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班第二天下午

离应睡觉的标准时间还有半小时,不能再拖了,把今天的课姑且记个流水账吧。

信息量非常大!

上午是亦新教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写作方法,可操作性不但很强,而且还可以成为读书会的互动项目,非常有趣。此处不缀。

下午王晶老师的课程也同样精彩。有两段现场体验课让整个教室欢笑声不断。第一个是让大家分组研究一堆石头。第二个是让每组自己编剧一段剧情,然后组员分成角色后各自表演。这个节目比春晚好看、过瘾的多。详细内容应该会在掌门“雪漠亲子阅读”里放出来。

晚上还是袁春梅老师礼仪修养课。袁老师讲的非常细致且风趣幽默,大家仍然笑声不断。

可是就在这笑声中,我的心同时也在被刺痛着。就像雪师在最后的总结所说的,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日常细节应该怎么做。如果袁老师不说,雪师不提醒,这些问题就像是秃子后脑勺上的疤,自己看不见,别人却一目了然。

问题是,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但我的举手投足和与他人相处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有很多地方非常粗糙。没有从小到耳濡目染和严格训练,是很不容易察觉到的。

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区分因果应该比面粉还细。这句话,此时我才似乎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前觉得,区分因果当然是必须的,但那应该都是些大是大非,关系到前世今生,需要有些神通才能看的仔细。其实现在想来,袁老师讲的这些生活小常识就是“面粉”。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会跟这个世界产生关系,都会形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果之说一点都不是迷信,是眼前和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是完全能够看得着摸得着的现象。人往往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善念而得到很多尊重和助缘,同样也会因为一点的不得体而莫名其妙的遭受损失。就更不用说那些更加恶劣的行为。

人,并不是说想做个好人就可以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纷繁复杂,内心的善良并不一定代表行为完美。行为上的小瑕疵经常会成为做事、交友的违缘。所谓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说的就是在根本不了解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时,就已经走向失败了。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冤,但机遇面前我们大多不会有更多试错的机会。

我之前会觉得,这些细节都不重要啊,学佛的人没必要在乎这些“世间法”层面的东西,在乎就是执念的表现,只要发心正确就行了。现在才理解,日常家庭生活和社交礼仪所表现的细小行为,正是提现了佛教的很多核心思想。如果善心没有体现在善行上的话,善心又该如何体现?如何建立意义呢?所谓的“执着”其实是对结果过分在意,计较“自我”得失,形成了一种执幻为实想法。教室里同学们显然都明白这些究竟真理,都有高妙的见地,但在行为的细节之处则会严格要求。明白因果而不是陷入其中执着痛苦,在生活中更好的锤炼自己,借事炼心。成就哪有那么简单,没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就无法完成超越,达至完美。

更为关键的是,有些雪师和袁老师讲的问题,有些就在几小时前发生在我的身上。

痛并快乐着。揭露自己的毛病毕竟会使我汗颜、脸红、痛苦。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揭露以及有这么好的同学和老师,我才有可能获得提高。不然,这一辈子就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班第二天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