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考试复习资料(全、附答案)

本资料来自专业老师提供的复习资料,题目较多覆盖全面,对考试和平常学习及极其有用。

《软件工程》
期末复习答疑
一、怎样进行课程的总复习?
将在16周最后的课程总复习课(串讲):第一、各章的复习重点;第二、适当讲解期末考试复习题。
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在进行课程的总复习前,应该完成课程的上机练习作业;
(2)要进行全面地系统的复习,决不能靠猜题和押题等侥幸心理进行复习,因为结业考试的题量很大,内容覆盖非常广,所以必须进行全面地系统的复习;
(3)在全面地系统复习基础上,掌握的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尤其要抓住各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复习(我将会在最后一次复习课中强调的)。
(4)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练习或阅读期末考试复习题(与考试题型一致)。
(5)所给的复习资料上未提到内容,只要求作一般性的掌握,可以不必去深究,但不代表一点不考,因为需要掌握《软件工程》中的一些常识。
二、课程理论考试试卷题型
本课程理论考试是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5题15分;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填空题10题20分,判断题20题10分,问答与简述题5题20分。综合题两题20分。

一、名词解释
1、 软件危机
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 需求分析
答: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成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3、 Alpha测试
答: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进行测试,并且在开发者的指导下进行,测试在受控环境中进行,开发者记录发现的错误和问题
4、 Beta测试
答:用户在一个或多个客户场所进行测试,不受开发者控制,测试者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定期将问题报告发送给开发者。

3、 测试用例
答: ①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②测试用例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5、 软件配置
答: ①软件配置,包括需求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等。
②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的产物经审批后即可称之为软件配置。
③软件配置为软件文档和源码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类(Class)”就是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6、 面向对象中的“重载(Overloading)”
答:有两种重载:
(1)函数重载
指在同一作用域内的若干个参数特征不同的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函数名字。
(2)运算符重载
指同一运算符可以施加于不同类型的操作数上面。当被操作数类型不同时,运算符的含义是不同的。
7、 动态模型
答:动态模型是与时间和变化有关的系统性质。该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控制结构,他表示了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控制性质。它关心的是系统的控制,操作的执行顺序。它从对象的事件和状态的角度出发,表现了对象的相互行为。
8、 软件模块设计中的“内聚”
答: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组成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度量。
9、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中的“事务流”
答:事务型数据流图中存在一个事务中心(也就是数据处理、加工中心),它将输入分离成若干个发散的数据流,形成许多活动路径,并根据输入值选择其中一条路径,这类数据流就是事务流。
10、 软件模块设计中的“耦合”
答:软件模块设计中的“耦合”是指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彼此之间相互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
11、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中的“变换流”
答:具有较明确的输入、变换(或称主加工)和输出界面的数据流图称为变换型数据流图。
12、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
13、 原型——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
14、 经济可行性——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15、 社会可行性——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等责任问题,要开发项目目的运行方式在用户组织内是否行得通,现有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是否可行.
16、 投资回收期——解: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数据流图(DFD)——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是以图形方式刻画各种业务数据处理过程
18、软件可重用
19、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衡量标准之一,它是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20、面向对象技术中的
答: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中,“类”就是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也就是说,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描述,通常在这种描述中也包括对怎样创建该类的新对象的说明。
21、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封装”
答:在面向对象的程序中,把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集中起来放在对象内部。一个对象好像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表示对象状态的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与局部数据,都被封装在黑盒子里面,从外面是看不见的,更不能从外面直接访问或修改这些数据和代码。
使用一个对象的时候,只需知道它向外界提供的接口形式,无须知道它的数据结构细节和实现操作的算法。
22、对象的形式化定义
答:对象∷=〈ID,MS,DS,MI〉。其中,ID是对象的标识或名字,MS是对象中的操作集合,DS是对象的数据结构,MI是对象受理的消息名集合(即对外接口)。
23、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封装”
答:面向对象技术中,封装是把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集中起来放在对象内部。一个对象好像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表示对象状态的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与局部数据,都被封装在黑盒子里面,从外面是看不见的,更不能从外面直接访问或修改这些数据和代码。
使用一个对象的时候,只需知道它向外界提供的接口形式,无须知道它的数据结构细节和实现操作的算法
24、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多态”
答: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中,多态是指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也就是说,在类等级的不同层次中可以共享(公用)一个行为(方法)的名字,然而不同层次中的每个类却各自按自己的需要来实现这个行为。当对象接收到发送给它的消息时,根据该对象所属于的类动态选用在该类中定义的实现算法。
25、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继承”
答:广义地说,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中,继承是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一个类直接继承其父类的全部描述(数据和操作)。
26、动态模型中的事件
答:事件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发生的事情,它是对引起系统做动作或(和)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外界事情的抽象。简而言之,事件就是引起系统做动作或(和)救困转换状态的控制信息。
27、动态模型中的状态
答:状态是任何可以被观察到的系统行为模式,一个状态代表系统的一种行为模式。状态规定了系统对事件的响应方式,系统对事件的响就既可以是做一个(或一系列)动作,也可是仅仅改变系统本身的状态,还可以是是既改变状态又做动作。
28、对象模型中的泛化
答:UML中的泛化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关系,它是通用元素和具体元素之间的一种分类关系。具体元素完全拥有通用元素的信息,并且还可以附加一些其他信息。
29、系统设计说明书
答:系统设计说明书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建设中各主要技术方面的设计进行说明,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产物,其着重点在于阐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将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工作从技术和指导思想上提供必要的保证。
30、结构化分析
答:结构化分析是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流程,用数据图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31、可执行的规格说明
答:这是一种使要求说明过程自动化的技术,通过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语言来描述预期的行为“做什么”,人们可以从直接观察中用规格说明语言来规定任何系统行为。
32、黑盒测试法
答: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接口处进行测试,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33、白盒测试法
答: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白盒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
34、软件维护
答:所谓软件维护就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35、软件的可靠性
答:对于软件可靠性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其中多数人承认的一个定义是:软件可靠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36、COCOMO模型
答:这是由TRW公司开发,Boehm提出的结构化成本估算模型,是一种精确的、易于使用的成本估算方法。
37、McCall模型
答:McCall于1979年提出了包括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评价准则、软件质量度量的三个层次的McCall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它从软件产品的运行、软件产品的修改和软件产品转移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8、信息隐蔽
答:是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39、软件重用
答:重用也叫再用或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作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多次重复使用。广义地说,软件重用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
(1) 知识重用(例如,软件工程知识的重用)。
(2) 方法和标准的重用(例如,面向对象方法或国家制定的软件开发规范的重用)。
(3) 软件成分的重用。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软件可行性研究一般不考虑 D
A.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B.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C.待开发软件是否有市场、经济上是否合算
D.待开发的软件是否会有质量问题
2..软件维护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C
A.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测试副作用
B.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调试副作用
C.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
D.编码副作用、文档副作用、测试副作用
3..软件项目计划一般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D
A.培训计划
B.人员安排
C.进度安排
D.软件开发标准的选择和制定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C
A.coad方法
B.booch方法
C.jackson方法
D.omt方法
5.以下哪种测试方法不属于白盒测试技术 B
A.基本路径测试
B.边界值分析测试
C.循环覆盖测试
D.逻辑覆盖测试
6. A 数据处理问题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即取得数据、变换数据和给出数据。
A.变换型
B.事务型
C.结构化验室
D.非结构化
7.在对数据流的分析中,主要是找到中心变换,这是从 C 导出结构图的关键。
A.数据结构
B.实体关系
C.数据流图
D.E—R图
8.程序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联系,用结构图表达时,最关心的是模块的 D 和耦合性。
A.一致性
B.作用域
C.嵌套限制
D.内聚性
9.在多层次的结构图中,其模块的层次数称为结构图的 A 。
A.深度
B.跨度
C.控制域
D.粒度
10.下列有关内聚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___D____是正确的。
A.偶然性、时间性、功能性、通信性、逻辑性、顺序性、过程性
B.过程性、时间性、顺序性、功能性、通信性、逻辑性、偶然性
C.偶然性、逻辑性、时间性、过程性、通信性、顺序性、功能性
D.时间性、逻辑性、顺序性、功能性、通信性、偶然性、过程性

11.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是进行 B 的形式化的方法。
A.系统设计
B.详细设计
C.软件设计
D. 编码
12.在进行软件测试时, 首先应当进行 A ,然后再进行组装测试,最后再进行有效性测试。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 确认测试
D. 组合测试
13.原型化方法是一种___A____型的设计过程。
A.自外向内
B.自顶向下
C.自内向外
D.自底向上
14.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D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15.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___A____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程序的内部逻辑
B.程序的复杂结构
C.使用说明书
D.程序的功能
16.可行性研究要进行一次_____需求分析。   参考答案为:C
A.详细的 
B.全面的
C.简化的、压缩的 
D.彻底的
[解析]软件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是否值得去开发。其实质是要进行一次简化、压缩了的需求分析、设计过程,要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因此答案为C。
 17.系统流程图用于可行性分析中的_____的描述。   参考答案为:A
A.当前运行系统
B.当前逻辑模型
C.目标系统
D.新系统
[解析]可行性研究首先要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然后就需要对当前运行的系统进行研究了,在考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描绘现有系统的高层系统流程图,与有关人员一起审查该系统流程图是否正确。描述的对象是当前正在运行的系统,因此选择A。
18.系统流程图是描述_____的工具。   参考答案为:C
A.逻辑系统
B.程序系统
C.体系结构
D.物理系统
[解析]系统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例如人工处理、数据库、设备等,流程图表达了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情况。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
 19.关于下面的类图中所表示的关联关系,下列四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学生可以选1到多门课程
B.一个老师可以教0到多门课程
C.一门课程只能由一位老师上课
D.一门课程可以被0到多个学生选课
[解析]详细描述处理过程常用三种工具:图形、表格和语言。其中图形工具有结构化流程图、盒图和问题分析图三种,答案中的判定表是用来表示复杂的条件组合与应做的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IPO图用来描述每个模块输入/输出数据、处理功能及模块调用的详细情况。PDL是过程设计语言的缩写,也称程序描述语言,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这三种都可以在软件详细设计过程中使用,而DFD图则是数据流图,是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只是一种功能模型,不能在详细设计过程中使用。
20.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参考答案为:B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
B.顺序、选择和重复
C.递归、堆栈和队列
D.调用、返回和转移
[解析]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顺序、选择和循环(重复)。子程序只是程序设计一种方法,递归则是一种算法,都算不上是控制结构。
21.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参考答案为:D
A.不能嵌套使用
B.只能用来写简单程序
C.已经用硬件实现
D.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解析]程序的特点就是从一个入口开始,最终以一个出口结束,其间可以用顺序,选择和循环方式对程序的流向进行控制。三种结构可以写出非常复杂的程序,而且选择和循环都可以嵌套设计。
 22.产生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是指   参考答案为:C
  A.开发时的错误
  B.隐含的错误
  C.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
  D.运行时误操作
  [解析]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或其他不希望出现的情况称为维护的副作用,包括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三种。只有答案C是正确的表述。
 23.维护中,因误删除一个标识符而引起的错误是_________副作用。   参考答案为:C
  A.文档
  B.数据
  C.编码
  D.设计
  [解析]编码副作用指的是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修改源代码时可能引入错误,比如删除或修改一个子程序、一个标号、一个标识符,改变程序代码的时序关系,修改文件的打开或关闭等。因此本题答案为C。
 24.可维护性的特性中相互促进的是   参考答案为:A
  A.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
  B.效率和可移植性
  C.效率和可修改性 
  D.效率和结构好
  [解析]软件的可维护性可用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分别是: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些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有一些可维护特性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比如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另外一些则是相互矛盾的,如答案中的B效率和可移植性、C中的效率和可修改性。至于D中的结构好则不属于可维护性的特征。
 25.汽车有一个发动机。汽车和发动机之间的关系是_____关系。   参考答案为:B
  A.一般具体 
  B.整体部分
  C.分类关系 
  D.主从关系
  [解析]类有两种主要的结构关系,即一般——具体结构关系和整体——部分结构关系。前者称为分类结构,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般化的抽象关系。后者称为组装结构,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类的组成的抽象关系。汽车和发动机的关系很明显,应该属于整体——部分关系。
 26.在变更控制中,可以用来确保由不同用户所执行的并发变更。   参考答案为:B
  A.异步控制
  B.同步控制
  C.存取控制
  D.基线控制
  [解析]变更控制包括建立控制点和建立报告与审查制度,其过程中的“检出”和“登入”处理实现了存取控制和同步控制,存取控制管理各个用户存取和修改一个特定软件配置对象的权限,同步控制可用来确保由不同用户所执行任务的并发变更。
 27.软件工程方法的提出是源于软件危机,而其目的是最终解决软件生产的___A_____问题。
A.工程化
B.质量保证
C.开发效率
D.产生危机
  [解析]“检出”和“登入”处理实现了两个重要的变更控制要素。具体说明见上题。
 28.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就是避开错误技术,但避开错误技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和绝无错误,这就需要   参考答案为:D
  A.消除错误
  B.检测错误
  C.避开错误
  D.容错
  [解析]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避开错误技术,即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让差错潜入软件的技术,另一类是容错技术,即对某些无法避开的差错,使其影响减至最小的技术。
 29.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   参考答案为:D
  A.技术创新
  B.测试
  C.技术创造
  D.技术评审
  [解析]技术评审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是对软件本身的结构、与运行环境的接口、变更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的评审活动。
 30.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软件系统的方法和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因此面向对象方法有许多特征,如软件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
;对象彼此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层次结构的继承。   参考答案为:C
  A.开发过程基于功能分析和功能分解
  B.强调需求分析重要性
  C.把对象划分成类,每个对象类都定义一组数据和方法
  D.对既存类进行调整
  [解析]面向对象方法有四个特征,分别是对象唯一性、分类性、继承性和多态性。其中分类性是指将具有一致的数据结构(属性)和行为(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每个类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集合,而每个对象相关类的实例,对象彼此之间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
 31.软件开发过程中,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叫   参考答案为:D
  A.生存期
  B.面向对象设计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D.面向对象分析
  [解析]面向对象的分析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建立对客观世界的精确、简洁、可理解的正确模型,也就是所谓的建模。因此本题答案为D。
 32.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______系统。   参考答案为:A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
  B.需求确定的
  C.管理信息
  D.实时
  [解析]原型不同于最终系统,它只实现所选择的部分功能,仅是为了试验或是演示而用,部分功能需求可以忽略或者模拟实现,因此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性高的系统。
 33.原型化方法是一种_______型的设计过程。   参考答案为:A
  A.自外向内
  B.自顶向下
  C.自内向外
  D.自底向上
  [解析]原型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用户给出的基本需求,通过快速实现构造出一个小型的、可执行的模型,用户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这个用户界面原型,在试用过程中提出意见或建议,然后开发者再对原型进行改进。如此周而复始,逐步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它是一种自外向内的设计过程。
 34.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参考答案为:D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尤其是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在选取测试用例时,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在每一个细节进行测试,也不能无目的地随机选取测试数据,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测试用例应该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部分,这样的测试结果才符合软件测试的目的。
35.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_______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参考答案为:A
  A.程序的内部逻辑
  B.程序的复杂结构
  C.使用说明书
  D.程序的功能
[解析]白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由于白盒测试是一种结构测试,所以被测对象基本上是源程序,以程序的内部逻辑和指定的覆盖标准确定测试数据。
36.瀑布模型的关键不足在于 B
A.过于简单
B.不能适应需求的动态变更
C.过于灵活
D.各个阶段需要进行评审
37..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中,类与类之间主要有以下结构关系 A
A.继承和聚集
B.继承和一般
C.聚集和消息传递
D.继承和方法调用
38..以下哪一项不是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 C
A.成本高
B.生产率低
C.技术发展快
D.质量得不到保证
39.以下哪一项不是面向对象的特征 D
A.多态性
B.继承性
C.封装性
D.过程调用
40..面向对象模型主要由以下哪些模型组成 A
A.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B.对象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
C.数据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D.对象模型、动态模型、数据模型
41.面向对象建模得到的三个模型,其中核心的模型是____A
_。
A.对象模型
B.功能模型
C.逻辑模型
D.动态模型
42.COCOMO估算模型是____B____。
A.模块性成本模型
B.结构性成本模型
C.动态单变量模型
D.动态多变量模型
43.在考察系统的一些涉及时序和改变的状态时,要用动态模型来表示。动态模型着重于系统的控制逻辑,它包括两个图:一个是事件追踪图,另一个是 D 。
A.时序图
B.数据流图
C.系统结构图
D.状态图
44.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几个阶段中,对软件的影响最大是___C______。
A.详细设计阶段
B.概要设计阶段
C.需求分析阶段
D.测试和运行阶段
45.模块 B ,则说明模块的独立性越强。
A.耦合越强
B.耦合越弱
C.扇入数越高
D.扇入数越低
46. D 数据处理问题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即取得数据、变换数据和给出数据。
A.非结构化
B.事务型
C.结构化验室
D.变换型
47.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___D______。
A.需求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设计
48.设计软件结构一般不确定______D____。
A.模块之间的接口
B.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C.模块的功能
D.模块内的局部数据
49.在多层次的结构图中,其模块的层次数称为结构图的 D 。
A.粒度
B.跨度
C.控制域
D.深度
50.两个模块都使用同一张数据表,模块间的这种耦合称为___A_____。
A.公共耦合
B.内容耦合
C.数据耦合
D.控制耦合
51.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____D_____。
A.需求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设计
52.模块内聚性最好的是___C____。
A.逻辑内聚
B.时间内聚
C.功能内聚
D.通信内聚
53.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_C___。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系统的功能
D.软件开发费
54.软件结构化设计中,好的软件结构应该力求做到_____B____。
A.顶层扇出较少,中间扇出较高,底层模块低扇入
B.顶层扇出较高,中间扇出较少,底层模块高扇入
C.顶层扇入较少,中间扇出较高,底层模块高扇入
D.顶层扇入较少,中间扇入较高,底层模块低扇入
55.耦合度也可以分为七级:其中最松散的耦合是____A_____
A.非直接耦合
B.数据耦合
C.特征耦合
D.控制耦合
56.软件可靠性是软件在给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完成所指定功能的___C____。
A.可用性
B.适应性
C.概率
D.可移植性
57.为了进一步改善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为以后的改进奠定基础的软件维护称为___D___。
A.纠错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改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58.PAD(Problem Analysis Diagram)图是一种 B 工具。
A.系统描述
B.详细设计
C.测试
D.编程辅助
59.面向对象分析的独到之处是___A_____
A.将数据和处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分离
B.数据和处理分别独立考虑
C.仅考虑数据结构
D.考虑处理过程
60.与软件开发需求分析、设计及编码阶段相对应的软件测试步骤是___D______。
A.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单元测试
B.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
C.单元测试、确认测试、组装测试
D.确认测试、组装测试、单元测试

三、填空题
1.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模型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中各个元素表达了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____信息的流动_____情况。
2.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 经济 角度评价开发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3.自顶向下结合的渐增式测试法,在组合模块时有两种组合策略:深度优先策略和 宽度优先策略 。
4.详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性,即模块的算法、 数据结构 。
5.所有软件维护申请报告要按规定方式提出,该报告也称 软件问题 报告。
6.有两类维护技术:在开发阶段使用来减少错误、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面向维护的技术;在维护阶段用来提高维护的效率和质量的 维护支援 技术。
7.Jackson方法是一种 面向数据结构 的开发方法。
8.软件可维护性度量的七个质量特性是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 可移植性 、 可使用性和效率。
9.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__程序的内部逻辑_____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10.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时,在分析、设计和编码等项开发活动之间并不存在_明显的边界_______。
11.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称为__文件___。
12.如果IT是程序长度(机器指令总数),ET测试之前程序中故障总数,而MTTF是平均无故障时间,那么需要改正EC=个错误之后,测试工作才可以结束。
13.UML中的泛化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___继承关系
,它是通用元素和具体元素之间的一种分类关系。
14.继承___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
15.等价类划分是一种
____,寻找有限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
16.软件开发环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软件开发的_________,改善软件的质量和降低__________。
17.UML提供的用例图也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______的有力工具。
18.软件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就是软件的_______。
19.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最本的概念,面向对象方法学可概括为 。
20.在一个模块中,功能状态与接口反映模块的_________,逻辑反映它的__________。
31.在软件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中,所谓投资回收期指的是:使开发项目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________所需的时间。
32.软件开发中原型是软件的一个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
33.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称为:
34.两个模块之间只是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这种耦合就是
__。
35.所有软件维护申请报告要按规定方式提出,该报告也称 报告。
36.面向对象中的“重载”有两种:
37.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 。
38.数据流图中描述加工逻辑一般使用三种工具,分别是
、判定表、判定树。
39.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_________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40.只有同时使用 的方法,才是真正面向对象的方法。
41.CASE这一术语的英文是
___________,中文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42.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 ____________ 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43.面向对象分析的目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 。
44.软件维护工作的生产性活动包括分析评价、修改设计和 __________________ 等。
45.为了使应用软件适应计算机环境的变化而 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称为适应性维护。
46.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回答系统必须“ ”的问题。
47.软件结构图的宽度是指一层中 __________________ 的模块个数。
48.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 ________________ 所需的时间。
49.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 ______________ 为止的整个时期。
50.只有同时使用 的方法,才是真正面向对象的方法。

四、判断题
1.螺旋模型是在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分析活动。(对)
2.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的源和终点进行详细定义。(错)
3.JAVA语言编译器是一个CASE工具。(对)。
4.软件是指用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 ,C,VISUAL BASIC 等)编写的程序,软件开发实际上就是编写程序代码。(错)
5.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越弱越好。(对)
6.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是一个软件配置项(对)
7.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中,每个类都存在其相应的对象,类是对象的实例,对象是生成类的模板。(错)
8.过程描述语言可以用于描述软件的系统结构。(错)
9.如果通过软件测试没有发现错误,则说明软件是正确的。(错)
10.快速原型模型可以有效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对)
21. 缺乏有力的方法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开发工具的支持, 这往往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之一。( √)
22. 一个好的开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包括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
23. 在用户需求分析时观察用户手工操作过程不是为了模拟手工操作过程,而是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需求。( √)
24. 快速原型技术适用于软件产品要求大量的用户交互、或产生大量的可视输出、或设计一些复杂的算法等场合。( × )
25. 流程图也称为程序(框图)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示法。(√ )
26. 面向数据设计方法一般都包括下列任务: 确定数据结构特征;用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基本形式表示数据等步骤。(√ )
27. 理想的人机界面应针对具有典型个性的特定的一类用户设计。(√ )
28. 数据输入的一般准则中包括尽量(增加)用户输入的动作。( × )
29. 用穷举测试是较现实的测试方法。( × )
30. 编码时应尽可能使用全局变量(× )
31. 模块化,信息隐藏,抽象和逐步求精的软件设计原则有助于得到高内聚,低耦合度的软件产品。( √ )
32. 集成测试主要由用户来完成。( × )
33. 确认测试计划应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制定。( × )
34. 白盒测试无需考虑模块内部的执行过程和程序结构,只要了解模块的功能即可。(√ )
35. 软件概要设计包括软件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
36. 在可行性研究中最难决断和最关键的问题是经济可行性。( × )
37. 耦合是指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 )
38. 一笔交易,一个动作,甚至操作人员按一个按钮都可以看作是一次事物。( √ )
39. 概要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文档是概要设计说明书。( √ )
40. 过大的模块可能是由于分解不充分造成的,即使降低模块独立性也必须继续分解。(× )
41. 程序设计语言中应绝对禁止使用GOTO语句.(错)
42. 类是关于对象性质的描述,由方法和数据组成.(对)
43.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阅读程序的重要性,编码不仅要强调效率还要强调清晰.(对)
44. 为保证程序的安全,必须做到程序中没有任何错误存在,即容错.(错)
45. 如果把软件开发所需的资源画成一个金字塔,人是最基本的资源.(对)
46. 模块的内聚度应尽可能地小。(错)
47. 因果图法可以用来系统地设计测试用例。(对)
48. 对程序的穷举测试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错)
49. 为了确认用户的需求,先做出系统的主要部分,提交用户试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原型法。(对)
50. 用于表示模块间调用关系的图是SD。(错)
51. 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对)
52. 程序编码在系统分析阶段就可以开始了。(错)
53. 通常用数据流图、数据库字典和简明算法描述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对)
54. 一个软件系统中可能会出现所有模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错)
55. 判定表不适合做通用的设计工具,不能表示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对)
56. 测试一般情况下是以白盒法为主黑盒法作为补充。(错)
57. 因果图法可以用来系统地设计测试用例。(错)
58. 模块的内聚度应尽可能地小,模块间联系尽可能大。(错)
59. 为了确认用户的需求,先做出系统的主要部分,提交用户试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原型法。(对)
60. 系统分析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一般不考虑测试。(错)
61. 结构化程序设计SP强调模块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设计方法,单入口、单出口
62. 标准结构。(对)
63. 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主题相当于子系统。(错)
64. 判定表不适合做通用的设计工具,不能表示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对)
65. 对象中的服务可通过分析属性值的变化情况发现。(错)
66. 通常用数据流图、数据库字典和简明算法描述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对)

五、简答题

  1. 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的定义新系统的目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
    本阶段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 问题识别。双方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另外还有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
    ⑵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分析人员对获取的需求,进行一致性的分析检查,在分析、综合中逐步细化软件功能,划分成各个子功能。这里也包括对数据域进行分解,并分配到各个子功能上,以确定系统的构成及主要成份,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建立起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⑶ 编写文档。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初步用户使用手册、编写确认测试计划、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2. 数据流图简称DFD,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图形符号:“→”箭头表示数据流;“○”圆或椭圆表述加工;“=”双杠表示数据存储;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3分)
    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①列出用例模型中的行为者与用例,②哪些用例之间存在扩展关系?

答:
行为者: cellular、User 用例:Place phone call、Place conference call、Receive phone call、Receive additional call、Use scheduler
用例之间存在扩展关系的有:Place phone call与Place conference call、Receive phone call与Receive additional call

3、说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1)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2)使用3种基本控制结构、单入口、单出口来构造程序。
4、.软件测试包括哪些步骤?说明这些步骤的测试对象是什么?
答:(1)单元测试,测试对象对单元模块(2)集成测试,测试对象为组装后的程序模块(3)确认测试,测试对象为可运行的目标软件系统
5、简述需求分析的过程或步骤
答:
(1)进行系统的详细调查访谈,获得“三表一图”
① 输入信息调查,获得输入信息表
② 输出信息调查,获得输出信息表
③ 文件信息调查,获得文件信息表
④ 进行问卷、访谈,进行业务处理流程分析,获得业务处理流程图(BPFD)
(2)建立现有系统的逻辑模型:
① E-R图
② DFD+DD或USE CASE
(3)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的提出,建立新软件系统的逻辑模型
① 进行系统目标分析,进行目标分解,找出所有的原子目标
② 进行系统功能分析,进行功能分解,找出所有的原子功能或功能点
③ 绘制目标/功能分析表,找出存的问题,重新构建系统的逻辑模型DFD+DD或USE CASE
(4)查新、整理可重用资源
(5)编制规范的需求说明书
① 需求的陈述: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另外还有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
② 软件系统的逻辑模型:E-R图、DFD+DD或USE CASE、FHD
③ 开发计划

6、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方法有哪几种?
答:(1)自顶向下估算方法。估算人员参照以前完成的项目所耗费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来推算将要开发的软件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然后把它们按阶段、步骤和工作单元进行分配,这样方法称为自顶向下的估算方法。(1分)
(2)自底向上估算方法。自底向上估算方法是将待开发的软件细分,分别估算每一个子任务所需要的开发工作量,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得到软件的总开发量。(1分)
(3)差别估算方法。差别估算是将开发项目与一个或多个已完成的类似项目进行比较,找出与某个相类似项目的若干不同之处,并估算每个不同之处对成本的影响,导出开发项目的总成本。(1分)
(4)专家估算法。依靠一个或多个专家对要求的项目做出估算。(1分)
(5)类推估算法。(0.5分)
(6)经验公式估算法。(0.5分)
7、说明软件测试和调试的目的有何区别?
答:测试的目的是判断和发现软件是否有错误 , 调试的目的是定位软件错误并纠正错误。
8、 什么是确认测试?该阶段有哪些工作?
答: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它的任务是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合 。
确认测试阶段有两项工作,进行确认测试与软件配置审查:
(1)确认测试一般是在模拟环境中运用黑盒测试方法,由专门测试人员和用户参加的测试。
(2)软件配置审查的任务是检查软件的所有文档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如果发现遗漏和错误,应补充和改正,同时要编排好目录,为以后的软件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9、简述软件测试的准则。
答:(1)所有测试都应该能追溯到用户需求;
(2)应该远在测试前就制定出测试计划;
(3)把Pareto原理应用到软件测试中;
(4)应该从“小规模”测试开始,并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
(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
(6)为了达到最佳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从事测试工作。

10、简述建立对象模型的过程。
答:典型的工作步骤是:
(1)首先确定对象类和关联(因为它们影响系统整体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于大型复杂问题还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主题;
(3)然后给类和关联增添属性,以进一步描述它们;
(4)接下来利用适当的继承关系进一步合并和组织类;
(5)由于经过一次建模过程很难得到完全正确的对象模型,所以需要反复修改。
11. 一般来讲,开发一个软件系统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无解释给3分,有解释满分)
答:开发一个软件系统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首先要建立一个领导子:
①能调动资源的行政领导
②有经验的系统开发工程师
③用户(专家)
④软件开发人员
(2)软件系统开发严格按软件生命周期分阶段进行:
①可行性分析
②需求(系统)分析
③总体(概要)设计
④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
⑤软件系统的实施
(3)要有用户的观点
(4)要加强文档资料的管理

  1. 简述软件再工程的过程(无解释给3分,有解释满分)?
    答:(1)库存目录分析;
    包含每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如:名称、构建日期、修改次数、过去18个月报告的错误、用户数量、文档质量、预期寿命,等。从中选出再工程的候选者。
    (2)文档重构;
    ①如果一个程序走向生命终点,不再经历变化,则保持现状;②重构只针对当前正在修改的软件部分。
    (3)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是一个恢复设计结果的过程,从程序代码中抽取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和处理过程的设计信息。
    (4)代码重构;
    分析源代码,标注出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不符的部分,重构它的代码,测试重构代码并更新代码。
    (5)数据重构;
    当数据结构较差时,进行再工程。如以文件方式保存数据变为以数据库方式存储。
    (6)正向工程。
    也称革新或改造,即应用软件工程的原理、概念、技术和方法来重新开发现有系统。
    13.简述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每项1分)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标准;
    (2)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
    (3)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保证工作;
    (4)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
    (5)改进程序文档。
    14、简述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规格说明书)中包含的内容?(每项1分)
    答:(1)软件系统的开发背景资料(主要相关人、财、物或设备);
    (2)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
    (3)软件系统详细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DFD)+数据词典(DD)或面向对象的三大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等
    (4)系统开发计划表
    (5)所有附加文档:调查问卷信息、BPFD等
    15、 在测试中,如何估计软件中故障总数ET?(无解释3分,有解释满分)
    答:(1)Halstead估算方法:(1分)
    Halstead预测程序中包含错误个数的公式 ET = H log2(n1+n2) / 3000,H=n1log2n1+n2logn2
    (2)经验法:(1分)
    单位长度里的故障数= ET/ IT近似为常数。一些统计数字表明,通常有:0.5×102≤ET/ IT≤2×102。
    (3)植入故障法(1分)
    假设人为地植入的故障数为Ns,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发现ns个植入的故障,同时还发现了n个原有的故障,则可以估计出程序中原有的故障总数:ET=Nsn/ns
    (4)分别测试法 (2分)
    分别测试法使用甲、乙两组测试员,独立地测试同一个程序的两个副本,由另一名分析员分析他们的测试结果。每隔一定时间,分析员分析使用甲、乙两组测试员的测试结果B1、B2,相同部分为bc。估计错误总数ET= B1B2/bc。几次估计结果差不多时,用其平均值作为错误总数的估计值16、简述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步骤。(无解释3分,有解释满分)
    答:(1)需求陈述
    (2)寻找类与对象
    (3)识别结构,确定对象之间的关联
    (4)识别主题
    (5)定义属性
    (6)建立动态模型
    (7)建立功能模型
    (8)定义服务。
    17、简述建立动态模型的步骤。
    答: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通常,用UML提供的状态图来描绘对象的状态、触发状态转换的事件以及对象的行为(对事件的响应)(2分)
    建立动态模型的步骤:
    第一步,是编写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虽然脚本中不可能包括每个偶然事件,但是,至少必须保证不遗漏常见的交互行为。
    第二步,从脚本中提取出事件,确定触发每个事件的动作对象以及接受事件的目标对象。第三步,排列事件发生的次序,确定每个对象可能有的状态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并用状态图描绘它们。
    最后,比较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检查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事件之间的匹配。(3分)
    18、快速原型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快速开发一个目标软件系统的原型,让用户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
    19、简述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答: (1)可理解
    (2)可测试
    (3)可修改
    (4)可移植
    (5)可重用
    20、简述面向对象方法学的4个要点。
    答:概括地说,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4个要点:
    (1)把对象(object)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2) 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类(class)。
    (3) 按照父类(或称为基类)与子类(或称为派生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也称为类等级)。
    (4) 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六、 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有一个长度为48000 条机器指令的程序,第一个月由甲、乙二人分别测试它。甲改正了20 个错误,使程序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 小时。乙在测试该程序的另一个副本时改正了24 个错误,其中6 个错误与甲改正的相同。然后,由甲一个人继续测试这个程序。请问:
(1)刚开始测试时程序中的错误总数ET 是多少?
(2)为使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40h,如果甲不利用乙的工作成果,则他还需再改正多少个错误?
(3)为使平均无故障时间到达480h,如果甲利用了乙的工作成果,则他还需再改正多少个错误?
解:
(1)刚开始测试时程序中错误总数为
ET=(24/6)20=80
(2)由方程 EC=ET -IT/(K
MTTR)得
20=80 -4800/(K8) 解得 K=48000/8(80-20)=100
由方程 EC1=80-48000/(100
240) 解得 EC1=78
78-20=58
即为使平均无故障时间到达240h,如果甲不利用乙的工作成果,则他还需再改正58
个错误。
(3)由方程
EC2=80-48000/(100*480)解得 EC2=79
79-20-(24-6)=41
即为使平均无故障时间到达480h,如果甲利用了乙的工作成果,则他还需要再改正41 个错误。

(二)假设有一个由5000行高级语言构成的程序(经编译后大约有25000条机器指令),根据美国多年的统计经验,你估计在对它进行测试期间将发生多少个错误?为什么?
解:经验表明,在类似的程序中,单位长度里的错误数Er/Ir 近似为常数。美国的一些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通常 0.5ⅹ10-2 <= Er/Ir <= 2ⅹ10-2
也就是说,在测试之前每1000 条指令中大约有5-20 个错误.假设在该程序的每1000 条指令中大约有10 个错误,则估计在对它进行测试期间将发现的错误数为 25000ⅹ10/1000=250

(三)假设要为某医院开发一个电话挂号的软件管理系统,其需求陈述如下:
当病人打电话挂号时,接线员将查阅挂号登记表,如果病人申请的就诊时间与医生的接诊时间冲突,则接线员建议一个就诊时间以安排病人尽早得到就诊。如果病人同意建议的就诊时间,接线员将输入约定时间和病人的名字。系统将核实病人的名字并提供记录的病人数据,数据包括病人的病历号等。在每次治疗后,护士将标记相应的挂号就诊已经完成,如果必要的话会安排病人下一次复诊时间。系统能够按病人姓名和按日期进行查询,能够显示记录的病人数据和挂号信息。接线员可以取消挂号,可以打印出前三天已挂号但尚未就诊的病人清单。系统可以从病人记录中获知病人的电话号码。接线员还可以打印出所有医生的每天和每周的工作安排。
请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画出该系统的用例图、类图。
答:
1.建立用例
在这个阶段,通过用例来捕获用户的需求。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它必须包含用户关心的所有关键功能。用户通常就是用例图中的执行者。为了画出系统的用例图,首先应该找出系统的用户,然后根据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确定用例。

与参考答案基本符合,满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2.建立类图:
类是是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基础,可以说UML 的基本任务就要识别系统所必需的类,并分析类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系统的其它模型。建立类图的第一步工作是确定有哪些类。
从对牙科诊所问题的陈述中,可以接“名词识别法”找出下列名词作为类的候选者:
医院,接线员,医生,护士,软件系统,挂号,病人,挂号登记表,就诊时间,挂号时间,约定时间,系统,名字,记录的病人数据,病历号,姓名,日期,挂号信息,病人清单,病人记录,电话号码,每天工作安排,每周工作安排。
下图为医院电话挂号管理系统的类图。

(四)为方便储户,某银行拟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具有有以下功能:
(1)储户填写的存款单或取款单由业务员键入系统,如果是存款,系统记录存款人姓名、住址、存款类型、存款日期、利率等信息,并打印出存款单给储户;
(2)如果是取款,系统计算利息并打印出利息清单给储户。请分析此系统的可行性,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
请建立该系统的功能模型(使用用例图或数据流图均可)。(10分)
解:(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五)某培训中心要研制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它的业务是将学员发送的信件收集分类后,按几种不同的情况处理:
(1)如果是报名的,则将报名数据送给负责报名事务的职员,他们将查阅课程文件,检查该课程是否额已满,然后在学生文件、课程文件上登记,并开出报告单提交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开出发票给学生。
(2)如是想注销原来已选修的课程,则由注销人员在课程文件、学生文件和账目文件上做相应的修改,并给学生注销单。
(3)如果是付款的,则由财务人员在账目文件上登记,也给学生一张收费收据。
要求:
(1)分析以上问题画出数据流图(或用例图)。
(2)画出该培训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
解:(答案不唯一,仅作参考)

(1)

(2)

(六)输入三整数,判断是否构成三角形,如构成三角形,则输出三条边的值,否则输出“不能构成三角形”。要求:
1.用程序流程图表示该问题的算法;(3分)
2.McCabe方法计算程序的复杂度; (4分)
3.设计路径覆盖的测试用例。(3分)
解:1.程序流程图

2.用McCabe方法计算程序复杂度

程序复杂度=3+1=4

路径:
(1)①—②—③—④—⑥—⑦
(2)①—②—⑤—⑥—⑦
(3)①—⑤—⑥—⑦
(4)①—②—③—⑤—⑥—⑦

3.设计路径覆盖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
路径 测试用例(A,B,C) 结果
1 A=3,B=4,C=5 A=3,B=4,C=5
2 A=5,B=8,C=2 不能构成三角形
3 A=2,B=2,C=5 不能构成三角形
4 A=5,B=2,C=2 不能构成三角形

(七)将下列PDL程序翻译成McCabe流图,并计算出该程序的复杂度(6分)
PDL
Procedure: sort
1: do while records remain
2: read record;
If record filed 1=0
3: then process record;
store in buffer;
increment counter;
4: else if record field 2=0
5: then reset counter;
6: else process record;
Store in file;
7a: endif
endif
7b: enddo
8: end

(1) PDL程序翻译成McCabe流图(4分)

(2)计算程序复杂度(2分)
方法A:程序图把平面分为4个区域,程序复杂度V(G)=4;
方法B:边的条数E=11,结点数N=9,程序复杂度V(G)=E-N+2=4 ;
方法C:判定结点为1、2、4点,数目为P=3个,所以V(G)=P+1=4。

(九)一个软件公司有许多部门,分为开发部门和管理部门两种,每个开发部门开发多个软件产品,每个部门由部门名字唯一确定。该公司有许多员工,员工分为经理,工作人员和开发人员。开发部门有经理和开发人员,管理部门有经理和工作人员。每个开发人员可参加多个开发项目,每个开发项目需要多个开发人员,每位经理可主持多个开发项目,建立该公司的对象模型。
解:(仅供参考)

(十)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不能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还会延误抢救时机。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对患者监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随时接收每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体温、血压、心电图等),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时,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请画出本系统的实体-关系图,并用数据流图或用例图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

(九)内容管理系统(CMS)是一种位于Web 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的软件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用来发布新闻,管理员只需要一个,登录后可以在后台发布新闻。任何人可以浏览新闻,浏览者可以注册成为系统会员,注册后可对新闻进行评论。管理员在后台可以对新闻、评论、注册会员进行管理,如修改、删除等。要求用用例图或数据流图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10分)
解:(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十)某报社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报刊征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基本需求如下:
(1)报社发行多种刊物,每种刊物通过订单来征订,订单中有代码,名称,订期,单价,份数等项目,订户通过填写订单来订阅报刊。
(2)报社下属多个发行站,每个站负责收集登陆订单、打印收款凭证等事务。
(3)报社负责分类并统计各个发行站送来的报刊订阅信息。
请就此需求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流图或用例图)、对象模型。

解:功能模型(略)
对象模型

(十一)试设计一个简化的网上个人银行查询系统,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自己账户的收支明细、余额和修改密码。
(一)采用结构化方法:
(1)请画出E-R图
(2)建立系统的数据流图(DFD图的顶层或第0层和第1层)。
(3)编写两个关键词条的数据字典。
(二)采用面向对象方法:
(1)请画出系统的用例图
(2)识别出系统的主要类
(3)画一个UML时序图,描述一次通过网上银行查询余额的具体交互
解:(一)
(1)E-R图

(2)DFD图第0层(顶层)

DFD第1层(3分)

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软件工程概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生产方式落后,软件开发仍然采用个体手工方式开发。

3.怎样克服软件危机?
  (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验教训。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
  (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
  (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4.构成软件项目的最终产品:
  应用程序、系统程序、面向用户的文档资料和面向开发者的文档资料。

5.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6.软件生存周期为什么划分成阶段?
  (1) 任何一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不仅独立,而且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困难程度。
  (2) 可以降低每个阶段任务的复杂程度,简化不同阶段的联系,有利于工程的组织管理,也便于采用良好的技术方法。
  (3) 使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软件的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7.应该怎样来划分阶段?
  (1)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独立;
  (2)同一阶段内的任务性质尽可能相同;
  (3)每一个阶段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有严格的标准。

8.软件开发模型有几种?它们的开发方法有可特点?
  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型、渐增型和变换型。
  瀑布型开发方法是按照软件生存周期的划分依次实施,每一个阶段有明确规定的任务。它的特点:
   (1)各个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2)划分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尽可能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
   (3)每个阶段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对其中问题通过复审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渐增型开发方法及特点:
   (1) 从部分需求出发,先建立一个不完全的系统,通过测试运行该系统取得经验和信息反馈,加深对软件需求的理解,进一步使系统扩充和完善。如此反复,直至软件人员和用户对所设计完成的软件系统满意为止。
   (2) 在渐增型开发下的软件是随软件开发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3) 渐增型开发方法适合于知识型软件的开发,设计系统时对用户需求的认识开始不是很清楚的,需要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认识、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去丰富和完善系统。多数研究性质的试验软件,一般采用此方法。
  变换型开发方法及特点:
   (1)从软件需求的形式化规格说明出发,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变换,得到最终的程序系统。
   (2)该方法必须有严格的数学理论和形式化技术的支持。

9.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1) 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
   (2) 它将管理技术与当前经过时间考验的而证明是正确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3) 它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和结构分析和结构技术;
   (4) 经过人们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围绕着实现软件优质高产这个目标,从技术到管理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软件工程学"这一新的学科。

10.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
方法与工具的结合,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称为软件工程环境。它能支持开发者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全面完成生存周期中的各项任务。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习题答案

  1. 问题定义的任务和主要工作?
      问题定义的任务:将用户提出的要求具体化、定量化;确定研制系统的范围,明确研制的边界。
      问题定义阶段的工作:
      (1)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系统需求;
      (2) 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及保密性、资源、开发费用及开发进度等的需求;
      (3) 问题定义阶段的产品–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书。

2.可行性研究目的?
  确定在问题定义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在限制条件下,问题能否解决。

3.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1) 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的定义,在澄清问题的基础上,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2) 从系统逻辑模型中,选择问题的若干种主要解法,研究每一种解法的可行性,为以后的行动提出建议;
  (3) 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建议停止系统开发;如果问题有可行的解,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

4.可行性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1)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能否实现本系统,现有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统的资源能否满足;
  (2)经济可行性:经济效益是否超出开发成本;
  (3)操作可行性:系统操作在用户内部行得通吗?
  (4)法律可行性:新系统开发是否会侵犯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是否违反国家法律。

5.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1)复查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总结现有系统的优劣,提出新系统的雏形;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推荐建议方案;
  (5)推荐行动方针;
  (6)书写计划任务书(可行性报告);
  (7)提交审查。

  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1) 系统概述:说明开发的系统名称,提出单位和开发单位。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系统目标;要求;约束和限制;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准则等。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处理流程,图示说明现有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4) 系统需求:主要功能;主要性能及其要求;操作要求;信息要求;限制性要求。
      (5) 建议系统:系统目标;处理流程;系统结构,功能,性能;系统技术可行性;投资和效益分析;操作可行性;法律可行性。
      (6) 其它可选方案:与国内外同类型方案的比较;提出一两个可行性方案供论证和探讨。
      (7) 制定下一阶段的预算。
      (8) 结论性意见:由用户方、设计方和投资方共同签署意见。

第三章 需求分析 习题答案

1.需求分析的描述工具有哪些?
  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判定表、判定树、结构化自然语言、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和需求描述语言等。

2.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准确定义未来系统的目标,确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系统必须做什么。

3.怎样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要经过哪些步骤?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数据流图的分解过程。它的导出过程如图:

4.什么是结构化分析?它的结构化体现在哪里?
  结构化分析:使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说明书的目标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构化体现在将软件系统抽象为一系列的逻辑加工单元,各单元之间以数据流发生关联。

5.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由哪些部分组成?
  组成包括:
  (1) 引言:编写目的、背景说明、术语定义及参考资料等。
  (2) 概述主要功能、约束条件或特殊需求。
  (3)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4) 用户接口、硬件接口及软件接口。
  (5) 性能需求、属性等。
  (6) 其它需求,如数据库、操作及故障处理等。

6.为什么数据流图要分层?画分层的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分层的目的:便于逐步细化、结构清晰。
  画分层的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1)父图与子图之间数据要平衡。
  (2)分解的深度和层次达到使加工足够简单、易于理解的基本加工为止。
  (3)区分局部文件和局部外部项(局限于数据流中某一层或某几层的文件和外部项)。
  (4)不要把控制流作为数据流。
  (5)忽略琐碎的枝节。
  (6)每个数据流要有一个合适的名字,尽量使用现实系统中有具体意义的名字。

7.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
  系统流程图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工具,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
  系统流程图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抽象的描述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信息流动的情况。
  数据流程图从数据传送和加工的角度抽象的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和数据处理的工作状况。

8.数据字典包括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
  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流图中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它对数据流图上每一个成分:数据项、文件(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和外部项等给以定义和说明;它主要由数据流描述、加工描述和文件描述三部分组成。对用户来讲,数据字典为他们提供了数据的明确定义;对系统分析员来讲,数据字典帮助他们比较容易修改已建立的系统逻辑模型。

9.描述加工逻辑的工具有哪些?
  有决策树(又称判定树)、决策表(又称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

10.某单位拟开发一个计算机房产管理系统,要求系统具有分房、 调房、退房和查询统计等功能。房产科将用户申请表输入系统 后,系统首先检查申请表的合法性,对不合法的申请表,系统拒绝接收;对合法的申请表根据类型分别进行处理。
  (1) 如果是分房申请,则根据申请者的情况(年龄、工龄、职称、职务、家庭人口等)计算其分数,当分数高于阀值分数时,按分数高低将申请单插到分房队列的适当位置。在进行分房时,从空房文件中读出空房信息,如房号、面积、等级、单位面积房租等,把好房优先分给排在分房队列前面的符合该等级房条件的申请者;从空房文件中删掉这个房号的信息,并从分房队列中删掉该申请单,再把此房号的信息和住户信息一起写到住房文件中,输出住房分配单给住户,同时计算房租,并将算出的房租写到房租文件中。
  (2) 如果是退房申请,则从住房文件和房租文件中删除有关信息,再把此房号的信息写到空房文件中。
  (3) 如果是调房申请,则根据申请者的情况确定其住房等级,然后在空房文件中查找属于该等级的空房,退掉原住房,再进行与分房类似的处理。
  (4) 住户可以向系统查询目前分房的阀值分数,居住某类房屋的条件,某房号的单位面积及房租等信息。房产科可以要求系统打印住房情况的统计表,或更改某类房屋的居住条件、单位面积和房租等。
  用数据流图描绘该系统的功能需求;在数据字典中给出主要的数据流、文件和加工说明。

参考第五章4.5应用举例教案之二分析。

第四章不考

第五章 总体设计 习题答案

  1. 系统设计包括哪两个阶段?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2.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软件结构的设计,确定系统的模块及其模块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模块?模块具有哪几个特征?总体设计主要考虑什么特征?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可以单独命名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
      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参数传递)、功能、内部数据结构(局部变量)和程序代码四个特性。
      概要设计主要考虑输入、输出(参数传递)和功能两个特性。

  4. 什么是模块化?模块设计的准则?
      模块化是按规定的原则将一个大型软件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模块。
      模块设计的准则:
      (1) 改进软件结构, 提高模块独立性:在对初步模块进行合并、分解和移动的分析、精化过程中力求提高模块的内聚,降低藕合。
      (2) 模块大小要适中:大约50行语句的代码,过大的模块应分解以提高理解性和可维护性;过小的模块,合并到上级模块中。
      (3) 软件结构图的深度、宽度、扇入和扇出要适当。一般模块的调用个数不要超过5个。
      (4) 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5) 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6) 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内。

  5. 变换型数据流由哪几部分组成?
      变换型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传入路径、变换(加工)中心和传出路径。

  6. 变换分析设计的步骤?
      (1) 区分传入、传出和变换中心三部分,划分DFD图的分界线;
      (2) 完成第一级分解:建立初始SC图的框架;
      (3) 完成第二级分解:分解SC图的各个分支;
      (4) 对初始结构图按照设计准则进行精化与改进。

  7. 事务型数据流由哪几部分组成?
      事务型结构由至少一条接受路径、一个事务中心与若干条动作路径组成。

  8. 事务分析设计的步骤?
      (1) 在DFD图中确定事务中心、接收部分(包含全部接收路径)和发送部分(包含全部动作路径);
      (2) 画出SC图框架,把DFD图的三部分分?quot;映射"为事务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和动作发送模块.一般得到SC图的顶层和第一层(如果第一层简单可以并入顶层);
      (3) 分解和细化接收分支和动作分支,完成初始的SC图;
      (4) 对初始结构图按照设计准则进行精化与改进。

  9. 比较层次方框图与结构图是的异同?
      (1) 层次方框图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 结构图描绘的是软件结构。
      (2) 二者都采用多层次矩形框树形结构。层次方框图的顶层矩形框代表完整的数据结构, 下面各层矩形框依次代表上个框数据的子集;结构图  是在层次图的每一个方框内注明模块的名字或主要功能,方框之间的直线表示模块的调用关系,用带注解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

10.欲开发一个银行的活期存取款业务的处理系统:储户将填好的存/取款单和存折交给银行工作人员,然后由系统作以下处理;
  (1)业务分类处理:系统首先根据储户所填的存/取款单,确定本次业务的性质,并将存/取款单和存折交下一步处理;
  (2)存款处理:系统将存款单上的存款金额分别记录在存折和帐目文件中,并将现金存入现金库;最后将存折还给储户;
  (3)取款处理:系统将取款单上的取款金额分别记录在存折和帐目文件中,并从现金库提取现金;最后将现金和存折还给储户。
  绘制该系统的数据流图和软件结构图。

顶层

一层

二层

软件结构图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一.回答问题
1.详细设计的目的?
为软件结构图(SC图或HC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和块内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给出清晰的描述.
2.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
编写软件的“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人员要完成的工作:
(1) 为每一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 选择某种适当的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描述.
(2) 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
(3) 确定模块结构的细节,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对系统内部其它模块的接口,以及关于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
(4) 为每一个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以便在编码阶段对模块代码(即程序)进行预定的测试.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详细设计中所有模块都使用单入口、单出口的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4.比较面向数据流和面向数据结构两类设计方法的异同?
相同点:
(1) 遵守结构程序设计“由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并以其为共同的基础;
(2) 均服从“程序结构必须适应问题结构”的基本原则,各自拥有从问题结构(包括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的一组映射规则。
不同点:
(1)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以数据流图为基础,在分析阶段用DFD表示软件的逻辑模型,在设计阶段按数据流类型,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以数据结构为基础,从问题的数据结构出发导出它的程序结构。
(2)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软件的最终SC图,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程序的过程性描述。
5.比较Jackson方法和LCP方法的异同?
Jackson与LCP设计方法都是以数据结构为出发点,以程序的过程描述为最终目标,设计步骤基本相似。它们的主要差别是:
(1)使用不同的表达工具,其中LCP方法中的表达工具Warnier图
比Jackson设计方法中的表达工具Jackson图有更大的通用性;
(2)Jackson方法的步骤和指导原则有一定的灵活性,而LCP设计
方法则更加严密。
6.详细设计的描述工具应具备什么功能?
无论哪类描述工具不仅要具有描述设计过程,如控制流程、处理功能、数据组织及其它方面的细节的能力,而且在编码阶段能够直接将它翻译为用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

二.给出一组数从小到大的排序算法,分别用下列工具描述其详细过程:
(1) (1) 流程图;(2)N—S图;(3)PAD图;(4)PDL语言。
PDL语言略

三.根据后面给出“卡片的分类及统计”项目说明,完成下列工作:
(1)用Jackson图表示输入与输出数据结构,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单元;
(2)画出用Jackson图表示的程序结构;
(3)列出程序所需用的操作,并加到上一步画出的程序结构图上;
(4)用Jackson伪代码写出程序的过程表示。
输入卡片分析程序。一叠输入卡片按内容分为K1、K2、K3三类,卡片的排列规则是:以K1卡始,以K2卡终。起始卡之前属前置部分,不含K1卡;起始卡与终了卡之间属分批部分,不含K2卡。如图:

试用Jackson方法编一程序,要求依次完成下列分析工作:
-----统计起始卡前卡片的张数,存入A;
-----打印起始卡的内容;
-----统计起始卡后出现的K1卡和K3卡总批数,存入B;
-----统计起始卡后出现的K1卡的张数,存入C;
-----统计起始卡后出现的K3卡的批数,存入D;
-----打印终了卡的内容;
-----打印A、B、C、D四个统计值。

程序的过程表示及伪代码略

第七章 实现 习题参考答案

  1. 编码的任务?
    

使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把模块的过程性描述翻译为用语言书写的源程序(源代码)。

  1. 对源程序基本要求?
    

源程序要求:正确可靠、简明清晰、效率高。

(1) 源程序的正确性是对程序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2) 源程序的简明清晰,便于验证源代码和模块规格说明的一致性,容易进行测试和维护;

(3) 对于大多数模块,编码时应该把简明清晰放在第一位;

(4) 除了编码阶段产生源代码外,在测试阶段也需要编写一些测试程序,用于对软件的测试。

  1. 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1) 名字说明:程序中使用对象的名字,能为编译程序所检查和识别;

(2) 类型说明:定义对象的类型,确定该对象的使用方式;

(3) 初始化:为变量提供适当的初始值或由系统给变量赋一特殊的表明未初始化的值;

(4) 对象的局部性:程序中真正需要的那部分才能访问的对象;

(5) 程序模块:控制程序对象的名字;

(6) 循环控制结构:如FOR语句、WHILE-DO语句、REPEAT-UNTIL语句等;

(7) 分支控制结构:如IF语句、CASE语句等;

(8) 异常处理:为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意外事件提供检测和处理上的帮助;

(9) 独立编译:能分别编译各个程序单元。

  1.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需要考虑的因素?
    

(1) 选择用户熟悉、便于用户维护的语言。

(2) 选择目标系统的环境中可以提供的编译程序所能选用的语言。

(3) 选择可以得到的软件工具,能支持程序开发中可以利用的语言。

(4) 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目标系统应用范围,如实时应用选择Ada语言或汇编语言,系统软件开发选择C语言或汇编语言,软件开发中若含有大量数据操作则选择SQL、dBASE等数据库语言等。

(5) 选择程序员熟悉的语言。

(6) 选择标准化程度高、程序可移植性好的语言。

(7) 根据算法与计算的复杂性、数据结构的复杂性选择。如对于系统程序和结构复杂的应用程序,选择支持数组、记录(或结构)与指针动态数据结构的Pascal语言或C语言。

(8) 根据实时要求系统需要的响应速度和效率选择相应的语言。

  1. 编码风格的指导原则。
    

(1) 源程序:包括适当的标识符、适当的注解、程序清单的合理布局与清晰;

(2) 数据说明:数据结构或数据类型的说明次序标准化;变量名称尽量有意义;对复杂的数据结构在注解中要说明在程序设计中实现这个数据结构的方法。

(3) 语句的构造简单明了:不要为节省空间将多个语句写在同一行;尽量避免复杂的条件及“非”条件的测试;避免大量使用循环嵌套和条件嵌套;括号的使用是为了使逻辑表达式和算术表达式的运算顺序清晰直观。

(4) 效率:考虑程序运行的时间存储器效率、输入/输出的效率;在处理程序正确性、清晰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先求程序正确后求快;先求清楚后求快;保持程序简单以求快;书写清楚,不为“效率”牺牲清晰。

  1. 第四代语言(4GL)应具备哪些的特征?
    

(1) 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能力,能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存取、查询和其它有关操作;

(2) 能提供一组高效的、非过程化的命令,组成语言的基本语句,编程时用户只需用这些命令说明“做什么”,不必描述实现的细节;

(3) 能满足多功能、一体化的要求。为此,语言中除必须含有控制程序逻辑与实现数据库操作的语句外,还应包括生成与处理报表、表格、图形,以及实现数据运算和分析统计功能的各种语句,共同构成一个一体化的语言,以适应多种应用开发的需要。

第七章 测试 习题参考答案

一.回答问题
1.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
软件测试是按照特定的规则,发现软件错误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迄今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成功的测试方案是发现迄今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
2.测试与调试的主要区别?
(1) (1) 测试从一个侧面证明程序员的失败;调试证明程序员的正确;
(2) (2) 测试从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从不可知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 (3) 测试有计划并且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不受时间约束;
(4) (4) 测试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5) (5) 测试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执行要求程序员进行必要的推理;
(6) (6) 测试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件下完成;调试由了解详细设计的程序员完成;
(7) (7) 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由工具支持;调试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3.人工复审的方式和作用?
人工复审的方式:代码会审、走查和排练和办公桌检查;
人工复审的作用:检查程序的静态错误。
4.什么是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着眼于程序的外部特征,而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测试者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不用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处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等价分类法、边沿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等技术。
5.什么是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测试者了解被测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白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路径测试技术和事务处理流程技术,对包含有大量逻辑判断或条件组合的程序采用基于逻辑的测试技术。
6.路径测试技术中几种主要覆盖的含义?举例说明?
语句覆盖:至少执行程序中所有语句一次。
判定覆盖:使被测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故也称为分支覆盖。
条件覆盖:执行所有可能的穿过程序的控制路流程。
条件组合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每个判定中的所有可能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例略)
7.等价分类法的测试技术采用的一般方法?举例说明?
(1) (1) 为每个等价类编号;
(2) (2)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方案,以尽可能多的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直到所有有效等价类被覆盖为止。
(3) (3)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方案,使它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 重复这一步骤,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被覆盖为止。
(例略)
8.软件测试的一般步骤?
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测试。
9.比较集成试的两种方式的优劣?
非渐增式测试方式:分别测试模块,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放在一起组成所要的程序。该方法编写测试软件工作量大,模块间的接口错误发现得晚,错误定位较难诊断,总体测试有的错误容易漏掉,测试时间相对较少,可以并行测试所有模块,能充分利用人力,加快工程进度。。
渐增式测试方式: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经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该方法利用已测试过的模块作测试软件,开销小,较早发现模块间的接口错误,错误定位往往和最近入的模块相关,对已测试好的模块可在新加入模块的条件下受到新的检验,测试更彻底,需要较多的测试时间,不能并行测试。
总的来说,渐增式测试方法比较好。
10.软件测试的策略?
(1) (1)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用边界值分析的方法。
(2) (2) 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法补充测试方案。
(3) (3) 必要时再用错误推测法补充测试方案。
(4) (4) 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方案。
(5) (5) 根据对程序可靠性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逻辑覆盖标准,再补充一些测试方案。
二.某电力公司有A、B、C、D共四类收费标准,并规定,居民用电每月200度以下按A类收费, 200度以上按B类收费。动力电以每月1万度为分界,非高峰用电不足1万度按B类收费,达到或超过1万度按C类收费。高峰用电不足1万度按C类收费,达到或超过1万度按D类收费。试用基于逻辑的测试方法为它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实现条件组合的完全覆概。
规则号 1 2 3 4 5 6
居民
用电 200度以下 Y
200度以上 Y
动力用电 非高峰 1万度以下 Y
1万度以上 Y
高峰 1万度以下 Y
1万度以上 Y

收费
标准 A类 ▲
B类 ▲ ▲
C类 ▲ ▲
D类 ▲

测试用例
用电类型 输入数据 预期结果
居民
用电 90度/月 A
110度/月 B

动力用电 非
高峰 8000度/月 B
12000度/月 C
高峰 9000度/月 C
11000度/月 D

三.如图显示某程序的逻辑结构。
试为它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分别实现对程序的判定覆概、条件覆概和条件组合覆概。

设计测试方案
覆盖种类 需满足的条件 测试数据 期望结果

判定覆盖 A>1,B=0 A=2,B=0 执行S1
A>1,B¹0或
A£1,B=0或
A£1,B¹0 A=2,B=1或
A=1,B=0或
A=1,B=1
执行S2

条件覆盖 以下四种情况各出现一次
A>1 B=0 A=2,B=0 执行S1
A£1 B¹0 A=1,B=1 执行S2

条件组合
覆盖 A>1,B=0 A=2,B=0 执行S1
A>1,B¹0 A=2,B=1 执行S2
A£1,B=0 A=1,B=0 执行S2
A£1,B¹0 A=1,B=1 执行S2

四.某城市电话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名称和内容分别是:
地区码:空白或三位数字;
前 缀:非‘0’或‘1’的三位数字;
后 缀:4位数字。
假定被测程序能接受一切符合上述规定的电话号码,拒绝所有不符合规定的电话号码。根据该程序的规格说明,作等价类的划分,并设计测试方案。
1.划分等价类
输入条件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地区码 1.空白;
2.三位数; 1. 1. 有非数字字符;2.少于三位数字;
3.多于三位数字。
前 缀 3.从200到999之间的三位 4.有非数字字符;5.起始位为‘0’;
6.起始位为‘1’; 7.少于三位数字;
8.多于三位数字。
后 缀 4.四位数字。 9.有非数字字符;10.少于四位数字;
11.多于四位数字。

设计测试方案
方案 内容 输 入 预期
输出
地区码 前缀 后缀
1 空白 200~999之间的三位数字 四位数字 ( )276-2345 有效
2 三位数字 四位数字 (635)805-9321 有效
3 有非数字字符 (20A)723-4567 无效
4 少于三位数字 (33 )234-5678 无效
5 多于三位数字 (5555)345-6789 无效
6 有非数字字符 (345)5A2-3456 无效
7 起始位为‘0’ (345)012-3456 无效
8 起始位为‘1’ (345)132-3456 无效
9 少于三位数字 (345) 92-3456 无效
10 多于三位数字 (345)4562-3456 无效
11 有非数字字符 (345)342-3A56 无效
12 少于四位数字 (345)342- 356 无效
13 多于四位数字 (345)562-34567 无效

第八章 软件维护 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软件的维护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一般很难检测到所有的错误,其次软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随用户新的要求或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软件的修改或完成功能的增删等,为了提高软件的应用水平和使用寿命,软件的维护是不可避免的。

2.软件的维护一般分为哪几类?
  改正性维护:满足用户对已开发产品的性能与运行环境不断提高的要求,进而达到延长软件寿命的目的。
  适应性维护:对程序使用期间发现的程序错误进行诊断和改正的过程,配合变化了的环境进行修改软件的活动;
  完善性维护: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增加新的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的建议而进行的工作;
  预防性维护:为了改善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而修改软件的工作。

3.影响软件维护的因素有哪些?
  开发方法:采用模块化详细设计文档有助于理解软件的结构、界面功能和内部流程;开发过程中严格而科学的管理规划及清晰可靠的文档资料对发生错误后的理解与纠错是至关重要的;开发过程中模块的独立程度越高,对软件修改越容易,对软件的改进和移植越方便。
  开发条件: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的水平决定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和维护的效率;开发过程中使用标准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标准的操作系统接口,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在测试过程中用例的有效性,可极大地减少软件存在的错误;其次使用规范化的文档资料可为维护提供更好的依据。

4.软件维护困难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1) 一般来讲,维护人员对开发人员写的程序及文档,理解都比较困难,对维护工作不会喜欢;
  (2) 维护持续时间都很长,在开发人员不在现场的轻快下,维护软件通常是很困难的;
  (3) 绝大多数软件在设计时对将来的软件修改都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多,尤其未能在设计中强调并认真解决好模块的独立性,使软件的修改既困难又易发生差错。

5.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 软件的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2) 文档描述符合要求、用户文档简洁明确、系统文档完整并且标准。

6.软件价格应该计入维护成本吗?为什么?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软件维护的工作量非常大,不同应用领域的维护成本差别也很大。一般大型软件的维护成本远远高于开发成本若干倍。因此软件价格中应该计入维护成本。

7.对前面各章中分析的各应用系统,提出改进和扩充功能的要求?
  (1) 教材销售采购系统;
  (2) 图书管理系统;
  (3) 房产管理系统。
  (略)
第十三章 软件工程管理 习题答案

1.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
  (1) 费用管理: 对软件开发进行成本核算,使软件生产按照商品生产的规律办事。包括:以简单、科学方法估算软件开发费用,作为签定开发合同的根据;管理开发费用的有效使用,即用经济手段来保证产品如期按质完成。
  (2) 质量管理: 按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确保各个开发阶段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全部按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3) 配置管理:通过对于程序、文档和数据的各种版本所进行的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4) 项目管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计划的内容组织和实施软件的工程化生产。最终目标是以合理的费用和进度,圆满完成计划所规定的软件项目。

2.软件项目有哪些特点?
  (1) 软件项目与其他任何产业项目不同,它是算法、思想、概念、组织、流程、效率、优化等的融合体;
  (2) 开发软件项目产品,在多数情况下,用户给不出明确的想法和要求。
  (3) 在开发过程中,程序及其相关的文档资料常常需要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又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且这些问题要在很久以后才会发现。
  (4) 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文档资料是不可缺少的,但工作量又是巨大的,往往也是人们不愿去作的。
  (5) 参加软件项目的工作人员,要求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而很难完全避免的人员流动,对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离开的人员不仅带走了重要的信息,而且带走了工作经验。

3.软件成本估算的一般方法?
  自顶向下估计: 首先估算出项目总的开发成本,然后在项目内部进行成本分配。由少数专家参与,依靠他们过去的经验,将要开发的软件与过去开发过的软件进行"类比",以估计新的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工作量和成本。
  自底向上估计: 将开发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子任务又分成子子任务,直到每一个单元内容足够明确为止;把各个任务单元的成本估计出来,汇合成项目的总成本。该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4.为什么在软件开发中,不能用简单增加人员的方法来缩短开发时间?
  大量软件开发实践说明:向一个已经延迟的项目追加开发人员,可能使它完成得更晚。因为当开发人员以算术级数增长时,而人员之间的通信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往往"得不偿失"。

5.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产品运行:正确性、风险性、效率、完整性、健壮性和可用性;
  (2) 产品修改: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测试性;
  (3) 产品转移: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互运行性。

关于 软件工程环境 习题答案

1.软件工具是什么?按照软件生存周期可将其分为几类?
  软件工具是指为支持计算机软件及其文档的开发、维护、模拟、移植或管理而研制的程序系统。按照软件生存周期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 需求分析:如数据流图绘制与分析工具、状态转换图绘制与分析工具、面向对象的模型和分析工具、快速原型构造工具、数据字典与数据库工具等。
  (2) 软件设计:如HIPO图、PDL(程序设计语言)或PAD(问题分析图)支持工具等。
  (3) 编码:集成化的程序员工作平台。如各种正文编辑器和常规的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连结程序及符号调试器等。
  (4) 软件测试:如静态分析器、动态覆盖率测试器、测试用例生成器、测试报告生成器及环境模拟器等。
  (5) 软件维护:如反汇编程序、反编译程序、程序结构分析器、源程序格式化工具、文档生成工具、源程序至PAD(问题分析图)或流程图的自动转换工具等。

2.评价软件工具的原则?
  (1) 易用性:友好的用户界面,用户乐于使用;
  (2) 对开发方法的支持:能满足预期的任务和功能需求,且能支持完成该任务所遵循的方法学;
  (3) 稳健性:具备自检测机制,即使在故障情况下也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4) 性能:能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5) 工具结构柔性:工具结构是柔软的、可修改的和可扩充的。

3.什么是软件开发环境?按技术发展方向分为哪几类环境?
  将一组相关的软件工具按照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生产和维护模型有机的组合起来,为特定的领域所使用,以支持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直到维护的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计算机辅辅助开发程序系统称为软件开发环境。
  按技术发展方向软件开发环境可分为以语言为中心的环境、面向结构化的环境和工具箱环境。

4.工具箱类软件工具的基本特点?
  (1) 在某种OS基础上通过一组小的实用工具构成;
  (2) 虽然各工具之间相互独立,但系统能提供统一的用户命令界面及工具之间统一的数据交换方式;
  (3) 工具箱中各工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增加和裁减;
  (4) 工具箱环境中一般除了包括支持编码阶段的工具(如编辑程序、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连结程序调试程序等)外,还可包括支持大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具;
  (5) 由于工具箱环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因而目前商品化的算机系系统上配置的软件环境大多属于这一类。如:UNIX程序设计环境、及VAX/VNS SET、PCDE、APCE等程序设计环境。

5.软件开发环境的组成与各成分的作用?
  软件开发环境的构成:交互式人机界面、工具集及软件环境数据库。
  交互式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也称用户界面或人机对话)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相互交流的中间媒介。
  工具集:工具集中软件工具是构成软件开发环境的基本成分。包含在软件开发环境中的工具不是各自封闭和分离的,而是与某种软件开发方法或某种软件加工模型相适应,并以一种综合的、一致的和整体连贯的形态来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软件环境数据库:是各个软件工具之间共享数据及相互连结的统一媒介。

6.软件开发环境数据库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软件环境数据库是用于支持软件项目的大型数据库;软件环境数据库中主要存储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有关产品或半成品的数据及各种项目数据,如源程序、测试数据和各种文档等,它构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有项目数据的集中化的存储设施,是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各个软件工具之间共享数据及相互连结的统一媒介。

7.集成化项目支持环境IPSE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集成化和相互兼容的工具集;
  (2) 支持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3) 支持配置管理;
  (4) 支持多种语言的软件开发;
  (5) 支持硬件开发;
  (6) 允许宿主机和目标机使用分布式系统。

8.CASE的含义是什么?
  CASE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简称。简单的说,可以将CASE理解为: CASE=软件工程+自动化工具.从狭义角度解释它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结合;从广义角度解释它是辅助软件开发的任何计算机技术;从学术研究角度解释:它是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管理和软件工具等方面多年研究和发展的产物;从软件产业角度解释它是种类繁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产品和软件工具的集合。

9.CASE工具一般分为几类?有什么区别?
  CASE工具可以理解为除OS外的所有软件工具的总称。按对软件过程的支持范围CASE工具分为三类:一是工具: 支持单个任务;二是工作台:支持某一软件过程或一个过程中的某些活动;三是环境:支持某些软件过程及相关的大部分活动。

10.工作台实现软件工具集成的方式?
  工作台实现软件工具集成的方式是通过共享文件、共享仓库或共享数据结构来集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