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DR的个人总结**

说在前面

这篇文章是个人学习工作中关于DDR的总结,此处讲的DDR是指单片的DDR颗粒,不是指电脑的内存条,在这里分享只为自己总结和加深记忆,部分内容是从网络摘抄。如有不准确的地方,烦请指出,共同学习。

DDR的更新换代

目前DDR已经有5代,从DDR1~DDR5,DDR3个厂商已逐渐停产,DDR4逐步取代DDR3,有的手机厂商甚至已开始使用刚诞生没多久的DDR5。

相关定义

我们首先要把内存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数据频率的定义以及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核心频率:为内存Cell阵列(即内部电容)的刷新频率
时钟频率:I/O Buffer(输入/输出缓冲)的传输频率(I/O频率或工作频率)
等效频率:指数据传送的频率(即数据频率)
关系:
工作频率=核心频率×n/2;等效频率=工作频率×2(此处的2即DDR在上升下降沿都读写的原因);

DDR 核心频率M/Hz 预取n 时钟频率M/Hz 等效频率M/Hz 带宽
DDR 266 133 2 133 266
DDR2 533 133 4 266 533
DDR3 1066 133 8 533 1066
DDR4 2133 133 8 1066 2133
DDR 333 166 2 166 333
DDR2 667 166 4 333 667
DDR3 1333 166 8 667 1333
DDR4 2666 166 8 1333 2666
DDR 400 200 2 200 400
DDR2 800 200 4 400 800
DDR3 1600 200 8 800 1600
DDR4 3200 200 8 1600 3200

从1~5DDR的核心频率没有多大的进步,频率一直在133MHz-200MHz之间徘徊,这是因为电容的刷新频率受制于制造工艺而很难取得突破(颗粒物理上原因)。但是内存的频率却一直在成倍增加,这因为采用了预取的技术。**关于DDR的个人总结**_第1张图片
预取针对的是连续地址的存储,当数据不连续时,预取就没有作用了。

但是DDR4与DDR3一样是8位预取,为什么频率增加了一倍呢?因为DDR4采用了与GDDR5(显存)类似的方式,即Bank Group。(数据预取的增加变得更为困难)至于怎么会使速度翻倍,查阅资料,但没看懂。跟内部的结构有关。
**关于DDR的个人总结**_第2张图片
**关于DDR的个人总结**_第3张图片

相关计算

容量:就是内存容量大小。Mb
位宽:指的是单片的数据宽度(不是地址),一般是8或16位。
通道数:使用的DDR数量。比如CPU是32位,就需要2片16位或4片8位的DDR。
带宽: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MB/s

带宽=等效工作频率×通道数×通道位宽÷8
容量= 行地址×列地址×bank×位宽

DDR的硬件相关

DDR 颗粒结构

DDR内颗粒就像一个EXCELL表格,每页是一个Bank,每个格就是一个cell,每个cell都有唯一的行和列(地址)。如下图.。参考此文。DDR SDRAM的内部结构Cell Structure
**关于DDR的个人总结**_第4张图片写0
1—首先将位线B0拉低
2—然后将W0拉高,打开FET,Cbit通过B0放电置GND
3—拉低W0,完成写入0
写1
1—首先将位线B0拉高
2—然后将W0拉高,打开FET,Cbit通过B0充电至VCC
3—拉低W0,完成写入1

DDR 电平(SSTL标准)

从引脚上看,DDR大多是单端信号,但本质上却都属于差分对。SSTL电平实现机制在于将普通信号与参考电平Vref组成差分对,信号逻辑状态参考电平位Vref,而不再是GND,高电平逻辑和低电平逻辑相对参考电平对称分布,有利于噪声裕量的提高和电压摆幅的减小。**关于DDR的个人总结**_第5张图片

类别 VDDQ
DDR1 2.5V
DDR2 1.8V
DDR3 1.5V
DDR4 1.2V

每代电平都减小,有利于电容充放电时间减少,同时也降低功耗。Vref和VTT是VDD的一半。
设计中,经常利用一个电源芯片同时输出VTT和Vref两种电源,而Vref,在轻负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电阻分压得到。因Vref是参考电平,对于它的纹波和干扰要求稍高。

DDR ODT/VTT

对VTT,除了差分时钟外,DDR的其他信号都将终结与VTT。有增加驱动力和吸收反射等作用。
所有信号都需要上拉到VTT的设计,极大地耗费了PCB的面积。同时数据信号为双向信号,读和写时,对匹配电阻的位置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能兼顾两个方向。
DDR2开始通过ODT技术,将许多外部的匹配电阻移到芯片的内部,节省PCB面积。另外,ODT技术允许控制器配置DDR2的内部寄存器,以达到通过控制ODT信号,实现对匹配电阻的阻值及其开关状态控制(ODT脚)的目的(写时开,读时关),从而实现了读写操作时最佳的信号完整性。
需要注意的是ODT只对DQ,DQS,DQM等实现了内部匹配,ACC信号等仍需要外部的匹配端接。

DDR的拓扑结构

T型拓扑与Fly by(菊花链)拓扑
**关于DDR的个人总结**_第6张图片
信号频率低于800MHz的情况下,上面两种拓扑结构均能满足系统性能需要。
但是当信号速率到达1000MHz甚至更高,T型拓扑结构就不能满足性能需要。
原因就在于T型拓扑结构过长的支路走线长度,在不添加终端电阻的情况下很难和主干道实现阻抗匹配,而为了实现各个支路的阻抗匹配添加终端电阻,又加大了电路设计的工作量和成本,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FLY BY拓扑结构的主要优势是支路走线短,可以有效削弱支路信号反射对主干信号的干扰。但是因为线长增加,有可能会导致驱动能力不够。
颗粒比较少情况,建议使用T拓扑;相对于Fly-by,T拓扑会使信号的过冲更小,信号质量更稳定。
通常DDR2使用和速率要求不高的DDR3使用T型拓扑结构。菊花链拓扑结构主要在DDR3/DDR4中使用。

预留(CPU与DDR的匹配)

CPU带宽应等于或小于内存带宽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