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整理薄荷阅读《心理学百科》的笔记,需要足够的耐心……
>> Philosophical Roots: Psychology In The Making -
·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 ·
做真实的自己
** 【背景知识】
Søren Kierkegaard
索伦·克尔凯郭尔
一位哲学家典型的一生
**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富庶的家庭,从小受到家庭宗教环境的影响,成长为一名虔诚的路德教信徒。
>> Søren Kierkegaard was born to an affluent Danish family, and raised as a strict Lutheran.
>> PS:Lutheranism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主要分支。马丁·路德(1483-1546)于1517年发动新教改革,这一教派也以其宗教理论而得名
** 索伦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继承了大笔遗产之后,他决定一心一意投入哲学。
>> He studied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at Copenhagen University. When he came into a sizeable inheritance, he decided to devote his life to philosophy.
** 可是最终他对自己的学术生涯不甚满意。他曾这样总结道: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理清需要做什么(我生而为人的使命是什么),而非需要知道什么(穷尽一生学习知识)。
>>But ultimately this left him dissatisfied.“What I really need to do,” he said, “is to get clear about what I am to do, not what I must know.”
** 1840年,他与Regine Olsen订婚,但是后来他毁了婚约,表示自己不适合结婚。
>> In 1840, he became engaged to Regine Olsen, but broke off the engagement, saying that he was unsuited to marriage.
** 他长期处在郁郁寡欢的状态中,而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生活。总是形单影只的他,最主要的休闲活动包括在街上与陌生人交谈,以及一个人乘着马车驶到乡间去。
>> His general state of melancholy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his life. A solitary figure, his main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cluded walking the streets to chat with strangers, and taking long carriage rides alone into the countryside.
** 1855年10月2日,他病倒街头。后来,11月11日,他逝世于哥本哈根的弗里德里希医院之中。
>> Kierkegaard collapsed in the street on 2 October 1855, and died on 11 November in Friedrich’s Hospital, Copenhagen.
** 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 Key Works
1843 Fear and Trembling 《恐惧与战栗》
1843 Either/Or 《非此即彼》
1844 The Concept of Anxiety 《焦虑的概念》
1849 The Sickness Unto Death 《致死的疾病》
>> 克尔凯郭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哲学之光”
“寻找一个对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寻找一个我愿意为它而活、为它而死的理念。”
** 20 世纪以前,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克尔凯郭尔的名字,因为他主要用丹麦语著述。
** 然而,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对 20 世纪欧洲和北美的基督教、非基督教和美学存在主义者有过重要的影响,成为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渊源。
** 1.他改写了欧洲哲学史
** 克尔凯郭尔被认为是使欧洲哲学发展发生方向性转折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实现的转折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来当做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以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特别是厌烦、忧郁、绝望等悲观情绪代替对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认识的研究,特别是代替黑格尔主义对纯思维、理性和逻辑的研究来作为其哲学的主要内容。
** 2.他与他的基督
** 他在一个路德教家庭长大,父亲的道德颇有罪孽,导致他内心敏感而惭愧。他一心想当牧师,大学时,也主修了神学。毕业后考取了神学学位,但因不认同丹麦路德教会的教义而从未担任过神职。
** 他的信仰是不掺杂一丝功利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宗教研究后,他要求教会当局公开承认自己违背了基督教的崇高理想并进行忏悔。他指责教会已不再能代表《新约》中的基督教,认为他们的讲道不符合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因此他在斗争中与丹麦教会公开决裂
** 濒死之时,他拒绝官方教会牧师的圣餐,怀着强烈的基督信仰,于数周后去世,年仅42 岁。
** 3.存在主义
** 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 存在主义。
**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试图将一切与个体自身的情况相联系,而不是从中提取本质,借此来理解生活。他反对怀疑论,反对宿命论的超然旁观,把道德和伦理责任作为普遍目标,把由此促进的世俗判断和绝望戏剧化。
**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
>> 1.“如何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就是人的本质”
** 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
** 其意义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而不需要全然寄托于他的历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
** 2.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分为三级:
** 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 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德的存在;
** 宗教性存在: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 句子解析
1. Søren Kierkegaard’s book The Sickness unto Death offers self-analysis as a means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of “despair”, (which he considered to stem not from depression, but rather from the alienation of the self).
** 本句大意:索伦着重研究了“自我”与“绝望”的关系。在1849年的著作《致死的疾病》中,他提出绝望并非来自于一个人的抑郁心态,而是源于自我的异化。
>> 2. Such ignorance is close to bliss, and so inconsequential that Kierkegaard was not even sure it could be counted as despair.
**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对自我一无所知,他反而几乎会有一种无知带来的快乐(傻乐)。
>> Such ignorance is so consequential that ** 本句大意:这样的无知并不会造成任何严重的后果,以至于索伦都无法确定是否能将其判别为一种“绝望”。
>> 3.1913 John B. Watson denounces self-analysis in psychology, stating that “introspection forms no essential part of its methods”.
** 本句大意:1913年,约翰·华生对“自我分析”法进行了谴责。他认为自省对研究心理学而言,毫无意义。
>> 4.1996 Rollo May bases his book, The Meaning of Anxiety, on Kierkegaard’s The Concept of Anxiety.
** 本句大意:梅·罗洛基于克尔凯郭尔的《焦虑的概念》,写出了《焦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