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

文  字/    何静 

图  片/    黄伟  严海龙 

编  辑/    梁焱

夜色已然蒙蒙,华灯点亮心香。这里是一扇门,门外是穿梭不停的人海车流,进门是清净生香的聚缘福地。走进香园,放下的是烦恼,收获的是喜悦。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1张图片

“满阶竹影扫斜阳,一枕秋风桂子香。”疏影斜晖下,伴随着阵阵桂花香,待有风过之时,飒飒摇曳的竹影在红墙上印下斑驳的痕迹。走进这样的环境,身心不自觉的放松,集聚一周的疲劳仿佛这一刻悄然湮灭。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2张图片

“拿得起 放得下 莫负这杯茶 花花世界不染尘 方是真潇洒”,一碗茶,喝下去的是甘甜苦涩,品出来的是人生滋味。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3张图片

这是一处禅与茶的交汇的地方,是抒怀人情味的心灵家园。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4张图片

净手、焚香,除去尘垢,除去喧嚣,收归当下。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5张图片

这里有热情的师兄们,面带微笑,让人在秋日渐深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春风一般的温暖。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6张图片

短暂的静心仪式之后,师父开始了给我们的授课,师父在诙谐幽默的笑谈中分享和传播普茶知识和经验,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收获普茶知识。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7张图片

什么是原创?谈到关于原创的分享,每个人对原创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说:在没有的基础上自己创造出来的,也有人说:在原有的模型上去调整和创新后的新事物。那么,茶是何时兴起的呢?禅茶乃至普茶的起源在哪里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师父是这样讲的……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8张图片

陆羽《茶经》谈到

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算是最系统的一部茶经。

茶,源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又由以前的药发展到现在的饮料。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9张图片

而禅茶是外界对于寺院里喝茶的统称,而寺院里称普茶——也叫“吃普茶”,以前寺院大和尚每十天请师父们吃普茶,一则犒劳大家、二则和大家聚会交流,再宣布新的任务。

普,是普遍的意思,普茶,是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既是联络感情,也是学习祖辈传下来的精神。我们常说的明前茶,即清明前采摘的茶叶,是最好的,通常作为贡茶以及用来供奉先祖,这体现的也是传统礼仪中的恭敬心。

普茶的十个日子,正月初一、初二、十五,四月十五,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十二月二十四、十二月三十。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10张图片

四川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盛产药材和茶叶,不同的海拔高度和盆地湿润的气候,不同的日照和温差,形成了阴阳交汇的格局,所产茶叶性能和口味也各有不同。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11张图片

茶和药材一样,有着一套流程:第一 动作标准、第二 修炼身心、第三 传承愿力。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茶起源于生活,自然也是生活不可缺少之一,越正式的场合越简单,精心准备的茶和器具,便是对朋友最好的款待。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12张图片

“人生有味,品味人生”,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禅茶一味”,在师父看来,“禅”,有禅味,生活中的行走坐卧皆是禅;“茶”有茶味,畅怀适饮,韵致超然,苦涩甘甜都是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人情味。

“品味生活”,如一碗茶,释然面对,滤尽心尘。吃普茶 离不开人,喝的是茶,做的是事、抒的是情。

“处处洞察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洞察生活,人情世故参合在一起,那么禅味、茶味也就有了人情味。

“禅茶一味”,各人能泡出各自的味道,人有人情味,茶

才有茶味。这个“味”是各自修炼的心性和人情味。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13张图片

谈及川茶的现状:推广和创新不够,茶贱伤农,很多海拔高,产能低的特殊性能的茶,无人采摘,为了增产增量有好的卖相,施肥打农药破坏了茶的天然品质,师父无不感慨。

师父的愿景就是希望学员学茶以后,认真去做茶,为茶、为川茶的发展和传承做点贡献。还有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未来普茶师的考核和除名。

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_第14张图片

最后,在欢喜之中,和师父拍照留影,记录点滴,珍惜每一刻。

                                 

              传承普茶文化  传递普茶精神

            一茶一会,普和同悦,茶意同均

你可能感兴趣的:(桂棹兰桨 甘甜苦涩——记体验23班《普茶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