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晨读感言】把躲在舒适区当积极,你有吗?

“积极”和“舒适区”似乎是一对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放一起有点隔愣的词汇。不过,生活中躲在舒适区还自诩积极的人大有人在。

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慢生活”渐渐成了流行词汇。同时,与身心灵修炼沾得上边的也都大热起来。学佛、坐禅、瑜伽、行脚、云游不一而足。不过,做什么都忌讳一哄而上,稍不留神自己可能就当了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以学佛为例。鉴于多年来的正统教育,过去我国信教的人并不多。如今,出于人们精神的需要,佛教重回人间大地。佛教强调“放下”“诸恶莫行”,让人们在驱除欲望的同时拥有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为保持个体身心健康出了把力。但是,把佛学仅仅当做阿Q式精神胜利的安慰剂就大错特错了。明明是“穷”,却给自己戴个“惜福忍贫”的高帽,钻到佛教的阴凉下面不肯动弹。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请问您是吗?不过,为了让自己更幸福这里不打算抱怨谁,而是解剖一下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有的毛病。

的确,我自己也是个把躲在舒适区当积极的人。我是正式皈依、有皈依证的佛教徒,法名“惜知”。如今,佛教徒遍地开花,到处都能遇见道友。不过,令人汗颜的是,其实我连《心经》都背不下来。而且,佛教要求熄灭“贪”、“嗔”、“痴”,我是一样也没做到。我早上贪睡、一看不顺眼就嗔怒家人、常常自怨自艾。实际上就是到佛教里混了个名头,把躲在舒适区自欺为修行!

其实,佛教根本不是看破红尘的无所作为。入得空门虽了却了俗世的烦恼,但也要勤修各种清规戒律。我之前连续五个春节做了五次义工,天天吃住在寺院,从早到晚感受法师们的饮食起居、日常工作。早晨7:00过堂,行堂的法师早上5:00就要起来准备。天天都要做早课、晚课,义工早课晚一小会儿不要紧,法师晚一分钟事后要思过半小时。寺院自古就是教育的场所,我常想寺院的那些规矩如果自己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都能做到,那也是蹭、蹭、蹭的大进步、大长进啊!以前,没有接触佛教之前佛教知识处在盲区,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后来,知道了一些却做不到。原本在俗世没混好想到佛教世界为自己挣点面子,结果发现那里也不好混,于是乎佛教成了一个挂在嘴上得以炫耀的谈资。

如何才能更幸福、更健康、更聪明?《积极的力量》这本书的观点是停止抱怨、积极行动让自己更幸福;及时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让自己更健康;探索未知领域、不断缩小盲区让自己更聪明。佛教其实也有类似对应的解决之道,勤修“戒定慧”,“戒”防身心之过;“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慧”分别事理决断疑念,通达事理。此二者可谓殊途同归,说的是一回事。

重要的事说三遍!关键还是行动、行动、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0504晨读感言】把躲在舒适区当积极,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