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

“母上大人,你这饼做得挺好吃”,伊姐一边吃一边评价今天的晚饭——烙饼。我举着沾满面粉的双手从厨房冒出头来,看着她吃得津津有味,成就感突然爆棚,“我要晒一晒”,然后找手机——对角度——发送。随后的一个小时,朋友圈里点评的人们蜂拥而至,炸锅啦。

舌尖上的记忆_第1张图片
我的作品

        真的,这是我第一次做出味道还不错的烙饼,确实挺自豪的,尽管我知道圈里的朋友有太多厨房武林高手,我这无论从品相到味道简直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当伊姐夸我的时候,一瞬间就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蹭蹭蹭顶格了。说来惭愧,在不惑之年,在许多人眼里最简单的家常饼,却是我的软肋,不,应该说厨房一直就是我的“滑铁卢”。作为典型的金牛座女子,从小到大奉行美食至上,但厨房是我的短板,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吃不会做”,还经常挑剔的那种人,犹记得少年时,父亲经常带我出去吃饭,逢人便说:“我闺女挑食,这肉只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一个人长大后,总会有些滋味,停留在记忆中,在我的记忆中有父亲做的手擀面和清炖鲫鱼;有妈妈做的鱼香肉丝和韭菜盒子;有大妈做的家常饼和春天时做的黄豆酱;有老妗子的白菜蒸饺和酱爆青椒西红柿鸡蛋大杂烩;还有婆婆做的炖小肘和春节才能吃到的粘豆饽饽……人的味蕾是有情绪记忆的,它们承载着与食物和味道相关的种种回忆,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家的味道”或者“童年的味道”之说,因为食物在我们身体中留下的记忆,是情绪,是画面,更是感受。有天早饭,王先生说菜淡了,问我有没有咸菜,我用自己拙劣的刀工切了一碟咸菜,还用香油等调料调了一下,端了上去,他只吃了一根就再也没动筷子,我坐下来也夹了一根,味道不对,食欲全无。我瞪着那碟咸菜,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碟,那是已故的三姑奶做的,自家腌的咸菜切成丁,用三合油浸透,里面再切上少许青椒丁和新鲜的红辣椒丁,搅拌在一起,颜色鲜亮,味道微辣而下饭,最简单的食材,有着最丰富的味道。透过时光,我好像又看到了那样一抹身影,步履蹒跚的给我打开房门,不厌其烦的询问:“要拿些咸菜回去吗?”记得一部韩国电影《泡菜战争》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妈妈的味道,但是每一种味道都不一样。” 时光将这些味道烙在了我们的舌尖上,所有的岁月都沉淀在我们的味蕾里,所以有人说: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

舌尖上的记忆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伊姐,如果所有要学习的技能需要排序的话,娘亲希望你首选“做饭”。前几年网络上有位女士在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教她4岁的女儿学习做饭,当时我看了是泪如雨下啊!的确,吃,才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关键法则,正是“民以食为天”。我是毕业后才学会的做饭,但是自己喜欢的面食却统统不会做,并且因为我挑剔的味蕾,住校的生活使我得了慢性肠胃炎。我是这几年才对厨房的一切感兴趣了。做饭,有时也是一种成长的象征,与柴米油盐握手言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和长大。当青丝熬成白发,所有的爱意都融在了这人间烟火里,然后便读懂了苏轼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为家人、为自己心甘情愿的洗手做羹汤,在柴米油盐里感受人世间最踏实的温暖,也修出自己最接地气的美丽!

你可能感兴趣的:(舌尖上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