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音乐杂感

随笔|音乐杂感_第1张图片
文| 一凡


01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总觉得音乐这东西,饱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且天生地拥有“善变”的个性。

对她的认知态度,就自身零零散散接触的一点体会来说,更多是一种敬畏,一种由衷的恭敬之情。

敬畏的缘故,多半源于音乐给人精神上的震撼。

因为她可以用非常抽象、模糊、含蓄,甚至是完全说不清,道不明的姿态,无限可能地走进你的内心。

当然也可以是极为具体、清晰、明朗,抑或是纯粹大咧咧,赤裸裸的样子,准确地俘获你的芳心。

02

每每听到好的音乐,我不免会惧怕,好比被扒光了衣服,还要睁大了眼睛看,俨然她就是我自己。

那种省视的目光,那种诉说的呢喃,那种回首的凝望,那种不言的欣喜,那种无语的疼痛,全部侵袭而来。

仓促地没有时间应战,亦没有地方躲避,只好举起双手,乖乖地投降,还要大肆地惊叹一番,原来人是这样的“脆弱”。

在俗世的琐碎、忙碌里,我们遗忘、忽略、无视、丢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以至于当她响起,才蓦然发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其实本不该远离。

03

是音乐,帮助人们穿越到生命更广阔的视域,认清过去、现在、未来最真实的面貌。

从粗糙的轮廓,到渐趋明白的脉络,到细腻润滑的肌肤,直到进入深层的血管和骨髓。

是音乐,带领人们走出自我生活的小胡同,奔驰于时光一望无垠的天际,触摸远方的诗意。

从此不再是争名逐利的俗气,不再是阴郁彷徨的颓废,反倒是心底的尊贵与光明,犹如泉水般汩汩涌出。

音乐会给你很多的遐思,能带你返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能陪你消散莫名的忧虑和孤独。

在命运怅然若失的摆渡里,生起悲天悯人的情怀。茫茫大千的万般愁绪,无不被顷刻间原谅。

随笔|音乐杂感_第2张图片
触摸远方的诗意

04

和许多人一样,我与音乐的初恋,也是从听歌开始的。不过上高中以前,由于条件限制,这种听主要是在各种不经意的时间与场合。

比如去别人家串门,上学途中经过镇上的街道,都有可能在电视、录音机、广播里,频繁地听见几首时下的流行歌曲,偶尔也有我们那边的地方戏曲秦腔。

彼时,我的脑子里还没有对音乐的概念,无非是兴致来了跟着哼唱几句而已。对了,我也拿笔记本抄写过歌词,但并不清楚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

或许,年少的时光本就该无忧无虑,一切根本不必要仔细地追问,跟着感觉来便好。

记得那时听到最多的,是一首陈星的《流浪歌》,可能打工的人太多了吧。这首歌的歌词又通俗易懂,能代表他们出门在外的游子心情。旋律也很简单,模仿起来特容易。

随笔|音乐杂感_第3张图片
穿越到生命更广阔的视域

05

上高中后我有了一台步步高复读机,买过几盘磁带,有刘欢、李娜等,但均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直到上大学后,鬼使神差、无事自通的我,居然知道且“迷恋”上了听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这些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至今清晰地记得,我去旁听了《西方交响乐赏析》、《京剧艺术鉴赏》的课。还自己从图书馆借了关于笛子的书,琢磨过怎么吹奏的问题。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听音乐会了。兰州交响乐团的演出,及硕士生毕业演唱会等,我都去听过。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MP3,于是很方便地储存了许多中外名曲,成为闲暇之余最好的精神享受。

06

也就是在那时,我才对音乐有了一些感觉。埙曲《长相思》循环往复的旋律,忧伤而辽远。萧曲《葬花吟》悠长哀伤,不忍卒听。

曾经听到家乡红白喜事上,唢呐的高亢,会觉得热闹好玩。而今未闻,只要一想到,早已有肝肠寸断之感。

音乐的“神秘”或许正在于此,你不但可以用耳朵听,用心感悟,而且光是想起那个旋律,即能体会到她强大的力量。

关于音乐,您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者故事,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分享。



推荐阅读:

你的头像,暴露了你的性格秘密

越过千山万水,只为能遇见你

林清玄:到了30岁,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音乐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