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记 - 爷爷讲从前 - 5 太行山上学工作

上太行山参加工作

        1949年9月10日,堂兄带着我和堂姐夫三人启程往太行山行进,没有交通工具只有背着干粮徒步前进。我们通过曲沃,绛县后很快就进入山区,要到太行山首先要翻越太岳山。进山之后,发现道路曲折,人烟稀少,有时走一天也看不到村庄。

      据说山上也常常可碰见土匪,我们走进山区时,心里七上八下。有一天突然发现附近路旁有一堆燃烧未尽的火灰,我们怀疑土匪有可能就在不远的地方,便加快了步伐,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快速离开了这段危险山谷。有一天很幸运的碰上了一辆顺路的马车,让我们坐了一段路这才得以休息片刻。我们在途中有时候很疲乏了,只能坐在石头上喝点山沟里的水,休息一会儿再走。

      在山地行走只知道按方向,很难分清界限,不知不觉的翻过了太岳山走到了太行山。一天我们站在太行山上看着远处一片光明,心情自然开朗了,继续前行便到了堂兄工作的工厂——山西省屯留县东故县铁厂(后改为山西省兵工局一大厂七分厂)。

      我们在途中共行走了八天,已经疲惫不堪,所以休息了一天于1949年9月20日正式参加了工作,和我同时参加工作的还有从河北保定前来的王裕堂。到厂部报到后,我被分配到工程科当描图员,他被分配到车间。我们二人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这个厂是兵工厂总共有500多人,共四个车间。第一车间是炼铁车间,有两座炼铁高炉。第二车间是翻砂车间,专门负责浇铸迫击炮弹外壳。第三车间是修理车间,其主要任务是制作炮弹模型。还有一个是保证高炉炼铁的鼓风机车间,设备的维修工作也是由维修车间负责。当时我只有16岁,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在工程科工作了两个月之后,领导让我到维修车间当车工从头做起,熟悉业务体验生活。我的师傅是车间里唯一读过高级小学的人,其他人文化程度都很低。我跟师傅操作车床主要是车60型迫击炮弹铁模,那时候的车床很落后,车炮弹模的弧形全靠两只手同时动作才能完成,据说有的学徒已经进车间三年了还不能独立操作完成。我只用了一两天就掌握了操作,因此车间的人对我另眼看待。维修车间有位老师傅是八级车工白师傅,技术很高,经验非常丰富,车各种丝扣都是按记忆搭配齿轮,但是一遇到新的扣型就不会计算。这点难不倒我,我知道后就开始帮助师傅计算应该搭配的齿轮。这样就受到白师傅的喜爱,让我帮着他一起研究改进操作方案。我们按照炮弹模型的弧度制作了一个滑道,让刀架按滑道自动滑行,这样既降低了操作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这个创新成功后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1950年长治市要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让我们选两个代表。维修车间选了我,动力车间选了八级工人窦师傅。厂里那时没有汽车,只安排了一辆马车送我们二人到长治市参加了会议。

      这年秋天,我得了麻疹,发高烧,头发大把的掉,牙齿也松动了。厂里没有医生,只好硬抗。师傅们也每天要上班,我的生活还要自理,十分困难。这时刚好有个同学远道来看我,帮我熬过了这一关,很快恢复了健康,便回到了工作岗位。

      快到年底的时候,省兵工局通知要召开工作会议。除厂领导参加外,还指定要我们车间选一个表现好的代表参加工作会议,车间李主任召开全体会议,进行选举,要求提名二人后再举手表决,选出一人。宣布选举开始时,按照厂里的规矩是先提议,后表决,大家先提出的候选人是我,后提出的是李主任。先表决李主任时,我举了手,后表决我时,我没举手,这样李主任恰好比我多一票而当选了。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李主任是老革命,我很尊重他。

      在维修车间工作之后又调我到收发室和老同志一起收购铁矿石。我和两位老同志在一起收矿石,由我计算,两位老同志是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给我讲了很多长征故事,令人钦佩。

      没过多久,翻砂车间的记工员调走了,让我去顶替,我便成了记工员。记工员的职责是对车间人员每天考勤,每人上班要挂牌,下班要摘牌,加班要另外计算,每加班1小时要按1.125计算工分,说起来是工分,实际上是按小米的价格发点零花钱。但这种计算比较困难,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或计算器,我又打不好珠算,只有手算,月底那天我要算一百多人的工分,直到快天亮时才能算完交财务上结算。   

      我本来到工厂是想来上夜校继续学习的,来后发现情况大不一样,厂里只有一位高中毕业的文化教员,还有一位从延安派过来的李厂长以及其他几位领导干部。每周一、三、五晚上要学习,教员是由兵工总厂派的一位工程师讲中学理化课,领导让我和他们一起学习,我都按时参加。

      厂里的工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晚上在大礼堂上大课,领导让我担任算术老师,上课时看到下面坐了很多学生,年纪大的老师傅也在下面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性,所以听课都很认真。

      我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和军队一样实行的是供给制,吃住都由工厂负责,每天三餐都是小米干饭和小米稀饭。每人每月只能领一些零花钱,我每月是140斤小米加上教课补了80斤共220斤小米的钱为零花钱。另外厂里还给每人指定一块地种植蔬菜,我的一块地种的西红柿,收获很好,怎么吃也吃不完。

        我们厂是在农村里,谈不上娱乐生活,村里唯一的一个小饭馆,有一位老人喜欢说书,把“三侠剑”讲得出神入化,我听了之后对武侠小说产生了兴趣。在听了“三侠剑”之后接着看了“彭公案”、“施公案” 、“七侠五义”等书。

      为了活跃厂里的文化生活,由电焊工张师傅和我担任导演,编演了一些话剧,周末在厂里演出了,受到大家的一致的好评。另外在当地想看戏也不容易,太行有名的戏剧叫“上党梆子”,我们一些年轻人有时白天下班后会赶七、八里路到镇上去看戏,很晚才回来,第二天还会按时上班。

      上了太行山,在上夜校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想象,但在做人做事方面学了不少东西,取得了一些经验,受益匪浅。尤其是通过实际工作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而且由于在1949年10月1日前参加了革命,现在成了老干部,受到了党和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未完待续...

本故事完全属实,背景时间是20世纪40和50年代。未经作者许可,切勿模仿,欢迎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学记 - 爷爷讲从前 - 5 太行山上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