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软件,中国人不比别人差 专访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

做软件,中国人不比别人差
专访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



--------------------------------------------------------------------------------

1998年11月5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带着光环降临到中国,
比尔·盖茨说,他是在追寻中国的人才,其实他更看重的是中国这块市场。
互联网的出现,将重新规划世界的版图,
张亚勤,微软中国研究院新任院长;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一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互联网及多媒体通讯方面的专家;
他指出"五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IT产业的第二大市场",
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CCID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的中国软件市场产品总销售额为176亿元,增长率为27.5%,其中国内品牌软件产品销售额为57亿元,占32.4%的市场份额,国外品牌软件产品的销售额为119亿元,占67.6%的市场份额。国外品牌的产品仍然占据高端的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行业应用软件、ERP软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有人将中国软件产业硬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外来势力太强,自己的技术力量太弱。一位业内人士曾说,中国软件业出现今天的局面,是由于在过去的20年中,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不是我们的基础研究落后,也不是我们的技术不行,更不是我们的研发人员缺少,而是在于中国软件业存在着非技术的理念和观念的障碍。

当网络大潮来临之际,印度人抢先建立了个人免费信箱网站Hotmail,微软也正在努力使网络经营成为公司的第二大业务,Infosys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也颇有建树。值得注意的是,当他们进军网络经济之际,并没有放弃原先的优势领域和软件专业。

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IT产业最大的市场,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Q:前段时间,你曾到台湾地区访问,并且着重参观、考察了台湾的新竹科技园区,你认为内地的科技园区与台湾地区的哪一个更有发展潜力?

A:台湾地区的硬件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整体的制度、环境也非常成熟。但近些年发展的速度已经明显减慢。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1999年全球硬件市场占有率,美国排名第一、日本第二、中国台湾第三,但从发展速度来看,美国7%、日本-0.3%、中国台湾是13%,而祖国内地却是38%,到2001年内地将会超过台湾地区,成为硬件市场的第三名,由此可以看出内地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如果从技术的含量来讲,台湾地区的新竹远远超过了北京的中关村。如果从人才的角度讲,中关村的人才及人才的密集度,不但中国台湾、日本,甚至美国都无法相比。这也是我们微软中国研究院将机构设在北京中关村的主要原因。虽然祖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存在着不少差异,但双方的优势是可以互补的。目前,国内硬件产业的投资,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台湾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的市场与台湾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内地有本土广大的市场,而台湾地区一大部分的市场都在海外。内地趋向内向型的经济,也有许多外向型的成份。

Q:微软把亚洲的第一家研究院设在了北京,未来是否会在其它的地方设立类似的研究机构?

A:虽然微软中国的研究院设在北京的中关村,但我们整个的工作范围并不是仅限国内,我们的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洲设立的唯一一家,同时是微软公司在海外的第二个研究院,另外一个在英国的剑桥。当时比尔·盖兹在选择建立研究机构的地方时,考察过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最终研究院还是落户在中国北京,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有很多一流的人才。

我们的研究院虽然设在北京,但却是面向整个亚洲的。今年我们会把工作的范围扩大,这次我们还访问了香港,这也是中国研究院第一次访问香港,我们与香港的一些高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这些活动大部分是一种探索性的。

Q: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最近微软提出的.net战略?

A:.NET计划将是微软公司五至十年内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也是微软公司的一次重大转型,这种转型就像当年从DOS到windows一样巨大的转变,现在微软公司所有的技术都紧紧围绕.NET 战略,它们所带来的更为便捷的人机界面将为中国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全新的感受。我们也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四个研究方向也与.NET密切相关,.NET计划有许多新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现在PC上的功能推广到非PC的环境中。随着多媒体、无线通讯与互联网的融合,信息量会不断的增加,网络时代信息增长的定率是:网络里的内容是按照n2的速度增长,n2这个速度是相当可观的。随着信息量、信息种类的增加,这会给人们带来几个非常重要的挑战,一是如何描述信息,如果仅是做一个计算的话,信息获取之后,不可能在网络上传输,原因是信息太大了,需要数据压缩。多媒体数据技术的压缩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现在有一个研究组正在做这项研究,因为压缩不仅仅是为压缩而压缩,而且压缩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压缩之后的信息内容可以有效的在网络上传输。这个网络既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终端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器件,必须都能够进行有效、可靠的传输。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寻找网上的信息内容。随着网上信息内容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的寻找、游览所需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曾经有人说过,信息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知识却越来越少。如何找到所需而且有用的信息是一种挑战,我们也有一个研究小组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Q:你所说的有效的寻找所需的信息技术是否与搜索引擎类似?

A:搜索引擎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文本,也可以搜索图像、视频。但是随着信息内容、种类的增加,简单的搜索就未必可行了,必须用特征本身来描述高层次的内容,然后用内容恢复所需要的信息。这是一个新的学科,叫做基于内容的寻找、描述恢复,这个学科是张宏江博士在1991时开创的,在这个方面他已做了许多工作。现在电视里有很多的频道,不可能把所有的频道都看完,或许只有1%的信息对你有用,而且每个人的爱好、所需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有效的收看你所需的内容,这就需要系统必须个性化。比如,你经常性的观看某此节目,系统会自动搜索这类信息,然后把信息分类、归纳,然后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浏览你所需的信息。这也是.net的重要部分,把内容变得更加个性化,为客户提供完全性的贴体服务。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终端,自动的适应、优化信息后快速的传输。还要自动适应器件、网络的带宽、网络的错误率,并且非常个性化。

Q:中国研究院下一个成果发布将会发布哪些方面的技术?

A:应该是多媒体的压缩和传输,就是如何把大量的视频信息压缩上千、上万倍,然后有效的在internet上传输。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技术,这项研究将由我本人带队。我们的这项技术已经进入internet、无线网络的国际标准,这也是国内第一项进入国际标准的技术。

Q:微软中国研究院即是一个研究院,又是一个企业,那么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就一定要考虑市场效益,你如何保证这两方面的平衡?

A:我们是个企业研究院,所以我们既是企业,又是研究院。我们与大学的研究院有许多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是做技术研究。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与市场的关联性非常的强。作为一个企业的研究院,不仅希望能够为大众服务,而且也要为公司服务。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被应用于产品之中,不但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选大型的课题时,都会做很慎重的考虑。例如,我常会问项目研究经理一些,首先,这件产品研究开发出来,客户是谁,谁会用;其次,应该做一种什么样类型的产品;然后是这个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最后是这个技术需要做什么样的研究。这些问题是倒着推的,是以用户的需求来决定研究。也许一项研究从开始到投入市场需要五年的时间,但是如果成功,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做一些小的研究,可以马上进入产品。但这些不是我们的目标,否则我们研究院与产品研发部门没什么差别,我们所做的研究,一是一定要有学术价值;二是风险性比较大,但是如果成功会对社会、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以微软公司在世界的地位,能够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的,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太小。

Q:正如你如讲的,一项研究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市场的需求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的变化,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你如何调整?

A:第一: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尽管制定了一个课题,但是这个课题是不断调整的,时间大概是半年左右。的确,有些新技术产生后,我们的一些研究会过时,那时我们就要进行评估,是继续、改方向、还是停止。有时候做研究必须承担一些风险,就像作风险投资一样,做十个项目,只要有一个成功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效益和影响。我们必须有承担风险的准备。第二是:除了大型的研究项目外,我们还有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由个人单独来完成。我们给研究员的空间是非常的大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每一个研究员如果有好的想法对都可以尝试,有时候我觉的一项研究不可行,而研究员却觉得可行,那我们还是决定去做,我虽然是院长,但不是权威,而且研究结果往往是很难预想。我觉得搞研究,最重要的是尊重、听取他人的意见。

Q:那么,这种由个人单独操作的项目,有没有一个优先级?

A:基本上没有,我们认为所有的研究项目都很重要,我们一个方面的根据.net计划制定长期的研究方向,另外还要看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拥有一些世界级的专家,那么会着重集中在这一方面。人才是很重要的。尽管现在研究院有100多人,再加上200~300多名的学生,人手方面还是很有限的。必须将有效的资源合理的分配。特别是在研究方面,如果在某些领域没有优势,那么最好不要做,否则就是一种最大的消费。

Q:微软研究院可以说精英云集,而且研究院每年都在大量的招募一流的人才,那么就有些人认为研究院此举能够帮助中国软件业培训人才,也有一些人认为微软在争夺人才,造成"大脑"流失?

A:我觉得研究院在人才、技术方面对中国,甚至对亚洲都是一种非常正面的影响。我可以十分有信心的说,从研究的内容和水平来看,微软研究院是处于前列的,这给中国市场带来很多的新气象。在技术方面,我们的成果开放日,以及我们常到高校做一些演讲,完全是一种开放、无限制的机制。第二,中国研究院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从海外来的就有15人,这些人基本上是有经验的、成就的专家。他们来到中国,给国内培训了很多的人才,而那些经过他们培训的人,大都没有留在研究院,而是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比如高校、研究所、企业。而他们回去后又影响了很多人,所以说我们为国内培养了很多人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另外,我们还帮助国内留住了许多人才,我们这里的每一个研究员在来到我们研究院前,都有很多的选择,我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发展空间和待遇,留住了许多准备到国外发展、工作的人才。当然,我们从中也受益匪浅。这是一个双赢的机制。还有一点,微软在中国建立研究院,以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对国内传统科研单位的体制、人才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对科研走向产业化产生了影响,这些冲击、影响都是正面、积极有效的。而且微软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公司,微软先进的管理方式、市场经验都是国内一些企业可以借鉴的。

Q:目前,许多高校都非常有意向与中国研究院合作,那么你们会选择哪些高校进行合作?

A:我们在选择合作高校时,最看重的是高校科研的水平和学生的质量。我们非常希望与众多的高校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我们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一些高校合作。我们与国内20多家高校合作,其中包括清华、中国科技大学、北大、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这些大学的学生素质都很高,我们很希望能够将他们吸引到微软来工作。

Q:你作为微软在亚太区的研究人员,你认为中国IT产业的发展轨迹,会和美国或是亚太其他一些国家相似吗?如果不同的话,不同的地方会在哪里?

A:我认为中国内地的发展走向与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有很多类似之处,国内可以借鉴这些地区20年来发展的经验。而且,这几个地区、国家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在传统工业、制造业有一定的劣势。所幸的是,网络时代所需的最大资源是"大脑"与信息。东方的教育与文化在这一方面相对占有一定的优势。不同之处是,港、台地区以及日本主要以海外市场为主流市场,而内地则可以从自己的市场做起,然后辐射到海外市场。在家电、PC等行业,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说市场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产业发展的趋势、轨道。从人才的角度讲,美国是最理想的地方,美国开放的机制、包容的文化形成了很大的优势,聚集了很多世界级的优秀的人才。美国的这个优势,在短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与之竞争。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还有很多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但是,国内的人才在研究方面缺乏技术创新与冒风险的勇气。在市场及创业方面,中国绝不输于美国,而且在某一方面相对更成功一些。从北京的中关村、台湾地区的新竹都可以看到高涨的创业热情。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IT产业,需要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环境,政府在市场这方面的作用要逐渐减弱,重要的是制定一些法律并予以实施。而且,我还认为中国的企业要长足发展,必须摈除国家的保持伞,因为未来的技术、市场都将走向全球化,未来企业是没有国界的。

Q:随着全球IT产业的快速发展,你认为,五年之后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版图?

A:我想五年之后,中国将会成为No.2,无线通讯的主流将会在亚太地区,而且更加向中国转移;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也会占到No.2;中国的软件行业也会发展为No.3。那时,中国的IT实力将会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仅次于美国,或许再经过一段时间将超过美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软,网络,产品,.net,搜索引擎,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