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学会爱,成为爱❤️

520:学会爱,成为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首先,我想先做说明,我没有接触和学习过任何关于“身心灵”的课程或相关的经验,如果有认知与理解上的偏差,也是自身的局限性所限,还请阅读者们予以包容。坦白说,之前读过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也只停留在文字的认知,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

这次读书会推荐这本《越书写,越明白》,我很及时下单去买了,售价60元,没有任何折扣,运费还要自己付,说实在的,我当时在心里是嘀咕过“值不值”的...毕竟,想看的书还有好多,手边在读的书也要花时间去整理思路,汲取营养。

看到陆续出来的读后感,我把翻了几页的书放下了。看到付老师导读后众书友的分享,我又把看了一小半的书放下了。我接纳自己这种需要清空自己,不受他人先入为主干扰,充分以“当下”自己生命状态去联结外界事务的需求--读书是与作者思想的联结;听音乐是与词曲作者、歌者情绪的联结;亲近大自然时,是与天地宇宙智慧的联结...

或许你会发现,这里我没有写到与人交往。的确,我必须承认我更喜爱和擅长与自己相处。回到书本身,关于书写的好处,我是从记事开始,就一直是受益良多的。小学一年级时,用粉笔在家里的土墙上歪歪扭扭地写下李白那首《赠汪伦》,来我家的乡里乡亲们总要语句不通、磕磕绊绊地读一遍,末了,就是把我大大夸赞一番。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也极度贫乏的时日里,每当邻居叔伯们指着我对他们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伶俐,多学着点儿...”,那刻的我是多么幸福啊!在开心之余,也从小多了一份“英雄情结”,那就是:我要加倍努力,做一个出众的人,做一个可以当得起“榜样”的人。更何况,因为生了两个女儿,父母对没有儿子的失落、争执、渴求,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今日回想,真的要感谢这些经历,成就了我骨子里面的那份执着、那份不认输,对于别人而言我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对于我,这绝对是人生的财富。我接纳它,我感激它。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着少年和青春期的漫长孤独。还好有阅读和书写陪伴着我。八、九十年代的鄂西北乡下,还缺少一切必要的生活物资,书籍更是稀缺品。我记得我读的第一本能称为书的,是我家柜子深处藏着的《牡丹亭》,我六岁时就拿出来读,不认识多少字,但舍不得放下。再就是三伯家比我大六岁的堂哥带回的“画册”(就是小小的连环画加短故事,好像都是古代英雄人物)以及当时读初中的堂姐不定期带回的杂志,《布谷鸟》,偶有《知音》,不算有营养的书,但也足以滋养那个时期空虚又无聊的心灵。后来还有机会看到《故事会》、《半月谈》,再后面还有过期的《参考消息》读。读过堂哥们带回的武侠小说,有过仗剑走天涯的畅想。后来去到县城读书,就去租书读,记忆中读的还是武侠,还有梁凤仪的书,这让我对商界生活有了最初的认识,多了些向往。我也慢慢尝试着自己去写点文字,抒发一下心内的感受。记得初中时写过一些小诗,得到时任语文老师的鼓励。后来再长大些,便写些散文随笔类,消遣青春过剩的情绪。印象最深的还是晚自习后独自在教室写字,之所以没有说“练字”,是因为没有目的和规则的书写,只是为了让自己静心。

以上是我与“书写”的渊源。我很庆幸自己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尝试并找到了与自己情绪和平共处的有效方式,那就是阅读、书写、运动,这些习惯,我一直保持至今,受益无穷。当一个人开始“与自己站在一起”,就多了一份对待生活的大度和从容。


最初拿起这本书读时,我一直担心作者会和其它同类书籍一样,过分强烈自己内心的感受--“照顾好自己内在的小孩”而不顾现实生活的困境。个人自由与共同秩序如何平衡?但我非常惊喜的是作者马冉冉女士给出了答案: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公开的声音,它是表达给外面的世界听的;另一种声音是秘密声音,代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二者越融合,心灵就越自由,反之,二者越分裂,人生就越痛苦。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依据书中的指导,总结如下:

一、真实地活在每一个当下,足够珍惜、足够投入、足够饱满。每一刻都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活着;

二、爱自己,做一个真实而有力量的人,而不是一个表面上的好人;

三、把困扰我们的人和事放在文化、历史的脉络里去理解,才能真正“看见”。待你真正看见,就无所谓“和解”和“宽恕”,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四、放大自己人生体验的格局。能在人世间活得自在的人,需要很多的内在力量。她享受来自亲人、家人、朋友的爱,但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她可以在各种关系中(如婚姻、工作)获得幸福,但这些关系不决定她的价值;

五、从“屋檐下”到“天地间”,理解生活与生命的不同。生活是“屋檐下”发生的东西,比如学历、工作、伴侣、后代、房子、车子等,那是大部分认知里的所谓“现实”、“功名利禄”、“安全感”;生命代表的是天地宇宙,比如热情、梦想、创造,关于活着的尊严,爱与探寻。生活代表我们在人世间经历的故事,而生命则是内心的召唤,让我们有所觉知地去活出内心本来的光和爱。

六、生活和生命,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真正的、无条件的快乐、喜悦、勇气和梦想,都藏在“生命”里,不在“生活”里。要提升自己的意识境界,才能活出更大的格局。


当然,作为工具书,作者也给出了简单直白的指引:

书写。写什么?从自由书写(接纳自己的情绪及个体差异),到“我是谁?”、“我怎样存在于人世间”、“我想要怎样的生命体验”(思考生命的意义)到“书写心底的秘密”(敞开心扉,直面旧伤痛),再到“死亡前的最后一封遗嘱”(向死而生”),“未来的我写来的一封信”(复盘与推演)....都是可以尝试去实践的方法。因为这些内容对于缘来有爱家长学校的学员而言,没有陌生感,都在谌老师的课程中,在付老师的引导里。何其有幸!

再比如书中指导的“好好说话的原则”分别是:真实原则(无欲则刚)、慈悲原则(同理心)、负责原则(伤口撒盐,盐本不伤人,但撒在伤口上会疼。自已要有意愿去面对、疗愈过往的创伤,而不是纠结于别人撒盐)、回力镖原则(改变关系从改变语言开始)。

520:学会爱,成为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的亮点还有很多。我以这样的方式来写读后感,一方面是借书写来疗愈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这本书,那就是:“为自己活。顺便,照亮别人,把活着的那种希望示范出来,传递出去。”

学习的意义从来都不是改变他人,而是让我们认识自己、做回自己,然后点燃他人。适逢520,愿我们都能学会爱,成为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520:学会爱,成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