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做中文LDA主题模型可视化分析

LDA主题模型在2002年被David M. Blei、Andrew Y. Ng(是的,就是吴恩达老师)和Michael I. Jordan三位第一次提出,近几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文本数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分析资料;海量的文本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LDA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能够从大量文本中提取出主题的概率模型,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主题发现、文档标记等社会科学研究中来。

由于国外的例子都是基于英文语言的应用,本着将研究方法本土化的目的,我们将用中文的例子,来分享上述工具的使用。因此,您将从下面的分享中了解到:

  • 如何用R对中文文本进行分词?
  • 如何用R做主题模型建模?
  • 如何用LDAvis对建模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

需要用到的R包有:jiebaR、lda、LDAvis

jiebaR中文分词

jiebaR是“结巴”中文分词(Python)的R语言版本,支持最大概率法(Maximum Probability),隐式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索引模型(QuerySegment),混合模型(MixSegment)共四种分词模式,同时有词性标注,关键词提取,文本Simhash相似度比较等功能。项目使用了Rcpp和CppJieba进行开发。目前托管在GitHub上。安装很简单。jiebaR中文分词——R的灵活,C的效率

是的,笔者用过jiebaR后,发现确实很方便。jiebaR是使用RCpp开发的,据说jiebaR的分词速度是其他R语言分词包的5-20倍。

library(jiebaR) #加载
cutter <- worker(bylines = T,user = "./UsrWords.txt",stop_word = "./stopWords.txt") #创建分词器,其中bylines是否按行来分,user用户词典,stop_word停用词典
comments_seg <- cutter["./Mobilecomments.txt"] #文件分词,直接输入文件地址,分完后自动保存成文件

注:笔者演示所用数据为jd上某款手机的评论数据,每条评论一行。

上面三行代码完成了主题模型建模前很多的准备步骤,1、分词,2、根据用户词典分词,3、去掉没用的停用词(网上一搜“中文停用词表”就能搜到),执行了这三行命令后,R会自动保存一个分完词的文件在你的工作目录。结果如:

还行 慢慢 **惯 功能 便捷
手机 网上 价格 实惠
收到 货 满意 喜欢 值得 购买

但是,由于LDA主题模型不是对文本进行运算,在做主题建模前,还需将文本转化为向量,用数字来代替文本,从而方便运算。

comments_segged<- readLines("./Mobilecomments.segment.2015-12-17_13_57_30.txt",encoding="UTF-8") #读取分词结果
comments <- as.list(comments_segged) #将向量转化为列表
doc.list <- strsplit(as.character(comments),split=" ") #将每行文本,按照空格分开,每行变成一个词向量,储存在列表里

接下来,就像在python下gensim包里的操作一样,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词典,并给每个词取一个编号:

term.table <- table(unlist(doc.list)) #这里有两步,unlist用于统计每个词的词频;table把结果变成一个交叉表式的factor,原理类似python里的词典,key是词,value是词频
term.table <- sort(term.table, decreasing = TRUE) #按照词频降序排列

在前面,我们用stop_words去掉了数字、标点符号、虚词等,由于现代汉语里用单字表示一个词语的词已经很少了,这里为了提高建模效果,我们可以将单字去掉,同时也可以把出现次数少于5次的词去掉。

del <- term.table < 5| nchar(names(term.table))<2 #把不符合要求的筛出来
term.table <- term.table[!del] #去掉不符合要求的
vocab <- names(term.table) #创建词库

接下来,我们要把文本的格式整理成lda包建模需要的格式。lda包对格式有具体要求:

[,1] [,2] [,3]
[1,] 8 261 46
[2,] 1 1 1

这是一个文档,第一行是词的ID,第二行是词在文档里出现的频次。为了能生成这样的结构,这里我参考了LDAvis作者的代码:

get.terms <- function(x) {
index <- match(x, vocab) # 获取词的ID
index <- index[!is.na(index)] #去掉没有查到的,也就是去掉了的词
rbind(as.integer(index - 1), as.integer(rep(1, length(index)))) #生成上图结构}
documents <- lapply(doc.list, get.terms)

至此,我们就准备好了做LDA建模需要用的数据了。

LDA主题建模

这部分没啥好说的,直接上代码:

K <- 5 #主题数
G <- 5000 #迭代次数
alpha <- 0.10 
eta <- 0.02

这些为LDA建模需要先设置的几个参数,关于alpha、eta的设置和作用,引用梁斌penny的一段话:

其中α,大家可以调大调小了试试看,调大了的结果是每个文档接近同一个topic,即让p(wi|topici)发挥的作用小,这样p(di|topici)发挥的作用就大。其中的β,调大的结果是让p(di|topici)发挥的作用变下,而让p(wi|topici)发挥的作用变大,体现在每个topic更集中在几个词汇上面,或者而每个词汇都尽可能的百分百概率转移到一个topic上。

接下来是主题建模的过程,以文本量大小和迭代次数多少,用时会不同,多则几十分钟,少则一两分钟。

library(lda) set.seed(357) 
fit <- lda.collapsed.gibbs.sampler(documents = documents, K = K, vocab = vocab, num.iterations = G, alpha = alpha, eta = eta, initial = NULL, burnin = 0, compute.log.likelihood = TRUE)

LDAvis可视化

用LDAvis做可视化也很简单,只要把相应的参数准备好:

theta <- t(apply(fit$document_sums + alpha, 2, function(x) x/sum(x))) #文档—主题分布矩阵
phi <- t(apply(t(fit$topics) + eta, 2, function(x) x/sum(x))) #主题-词语分布矩阵
term.frequency <- as.integer(term.table) #词频
doc.length <- sapply(documents, function(x) sum(x[2, ])) #每篇文章的长度,即有多少个词

调用LDAvis:

library(LDAvis)
json <- createJSON(phi = phi, theta = theta, 
doc.length = doc.length, vocab = vocab,
term.frequency = term.frequency)#json为作图需要数据,下面用servis生产html文件,通过out.dir设置保存位置
serVis(json, out.dir = './vis', open.browser = FALSE)

至此,一个基于网页的可交互的主题模型可视化分析展示就做出来了,servis会在指定的路径下生成文件夹vis,里面包含:


这里写图片描述

将文件全部上传服务器或者用firefox(其他浏览器不行,因为网页需要读取数据文件,需在服务器环境下才行),就可以看到如下的交互界面了:

注:笔者测试在谷歌和edege中是可以的


用R做中文LDA主题模型可视化分析_第1张图片

这里还会出现一个问题,由于我们做的是中文的主题建模,而这个工具本身在英文环境下创建的,所以没有考虑中文显示的问题。做完上面的步骤后,打开网页,会出现乱码的问题。为了解决乱码的问题,我们需要将其中的lda.json文件的编码改成UTF8格式,你可以手动改,也可以用R来自动改。

writeLines(iconv(readLines("./vis/lda.json"), from = "GBK", to = "UTF8"), 
file("./vis/lda.json", encoding="UTF-8"))

转自:https://www.wenji8.com/p/130m9XC.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R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