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采铜选取了人生的七个关键切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成功。设计出精进的路径,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
part 1(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事件)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是哪种人?
茫然:荒废度日
焦灼: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
无助: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可行动上停滞不前
随意:时而兴致勃勃,时而松垮懒散
投机:四处打探,投机取巧
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恪守本心知事情轻重缓急,全力做好手头的事。
书中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时间视角
1、积极过去的视角(积极的心态往回看)
2、消极过去的视角(消极的心态往回看)
3、享乐主义视角(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
4、宿命论视角(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5、未来视角(关注未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五种视角都有优缺点,不要维持单一的视角。如:工作的时候用未来视角,当你身心疲惫回到家的时候就应该用享乐主义视角,暂时忘记工作。
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关系,前者是“要什么,实现它的意义是什么”,后者是“怎么实现”。当这件事你不想做了,想想它对你的意义,当你一直幻想未来要干嘛干嘛,请思考实现它的路径。
把时间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多做长半衰期事件,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影响长久的就是长半衰期(个人成长,某种技能,思维模式的升级),短半衰期(刷微博,玩游戏,八卦)。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一般工作要快,生活要慢。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进入“心流”(忘我)的状态。
part2(选择: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可以想想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你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东西。找到它,让你的工作或事业持续的获得这种感受。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的时候,先不访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矫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找出隐藏在思想深处的隐含假设,提前防备人生的困局的发生。
本书初步归纳了四个最典型的关于人生选择的隐含假设:
1、赛道假设
人生是一场比赛,项目是设定好的,获胜者寥寥无几,轮不到我,于是害怕尝试。
2、低关联假设
人生的种种经历之前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
3、僵固型心智
国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天赋不够,智商平平,遇到挫折就自怨自艾。
4、零和博弈
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很少去构思双赢的方案
三个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
1、目标悬置
因为现实原因,把你的目标暂时放一放,等到时机成熟时,重新开始。
2、能力嫁接
把你掌握的能力嫁接到其它领域去
3、特性改造
爱好和工作不要隔绝开来,工作中融入你的爱好,爱好可以转变为工作
面对太多选择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如:找工作,把你关注的每个点全部列出清单,然后分别打分。总得分(权重X得分)高者可能就是你目前最佳的选择。
一个选择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多年以后,一个新的选择可能会颠覆掉原先那个关键的选择。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1、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
2、重新选择,并不用全部推倒重来。
part3(行动: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管怎么样,只要开始就好。
拿快递、交水费、拖地洗碗、……要立刻去做,老是记挂,造成心理成本更大。
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实习不是产品,但基于实习经历写成的系统性总结报告可以算作是产品
阅读不是产品,阅读后输出的笔记是产品
拥有绘画技能不是产品,使用这项技能创造的作品可以算是产品。
…………………………………………
先做出来再说,然后再不断修正和迭代。
像ps一样分解任务:
“核心思考区间”的工作不可中断
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
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
三思而后行,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在做完一件事后,我们应该怎么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信息 2、预期 3、结果 4、进度 5、工具 6、情绪 7、障碍 8、优势 9、缺憾 10、意义
除了上面这些问题示范之外,还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保证及时性、梳理反应链 、关注意外现象。
part4(学习: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主动构建知识而非被动吸收,找出你所在领域的框架。
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1、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当前的学习资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3、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资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由表入里找到问题的本质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对知识进行解码,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的表达手法)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对信息材料的解码,需要用新知识来解构旧知识,是新旧知识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深度学习:不止了解,还要知晓。
寻找解码的入口: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求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知识、技能!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操练(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融合的方式有三类(迁移、印证、互补)。
part5(思维:锻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丢掉
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现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图解思考:基于所思考的内容,自行创造或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图形样式。
把问题想的更周密:运用矩阵、穷举法、清单运用
part6(努力: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当我们提升一项新能力的时候,刚开始可能看不到一点往前走的迹象,但只要你熬一会儿,再熬一会儿,就会出成效了。
问问自己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对你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把它做精、做细、做好。次要的,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
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高难度挑战,激发无限潜能。一件事你刚开始没有兴趣,但深入下去,你可能就会有兴趣了。因为努力而热爱。
part7(成功: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标准化教育有风险,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1、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
2、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3、主动试错
4、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5、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从“游乐场”模式切换到“荒野求生”的模式,现实的残酷,能让你更加强大。
坚持你的与众不同,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替代。
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尽量去做一些酷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