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 熵增启示录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 熵增启示录_第1张图片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努力很辛苦,但躺下真的好舒服。”

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食。

这是另一个只有少数人知道并值得我们记住的真理。

熵增定律完整表述:

一个孤立热力学系统中,无外力作用下,熵永不减小。如果过程是可逆的,则其熵不变,如果过程不可逆,则熵增加。
这是源于一位德国人克劳修斯在1854年提出的概念: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也正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德鲁克把熵引入管理学: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对抗熵增。

“熵增定律”最关键的洞察在于:宇宙中的复杂程度总是在增加,万物总是趋向于向低的能态转变。

比如房间总是不自觉的从整洁有序到混乱无序,因为让它变混乱的方法远远比变得整洁简单。

熵永远在增加,事物总是趋向于从有序到无序,放到整个宇宙中来看,所有恒星都耗尽燃料死亡,质子衰变,黑洞融合、蒸发,抵达宇宙的尽头——热寂。时间有了箭头,并指着混乱无序方向。

绝望中的希望是:即使整个宇宙总是在熵增,但某个区域内可以实现熵减。

雷·库兹韦尔在《机器之心》中谈及何为智能,他赞成一种说法:“智能就是在混乱中发现秩序的能力”。本质上,智能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

反过来,学习、使用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类似,而智能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是“模型化”。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正是在头脑中建模的一个过程,人脑根本无法存储大量的无序信息,因此需要不停的在庞大的知识库里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形成模型,模型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世界。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 熵增启示录_第2张图片

模型的好处在于可重复利用,构建出科学的模型后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并且相对于普通机器来说,人类的优势是“迁移学习”能力,即如果该模型在自然科学领域表现很好,那么也可能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道家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构建思维模型的方法,又可引出金字塔原理、分类学、多元思维模型等具体理论,这里就不展开了,看多了就会发现说的都是一件事,即强调分类、整理、归纳的能力,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当然真正用起来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只有简单的几种模型,而是尽可能多维度、跨学科的构建模型,否则我们都只是管中窥豹,陷入“自我”的误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 熵增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