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鱼之乐》谈起-王东岳先生著作小议

今日刷知乎,突然看到王东岳的帖子,顿时想到自己有两本王东岳的书籍,一本知鱼之乐,一本物演通论,谁实话,看到书名,尤其是第二本,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是谁,因为这个书名实在是太大了,大有与达尔文进化论等学说媲美的意思,同时,又说到物,物这个东西可不简单,关于物的存在问题,历史上东西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没少打嘴仗,然而作者直接说到了演,演作演绎演变讲,然后题目最后两个字是通论,说实话,目前的学科分化,大概除了哲学意外,其他学科很难讲说有一种通论,可以应用于物的演绎及演化。于是大概明白,作者是要讲哲学。

带着一丝好奇,于是开始读《知鱼之乐》,《知鱼之乐》是一本随笔,按照作者的说法,应该是作者在形成“递弱代偿”理论前的思考记录,那确实适合先读一下。

本书共30篇,类似于30篇日记,我只看到第七篇,现在就已经阅读的部分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作者知识量真的很大!!真的真的很大,作者对哲学原理的解释,往往可以同时前后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单独学科的知识进行佐证,同时对哲学有很深了解,尼采黑格尔叔本华信手捏来,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均有引证,对老庄之学也有研究,孔孟自不在话下。

作者知识边界广,当作者尝试用不同分支学科的案例来解释同一个道理的时候,这无意中就打破了知识的边界,这也就是罗胖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反复说的问题:作者打通了不同学科

作者所站的尺度格局很高,这一点可以从作者理论的落脚来看,从一开始,就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说氢元素和氦元素,恰好我是理科,知道这是在说什么。

作者对人类命运持悲观看法,递弱代偿理论最后就是说明人的存在度在不断降低,所需要的外界的物质能量在逐步增加,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事实,需要外界提供的东西越多,物质本身就越不稳定,而人类这一演绎,按照作者理论,是大自然的趋势。

以上四点是基于对作者学说的了解和前七篇阅读总结而来,现在,我要开始证伪了,说的直白一点,哲学就是要抓住一个学说的内在基础、逻辑,进而找出矛盾或者不合逻辑之处,反对一种学说,不是一个劲举出很多反例(作者很喜欢这种方式),而是从学说本身开展逻辑批判。

针对前六篇,如下:

最大的问题,是作者对唯物主义避而不谈,首先我赞同作者对于物种进化的一些观点,例如进化的部分原因是基因突变,物种逐步分化产生生殖隔离,但是,物种进化难道就是纯粹基因突变的结果吗?进化的一部分应该是自然环境的选择吧,我们知道的,自然界在进化途中,对于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异种都进行了淘汰,也就是说能留下的变异是有利方向的变异。然后作者似乎故意避开这个不谈,只为了用一个不全面的理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难道不是有点唯心主义的意思?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我这里并不想说唯心主义怎么样,毕竟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哲学之争从开始以来就没计划停止过。

对于高等生物越容易灭绝,低等或者原始生物容易存活的问题,作者在证明这个的时候,竟然说到了花岗岩,我真的是有点惊讶,作者的意思好理解,你看蓝藻等低等生物存活了33亿年(这是我自己查的资料,素材来源于作者),而人类呢,恐龙这庞然大物不早就灭绝了么,这么看似乎有道理,毕竟事实在这,不容辩驳,但作者老毛病又犯了,作者应该看到,从地球生命出现至今,有多少原始生命早已灭绝?这个数根本计算不出来,你抓住蓝藻就说低等稳定,举例可以,但就目前科学发展,对于什么现象要想通过聚反例反驳,并不是难事。

作者一直在往自己的“递弱代偿”理论上靠,我想说,这样看来,你的那些例子,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说蓝藻,蓝藻是一类生物的统称,历史悠久,但地球自有生命以来,环境无时无刻不再变化,光照、空气成分、地表温度等等,有多少原始生命正是靠着不断地变异和自然选择来活下来的?结果作者反而在后面否定变异,如此自相矛盾,何解?再次,作者似乎一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是在不断分化,但获得的能量难道不是在增加吗?人类进化至今,前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是生产力质的飞跃,每一次飞跃,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的分化,与此同步的还有可获得的总能量的增加以及剩余能量的增多。忽略了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对人的反补充作用,仅仅讨论单纯的分化,是站不住脚的。

哲学在于论辩,欢迎吐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知鱼之乐》谈起-王东岳先生著作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