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IT产业10大丑闻




丑闻年年有,今年真不少!

2007年的IT圈,俨然成为一个丑闻频出的娱乐圈!2007年的中国IT产业,也成为一个目不暇接的“丑闻年”!

在新年来临之时,重新审视2007年的中国IT产业,会发现频发的丑闻事件几乎贯穿了整个2007年!“残墨事件”、“抄袭事件”、“商业间谍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商业行贿事件,几乎与上演电视连续剧一样,一集接一集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一份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我们既是见证人,也是旁观者,但我们能做的不止于冷眼相看,而更应将这些见不得人的现象无情地予以鞭挞,给读者讲述真实,让这一幕幕不光彩的历史得以留存,以振聋发聩,警醒后人!

当2008年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IT时代周刊》在这迎新辞旧之际推出“2007中国IT产业10大丑闻”,旨在借奥运春风,扬清去污、贬丑责浊,迎接2008年IT产业的新气象、新辉煌。

1、朗讯在华贿赂千万美元 牵连上千中国“官员”

时间:2007年12月27日

地点:美国

人物:朗讯

事情回放:

12月21日,美国证监会(SEC)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宣布与原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该公司于2006年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合并为阿尔卡特朗讯)就指控后者违反《反海外腐败法》的行为达成和解。公告附有一份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庭关于此宗和解的法庭文件。自2004年春夏之间朗讯中国爆出贿赂丑闻,4名中国高管同时被解职以后,这份文件提供了关于此事件的最完整解读,揭示出跨国电信公司朗讯与中国电信公司们灰色交易的一角。

从2000年到2003年,朗讯邀请约1000名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指朗讯的中国客户,也就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电信公司高管)赴美国或其他地方旅行,为此花费超过1000万美元。这些中国国企或者是朗讯试图获得合同的对象,或者是朗讯已有的客户。大多数此类旅行表面上是为了让中国公司官员参观朗讯的工厂,并培训他们使用朗讯设备,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官员们在美国只花很少时间甚至不去参观朗讯工厂。相反,他们在夏威夷、拉斯维加斯、大峡谷、尼亚加拉大瀑布、迪斯尼世界和纽约等名胜地游玩。

据悉,从2000年到2003年,朗讯邀请约1000名中国政府“官员”赴美国旅行计315起,并为此支付全部费用。在一些旅行中,中国“官员”只花少到一两天时间用于商务活动,却花两个星期观光、娱乐和休闲。朗讯把这些旅行归类为“售前”或者“售后”项目,取决于朗讯是想从这些客户那里获得业务(“售前”),还是说已经有合同关系(“售后”)。在此期间,朗讯为55宗“售前”旅行花费超过100万美元,为约260宗“售后”旅行花费900万美元。

朗讯中国还通过其销售部门为中国“官员”的旅行提供资助。为安排一趟旅行,朗讯雇员通常准备一份“客户参观申请表”,表格说明了申请旅行的信息,内容包括访问者的身份信息和访问目的。例如,每一份申请表询问,“访问者是否为决定者/影响者?”通常回答是肯定的。表格还提供了供朗讯销售员工说明是否“观光/娱乐”是“必需”,以及其他关于建议安排的信息。

在获得朗讯中国管理层批准后,朗讯中国在朗讯美国新泽西总部的雇员安排访问的后勤工作。他们被称作中国运营支持小组,负责确定行程,通常会利用旅行代理来作飞机、酒店和其他安排。

事件点评:

为什么以守法著称的跨国巨头一到中国,就接二连三地卷入商业贿赂?朗讯应该深思!

朗讯为什么铤而走险?也许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国情太过于了解。营销专家孙路弘在新书《用脑拿订单:经典案例实录》中写道,“我国的客户决策一般偏重感觉,不尊重科学设计,要靠价格、回扣、关系。而跨国企业决策流程清晰,什么人应该在什么地方参与什么意见都有严格规定,因此要凭实力。”

由此可见,中国的商业大环境一方面监管欠佳、欠细,出国旅游这样的贿赂既算不上罪名,也不会影响最终决策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是决策环节本身不透明、需要疏通各种关系、有时甚至是“不跑不送不行”,因此“洋贿赂”的出现并不奇怪。 现在看来,朗讯是深得其中三昧。打着“赴世界各地参观旅行”冠冕堂皇的幌子,行起贿来不显山不露水,皆大欢喜。

实际上,正是因为海外行贿猖獗,使大多数企业成本升高、利润缩水、信誉降低,方促使了美国1977年《海外反腐败法》的推行。今天对朗讯的处罚,为的是维护全行业的利益。唯一遗憾的是,直到朗讯为行贿认罚,我们也没看到对“受贿者”如何处理。

君不见《厚黑学》有言,“最初民风浑朴,不厚不黑,忽有一人又厚又黑,众人必为所制,而独占优势,众人争相仿效,大家都是又厚又黑,你不能制我,我不能制你。”洋贿赂频频,或许只是贿赂盛行、争相仿效而监管逐渐失灵的信号之一。

2、谷歌抄袭搜狗拼音输入法

时间:2007年4月4日

地点:北京

人物:谷歌、搜狐

事情回放:

4月4日,谷歌正式推出拼音输入法产品,但随即被指责其词库部分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并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

搜狐声称:近日,大量网友反映,Google于2007年4月4日推出的“谷歌拼音输入法”涉嫌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经过我公司技术人员技术鉴察,Google的拼音输入法词库确系直接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

针对Google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的行为,搜狐声明:搜狗搜索从未以任何形式公开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包括且不限于1.5beta2版本),更未授权Google获得并使用此词库。对Google未经任何合法有效的途径获得、直接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

4月6日,谷歌对搜狐的指责首次表态,承认自己的输入法使用了搜狗的词库资源,但它并没有就此道歉; 次日,谷歌将词库升级,清除了一些与搜狗输入法相同的内容;9日,谷歌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对用户及搜狐等各方致歉”;10日,搜狐警告谷歌不得再做输入法产品,否则将提起诉讼。但谷歌也于当晚发表声明,指自己的输入法有多年的技术积累,此次引起纠纷的专利技术早在2004年时就已经首创性地运用到中文拼音输入法的改进中。

4月11日,张朝阳表示,谷歌抄袭的并不仅是词库,更为严重的是它抄袭了搜狐“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民使用习惯分析,并为输入法提供动态数据库”的创意和思路。他指出,搜狐目前拥有关于搜狗输入法的专利数量多达10项以上,且搜狗输入法自2006年5月面世后已经历了10个版本的升级,谷歌说自己2004年就掌握了该技术是“恶人先告状”!

之后,在一片口水战当中,这一事件不了了之。但谷歌“作恶”的形象却广为人知。

事件点评:

谷歌说自己“不作恶”,但2007年看到这条新闻的所有人都笑了!

据了解,为防止搜狗词库被盗用,搜狐在建立之初就加入了词库指纹,即十几个很偏僻、但不影响输入的词汇。里面还有数位搜狗员工的名字。但Google居然也能打出来。如:赵立洋、佟子健、吕杰勇……

尽管谷歌坚决否认自己侵权,但在列举证据方面却难以自圆其说。

据了解,谷歌的输入法专利在相关机构的信息库中根本查询不到,其目前在华申请的39项专利大部分与搜索引擎广告有关,只有2项与网络语言相关;最后一个让它百口难辩的疑点是,当用户用搜狗输入法和谷歌输入法输入某些相同的拼音时显示的答案竟都一致。

虽然谷歌最后承认“确实包含了一些非Google(谷歌)的数据源”,并“为因此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

但谷歌的声明,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态度。我们需要知道,谷歌拼音输入法最初的版本中,究竟包含了多少“非Google(谷歌)数据源”?侵权涉及哪些企业和个人?谷歌应该向所有被侵权者公开道歉,而不是轻描淡写说抱歉。

谷歌这次被搜狐揪着尾巴狠狠地打,确实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并不是把侵权材料从词库中删除就可以万事大吉的。但谷歌的态度表明,它尚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期盼,大名鼎鼎的谷歌别再出第2个抄袭门事件了!

3、爱普生残墨事件遭千夫所指

时间:2007年1月12日

地点:广州

人物:田原、爱普生

事情回放:

2007年1月6日,根据爱普生网上导购指引,广州消费者田原在其专卖店购买了爱普生1290型彩色喷墨打印机及配套墨盒。仅过了3天,打印机就提示:“墨盒需要更换”。然而,细心的田原发现,更换下来的原装墨盒内竟还残留大量墨水。

接连更换2个墨盒,仍出现相同情况。1月8日,困惑的田原将显示用尽的彩色墨盒及黑色墨盒送交法定检验机构——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结果令人吃惊,参照新墨盒的墨水总量,黑色墨盒中剩余的墨水竟占总量的30.9%,而彩色墨盒的剩余量最高达到了58.2%。经调查,造成如此高浪费的原因,是厂家特意安装在墨盒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芯片。

据了解,爱普生墨盒的中文提示说:“本制品可保证最佳的打印质量,是爱普生为长期保证打印机的可靠性而开发的,如果使用本制品以外的墨水或墨水盒而发生故障,敝公司恕不负责”。

但其在美国销售的产品英文说明却是“我们推荐你使用真正的Epson墨盒,并不要使用再生墨盒(加注墨水),如使用其他品牌可能影响你的打印质量,并可能导致打印机的不同损害”。截然不同的口吻,丝毫没有不承诺服务的语言。

不仅如此,Epson更在墨盒中加入防伪芯片,以确保用户无法自行填充墨水。但是,Epson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却没有加入这种芯片,原因是欧洲和美国的法律都禁止这类保护垄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方式。

为讨个说法,田原找到了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的曾德锋律师。2007年1月12日,田原委托曾德锋律师向广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却遭遇阻截。5月,爱普生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上诉,认为此纠纷属产品责任而非产品质量责任,同时以“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办事处及其在中国投资的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都在北京东城区”为由,认定此案属于涉外案件,要求移送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之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在9月21日下达裁定书,确定案件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但此案目前仍未开庭审理,田原还在等待......

事件点评:

墨盒事件的爆发,再一次把爱普生的丑陋嘴脸暴露在消费者的面前!然而,更可耻的是,爱普生竟然看人下菜,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与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完全不同。

爱普生为何这样,其实一切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

爱普生为控制市场占有率,可谓动足了脑筋。他们通过在配套墨盒中植入具有识别功能的芯片,建立起一套消费者只要使用其打印机,就必须使用原装耗材的潜规则。

有意思的是,这项新技术并没赢来喝彩。2000年,美国计算机行业权威杂志《PC magazine》颇有讽刺意味地评价,“Epson无与伦比的技术可能要毁在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上”,并将其带芯片的墨盒评为“全球最差5个产品之一”。而这个新技术带来的墨盒剩余墨水量奇高的问题,引来了怨声一片。2001年,美国消费者状告Epson(爱普生)公司,指控其打印机墨盒残墨过多,并强制消费者为所浪费部分埋单的行为。2006年4月,爱普生以赠送45美元优惠券的方式和解了这一历时多年的诉讼。

但反观中国消费者,却没有那么幸运。从年初开始告状到年尾,田原至今仍然没有从爱普生那得到一个说法。

也许,爱普生有理由傲慢,因为它占据着这个市场!但请你相信,今天的傲慢将成为明天的坟墓。日系手机在中国的死亡就是很好的例子。

4、赛门铁克误杀无辜,百万用户遭殃

时间:2007年5月18日

地点:中国大陆

人物:赛门铁克

事情回放:

5月18日,赛门铁克的诺顿软件升级病毒库后,会把WindowsXP系统关键文件删除,重启后系统将瘫痪。当时媒体报道百余万用户电脑遭误杀。事情发生后,赛门铁克迟迟未能推出赔偿方案。

直到6月25日,赛门铁克大中华区总裁郭尊华表示,自从误杀事件之后,赛门铁克的每个员工都对用户有一种“愧疚感”。产生误杀和误判是整个杀毒软件行业的问题,从该公司调查来看,受影响的电脑仅有5万台左右。并提出一个看似“优惠”的赔偿方案。

针对受误杀影响的诺顿个人用户,赛门铁克给出了免费享受额外12个月的许可证延长,并免费获赠诺顿储存还原大师2.0软件。

对于受影响的企业级用户,赛门铁克将对受影响的计算机数量提供Ghost解决方案套件(Ghost Solution Suite)授权许可。

对于这样一个“赔偿方案”,业界并不满意。但郭尊华称,这是 “与客户、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得出的最终结果”。并宣称,从技术层面来看,没有厂商可以避免误杀的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尊华称,赛门铁克能做的就是尽量缩短响应时间。“误杀事件出来时我们的响应时间是80分钟,今后能不能提高到70分钟,60分钟,甚至更短呢?”但事实却扇了他一耳光!最终的结果是在5周之后,赛门铁克才公布正式的诚意解决方案。

事件点评:

赔偿可以有很多种,但“诚意”的道歉却只有一种。

听听赛门铁克大中华区总裁郭尊华痛陈的“自从误杀事件之后,赛门铁克的每个员工都对用户有亠种愧疚感”。用户还能提什么要求呢,简直太感人了,不就是个“误杀”嘛!

对于为何在5周之后,才公布正式的“诚意”解决方案。郭说,“第一时间首要做的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且巩固和避免同样的事情再发生。”谎言说多了,听者自然也就麻木了。

无需貌似关怀的“诚意”方案,无需让你我都抑郁的“愧疚”之情,用户需要的只是一声哪怕是浮于表面的Sorry,可赛门铁克就是不说。袁枚在诗里说: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停吹横笛,是为了捕蝉,那赛门铁克王顾左右而言他的闪烁其词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也只有留给它自己去回答了。恨“铁”不成钢啊!

诺顿这次“误杀”事件,影响到全国数百万消费者的直接利益,甚至涉及整个网络的安全。虽然,网上热炒的东西很快就会过去,但数百万用户受伤的心是难以修补的。

5、大中电器商业间谍事件曝行业丑闻

时间:2007年5月31日

地点:北京

人物:大中电器

事情回放:

2007年5月31日,北京最大家电连锁商大中电器自曝“行业丑闻”:宣布大中电器一名内部员工涉嫌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充当商业间谍,将大中电器一系列商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

5月30日,大中电器高调通知各地媒体,31日下午3点半将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详情暂时保密,但保证“内容震撼”。发布会将公开高调宣布揪出潜藏在自己公司的一名“内鬼”。这名内部员工涉嫌充当大中北京最大竞争对手的商业间谍,将大中电器的营销计划书、价格信息、开店协议、与合作伙伴的合同等一系列商业秘密透露给这个竞争对手。

但是最戏剧化的一幕随之出现。原定下午3点的发布会在推迟了半小时后,突然宣布“因故取消”,让到场的几十家媒体记者错愕不已。随后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大中电器的广宣部经理罗连展示了一条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转发给她的短信,短信内容是国美董事会主席黄光裕发给张大中的,大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茶楼所托之事,思量再三…同意…发布会取消”云云。

可见,此前张大中曾就此事与黄光裕面谈,只不过当时条件并未被黄光裕接受,才有后来大中欲起诉国美一事。而黄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与大中私了,因此中国的“第一场商业间谍官司”还未开场,便已谢幕。

让人感兴趣的关键,还是“茶楼所托”为何事?在这个国美、大中、苏宁三者关系最微妙的时刻,或许此事将会直接关系到大中的命运走向。

最后,大中还是被国美并购,也由此将这一事件画上了句号。

事件点评:

也许,最好的编剧,也写不出这样的剧本。

经济学家曾经不无忧虑地指出:20 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是腐败,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将是泄密!

现在的家电行业,竞争远比其它行业更残酷,商业间谍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安全和兴亡,而且一个企业重大的商业秘密,如果被窃,对企业的伤害可说是极其残酷的。

这个消息的出台有其背后的原因。当时,困扰着大中电器及其当家人张大中的应该就是大中与苏宁的并购案。虽然两方面公布了并购事宜,但是并未就细节问题向媒体公布。此时,大中用商业间谍作幌子,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很显然是为并购开路。

要知道,大中与永乐的纠纷就是为了国美与永乐的并购而起,现在却说张大中更愿将其企业卖给国美,这似乎有点自打耳光的味道。现在,大中商业间谍案已经尘埃落定,但这场闹剧、更是一场丑闻的发生也似乎在警醒着世人:商场如战场,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6、互联星空涉黄 运营商颜面无光

时间:2007年6月11日

地点:湖南

人物:互联星空

事情回放:

6月11日,乔先生登陆了“互联星空”湖南频道主页,可展现在他眼前的一幕令他瞠目结舌。他在该网站的左侧面位置“成人片场”中发现了大量淫秽色情影片,影片中不堪入目的特写镜头频频出现该网站,还专门辟有日韩、华语、欧美等色情专场。只需支付30元人民币,任何人都可成为该网站观看电影的付费会员。

事情发生后,中国电信集团在北京总部召开了情况沟通会。首先,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赴湖南调查督办。调查组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对湖南省电信公司互联星空业务的管理制度、作业流程和电影频道内容及对SP供片授权情况进行了调查。

其次,责成湖南省电信公司对湖南互联星空运营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湖南省电信公司立即责令湖南互联星空运营中心总经理、副总经理停职检查,随后又分别给予记大过和记过处分,对负责内容审核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对上述人员进行了经济处罚。

另外,立即终止与此次事件涉及SP——湖南和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关闭其接入服务,并将其列入有严重违规行为的SP名单,通报全集团今后不得与其合作。并要求全集团各级企业立即再次清查网站不良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中国电信的强力处理下,虽然此事最终得以妥善处理,但造成的影响却甚为深远。

事件点评: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不可否认,自遭曝光后,中国电信在处理湖南“互联星空”网站涉黄一案上,是值得叫好的。但叫好之余,禁不住还要追问:

其一,众所周知,中国电信利用其掌握的带宽资源与众多的内容提供商合作。这些内容提供商从几年前开始在其各地网站播放港台三级片,到如今公然在网站首页上刊登宣传文字、宣传照,对一夜情、包二奶、偷情、强奸等社会丑陋现象与性暴力大肆渲染,再到网民交30元钱便可随便点播观看多达上千部淫秽电影,如此胡作非为,负有监管之责的机构何以长期“熟视无睹”?该不该承担相关责任呢?

其二,自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实施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以来,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均有所作为。但为何“互联星空”却可以放心大胆地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直到被媒体曝光?

此次湖南“互联星空”网站涉黄案件展示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有关部门应该在细究中让更多的“潜规则”大白于天下。

7、网络流量造假互联网公司声誉扫地

时间:2007年8月30日

地点:搜狐

人物:张朝阳

事情回放:

Alexa在8月30日公开统计数据,搜狐全球用户访问到达率从1.7%左右下降至0.83%,单用户访问页面数从13页左右下降至9.1页,排名因此从22名重挫至48名。而新浪、网易、腾讯和百度等其他几大网站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全球排名均保持在20名左右。

9月4日,愤怒的张朝阳一改沉默,紧急召开驻京记者招待会。会上,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我在这里可以对天发誓,搜狐绝对没有作弊。我干什么作弊?我骗谁?骗董事会?骗自己吗?没有必要!”他认为这是Alexa专门针对搜狐的“作弊行为”。同时,他暗示从可靠渠道完全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但是作为官方发言他不会明示,只是希望行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应该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当天早些时候,新浪发表援引“专家意见”的声明称,“搜狐最近的排名大幅下滑,是因为其前期存在舞弊行为”。

公开资料显示,Alexa是一家以发布全球网站排名而著称的第三方统计机构,1996年4月创立于美国,凭借着在搜索引擎技术以及Web站点流量统计和分析技术上的突出能力,它很快就脱颖而出。

2002年5月,Alexa调整公司发展战略:放弃自己擅长的搜索引擎技术转与Google合作,并将更多精力放到Web网站流量统计和排名上。它不但利用Google遍及全球的Web搜索程序构造了一个庞大的页面信息数据库,还放上自己的搜索程序,在互联网上搜寻新网址。经过多年积累,Alexa的网址库已存储了400亿条以上的网址信息,而日均高达1TB的数据库增量,也让它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全面的网址信息数据库。

鉴于类似第三方机构稀缺,Alexa在全球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市场,Alexa的排名被很多网站视为荣誉榜。

这次,搜狐排名下降,难怪张朝阳如此着急!

事件点评:

一个Alexa网站排名,竟能把张朝阳逼着发誓,这绝对是一个新闻。但流量造假,更是互联网的一大丑闻!

这场丑闻的发生,怪只怪国内的这些网站太在乎Alexa的排名了!但奇怪的是,Alexa在中国如此吃香,它在美国却极少有人问津,美国互联网巨头在宣传推荐自己时,极少有拿Alexa说事的先例。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新浪、搜狐和网易等大牌门户网站迅速崛起,中国互联网因此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更多的风险投资者(VC)将手里的美元毫不吝啬地投进来。而投资的标准之一便是Alexa排名。

于是,为了引来VC,或得到投资后向VC们汇报业绩,几乎所有国内网站的管理者都急迫地寻找一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巨大价值和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Alexa自然成了企业和风投者的不二之选。

现在,相当部分网站经营者在向董事会汇报业绩或检测竞争对手情况时都以Alexa排名为依据。这无形中强化了Alexa排名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更促使一些人开始在流量上利用流氓软件作假。

于是,一个个流氓变成了商业巨子!对这种现象,人们都感到疑惑:难道成为商业巨子就必须先成为流氓?

假如互联网巨头都是这样靠流氓软件提高网络流量的,这对千千万万不能不用电脑的用户公平吗?

8、百度再遭“邮件门”

时间:2007年12月7日

地点:北京海淀法院

人物:百度、万网

事情回放:

12月7日上午9时,“国内首例电子邮件泄密案”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原告席上,律师郭力说,2006年8月11日他偶然发现,在百度上搜索“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郭力”或接收邮件的邮箱名,居然找到了一个月前自己发出的私人邮件链接,利用“百度快照”竟还能看到该邮件附件的全文。

“私人邮件怎能供人随意查阅?”郭力随即向百度公司和万网反映情况,要求删除相关链接和内容。该要求在一个月后才得到满足。其间,他得到万网答复:因公司邮件服务器缓存被百度搜索程序“非法搜索”,致使郭力的邮件内容被链接并公开。

“电子邮件与传统信件一样,应享有通信秘密权,公民使用电子邮件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邮件服务商未确保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性,百度对用户私人电子邮件内容提供非法链接并予以公开,给我造成了巨大精神压力,两家网站必须共同承担责任。”郭力要求两被告在各自网站首页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2628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万元。

万网代理人当即反驳,侵权赔偿构成要件是侵权方必须有过错,而万网并无过错,因为此前已采取安全措施,包括108个字符串加密,必须完全破解才能取走,而用普通破解算法10年都无法解开,因此不清楚百度如何将内容取走的。

百度代理人则表示,之所以郭力所发送邮件的附件会被公开在网上,可能是有人已经把附件的URL地址放在BBS、博客等网站公开后才被百度快照抓取的。另外,百度称万网所采用的108长字符串的安全措施不是当时最安全的,所以才造成了URL地址被复制后别人也能访问。

经过一场口水战后,法院没有当庭宣判,但这件事却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事件点评:

百度刚刚从2006年的邮件门事件中脱身,在2007年却又掉进了另一个邮件门事件中,这足够让李彦宏郁闷!

虽然,开庭当天没有宣判,但是这个案件却唤起了很多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

事实上,不管今天的百度如何,在百度刚刚起步的时候,李彦宏还是一个很纯洁的人。是的,李彦宏不作恶,但百度的技术作恶!

在互联网刚刚起步时,流行一句俗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别人无法知道你是谁。但现在,“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出于偷窥、商业或管制等目的而想方设法了解“你到底是谁”的个人和组织与日俱增。一点不夸张地说,现在,不仅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还知道你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近年来,成长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从E-mail、博客、加速网页浏览的软件、数字图书馆、网络地图到网上支付等等。这其中的每一项业务都免不了对用户信息的搜集,你在网上读了些什么、你曾去过哪些网站、你通过E-mail与谁联络——你在网上的这些所作所为,互联网公司尽收眼底。

这次邮件泄密案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希望这只是一个个案,而不要成为今后必须面对的普遍现实!

9、西门子中国陷“贿赂门”百年老店声誉毁于一旦

时间:2007年8月

地点:中国

人物:西门子高层

事情回放:

2007年8月底,西门子总部发言人安德里亚斯施瓦伯证实,内部调查表明,西门子中国确实存在不正当的商业行为。而就在8月初,西门子中国领导人还坚称,中国区不受“贿赂门”事件影响。

随着针对西门子的反腐败调查范围不断扩大,数家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和个人浮出水面,被认为可能接受了西门子的贿赂。该案作为近年来商业贿赂领域的特大案件,业已引起各界对反商业贿赂的重视。

2006年11月9日,西门子公司财务审计机构毕马威(KPMG)提交的一份针对该公司的名为“SAS99审计程序——结果摘要”的内部审计报告显示,行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咨询费用”向行贿对象支付“可疑的费用”。

德国《经济周刊》援引西门子内部人士的话称,在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运营中,有将近一半的业务涉及行贿。并称,西门子中国分公司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不用向慕尼黑总部汇报而自行作出重要的投资决定。德国媒体报道称,在中国投资巨大并获得了大批合约的西门子,其腐败案件尤其引人关注。报道还透露,西门子在列支敦士顿设立的3个黑金账号中,有一个账户直接用中国某企业命名,西门子曾向这个账户转入410万欧元。

西门子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显示,9个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和个人亦被牵扯到贿赂案中。广东民生康田律师事务所余建军指出,毕马威提及的公司,很可能是西门子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壳公司,部分应是在海外注册。“通过壳公司虚设交易和服务,用作商业贿赂的屏障,最后壳公司被甩掉,致使证据链断裂,所以查清也并不容易。”

现在,“贿赂门”事件虽仍在处理中,但对西门子来说,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事件点评:

百年老店西门子居然出现这样的丑闻,真是世风日下!

丑闻曝光后,西门子核心高层陆续受牵连,包括西门子当时的监事会主席冯必乐及首席执行官柯菲德相继主动辞职,更有一高管被拘捕并认罪。迫于压力,西门子从外部聘任罗旭德为新的CEO,这在其历史上尚属首次。

德国企业一向以光明正大而自居,但这一形象随着西门子企业爆发的丑闻而失色不少。据了解,这些丑闻包括上亿欧元的贿赂等违规行为。牵涉其中的不乏一些国内著名企业的高管。

长期以来,德国的法律制度认为,花钱贿赂外国官员,是公司必要的业务开销。实际上,德国法律一度允许企业为这样的开销撇账。在德国商人的意识中,贿赂有时是一种必要手段的观点依然存在。当你跟德国公司高管交流时,他们会说:“德国人有高标准,但当我们到世界各地时,那里比较粗野和肮脏,要说我们还能够按照足球规则来玩那就太幼稚了。”

西门子出现今天的局面,并非一时之举,这与高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太过重视眼前利益,却忽视公司长远发展,让西门子走向了无底深渊!

10、戴尔“代工厂”事发工人遭“剥削”

时间:2007年11月25日

地点:广东

人物:香港学生组织

事情回放:

2007年11月,香港学生组织——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以下简称SACOM)通过调查发现,戴尔位于东莞的3家代工厂严重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据SACOM报告披露,此次被指为血汗工厂的三家公司分别为东莞长安光宝电子有限公司、旭基电子有限公司、东莞石碣泰瑞塑料电子厂。SACOM称,戴尔的直销模式将品牌商的风险转嫁到供货厂商身上,最后直接导致了工人被严重剥削。

调查显示,泰瑞的正班工资每天只有17元人民币,平均时薪为2.1元人民币,加班工资只有3.5元,远低于法定工资标准,而且员工没有产假,也没有提供法定的有薪假期,五一劳动节放假没有工资,工人只有15分钟的时间吃饭。光宝及旭基两家工厂很多岗位都要求工人站立上班,一天站立时间长达12小时,由于产量定得很高,导致大部分人都不能在上班时间完成产量而被迫加班。这3家工厂的共同点是:工人没有最基本的劳动合同,工时不符合法定标准。

该调查组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戴尔的采购及外包制度造成。一直以来,戴尔奉行“零库存”策略。因此,戴尔电脑不会因滞销而出现折旧。报道指出,戴尔成本虽比其他对手低8%,但将风险转嫁给了零件供应商,最终则由工人来承担。

香港7所高校正联合争取将“企业社会责任”条款列入校园的采购政策内,戴尔电脑可能将因此被排除在香港高校的学生机采购清单之内。

但戴尔中国相关人士称,涉及的3家工厂是众多IT公司的零件供应商,戴尔只是其客户之一。目前正在考虑是否对配件供应商的用工情况进行调查。

事件点评:

在公众面前,顶着世界500强之一帽子的戴尔终于露出它的真面目!

2006年4月发生的戴尔“换芯门”刚刚解决,一下又掉进了财报丑闻中!现在,财报丑闻一事还没解决,又一下被“血汗工厂”闪电般击倒!这不禁让人奇怪,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戴尔理应受到人们尊敬,但在中国,为什么却丑闻频出?

外资公司在中国做生意,表面上看,满口游戏规则,最强调公平竞争,但暗底下从事不正当竞争或违法的事大有人在。

这次揭露戴尔“血汗工厂”的并非劳动保障部门,并非社会良心的媒体,而是来自香港大学的普通学生。他们躲过了很多“陷阱”后,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东莞多个工厂,实地访问了60多位工人,发现了大量违反《劳动法》的现象。

从香港学生的报告中,不难看出跨国企业的外包制度,如何将成本压力转嫁到代工厂,最后落在工人的肩上。

香港学生的这次行为提醒了劳动保障和监管部门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连毫无社会资源的学生都能发现的问题,为何我们的监管部门却会遗漏?“血汗工厂”的存在不仅让整个行业蒙羞,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业/IT行业/软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