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总是会受伤》-武志红◎著

一、与书结缘的过程 

近日通过作者的微博发现有此书出版。此书是将《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两本书的精华文章结合新闻分析呈现给读者。

二、[20181031]《为何你总是会受伤》/武志红

三、本书部分新闻案例在《巨婴国》一本中有收录,本书主要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心理学讲述婴儿和母亲的精神关系、个体边界感、内在小孩子与内在父母。

此次阅读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内容与巨婴国里面部分相同,重读案例时有新的认知。

R部分:黏稠液体的原型,是妈妈子宫里的羊水,黏稠关系场,容易导致一个现象是:你不能出错。稍有差错,那些眼睛便会不高兴。

I部分:作者指妈妈与孩子的共生关系,在中国的文化教育里不但体现在6个月前,在孩子长大后的工作生活处事中都会形成“不能出错,如果出错,那些眼睛就会不高兴”的心理。

A1部分:自己以前对于孩子与妈妈的关系这个话题从来没有关注过,读武老师的书才正视与观察。

A2部分:书中原文直鹾要点,看到这页时频频点头,从我有意识成为个体后,处事决定行为中处处都感觉有有人会在意自己的行为和做法,原来就是“那些眼睛”,愿自己以后能通过自我发现结合大量心理知识能找到自己之所有形成这样的终极原因。



网友们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恨还是爱的互动留言中,看到,爱是需要走出自恋,中国父母似乎大多数将自己与孩子成为对立面,我是权威,我比你强,以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借口,有时做出的行为深深伤害孩子而不自知,(I部分)武老师有句话很赞同: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不会减少你的威严,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多多交流的父母,才是孩子暗中崇拜的对象。(R部分)

A1部分:结合自己身边好友的例子,她对于她的孩子就是与孩子平等、共同成长的态度在养育,所以小太阳就如他的名字般惹大家喜爱,每次他们回到这座城市与我相聚时,都能感受到孩子被母亲看见,并以抱持的状态是如此美好 。

A2部分:以后要更多有意识的去观察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同时自己在与婴儿或小孩的相处去观察和体会。



车人合一感: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分析

R部分:汽车这种强大的成长玩具给了一个维护我们幻想世界的机会,如此强大的汽车完全听命于你,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幻觉,觉得世界真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世界真的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转的。

I部分:读完这一章节,才明白原来我们的车怒症都是有因可询,车代表空间感,一个我说了算的地盘,怎么你就可以抢道,怎么可以比我快?——因为世界没有按我的设想运转。

A1部分:以前自己也容易车怒,身边人的车怒更严重,原来是这样的心理表征,控制感及失控感。所以想想这样的原因变对车怒者没那么讨厌了。

A2部分:以后自己开车时也应警醒自己别陷进去,小心以自己为中心,就推荐了责任,容易在其他事上都习惯性找别人的错误。



如果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那么,这个孩子一开始不会恨父母,而是会自责,他会认为“一定是我自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不要我”。这是最深的“我不行”心理的根源。

读到这句话,叹息一声,我不行是什么时候成了我的心理状态,回顾小时候,物质的满足,父母总是忙于生计,不被看见的成分占比很大,是否这也算是一种“遗弃”,无法伸展出自我肯定。绝对有“一定是我自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不要我”的心态。


请接受自己优秀的事实

R部分:如果全面接受自己的优秀,又能接受自己的脆弱,又能欣赏自己的优秀,那么也会安然地接受男人,欣赏他的优秀,接受他的脆弱。关系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和谐。

A2部分:上次与友人的交谈中她所提到:我不够肯定自己的优秀,结合武老师以上观点,所以在近日的小组管理中、早起对自我暗示中我在试着肯定自己,给自己好的鼓励,虽然冲破从小被父母教育的“你不行”观念中走出来很难,但我在努力正视自己的优秀,肯定自己的努力。

金句摘抄:

1.看到,就是爱。

2.完美的人有一个可怕的逻辑:我永远正确,错误一定是别人的。这种逻辑并非源源自自信,而是专门用来推卸责任。

3.恋爱中,双方都会自然而然地变回孩子,彼此将对方视为父母 。

4.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别人。如果我们否认自己,也会容易否认别人。

5.婆媳大战的根本是:有人嫉妒母亲的这个权力,要去争夺,导致严重的家庭权力战争。

(看似正常的婆媳不合的古老问题,争夺权力一语道破玄机)

6.权力规则 “我与它” ;珍惜规则 “我与你”

7.界限:就是“我的”和“你的”分得很清楚,这是“我的”家“我的财产”而不是“我们的”

我不入侵你的空间,你也别想入侵我的空间,在我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你不能使用“我的”东西。中国的集体主义教育让我们容易把此视为无情,父母偷看孩子日记、干涉婚姻就是经典案例。让我们在小家庭中也是模糊不清,没有界限感,所以一生都在纠缠。

8.因为一个人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年人的标志,就是离开父母并赢得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个独立,不只是经济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9.共生-两个人无法离开彼此,他们之间或许会有很多痛苦甚至仇恨,但两个人无法分离,而要紧密地病态的纠缠。为自己争取独立空间,可以从小事情开始——这样做父母能慢慢接受,自己在界限的改变之路上挑战也要小一些。

10.区别事实和态度。

11.隔代遗传-第一代人得到的爱太少,于是溺爱,第二代人得到的爱太多,于是只知索取,第三代得到的爱太少,又溺爱。

终于明白为何爷爷奶奶总是溺爱,原来他们那辈人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受太少了,所以他们溺爱舅舅,而舅舅在原生家庭中总是索要,在此不经感叹,心理学是很强大学科,它能够让我们明白很多困惑,隔代遗传不单只是身体基因遗传,也是精神遗传。

12.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我们要活在关系中,才能活下去。

13.主流思维是: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有多少家庭打着挣钱的目的是为孩子的幌子,而不自知的将面子高高举起,做出的行为本末倒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你总是会受伤》-武志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