTV记者们的一片嘘声。古辛斯基的《今日报》和新闻杂志《综述》同样被易主,杂志员工懵然无知,清早来到工作地点,被无情解雇,连办公室的门都进不去。自由派的总编帕尔霍缅科惆怅地望着窗外,他知道,一个时代已经春梦无痕般地过去。
普京辣手。古辛斯基这只“倔鹅”终于被拔光了毛。
神秘死亡
格列佐夫斯基从小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黑梦”。
他是犹太建筑工程师和儿科护士的独子,他的父亲于20世纪30年代从寒冷的西伯利亚来到莫斯科,一辈子以砖石为伴,默默无闻。在前苏联,反犹太主义是明里暗里的国策,犹太人若想出头,至少要付出五倍于常人的努力。
犹太人别列佐夫斯基总是把目标定得很高,并理智思考如何去达到它,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极致,每天起码做上十八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
1969年1月23日,别列索夫斯基进入控制科学研究所后,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获得诺贝尔奖。在此期间,他曾花了三年时间,去证明一条物理定律,又耗费许多精力,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没日没夜,无休无止,豁出命去,一心追求诺贝尔奖。
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代巨变,别列佐夫斯基才把自己的小目标修正为:赚钱。
他信奉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的话——所有生命的意义都在于扩张。巨变的时代给了别列佐夫斯基从儿时黑梦中挣脱出来的机会。在叶利钦时代以及普京上台前后,他成为俄罗斯风头最劲、富可敌国、权势通天、外强中干、叱咤一时、昙花一现的超级寡头。
在竞选之后的那个春天,普京与别列佐夫斯基的关系看上去很铁,普京曾冒着被政敌中伤的风险来到罗戈瓦兹俱乐部,庆祝别列佐夫斯基太太的生日。为此,别列佐夫斯基洋洋得意,说普京对他表现出超乎政治的个人对朋友的忠实感情。
但是,没过多久,二人就在车臣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普京卯足了劲,要收拾分裂分子,别列佐夫斯基却在一旁泼冷水,说要以和为贵。
随后,普京露出峥嵘,在权力架构上,搞了个骚操作,他宣布了一项计划,要启用7个新的未经选举的政府要员,来管理现有的89个地区长官。这7个人里,有5个是前克格勃人员或军人。
“君王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到此才恍然大悟,原来,普京心里早有打算,要依靠克格勃的“兄弟”,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垂直权力系统,一竿子插到底,将权柄死死攥在自己手里。一丝冷汗,从别列佐夫斯基那张富有智慧同时又很傻很天真的额头上流下来。这个曾经以诺贝尔奖为目标的数学家,几乎算准了自己人生重要阶段的每一步,却因看错了普京,而棋差一招。
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艇上的188名官兵遇难。事件发生后,别列佐夫斯基掌控的公众电视台对普京展开激烈批评,说核潜艇事件发生后,整整5天,普京都在索契度假,直到第九天,才前往位于北部的基地接见遇难官兵家属,此外,他还拒绝了英国和挪威提出的参与救援的请求。
普京打电话给别列佐夫斯基,抱怨他不该把这次潜艇沉没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相提并论。后者提出面谈,普京一口答应。
第二天,别列佐夫斯基来到克里姆林宫,发现根本没有普京的影子,只有他的“管家”沃洛申冷冰冰地等着他,沃洛申告诉别列佐夫斯基:要么在两周内放弃俄罗斯公众电视台,要么你的下场就跟古辛斯基一样。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别列佐夫斯基听了,如冰水浇头,但尚存一线希望,他要求沃洛申,安排他跟普京见面。这一次,普京出现了,别列佐夫斯基说了一大段为自己辩护的话,解释俄罗斯公众电视台对库尔斯克号的如实报道,以及对失事船员家属的采访。别列佐夫斯基苦口婆心地说,这是在帮你,而不是害你,因为只有公开真相才能帮到你,别的都无济于事。
普京懒懒地取出一个文件夹,声音单调地说,那么,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些事。他打开文件,照本宣科地宣读,大意是俄罗斯公众电视台非常腐化,已经沦为别列佐夫斯基个人的谋权工具。
看着因紧张而流汗的别列佐夫斯基,普京仰起头,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说,公众电视台覆盖了全俄罗斯98%的领土和家庭,我本人将要亲自管理它。说完这句话,普京似乎有点悲伤,他用冰冷的眼神凝视着别列佐夫斯基,说道,你是把我推举为总统的其中一位,你怎么能抱怨呢?
别列佐夫斯基暗暗叹了口气,眼睛紧紧闭上,他明白,王图霸业已成空,一切都完了。
这次会面后不久,别列佐夫斯基将他在公众电视台的股份转让给一个名为阿布拉莫维奇的年轻寡头,此人是闷声发大财的新型寡头代表,对普京俯首帖耳。诺大一个俄罗斯,已无别列佐夫斯基的立足之地,他同古辛斯基一样飞往国外,在异国他乡,暗中支持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以及反对普京的势力。
<新寡头阿布拉莫维奇>
就职总统一年后,普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一个记者向普京问起别列佐夫斯基,普京面无表情地看着记者,反问道,别列佐夫斯基?他是谁?
2013年3月23日,一则稍纵即逝的新闻出现在全球各大媒体:别列佐夫斯基被发现死于伦敦阿克斯特镇豪宅的厕所里。别列佐夫斯基躺在地上,颈部有勒痕,旁边是一条浴巾,尸检报告显示,死者有一根肋骨折断。
在死的前一天,一向深居简出的别列佐夫斯基接受了美国《财富》杂志采访,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低估了俄罗斯的实力,也大大高估了西方国家。
软硬兼施
对付寡头,除了霹雳手段,柔道大师普京还施展起怀柔之术,他来了个杯酒释兵权,把众寡头齐聚一堂,向他们摊牌:只要不干涉克里姆林宫内政,寡头们就可以保留从疯狂的90年代搜刮来的巨额财产。
这些在各自领域张扬跋扈的寡头,在普京面前,纷纷低眉顺目,不敢二话,除了一个刺头——霍多尔科夫斯基。
轮到霍多尔科夫斯基发言时,这个举止文雅、长相英俊的前共青团干将,用他那温柔的褐色眼睛绵里藏针地看着普京,他抱怨道,政府部门长期的贪污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现在青年的唯一理想,就是削尖脑袋进入体制去搞灰色收入。
霍老板敢说这番话,是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他,早已洗白白,不再是那个靠着钻体制漏洞发大财的小混混,而是人模狗样的俄罗斯的头号富翁。他旗下的石油公司尤科斯,是俄罗斯最透明、管理最好的公司,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个新词——尤科斯化。
<霍多尔科夫斯基>
普京对于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发难,没有觉得意外,他以一种针锋相对的口吻回应道,尤科斯那些取之不竭的石油储备,是如何获得的呢?霍多尔科夫斯基如坐针毡,扭动着身子,发出咯咯咯的轻笑,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在极度紧张时就会发笑。
他确实应该紧张,普京玩杯酒释兵权,正愁没个祭旗的,霍自己送上了门。这些寡头,办与不办,具体办哪个,全在普京一念之间,因为寡头们有一个算一个,屁股都不干净。
不久之后,《俄罗斯污点》杂志将整个版面都贡献给了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份杂志是俄罗斯的刀笔吏们杀人不见血的刑场,专门发表亦真亦假的社会名流的污点材料。该杂志说,西伯利亚石油城市涅夫捷尤甘斯克的市长,因反对尤科斯的扩张计划,于1998年霍多尔科夫斯基生日那天被枪杀,这是其下属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刀笔吏的明枪暗箭只是开胃甜点,真正的硬菜还在后面。
2003年7月2日,霍的左右手普拉东以涉嫌挪用公款被逮捕。之后,尤科斯的办公楼隔三差五地被突击搜捕。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老大哥们甚至对霍的家人下手,出现在霍多尔科夫斯基女儿的学校,要求校长提供全部学生的名单。
这些前克格勃人员因苏联解体,一度成为丧家之犬,他们在叶利钦时代没捞到什么好处,对鸡犬升天的寡头们十分嫉恨。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会议上,批评他们搞灰色经济,这种“窃国者诸侯、窃钩者诛”的把戏更令其将仇恨集中到了霍寡头身上。这帮克格勃不怎么会搞钱,但论整人,却是行家。
<年轻的“克格勃”——普京>
2003年10月25日,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私人飞机在新西伯利亚降落,遭到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逮捕,以欺诈和逃税的罪名将其关进了监狱。两年后的2005年,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9年监禁,随后又于2010年因侵吞公款、洗钱等罪名,刑期被延长至14年。
对此,当时正在外国跑路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评价道,普京把霍关进监狱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他还年轻,最终会出狱,这样一来,普京就会多一个富豪死敌。所以一旦把他关进监狱,普京几乎不得不枪毙他。
事实上,普京并未这么做。
201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给普京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生病的母亲,请求特赦,并做了三个承诺:离开俄罗斯;不重建尤科斯公司;不再介入俄罗斯政治。当年12月,普京签署特赦令,霍多尔科夫斯基得以提前出狱。
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狱后,去了德国柏林,背弃誓言,在柏林墙附近举行记者会,声称自己不会参政,但会为政治犯的自由而斗争。随后,霍又去了瑞士苏黎世,胆子更肥,不停地做演讲,说为了俄罗斯,他不介意替换掉那个让他牢底坐穿的人——普京。
<牢底坐穿的霍多尔科夫斯基>
为了反对普京,霍多尔科夫斯基创建了一个“开放俄罗斯”的组织,他于2014上半年举行了“和平峰会”,把一些异见人士请到乌克兰首都基辅。在基辅奥林匹克体育馆门口,年轻的参与者们彼此打招呼:欢迎参加国家背叛者会议。
有记者问普京,是否后悔特赦了霍,普京说,没错,我当时是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做出的决定,他写信说其母病重。要知道,在我们的文化里,母亲是很神圣的。
霍多尔科夫斯基愈发疯狂,他甚至在自己的网站上宣称,普京时代就要结束了。在他出狱两年后的2015年,俄罗斯又发出了一份针对他的国际通缉令,这一次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罪名是涉嫌谋杀。
跪倒一片
曾经叱咤一时的七大寡头,在普京的铁腕下,纷纷陨落。除了上述三个超级寡头,剩下的四位,可以几句话带过。
维诺格拉夫在金融危机后破产,一贫如洗,全家搬进租来的两居室,于2008年郁郁而终。斯摩棱斯基弃商从文,写起了小说,自娱以度日。马尔金则丢掉了上院议员的金饭碗,在莫斯科开了一家名为“地狱花园”的赌场,在VIP“地狱厅”的墙上,有7个受惩罚的罪人头像,酷似7大寡头。
唯一得以善终的弗里德曼,在七寡头中资历最浅,名气最小,普京上台时,他还羽翼未丰,不敢造次,一贯听政府的话,是个乖宝宝,到2012年,他的个人财产达到134亿美元,全俄排名第六。
只手遮天的旧寡头倒下去,闷声发财的新寡头又开始崛起。这些新寡头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恪守一条生存准则:向克里姆林宫示弱,以谦卑的姿态,向普京俯首听命。
卢克石油公司大佬阿列克佩洛夫从不佩戴名贵手表,出行没有私人飞机,也没有乌泱泱的保镖。他办公室内的书桌上,唯一的照片是普京的黑白肖像。他说,政治离我很近,但我没有野心,我接近政治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国家和人民,我跟普京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我非常尊敬他。
新寡头代表阿布拉莫维奇,在普京收拾别列佐夫斯基时,坚定地站在普京这边,甚至甘作“白手套”,买下别列佐夫斯基在俄罗斯电视台的股份,然后转卖给政府。
俄罗斯铝业掌门人德里帕斯卡个人资产数百亿美元,一度超过阿布,成为俄罗斯首富。别看他富可敌国,却谦卑到了尘土里,他说,如果接到命令,他将愉快地把所有个人资产上交给国家。
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圣女公墓
前面说到,普京对寡头的“恨”,并非个人恩怨,而是一种关乎意识形态的复杂情感。要理解这点,就必须让我们的思绪,回到那个疯狂年代的现场。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庞大帝国就此从世界地图上消失。
在这个标志性事件的前后,80%的苏军领导人和中高级军官被撤换,其中有不少人从此生活无着,流落街头,靠变卖家当甚至出售过去用鲜血换来的军功章维持生计。普京就是这沧海中的一粟,他从东德归来时,满目疮痍,被迫辞去克格勃职务,打算靠开出租车养家糊口。
苏联解体的真正推手是——美国。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曾说,谈论苏联崩溃而不知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突然神秘死亡的案件,而不考虑这起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一样。
在那个“推墙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针对苏联和东欧的大功率广播电台,每天用6种语言传播重大新闻,以及宣扬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苏联境内,基本上被包括美国之音、BBC、德国之声、自由电台、日本NHK等外国电台覆盖。西方的宣传瓦解了苏联社会和历史,过去塑造的英雄,一个接一个被抹黑。
<苏联时代的普京>
198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说服沙特,向国际市场大量抛售原油,导致原油价格暴跌。每桶原油下跌一美元,苏联就要承受5亿至10亿美元的损失。从20世纪70年代到1989年,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从每桶110美元跌到了每桶19美元。
此外,美国还联合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开始美元对本国货币大幅度地有序贬值。石油价格暴跌和美元贬值使得苏联外汇收入锐减。
1989年,苏联由固定汇率制转型为双重汇率制。各个国际金融机构推高卢布比值,卢布兑美元的比价很快达到1:2。1990年,外资银行又趁着苏联汇率改革之机抛售卢布,卢布兑美元的比值下跌到100:1。到了1993年,比值更是下跌到1400:1,再加上国际套利者低价购入的苏联国有资产和逃掉的巨额债务,卢布对美元的实际贬值程度竟然达到了112000倍。
也就是说,在短短几年内,西方世界洗劫了苏联70多年积攒下来的28万亿美元的财富。
1991年7月,戈尔巴乔夫急需获得一笔巨额贷款,与西方七国首脑会晤,趁着这个机会,西方提高了政治价码。最后达成的援助协议是,苏联和加盟共和国实行分权,如果加盟共和国要求退出苏联,联盟中央不得动用武力。
此后,美国开始把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作为解体苏联的突破口。从1987年开始,每年的8月23日,这三国的民族分裂势力都要煽动大规模的独立游行示威。
当各种合力已经就绪,西方世界亮出了杀手锏——第五纵队。
在苏共党内建立“第五纵队”,是由美国政府顾问基辛格提出来的,第五纵队的称谓源自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是对国家叛徒的通称。
1984年,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戈尔巴乔夫访问英国,与首相撒切尔夫人相谈甚欢。会后,撒切尔夫人说,这是个可以一起做事的人,他值得信赖。戈尔巴乔夫很快成为西方的宠儿,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前总统卡特则肉麻地称戈尔巴乔夫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最有吸引力、最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和撒切尔夫人 >
有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和默契,苏联这座存在了将近70年的帝国大厦终于轰然倒塌。但是,话说回来,正如《红楼梦》中所写,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苏联的自杀自灭,是始于何日呢?是从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开始的吗?或许是,或许不是。回望历史,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多少激情万丈、坚不可摧的理想主义,到最后都化作烟消云散后的一声叹息。
位于莫斯科西南方向的新圣女公墓,俄罗斯不同时代的英豪长眠于此。赫鲁晓夫是唯一安葬在这里的原苏共最高领导人,由黑白大理石砌成的墓碑,象征他毁誉参半的一生。距离赫鲁晓夫墓不远,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墓碑,由白蓝红三色石料雕琢而成,仿佛一幅飘荡在风中的俄罗斯国旗。
尽是帝王陵墓处,野风荒草瞑萧萧。
或许未来的某天,普京也会于此长眠,但是在这之前,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