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一些小知识点总结

一:关于R(可读),W(可写),X(可执行)

        文件夹也是文档 如果给它X,那么则可以进入到文件夹里面,然后给它R的权限则会读取到文件夹(文档)里面的内容,这里面的内容可以是文件夹或者是文件,如果在给W权限的话,即使对文件夹里面的文件没有何权限,也是可以删除文件夹里面的任何文件的,可以把文件夹里面的文件或者文件夹想象成数据,都写在文件夹(文档)上面!

二:磁盘的分区

        分区,可以分为主分区和拓展分区,在一块磁盘上面,最多可以分区为:主分区和拓展分区的个数不能大于4个,那么给磁盘分的拓展分区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继续给拓展分区进行再次分区,那么这个分区就叫做逻辑分区,理论上,在一个拓展分区里面,逻辑分区可以分无限多个。那么在linux里面,可以通过fdisk -l命令来进行对磁盘分区查看。如下图:

Linux的一些小知识点总结_第1张图片

        磁盘类型主要分为IDE硬盘和SCSI硬盘,后者主要在使用性能上面支持的更好,那么在Linux系统里面会对硬盘的类型进行识别。如上图中的/dev/sda1,/dev/sda2,这里面的sd表示硬盘的类型是SCSI,sda表示的是第一块硬盘,如果是第二块硬盘的话,则是sdb,以此类推。那么sda1则表示的第一块类型为SCSI的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因为一个硬盘里面主分区+拓展分区最多只能是4个,那么sda5则表示的是拓展分区里面的一个逻辑分区。

        因为Linux并不是想Window里面一样分区为C盘,D盘等等,每个盘之间的文件是不能互相访问的。它有且有一个"/"的根目录。可以通过这个根目录去访问任何分区里面的文件。这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里面放着主分区和拓展分区一样,拿到这个空间就可以访问里面任何的分区内容

        在Linux里面存在着挂载和卸载的概念,就像Window里面的USB接口一样,Window里面当外置储存被系统检测到的时候,就会出现外置的储存分区标识,而Linux里面也一样,当系统检测到有外部储存的时候,并不会去自动挂载,则需要我们主动的挂载(mount)所检测到的外部储存设备,可以通过fdisk来检测有多少个分区,来推断外部储存设备并进行挂载,如果我们不再需要这个分区,那么可以进行卸载(nmout),当然了,在Linux中,有些分区是系统默认会自动挂载的,来支持和提供系统的基本使用。

        在Linux中,可以通过df(report file system disk space usage) 来确认目录在硬盘中的使用状况,如下图:


       可以看出当前root这个目录是在sda3这个分区上面的,相当于Window里面有个盘叫做root这么个盘的概念。我们访问root目录,就可以看到sd3这个分区里面的内容了,你把么如果把root这个分区卸载掉(umount  /root),那么我们在访问的话,就不会看到sd3这个分区的任何内容了。所以root这个文档名仅仅只是sd3这个分区的索引,当然我们卸载后,这个索引就不存在了,我们也可以重新定义一个访问sd3分区的索引,简而言之就是装载一个索引指向sd3这个分区,测试图如下:

Linux的一些小知识点总结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系统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