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苏武

近段时间看了文言文《苏武传》和京剧《汉苏武》。两者都讲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苏武。

没有声音的《苏武传》无声地写出苏武傲傲铁骨,紧迸出苏武人生的精彩,点那神魅之笔。悠然悦耳的京剧《汉苏武》有形地演绎出苏武铁汉柔情,描画出苏武凡人一面,拉近与英雄的距离。两者虽有不同,但始终都表现了苏武以身许国、矢志不渝的“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的爱国主义!

京剧《汉苏武》丢弃了《苏武传》三处细节,其一是: 自刎之时,“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其二是:自刎之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其三是,北海牧羊之初粮草断绝,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些受苦的细节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京剧《汉苏武》是对《苏武传》的再改编,虽有可惜但整体来说是场非常成功的京剧表演。

京剧《汉苏武》新增加了二处内容,其一是:李陵将军降服之前的一战,“将军,我等被困山林,陷入绝境唯有以身殉国,拼死一战,拼死一战,吾不死非壮士也!”也为后面李陵的悔与恨做了铺垫,丰满了李陵将军的形象。其二是:胡阿云的出现,“闻听都尉胡克丹之女胡阿云,长得十分美貌智慧过人。” 她胡阿云面对且鞮侯的歹意,不贪那荣华富贵,不畏惧强权,不恐那北海的苍凉,毅然决然去嫁给苏武,最后与苏武有了孩子通国,却不得不与君相离。而苏武的初不为美色所动、后携妇将雏誓死归汉的爱国节操的画面,也顺势而上作了提升爱国主义精神和丰富人物高尚情感的可贵探索。

在简言意骇的文言字句中读出苏武经历坎坷曲折但始终精忠爱国的一生。《苏武传》刻画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地再现了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间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并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异国多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烘托苏武,苏武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活跃在眼前,令人心生敬佩和感概之情。其中苏武三次以死明志,上打动且鞮侯,起惜才之意而多次使计去劝降苏武,意图招他入那蛮夷之帐下;下感动李陵等人,以礼相待而不敢硬硬相逼至死,恐对不住自己那羞愧之心,余生不得安宁。苏武云淡风轻面对死亡,情深意重对待祖国,“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轻轻道出此话,聪慧的他瞬间料想到虞常与张胜密谋失败之事带来的后果,他想用死亡来避免后面的屈节辱命,却被张胜、常惠死死拦住。面对且鞮侯诋辱般的审讯,苏武正气吐道“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然后他凛然不屈拔出佩带的刀自刎,惊得卫律亲自抱住、扶好苏武,并让人救治他,吓得常惠等人哭泣着。世交往来的李陵将军带酒宴歌舞前来声情并茂得劝降苏武,李陵先道那汉皇对苏武家兄不仁,害两位兄长逝去,断苏武手足,后言那汉皇年事已高,朝令夕改,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花言巧语劝苏武不该为此守节,还告诉苏武“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用他送母下葬的恩情来企图打动苏武那坚守气节的冰心。苏武如何应对呢?自古忠孝难两全,苏武先是言“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诠释家兄的名节,后是道自己早已是个死人,被困在这苍茫北海而无法为君效力,与死无异。亦明白李陵背叛汉皇易主,带那招降之意来挟恩,索性“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表那忠与义。

在铿锵人口的京剧歌唱中听出苏武那一片冰心照汉朝的心声,聆到苏武对羊儿满怀心酸与寂苦的倾诉,“十七年羊为伴,十七年与羊眠。十七年离人烟,十七年思念亲人眼望穿。十七年心灵时刻在呼唤,苏武莫忘我祖先。莫忘吾皇千秋业,莫忘子民万万千。持节报主守信念,上苍护我到今天。”人生有多少个十七年,苏武却被困在荒凉茫茫的北海里忍饥挨冷,受苦受累,还不知道遥遥未来能否回到故土,回到汉皇身边尽忠心!苏武实乃大英雄!实乃大豪杰!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他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他用不屈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用铮铮傲骨赢得且鞮侯的赞赏,用忠贞不二之心逼退前来的李陵,用直白坚言逗得卫律咬牙切齿,用冰心白发迎来美善双全的胡阿云。

当然个人认为京剧中的苏武更有血有肉,更真实再现出本人独特英雄使臣魅力,给人带来了较为直接的视觉冲击与心灵感受。而《苏武传》需要细细品读,花较长时间才能把握其奥妙。

品苏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