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聚类分析概述
2.各种距离的定义
2.1 样本相似性度量
2.2 类与类间的相似性度量
2.3 变量间的相似度度量
3.划分聚类
4.层次聚类
1.聚类分析概述
聚类分析是一种定量方法,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它是对多个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从数据挖掘的角度看,又可以大致分为四种:
本篇文章将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来揽述,但也会借鉴数学建模的部分思想。
无论是从那个角度看,其基本原则都是:
希望族(类)内的相似度尽可能高,族(类)间的相似度尽可能低(相异度尽可能高)。
先来看一下从数据挖掘的角度看,这四种聚类方法有什么不同。
划分聚类:给定一个n个对象的集合,划分方法构建数据的k 个分区,其中每个分区表示一个族(族)。大部分划分方法是基于距离的,给定要构建的k个分区数,划分方法首先创建一个初始划分,然后使用一种迭代的重定位技术将各个样本重定位,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可以分为凝聚和分裂的方法;凝聚也称自底向上法,开始便将每个对象单独为一个族,然后逐次合并相近的对象,直到所有组被合并为一个族或者达到迭代停止条件为止。分裂也称自顶向下,开始将所有样本当成一个族,然后迭代分解成更小的值。
基于密度的聚类:其主要思想是只要“邻域“中的密度(对象或数据点的数目)超过某个阀值,就继续增长给定的族。也就是说,对给定族中的每个数据点,在给定半径的邻域中必须包含最少数目的点。这样的主要好处就是过滤噪声,剔除离群点。
基于网格的聚类:它把对象空间量化为有限个单元,形成一个网格结构,所有的聚类操作都在这个网格结构中进行,这样使得处理的时间独立于数据对象的个数,而仅依赖于量化空间中每一维的单元数。
划分聚类是基于距离的,可以使用均值或者中心点等代表族中心,对中小规模的数据有效;而层次聚类是一种层次分解,不能纠正错误的合并或划分,但可以集成其他的技术;基于密度的聚类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族,族密度是每个点的“邻域“内必须具有最少个数的点,可以过滤离群点;基于网格的聚类使用一种多分辨率网格数据结构,能快速处理数据。
但在目前的工业应用中,主要是划分聚类和层次聚类的应用,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2.各种距离的定义
2.1 样本相似性度量
要用数量化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就要用数量化的方法来定义每个样本的相似程度,这个相似程度在数学上可以称之为距离,最常用的闵氏距离:
解决方法:在计算距离之前,先把所有指标都转化为统一的分布内,即标准化。
缺点2:使用欧式距离要求各坐标对距离的贡献应该是同等的,且变差大小也是相同的,如果变差不同,则不太适用。
比如在择偶时衡量一个男性的指标,假如是身高和收入水平,一个人是1.5米,收入6000,另一个人是1.8米,收入5500,这两个人的两个指标的变差差别就很大,不好用欧式距离。
解决方法2:将欧式距离进行一定的改写:
与闵氏距离相似的还有马氏距离,它是对闵氏距离的进一步调优:
2.2 类与类间的相似性度量
如果有两个样本类 G1,G2 ,可以用下面的一系列方法度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2.3 变量间的相似度度量
相关系数,记变量 xj 的取值 (x1j,x2j,⋯,xnj) 就可以用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作为他们的相似性度量:
plt.figure(figsize=(12,12))
from seaborn.linearmodels import corrplot,symmatplot
_ = corrplot(df,annot = False)
plt.show()
余弦相似度:也可以利用两个变量的夹角余弦作为它们的相似性度量:
其中 |rjk| 越接近1, xj,xk 就越相似,如果越接近0,相似性就越弱。
更多距离度量公式点我
3.划分聚类
对于给定的类目数据k,首先给出初始划分,通过迭代改变样本和族的隶属关系,使得每次划分都比前一次好,直到隶属关系基本稳定。
划分聚类的代表是K-Means算法,它需要在一开始指定类目数,根据距离最近的原则,把待分类的样本点划分到不同的族,然后按照平均法计算各个族的质心,重新分配质心,直到质心的移动距离小于某个值。
3.1 k均值聚类
K-Means算法也称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聚类算法,也是其他聚类算法的基础。
假定输入样本为S = X1,X2,···,Xm,则算法步骤为:
1. 选择初始的k个类别中心μ1μ2…μk
2. 对于每个样本Xi,将其标记为距离类别中心最近的类别(距离计算一般采用欧式距离)
3. 将每个类别中心更新为隶属该类别的所有样本的均值
4. 重复最后两步,直到类别中心的变化小于某阈值。
终止条件一般有迭代次数,族中心变化率,最小平方误差MSE (Minimum Squared Error)等。
算法缺陷:k个族心初始点需要提前设定好,但现实情况中,不同场景下的k个族质心往往相差很大,在k值不会太大,应用场景不明确是,可以通过迭代求解损失函数最小时对应的k值。不同的随机种子点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看一下k=3得到的三种不同结果:
可以发现,即使k=3相同,但开始的情况不同,仍然有可能使得聚类不成功。第二张图就是聚类失败的例子。
4.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不需要指定类数,它把每个点划分为一族,将最近的两个点划分为一族,重复划分直到只剩下一个族。
用最短距离法看一下具体是怎么算的;
记销售员 wi(i=1,2,3,4,5) 的销售业绩为 (vi1,vi2) ,使用绝对值距离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使用最短距离法来测量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即
如此就把所有的样本点聚为一类,如果想要聚成3类,完全可以在 H3 处停止迭代就OK了。用图可以表示为:
由此判断五个推销员中 w5工作最佳,w3,w4较好,w1,w2较差。 也就是三类。
参考
多元统计分析-何晓群
数学建模原理与应用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