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的交织

在人类上千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处于男性附属品的地位。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原始社会与武则天等强大并让人敬佩的女性之外,历史上女性的地位尤其低下,随着时代变迁,其中发生了变革,到如今女性地位有所上升,但还是与男性之间的地位有着一定的差距,在高三时我尤爱看中央新闻,能看到整个会议厅差不多都是男性,极少数的女性还是少数民族或个别汉族女性,政界就是如此,更别论商界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地位。但这是天生如此,还是后期的漫长形成。

一、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

1.女性主义

首先得阐述女性主义批评的意思,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模式,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从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的批评,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评价文学史,探讨并研究其中的女性意识。

2.存在主义与西蒙.波娃的《第二性》

而波伏娃的《第二性》第一卷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来分析女性处境,第二卷从存在主义研究女性各个阶段(从生到死) 、各个阶层的真实处境(包括女同性恋、妓女、情妇、修女、职业女性和贵族女性等),来探讨女性独立可能的出路。波伏娃认为女性想平等,需要经济独立,自身意识根本改变,没有生理及心理上的定命。我觉得她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是说‘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定命。”可以解释的是: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她在社会文化中的处境使其变成了女人。

二、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社会历史变迁)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分为现实生活中男性的视角女性和以男性视角所创作的作品。

1.现实生活男性眼中的女性

在现实生活中,男性与女性之间十分有差距。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尤其低下,在明清时期最为严重。明清两代的社会风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污浊、淫靡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统治阶级大肆鼓吹程朱学说,甚至对之进行歪曲,最终引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女性裹足始于南唐后主李煜主政时期,到北宋中叶以后形成“三寸金莲”的崇拜,至晚清时期,以女子小脚为美的畸形女性美观念弥漫于全社会。明清时期对贞节观念的极端倡导,男子可以任意“休妻”、“出妻”,女子却只能忍受。同时,女子被“休”、被“出”,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改嫁更是“丧失贞节”。尤其进入清朝以后,贞节的含义变得十分偏狭了,似乎成了一种宗教,非但夫死守节成了天理,未嫁夫死,也要尽节,偶为男子调戏也要寻死。总之,女子的生命紧紧维系在贞节上,稍有变故,就要以死全节。这一来,把对节妇烈女的崇尚推至极点。而在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市民阶层的肆意放浪,色情泛滥,纵欲成风。恶劣的社会风气上行下效。士大夫在公开场合大肆谈房帏秘事,不以为羞。明清时期的士大夫的色性观念已不重在对女性颜色、妆饰的观赏,而是沉溺于肉感快乐的暂时满足。男女之间的感情交融堕落为注重色情。儒家的重妇德、重贞节的观念与纵欲主义同时并存;压迫妇女的传统观念与尊重女性的进步思潮形成对立;贞节观念的加深与中国名妓的层出不穷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立。最终形成了一种近乎变态的贞节观,对这一时期的女性同胞们的迫害尤为至深。

南朝宋时期,有一名颇受现代腐女关注的女子山阴公主。刘楚玉曾经向废帝(刘子业)说:“孤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孤惟驸马一人,事太不均。”这位颇受关注的女子有着极强的女权意识,勇敢的坚持着自己的思想。一句“事太不均”,冲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女权意识上打出了一个响亮的炮仗。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这个女人的名声臭到了极致,但是在我看来,虽然这违背常理,当时以及现代之前的男性可以拥有一妻多妾,为什么女人不可以拥有一夫多侍,何况这还是一个有权有钱的女性,当然,这无关爱情。

2.男性创作时笔下的女性

男性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女性形象有三种,实际上就是男性对女性世界的想象和男性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以男人的意志和想象来塑造女性,这正是男权社会的所为和男性的集体理想。国内学者一般把西方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天使型、妖妇型、恶魔型。天使型一般以美貌、忠贞、温顺、富有献身精神等为主去塑造,例如,圣母玛利亚,而妖妇型以美色和淫荡为主导特性,例如妲己,而恶魔型以凶悍,泼辣,工于心计为主塑造女性,例如,美狄亚。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人物中,《李尔王》中的考狄利娅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她自己的理想的世界里,以天真善良来对待邪恶的势力。她的悲剧性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考狄里娅是纯洁与善良的象征。而麦克白夫人可以说她是一个阴险,有野心,毒辣的女人。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天使还是恶魔,实际上都是以不同方式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这反映出父权下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和对女性的歧视,贬低。

三、女性的视角(追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原因) (社会历史变迁)

从女性自己的视角来看她们自己是如何的,以及随之追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为何如此低下的原因。

1.女性眼中的自己

克尔凯郭尔说,成为女人是不幸的,而最不幸是女人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幸。最可怕的不怕是它存在,而是害怕自己没有意识到以及去有所去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可怕潜意识。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征。加缪也说:痛苦来源于觉醒。我相信任何一个希望独立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可怕地煎熬——她们对于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她们被希望作为一个女人而生存的社会期望是完全相背的(她们也许不能言明这种矛盾,但是却感受到这种矛盾带来的痛苦),这一点与男人不同。男人只要克服一切阻碍,只要足够坚定,足够聪慧,概括地说,他们只要不断使自己具有优秀的品质,他们就能将性别期望和个人价值实现完全统一,亦即实现所谓的成功。而女性则不然,一个传统的女性角色是驯服的,柔弱的,聪明但是没有野心的,多愁善感的,一些消极的品质反而使女人们能够获得幸福。最终和王子一起的姑娘是善良愚蠢的金发姑娘,而不是勇敢聪慧的褐发姑娘。波伏瓦说:她多变的脾气,她的眼泪,她的神经危机,更多不是胜利脆弱的结果,而是深度不适应的表现。

女人身上依然又长久以来存在的固定的、可笑的思维模式,她们依然习惯将自己看成客体,也是在她们作为客体,受到男性赞美的时候,她们才确定自己的存在。对于女孩子来说,婚姻是为社会所承认的结合的唯一方式,要是没有人愿意娶她,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她的生存意义差不多就等于零,

2.中国古代女性如此低下的原因

而中国古代女性为何如此低下,有三个点。第一点,男子权力的膨胀,男权偏见意识的增强。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道德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从三纲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专门服务于男性的,旨在加强男子的权力。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男子的权力得到了极度的膨胀,男子对女性的偏见意识的极度增强。男子天生的悲悯情怀也消失殆尽了。第二点,生不逢时,无力转乾坤。据史料记载,古代女性教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四个方面,其中以德育为主。其要求女性能够侍奉父母公婆,辅助丈夫,希望把自身培养成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女性为学甚至提倡"正洁于内,志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与男子主张的"学业与外,志于四方"大有不同。智育在古代女性教育里所占的分量微乎其微。这从"女性无才便是德""妇人识字多诲淫"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古代女性难以接触较为系统、高深的知识教育。久而久之,大多数女性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第三点,最重要的一点,女性自我觉醒意识的缺失,大多是前面两点造成的。

四、女性渐渐地醒悟

在经过漫长的路程,女性终于渐渐醒悟。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在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格巴所创作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中,指出《简爱》是一部弥漫着愤怒的,从逃脱中找到健康与健全人性的安格利亚狂想曲。古尔伯特和格巴进而指出,在玛丽雪菜、夏洛蒂.勃朗特、乔治.勃朗特等19世纪女作家作品中,幽禁意象和疯女人形象普遍存在。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女作家们深层心理的隐喻性表露,即面对父权制文化重压,女作家们所表现出的种“作者身份的焦虑,因此她们往往采用替身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泄愤。

在中国有着这样的一个女性作家,林白,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是人一点都不简单,她以直率,洒脱,凄迷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书写出女性经验的方方面面,直抵女性主义的精髓,她的一部代表作品《子弹穿过苹果》就是来寻找女性,女性文化本源的。这部小说有着异域色彩和神秘意味,期间远离尘世和喧嚣的城市,用片段的,非连续性的叙述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隐喻和象征。例如女巫这个词,一看到,就会想到她们是命里注定勾引男人,出没于晚间森林,十分可怕的鬼魂形象,但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看来,女巫不过是男性出于讨厌女性而虚构的种种歪曲,贬低妇女的形象,例如在这个作品当中,蓼是不是不详之物呢,父亲与蓼交往之后,煮颜料心不在焉,画也未完成,画布永远是一片空白,从中可以看出,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是空缺的,不论从母,妻子,女儿的任一层关系上来说,男性都无法否认女性的存在,然而她们却是无历史的存在,而这根源又在于男性无法书写女性的历史,在他们所寻找的文化中,没有女性传统。终于有女性作家认识到女性的地位,没有潜意识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这点就很可贵,说明女性正在渐渐醒悟。

五、如今女性的地位以及未来做一个独立的女人

1.现代女性的地位

在如今这个社会,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地去接受教育,有些女性接受的教育质量比有些男性更为突出。在政治上,中国公民满了法定年龄都拥有选举权,男性与女性在很多方面可以达到平等,但女性在工作上是有歧视的。例如,女性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到一定年龄要生孩子,后续请产假和照顾孩子,所以女性一般做不到太高的职业等级。在职场上,还存在着性骚扰,分年龄段的研究显示,16~35岁的中青年女性受到过职场不愉快行为滋扰的比例比较高。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女职工退休年龄比男职工早”并不是歧视,推动同龄退休面临意识阻碍。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退休年龄的差异本身是对女性的歧视。但有近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认为“女职工退休年龄比男职工早”并不是歧视。所以消除职场上的平等是很重要的,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就业反歧视方面的法规,减少歧视行为,给予女性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

2.现在与未来做一个独立的女人

在女性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她们依旧没有获得完全的解放。之所以在各个领域上,有成就的人中鲜有女性,是因为她们的处境限制了她们——她们一直在为争取“人权”而斗争,在这个层面没有达到自由之前,她们根本无法思考整个人类的命运。这是波伏娃引用杰斐逊的话象为女性的局限辩护:“在要求我们为自己的生存辩护之前,请先让我们生存吧”在这个始终属于男性的世界中,女性要与男性完全平等基本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她仍旧做出预测,女性的解放是可以实现的,当她们不在感到自己屈居于男性性别之下,开始认真看待这个世界和人类命运的时候,她们可以获得真正的解放。所以我相信在中国的未来甚至全世界女性的未来,每一个女性都将是一个独立的女人。

女同胞们,一定要经济独立,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看轻自己,无论是生理或心理上,未来请做一个独立且发光的女性。



参考文献

主编: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课程(修订版) [C]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5 (第二次出版)

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八

(清)徐继畲:《书王印川广文诗注后》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