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Gloria
来源:有书(ID: youshucc)
有一部纪录片跟拍三个孩子,从2009年到2015年,跟拍了整整6年。
山沟里的穷女娃马百娟,12岁,还在读二年级,梦想去北京上大学,却在16岁嫁给了表哥。
城镇农民工后代徐佳,19岁,复读了三年,终于考上好大学找到工作,扭转了全家的命运。
北京富家女袁晗寒,17岁,美院附中辍学,后去德国留学,回国后开了艺术公司。
三个孩子,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而促使导演郑琼按下开机键的,竟是她和其中一个孩子袁晗寒的一次闲聊。
导演很惊讶:
“袁晗寒有那样多的选择,那样多的资源,和小地方出来的我,感受完全两样。”
为此,她回湖北老家找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复读生徐佳,又找到在深山喂猪的马百娟。
郑琼想把这种差异拍出来。
这差异并不单指阶层,更指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冲撞时的出路!
这部花了6年时间才拍摄完成的纪录片就是——
《出·路》
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出路
命运挺不公平的。
有些人轻松生活,有些人艰难活着。
袁晗寒,幼儿园,小学,高中,上的都是最好的学校。
从北京最好的美院附中辍学,她只遗憾,大把时间怎么过?
为了克制她人生中最大的敌人——无聊,她做了很多尝试。
想过拍话剧,去卖过东西,开酒吧失败后,去德国留学,她说:
“我没想过以后当那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没有人会被饿死。”
她在精神世界里艰难跋涉的时候,有一个姑娘,马百娟则在温饱里苟延喘息。
马百娟一家四口,全年的花费不超过50元。
袁晗寒辍学,是觉得上学没意思,而马百娟辍学,是因为经常饿肚子没钱。
命运的差异,对比是那么鲜明、扎眼。
但某种程度上,马百娟一家也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马百娟父亲,靠着攒下的低保,以及儿子打工挣的钱,从悬崖峭壁的窑洞,搬到了村里,彻底改变了祖辈窝在山沟里的命运。
他很自豪:“我一点都不想老家,苦怕了。”
拉扯着全家过好日子的他,让女儿退了学。
因为他认为,女娃嫁人靠女婿才是正经出路。
说到底,是穷。
马百娟父亲选的出路是,退学赚钱,盖房子。
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是不会懂的。
金星曾问岳云鹏:
“你那时候真那么穷吗?”
岳云鹏苦笑:
“真穷。”
他从小和四个姐姐挤着睡,十多岁实在不方便,就搬到牛圈住。
因为交不出68元学费,13岁辍学。
他从服务员保安,到拜师学艺,终于折腾出相声演员的出路。
而影片中的另外一位男孩徐佳,也是用三年苦读才闯出出路:
在老家盖了房子,给母亲开了店铺,从农民工的后代挣扎到中产阶级。
《月亮与六便士》写道:
“我用尽了力气,过着平凡的一生。”
袁晗寒徐佳马百娟也好,千千万万中的我们也罢;
人生实苦,命运有时候虽不公,但每一种命运,都渴望向上的人生。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我们都在谋求出路!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飞多高
有人说,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这观点不准确,很多父母竭尽所能,孩子依旧没有出路。
准确来说,是父母的格局,影响了孩子的命运。
曾有人要资助马百娟,捐款必须走银行卡,为此,郑琼导演前后与马百娟的父亲联系了大半年。
就是办张银行卡的事,马家却觉得难上青天。
后来,银行卡还没办下来,马百娟就退学了。
马百娟父亲拒绝拍摄,他不理解,为什么没卡就得不到捐款?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他不知道,也不理解。
他穷怕了,但解决方式只有一种:打工挣钱,盖房子娶媳妇,生娃打工挣钱。
16岁的马百娟嫁给表哥,在我们看来是悲哀的,但这是父亲格局里给女儿安排的最好出路。
徐佳的父母,格局比他高一点。
多年的社会磨难,让他们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徐佳父亲意外死亡,留下遗言:
“爬也要供儿子读书。”
没有文化的母亲死死记住:
“小学生和高中生出去打工都不一样,一定要读书。”
徐佳咬牙坚持的三年复读,来自于父母的坚守和期许。
而袁晗寒的妈妈,引导在德国的女儿:
“你知道埃尔顿约翰吗?那是一个很牛的人。”
三个家庭,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差异,其实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生活的局限,而这份局限,或多或少也延及孩子。
当然,局限受经济影响,但不由经济决定。
很多贫苦父母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少富裕家庭也养出纨绔子弟。
归根结底,父母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摸爬滚打出多高的格局和眼界,很重要。
众所周知,华为任正非,有钱有格局。
很少人知道,他来自贵州的偏远山村,父母是贫苦教师,家徒四壁,吃不饱穿不暖。
在那个认定“打工赚钱读书受苦”的狭隘山村里,父母始终要求:
“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成就了今天凭借华为为国争光的任正非。
每个父母,都努力地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但有时候因为生活的局限,他们只能送孩子走比自己远一点点的路。
但格局从不受命运摆布,能穿越人世艰辛,帮着父母指引孩子抵达梦想的远方。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郑琼把袁晗寒的影片给徐佳看。
徐佳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很多都是不公平的,我接受这种不公平,但我会努力去改变这个现状,让我的孩子达到袁晗寒的状态。”
6年时间,袁晗寒,在异国他乡毕业回国创业,追求精神的升华。
15岁去打工的马百娟,在洗碗都不要的嫌弃里,茫然地嫁人生子。
而徐佳,在读书里扛过千军万马,挣扎着改变了全家的命运。
郑琼说:
“对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高考或许是唯一体现公平的方式。”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读书,能带来命运的逆袭。
刷屏爆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一起坐在这里喝咖啡》中写道:
我是农村户口,你是城市户口;
你有大把兴趣爱好可选,我却只能为读书付出所有。
你嘲笑我不学习英语,却不知道我这中国人外国人都听不懂的英语,来源于我的中学老师连自己都读不准的英语启蒙。
最终,凭借着读书,作者一路大学硕士,站在了自己曾经遥不可及的远方。
奋斗18年,不是为了和你喝咖啡,可这喝咖啡的距离,是用18年的奋力读书和学习抚平的。
硬核主任张文宏曾这样介绍自己:
“我就是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在这里读书工作,留了下来。”
读书,让他从小县城的学霸,在感染专业一路高歌,逆袭成世界级的权威专家。
这就是读书的力量,是与命运较量的最强悍的方式,犹如海洋中的灯塔,穿越迷茫黑暗,带你去梦想的远方。
人生实苦,但读书带来的磨砺,能改变命运,换取未来的坦途。
因为太小众,《出·路》并未在影院上线,但每个通过点映观看的观众,都表示:
这是一部能够激起思考的纪录片,甚至有家长表示,看完电影后,一向对读书不在意的孩子主动拿起了书。
纪录片里,很多人会似有似无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的觉察到命运的不公。
就像曾经欢喜跳跃着走在上学路上的马百娟,她也曾那么热爱读书,每天兴致勃勃的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她想去北京上大学的梦想。
可命运的无奈里,她15岁辍学找不到工作,16岁仓促嫁了人。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马百娟”成为“徐佳”,靠着读书走出了山沟,逃离了女娃靠女婿的出路。
同样,也有不少“徐佳”成长为“导演郑琼”,即便缺少资源与机会,但有了为梦想奋斗的人生。
更有甚者,她们逆袭成“张文宏”,在命运的长河里,主宰自己的人生,影响帮助着更多的人。
郑琼说:
“这3个人物面对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各种群体面对的问题。
不仅仅是他们要找到各自的出路,包括这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毫无交集的隔离,也需要找到沟通的途径。”
或许,你我曾是山沟里的马百娟,是在迷茫中坚守的徐佳,是努力抵抗无聊的袁晗寒,一直在苦苦找寻自己的出路。
或许命运不公,让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人生起点,但格局能带来希望,指引方向,而读书更能激发出抵抗命运最强悍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Gloria,来源:有书(ID: youshucc),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有书(ID:youshucc)。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就是对卡娃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