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CONTROL)----某个主体使某个客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动作。
主体–人:人工控制; 机器:自动控制
客体–指一件物体,一套装置,一个物化过程,一个特定系统。
人在控制过程中起三个作用:
(1)观测:用眼睛去观测,如温度计、转速表等的指示值;
(2)比较与决策:人脑把观测得到的数据与要求的数据相比较,并进行判断,根据给定的控制规律给出控制量;
(3)执行:根据控制量用手具体调节,如调节阀门开度、改变触点位置。
自动控制系统的任务:
被控量和给定值,在任何时候都相等或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没有任何偏差,而且不受干扰的影响 。
系统的动态过程:
也称为过渡过程,是指系统受到外加信号(给定值或干扰)作用后,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
反映系统控制性能优劣的指标,工程上常常从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三个方面来评价。
描述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或基础工作)。
是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要研究系统的运动,必须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是在时间域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给定外部作用和初始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这种方法比较直观。
拉普拉斯变换是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将时域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复频域中的代数方程,并且可以得到控制系统在复数域中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延迟环节等。
是数学模型的图解化,它描述了组成系统的各元部件的特性及相互之间信号传递的关系,表达了系统中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
绘制系统结构图的根据是系统各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式及其拉斯变换。具体步骤如下:
总之,当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时,简单的系统可以直接利用结构图求解;复杂的系统可以将其看作信号流图后,利用梅逊公式计算。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分为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两类。为了了解系统的时间响应,必须了解输入信号的解析表达式。
应用代数判据不仅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用来分析系统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 可以定义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
对于扰动输入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也可以按照类似设定输入情况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 稳定误差的计算稍复杂些, 这里就不再加以论述。
图4-2 根轨迹图
从根轨迹图可以看到:当0
可见,根轨迹清晰地描绘了闭环极点与开环增益K的关系。
今天,在计算机上绘制根轨迹已经是很容易的事,由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所以计算机绘制根轨迹大多采用直接求解特征方程的方法,也就是每改变一次增益K求解一次特征方程。
让K从零开始等间隔增大,只要K的取值足够多足够密,相应解特征方程的根就在S平面上绘出根轨迹。
传统的根轨迹法是不直接求解特征方程的,它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图解加计算的手工绘图法。
我们可以把现有的绘制根轨迹图的方法分为三类:
这种方法适合调试现场的应急分析、项目开始的粗略分析等不要求很精确的场合。
一个熟习根轨迹基本规则的人几分钟就可以画出一张很有用的概略图。
这种方法曾经沿用很久,以往的教科书讲述了很多绘图的技艺,不仅繁琐,精度也差,这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逐步淘汰。
目前主要指用Matlab工具绘制根轨迹图。它准确快捷,短时间内可以对多个可调参数进行研究,有效地指导设计与调试。
纯粹用试验点的办法手工作图,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对全貌的把握也很困难,于是人们研究根轨迹图的基本规则,以便使根轨迹绘图更快更准。
概括起来, 以开环增益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主要有下列基本规则:
图 比例环节的伯德图
图 积分环节的伯德图
图 微分环节的伯德图
图 惯性环节的Bode图
图 MATLAB绘制的惯性环节的伯德图
图 一阶微分环节的伯德图
图 二阶振荡环节的伯德图
表 二阶振荡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渐近线和精确曲线的误差(dB)
表 二阶振荡环节对数相频特性曲线角度值
图 迟后环节的伯德图
相频曲线具有正相角,即网络的稳态输出在相位上超前于输入,故称为超前校正网络。
由于传递函数分母的时间常数大于分子的时间常数, 所以其幅频特性具有负斜率段, 相频特性出现负相移。
负相移表明, 校正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正弦稳态输出信号, 在相位上迟后于输入信号, 所以称为迟后校正装置或迟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