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

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

文/张爱敏

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眸近40年的求学就职生涯,近16年的语文教学研究,作为语文老师,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的总体思路是举三反一,厚积薄发。唯有大量阅读,厚重积累,才能历练思维,培育表达。

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节课是沈丘槐店镇回民中学孙倩倩老师的多文本阅读课《诗中送别》。

多文本议题:诗中送别

多文本材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南浦别》《芙蓉楼送辛渐》

课堂流程如下:

1.导课

2.感知诗歌

(1)朗诵诗歌

生朗读,充分,投入,流畅,深情,人声鼎沸。

有自由读,有展读,有荐读,有评价,有提升。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生表达准确,流畅,生动。

(3)谈一谈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回答依然漂亮。

3.阅读多文本材料,学习新知。

(1)朗读

个人展示、评价、提升。

(2)交流,展示。

(同上述环节,完成两个目标)

4.比较整合

合作探究,比较异同,填写阅读单。

5.再读诗歌

6.积累离别诗句。

议课评点:

教师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多文本议题科学,教学流程清晰,尽显多文本阅读课堂模式。课堂生成性略显不足,跟进性评价语言尚需努力,深度探究有待提高。课堂如果注重探究过程,则生成有余,且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认知到规律,从思维到表达,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节课是沈丘槐店镇回民中学耿保艳老师的多文本阅读课。

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本议题:爱的表达

多文本材料:《疯娘》《地震中的父与子》《影响我一生的母亲》

课堂流程如下:

1.导课

一段“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一首《游子吟》耳熟能详,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响彻大江南北。父母的爱犹如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父母的爱犹如清泉,洗去我们满身的疲惫,,让我们一起走进多文本阅读的课堂,感悟那感天动地至爱亲情。(板书课题)

2.展示目标

(1)学习抓住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2)体会亲情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感念父母之爱。

3.阅读文本1体悟情感 

(1)文章记叙了什么事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是如何将母爱写得真切感人的?

(3)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 完成阅读单上的表格) 

4.仿照技法  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试着运用我们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技法,来表达父母对你的爱。

5.推荐阅读  让爱永驻

  梁晓声《慈母情深》陈国《拐弯处的回头》   

6.布置作业  把爱诉之笔端

议课评点:教师引领学生欣赏,关注文本中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学生找得准确,读得深情,写得生动。整节课师生的语文素养凸显无疑。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是对缺憾之美的探究之路,没有问题才是最有问题。

我的感悟:

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书明理,文如其人,课如其人,人课合一。 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识理,有道德,有审美,有情感,会表达的中华美少年。

语文是需要教师用素养去演绎的一门课程。“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审美情绪的生成,价值标准的建立,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等等,都需要语文教师用源源不绝的活水去滋养学生,去熏陶学生,去愉悦学生,去感化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中,让学生由感知形成经验,生成体悟,最终走向思想,这些都不能缺少教师素养的支撑。在我们苦苦追寻的,弥漫润泽气息的语文教学境界中,更需要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流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力争做到“六有”:板书有颜值;读书有万卷;笔下留痕迹;专业有尊严;解读有智慧;教学有艺术。

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期待课堂上有循循的点拨,让学生如沐春风;有善诱的引导,让孩子们建构思想。

语文是文道统一,语文是农业,教材只是例子,我们是教语文的,我们是用语文来教的,我们是用语文来教人的。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读写结合,文化传承。真正引学生经历语文世界完整的春夏秋冬,让学生们带着情感、带着热爱、带着爱心,留连在语言文字的花前月下,培养学生跟文字的亲密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文本阅读之观课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