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一)

1980年,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中的TCP/IP协议研制成功,也就是说,TCP/IP协议可以在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实现互操作。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TCP/IP协议;
1985年,ISO为了促进网络应用的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TCP/IP比OSI模型更早?
计算机网络基础(一)_第1张图片
TCP/IP与OSI最大的不同在于OSI是一个理论上的网络通信模型,而TCP/IP则是实际运行的网络协议。

OSI参考模型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
  •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 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TCP/IP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

  •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 拥塞控制
  • 滑动窗口
  • IP
  • TCP、UDP
  • 常见的协议

报文

待续…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计算机网络基础(一)_第2张图片

  • 三次握手
  1.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x;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2.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为x+1(Sequence Number+1);同时,自己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y;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即SYN+ACK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3.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然后将Acknowledgment Number设置为y+1,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 四次挥手
  1. 第一次分手:主机1(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设置Sequence Number和Acknowledgment Number,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主机1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
  2. 第二次分手: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1回一个ACK报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为Sequence Number加1;主机1进入FIN_WAIT_2状态;主机2告诉主机1,我已经知道你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3. 第三次分手: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主机2进入CLOSE_WAIT状态;
  4. 第四次分手: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2发送ACK报文段,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状态;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中是这样说的: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 为什么要四次挥手?

常用的协议

TCP对应的协议

  •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 Telnet: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使用23端口,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身份远程连接到计算机上,可提供基于DOS模式下的通信服务。
  • SMTP:邮件传送协议,用于发送邮件。服务器开放的是25号端口。
  • POP3:它是和SMTP对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POP3协议所用的是110端口。
  • HTTP:是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UDP对应的协议:

  •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用的是53号端口。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由于网络设备很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 TFTP(Trival File Tran敏感词er Protoca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熟知端口69上使用UDP服务。

HTTP

待续…

参考

  • 计算机网络起源 网络发展简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