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沦丧——交大校友的真实职场经历和体会

发信人: heluxue (和路雪), 信区: XJTUnews 
标  题: 沦丧——交大校友的真实职场经历和体会 
发信站: 兵马俑BBS (Wed May 26 11:32:41 2010), 本站(bbs.xjtu.edu.cn) 

这个帖子,我一直不敢发在我的空间,是因为担心我的同学和我身边的人认为我显摆, 
我也不是混得很好的人,但我的经历却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认为应该写出来,毕竟纠 
缠我内心世界很久很久了,希望对正在找工作或者正在学习的朋友们有点启迪! 

我在西安交大读书的时候,学的是管理和机械。或许是天生对社会发展的敏感,我觉得 
机械制造业固然能让我们有了谋生的手段,但未来财富爆发点应该集中在信息产业,未 
来社会的变革应该是基于传统管理和制造理论的信息化延伸,也就是创新点应该是工业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之路,那是在我1996年时候形成的观念,当时也没有跨系换专业的 
条件,我也只能利用逃机械枯燥的课程换取的时间埋在图书馆和机房自学计算机领域的 
课程以获得提高,我认为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将改变我的命运。 

五年大学生活毕业后,我只身毅然地去了北京,成为我们班唯一一个转行到软件开发行 
业的。当时,北京是国内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方,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信息技 
术和管理思想。当时的我每天学习到深夜,一年时间我看了近一百本计算机类的书,恶 
补了大学教育的不足,同时公司让我有机会不断接触不同的软件企业进行学习。短短一 
年的时间让我有了质的飞跃,我目前最值得骄傲或者自豪的也许就是这段时间,因为这 
段经历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成长,让我彻彻底底成长为职业人。管理专业被认为是万金 
油专业,而我知道这短短的北京一年,我知道即使我再勤奋,我也只是学到了皮毛,什 
么都懂但都没有深入,顶多也是一个IT万金油。 

一年后,我就离开了北京来到南方的滨海小城,进入了某依靠信息上市的公司,重新开 
始了职业生涯。那时候,在这个滨海的城市,同等资历的公务员薪资大抵在一千四百元 
左右,传统制造业的同等资历的薪资大约在一千两百元左右,而这个企业给我的薪酬是 
税后三千,而和我同班的先期到这个城市的同学,分别在两家不同上市公司从事传统制 
造业,工资却无法突破一千六百元,这应该是在2001年的时候。 

当时我的薪资虽然比北京工资略低,但在这个小城市中却显得有点殷实。随着自己工作 
经验的累积,以及从事信息化不断地接触不同行业,后来我慢慢发现:中国没有自己的 
核心技术,电子行业我们只能从事低端芯片的开发,而且晶圆还依靠进口;机械行业, 
高端的数控机床或者工作母机一样要依托国外;软件开发,底层中间件、数据库产品、 
开发工具、操作系统都是外国的,我们只能从事低端的开发,除了部分在OpenSource上 
的开发被称为国产,几乎全军覆没,可想而知中国各行各业是什么东西。整个国家处于 
急功近利的焦躁中,基础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得不到重视,公共部门的科技资金成为各 
企业公关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从公共部门骗钱,大量的信息化方案充斥着新鲜的名词 
,无非就是靠旧酒装新瓶,重新包装而已。 

这就是社会现状,也是中国科技现状,更是中国信息化现状,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当然 
对于宇宙飞船等国家重点项目,我无从知道,也就没有发言权,但在大部分行业中,中 
国只是低级的打工者,他们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拿着最低的利润。其实中国根本 
不需要工程师,更需要工人,因此大学扩招后的就业市场处于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找不 
到工作,但企业找不到产业工人。行业分工和工作细分让产业工人不需要很多的专业知 
识,他们只是从事着本应由机器从事但目前没有相应设备的机械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富 
士康十一连跳却依然不倒的原因。 

在中国,真正从事核心技术研究的都活不下去,或者活得很艰难,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在信息企业内部,软件工程师也慢慢沦为IT蓝领,后来机缘巧合的是我有幸成为该公 
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领着比同等资历公务员高近十倍的薪酬。其实,在软件企业内部, 
薪酬是按照这样排序:第一梯队:高管;第二梯队: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第三梯 
队:软件工程师;第四梯队:服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真正辛苦和累的往往是这些从 
事最底层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人员,但他们在企业内部享受着相对比较低的薪酬又没 
有发言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价也在不断攀升,我看出了畸形社会中的机遇,投入了炒房的 
行列。同时大约在2007年时候,我发现我薪酬只提升了10%,然而同等资历的公务员工资 
也已翻了三翻了,基本接近我的薪酬了,但从工作压力和角度、以及养老等方面说,我 
认为我应该重新选择我的职业,毅然放弃了上市公司某子公司的高管,参加了公共部门 
的招考,有幸进入公共部门,虽然离原来高管的工资略低点,但和我投入的精力比较, 
显然是很明智的选择。而且,进来后,我发现这个公共部门队伍着也猫着很多刚毕业的 
优秀毕业生,他们领着比副教授更高的薪酬,却没有复杂的职业经历,他们的优秀素质 
经过公共部门几年的洗礼,阅历和能力甚至不如企业一般技术人员,竟然要指导着整个 
行业的发展,可想而知,未来中国会是怎么样。 

现在当我在均价上万的城市拥有了几套房子的时候,开着几十万私家车的时候;我很多 
同学陆续转行,还有部分同学还在为房子而挣扎。然而,我也一样看不起自己,我并不 
认同我现在的职业选择,因为我并不是依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技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而 
是更多的投机于社会的变革和机遇。从一个激情四溢的年轻人,认为技术将改变中国, 
到现在龟在公共部门里,我糟蹋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我先后经历了民企、外企、国企,和现在的公共部门,我比任何人更知道中国需要基础 
技术研究和前缘技术研究,但浮躁的中国却让所有想从事技术员的人们体会到严冬和挥 
不去的寒冷,因为高薪酬集中在了公共部门和企业的管理层。我不知道在经历过这个重 
官轻知识、轻技术的年代后,中国将走向何方? 

    本文首发于母校兵马俑,欢迎转载,但转载请注明出处, heluxue@bmy。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情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