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_王初明_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

今天周五,上午硬着头皮看英文文献,才只有一小段进展。Ken Hyland的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明天继续。

晚上继续阅读Professor Wang.2015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

研究对象:

两名留学生,A 泰国,华裔,一语为泰语,在泰国学过一年汉语。B 加拿大,在本国学过4个月汉语。

实验操作:

阅读三段汉语读物。第一段103字,用于培训受试如何有声思维(即把思考方式、策略说出来,录音以备转写、研究)

第二段、不完整的故事,要求读后续写。

续写后即时访谈。

第三段、不完整的故事,字数比第二段多,要求读后续写。

续写后即时访谈。

转写录音,对材料编码。检索学生续写中与语言协同相关的现象。

研究结果:

受试为了续写而认真阅读材料,阅读目的十分明确。

受试有意识使自己的续写内容与原作保持连贯。

续写也注意跟原文内容保持逻辑一致。

用回读的方式,使用读物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读后续写有促学功效,迫使自己脱离舒适区,学用新的表达方式。

个人感悟:

本实验的特色在于使用有声思维的方式,先训练受试用有声思维传递自己即时的策略;再进行实操。

对受试的有声思维内容编码。

个人不同意见:

研究结果中“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的这种说法。实验提到,A不会写阿姨的姨的时候,回读抄用读物中的“姨”;不确定写“笑起来”还是“笑着”的时候,回读,抄用了“笑起来”。作者认为,这是受试用模仿协同,借用先前出现的词语去表达创新内容,这是一种解决信息加工能力不足、促进内容表达更为顺畅的策略,称其为协同策略。

个人观点是:这是一种用新词表达新内容的主动式学习呢?还是一种参考答案省时抄袭答案的一种方式?这不好界定。在学生未经更深入思考的时候,采用回读的方式,找到了相似的表达方式,也有可能不经思考,挪用材料中的语言项,但实际上却产生新的偏误。这一点还未找到实证证据,但今天已把我自己写作课的习作收上来了,明天就编码试着找找看。

但是全文读下来还是满顺畅的。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笔记_王初明_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