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

有些东西去了就是去了,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
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_第1张图片
图|皇小小

好几天之前听《玛丽》,想起来最开始没出专辑的时候,听前冲唱,不想听前冲唱,就去腾讯看简单生活音乐节的视频,听赵小雷唱。

新专辑出来之后,想着无法长大、成都、鼓楼、孤独、再见北京、玛丽、八十年代的歌都听过了,就没急着买专辑,后来实体专辑出来,也没买,反而买了前两张专辑。

其实按说,以那时候对《成都》《鼓楼》的热爱,那张专辑着实该买来的。

可能是从心底里觉得《赵小雷》和《吉姆餐厅》的风格,包括编配,更符合我对赵小雷风格的认同。而新专辑中老歌居多,尤其是看到那首《朵》,想到以前音乐节,包括大事发声节目中,数次改编过的歌词旋律,就像攒的一样,于是,实体专辑出来的那一天,就只买了前两张。

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_第2张图片
图|黄小小

过去那么久了,上一周才想起来认真听听《无法长大》这张专辑。

听完,越来越想念那些逝去的东西。

专辑收录了《八十年代的歌》我也挺惊讶的,这首小歌在我这本来就和《难受》《19岁时候的歌》感觉类似,就像是那种随口唱的小曲子,结果真严肃的列在新专辑里,还是有些惊讶的。

好久前,周末在家起床后放这首歌,可能是听惯了以前那种简单的弹唱,初听到专辑里的这首歌,唯一的感觉就是“小题大做”——就是一首特别简单,明明只靠赵小雷的声音就很完美的歌,偏偏经过了新专辑繁琐的包装,编曲、乐器配合以及对赵雷声音的处理,多了一点绵绵的感觉,少了那种简单感。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东西,适应了就好了。除了可惜丢了些以前那种更极致清澈的感觉之外,这首歌已经接受了。

然后,循环着听《玛丽》,想起来这首歌是去年11月在赵小雷演唱会门口,和一个学弟聊天,他说起来这首歌。后来,散场时一起走去公交站,他和他的朋友走在前面,大声的合唱这首歌,听的人特别开心。

听到“我多想和那些光阴永远住下来,我不能,我不能;我多想和时光一样潇洒的离开,我没能,我没能”时,忽然就想起来,时光飞逝。

忽然想起来,刚刚知道新专辑收录了《再见北京》的时候,窃喜,因为以前经常听“一定下载下来了”,结果,这首歌偏偏没有下下来。那种突如其来的怀念感,让我想起来这么多年很多曾经喜爱的东西都消失了,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消失一样。怀念,就像《玛丽》歌里的情感一样。

对于专辑,可能就是怀念demo吧。也许对一些人来说,有些人对demo的钟爱,就像原著粉在看电视剧时永远不满足一样。

但是,总是因为时间的过渡,丢失了一些我们很看重的东西。

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_第3张图片
图|皇小小

想的最厉害的时候,是今天第一次认真听新专辑里的《再见北京》。听完,demo版的那种清冽不见了,最初的那种难过也不见了——虽然听demo的时候,我对北京并没什么感觉,但是听到他唱“如果我真的哭了,是舍不得北京,带不走在这个城市我留下的心”的时候,还是哭了,是感同身受了一种我还没有付出过的深情。

但是新专辑中的编曲,与demo相比,真的是烟消云散了。初时的那种凛冽,那种寒冬离开时的凛冽弱化了很多,难过也弱化了很多。

这让我对demo的怀念无比强烈。

说实话,编曲确实更精致了,从《八十年代的歌》就可以看出来,《再见北京》也是,还有《成都》,但是,也许是内心的固执,总觉得有些歌真的不需要那么华丽的包装,其本身的细腻早已通过简单的形式显现。

当然,各有所爱吧。

也许,听听也就习惯了。就像那时候,听惯了demo版的《安和桥》,新专辑一出来接受不了的那个鼓声,经过一次现场,竟成了最爱。

但是,丢失了的终究是丢失了。

免不了怀念。

但是,喜欢的也终究是喜欢的。

没那么容易丢弃。

前者说的是demo的质感,后者说的是歌手。

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_第4张图片
图|Lafayette_刘炳皓

其实不喜欢长篇大论,但是今天写起来话好像有点多。可能中心还是在怀念吧。

看了一个自己写公众号(关于户外登山)写的很棒的人在上写的九篇关于他失恋的文章,就是那种剖析自己的文章,能深切的感受到他对以前日子的怀念。也许是因为这,所以才会引发我对demo的怀念……

哈哈哈,瞎扯的呀。

写的时候,想起我很喜欢的电视剧里的台词:

时光飞逝,时光也永驻。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像新专辑出来,demo就下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