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祭奠的名义
也无风雨也无晴_2332
字数 4138 · 阅读 13
2018-12-13 14:28
今早的南京晴朗清冷,空气有轻微的污染。每年上午十点惯例的警报声只响了几秒钟就没了动静,莫名其妙,有太敷衍了事之嫌!
中国人有个习惯,不到个十周年五十周年等等这种整年整月的时候,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所遭遇的苦难,不会予以重视,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的原因。即使上升为国家公祭日,可大众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一直匮缺理性的梳理了解,八十一年前凄冷的十二月,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留给今人感悟的,绝不仅是情绪的激动与仇恨,更应有理性的纪念和弥补历史认知的缺失,不去了解真实的历史,不以历史作为人文沉淀以养育我们自强、理性和文明的精神,这才是我们的遗憾和耻辱。
南京,在八十一年前的此刻,有很多让我们悲壮的战斗,不被后人所知。
12月8日,日军由东、西、南三面围困了南京。
乌龙山、老虎山、幕府山、狮子山、马家山、清凉山、雨花台、紫金山等主要阵地和炮台,就暴露在日军海陆空火力打击之下。
其中,乌龙山、老虎山、幕府山、狮子山等炮台位于国军南京城郭城防工事外围,缺乏正规陆军掩护,处境更为危险。
12月12日,担任乌龙山、老虎山炮台所在区域守备的国军徐源泉第二军团撤退。
炮台不仅和日本海军力战,还在侧翼掩护着正面守卫南京的国军友军。
日军担负主攻南京的第3、6、9、13、16、114等主力师团,均有猝不及防遭遇五个炮台火力急袭,伤亡惨重的记载。
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二联队以重炮炮击南京水西门城楼,突然,国军“炮弹不停地落在我们的周围”,被炸毁大口径野战炮数门。
炮台多次炮袭,逼迫日军重炮阵地后退,有效支撑了国军防守作战,成为日军攻击的腹背之刺。
挨了数次闷棒,日军这才发现袭击来自古老的国军炮台。恨怒交加,日军便疯狂向隐蔽于丘陵高地密林里的国军炮台发起炮击、攻击。
12日夜,唐生智和南京卫戍司令部在接到“相机撤退”命令后,仅召集师、军主官集会,轮流签字后,并没有“相机”地匆忙决定了“立即撤退”。
南京,陷入混乱。
各条防线的国军因为失去指挥,千军万马陷入了无序的撤退。接到命令的在撤退,没接到命令的殊死抵抗。
这是唐生智和南京卫戍司令部不可推卸的渎职大罪。
暴露在外线的炮台,尤其乌龙山、老虎山、狮子山等炮台,因为配置进口德式火炮,很早就接到拆炮撤退的命令。
于是,炮台以老旧火炮继续发射,掩护南京撤退。然后,开始组织炮台四周的村镇平民火速赶往炮台,配合国军拆卸重炮,搬运重炮。
这些宝贵的、稀缺的重炮得以保全。邵百昌中将也为此得到嘉奖
大量搬运火炮的平民滞留在炮台。和他们同样滞留在炮台的,有坚持着“不走了”,在阵地上与日军死拼的国军战士,也有正在抢建未竣工工事的工人。
数万工人,如今居然没有准确记录和资料。
12日,夜。
当撤退军民路过呼唤他们撤退的时候,他们不知因果,勤于职守,挑灯夜战,专注施工。
等到大规模的日军开始围攻炮台,他们这才发现,他们和留守的国军,拆卸搬运火炮的平民,已经被日军完全包围。
13日,中国军民坚守在乌龙山、老虎山、狮子山等炮台。
炮兵,并没有多少枪械。更没有什么枪弹。很快,他们弹尽粮绝。他们和施工工人一起,搬运施工石头投掷,做最后的抵抗。
陈旧的火炮最后一次发射后,军民们七手八脚开始往炮口灌镪水毁炮——最后,部分地方的中国军民以石头的投掷抵抗,甚至持续到晚上。
终于,战死之外,所有军民都被日军俘虏。
最后,我们知道的屠杀,就发生了。
出于被这些炮台有效打击的恼羞成怒,日军尤其疯狂对被俘的军民予以屠杀。
屠杀祸及炮台四周的村镇。
惊恐不安的与炮台军人犹如一家的妇孺老小,被日军以刺刀、烈火和手榴弹驱赶出来。
他们和他们的儿子、丈夫、兄弟,以及更多是外地人的国防工事施工工人们,被驱赶在一起。
然后,就是更惨烈的杀戮。
南京屠城,除却下关码头、火车站是日军当年疯狂杀戮之地,屠杀最密集的地点,多在自清凉山脚,到乌龙山脚,以及燕子矶一带的长江沿岸。
而这一地区,正是炮台军民和施工工人最后战斗和抵抗的地区。
我们不知道他们当年最后抵抗的壮烈、英勇。然而,我们却可以想象,当南京沉陷,他们坚持一天一夜,在最后的炮台,开炮,搏斗,直至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终于无奈被俘的那份悲壮。
他们,和他们的妻儿老小,是死难者,也是牺牲者,更是南京攻守战中不屈的战士。
12月12日夜,富贵山教导总队指挥部。
撤退命令下达后,司令部人员纷纷撤退。邱清泉催促桂永清撤退后,守在已经无法接通的电话机前,点燃香烟,目睹他的卫士焚烧司令部重要文件。
这天,教导总队高炮连击毁了最后一架日军轰炸机。他果断命令炮兵毁炮,撤退。
弃城命令下达后,南京乱成一团。
南京三面被围,溃军和撤退市民向下关蜂拥行进,人潮涌涌,每一个人都在焦急钻隙北进,希望尽快奔向下关的挹江门,然后在下关码头,能够幸运登上北渡的船。
是夜,由于没接到命令,教导总队防守从紫金山、灵谷寺、陵园新村、西山孝陵卫到白骨坟一线阵地,处处激战。
这支中国当时军改种子军队,为中国军民大溃逃、大撤退,做最后的血拼。
在从紫金山、灵谷寺、陵园新村、西山孝陵卫到白骨坟一线的教导总队的防线防区,官兵用命,处处激战。
慢慢的,到了深夜,日军以白磷弹发起攻击,紫金山烈焰熊熊,在挹江门也可看见冲天火光。
紫金山上,马威龙第3旅两个团兀自血战不息。
13日,黎明。
接到撤退命令后,马威龙亲自抱机枪开道,指挥部队正面冲锋突围。
他们沿紫金山北麓绕行敌人薄弱的空隙,成功迂回到皖南。
除却粤军正面突围之外,教导总队马威龙第3旅是唯一一支正面突围的南京城防部队。他们作为城防主力军,几乎战至弹药耗尽。
一年后,该支部队投入兰封会战,马威龙将军在兰封激战中殉国。年仅32岁。
奉命撤退的51师师长王耀武并没有急于脱身。
他带着几名卫士,在下关码头至挹江门往返焦急寻找,终于,他找到躺在担架上两位重伤的团长张灵甫,邱维达。
张灵甫和邱维达得以逃出生天。
经历南京屠城之痛,后来,两位将军均为抗日疆场上的悍将,杀敌尤其坚决。
1937年12月12日深夜到13日,是南京城最为混乱,也是最为悲壮的时刻。
当时日机不能夜晚轰炸。于是,下关码头到挹江门的路上,路灯不息,亮如白昼。
数十万人奔逃往生的路上,混乱之间,并没有想到南京下关电厂忠于职守的工人们为他们的逃离,做出了牺牲。
他们在次日逃难不及,近千名工人都被杀害。他们死于职守,至今无名。
12月13日凌晨。
粤军各部以叶肇作为总指挥,蜂蛹冲出太平门,和日军第16师团前锋发生激战。
粤军数次冲击日军封锁线不成功,官兵伏地避弹,危急万分。是时,第159师罗策群代师长挥舞手枪,亲率卫士发起敢死冲锋。
冲锋间,罗策群厉声大呼“唔好做哀仔呀!”,激励士气。
黑暗之下,广东人血性暴起,也不讲究阵势,争先恐后扑向敌阵。
粤军凶猛突围,正好切入日军第9师团和第16师团结合部。他们顺势冲锋,一度抵达位于汤山的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南京大屠杀元凶,日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跺脚大惊,急电南京城下日军回援。
粤军并不知敌情,虚晃一枪,趁虚穿插,突出重危。
罗策群将军一直冲锋在前,不幸中弹,殉国。
该部国军后来转战皖南,1938年再次走向抗日战场,屡立功勋。
13日,天亮。
日军攻入城内,开始屠杀。
由中山门、光华门、通济门等城防阵地阵不及撤退的被俘的中国官兵,被日军集体杀害。
12月13日,午后。
日军第30旅团长佐佐木到一率部攻击到下关,向逃难军民集中的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发起袭击。
其时,南京市代市长、宪兵司令、警察厅厅长萧山令正在指挥混乱军民渡河。见到日军扑来,他指挥宪兵部队挺身而出,在江边奋力抵抗。
正面御敌之时,不料日军海军派出炮艇逆江袭击,企图控制下关码头。于是,英勇抵抗的中国国军腹背受敌,萧山令将军身中十余弹,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壮烈殉国。
下关火车站,担任教导总队撤退掩护的第3旅副旅长雷震将军也组织抵抗,掩护由下关发出的最后一趟满载逃难军民的列车。
最后,寡不敌众,雷震将军和其他坚持抵抗的教导总队官兵集体殉国。
两位将军位高权重,均有逃生机会。然而,他们甘愿作为逃难军民的最后人肉屏障,可谓为人民流尽了最后的鲜血。
记住他们,无疑,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
“ 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的同胞。”——张纯如
淞沪会战战至1937年9月21日,顾祝同和何应钦往来电文即有“伪满抽调驻扎营口、凤城一带最精锐之‘芷山部’警备队一万二千人来沪”一说。
一些资料调查显示,何应钦曾经在“沪战1120号密电”中,也提到“伪满于‘芷山部’四千余人,昨晚在杨林口、狮林登陆”。
日本侵略东北,大量的伪满少年经过6年的奴化教育,热血冲头,成为当时伪满国军的中坚。
这部伪满国军曾经参加了淞沪会战,以及会战之后向南京的攻击。
张纯如厌世前,情绪失控向亲友表示,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的同胞。
可见,在当时,她已经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战争私隐。
1937年11月,伪满国军“于佳芷山部”(旅团编制)混编加入日军18师团作战序列。
于芷山,东北军阀。早年追随张学良,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1937年任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
1949年,此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逮捕归案。1951年在狱中病死。
正是于芷山嫡系主力混编加强,瞬间,日军三流的第18师团便爆发了强劲的战力。
该部日军长途迂回、奔袭,于12月8日攻陷芜湖,截断了南京守军的战略退路。
随后,该部混编了伪满军的日军实施强行军。在12日后,赶到南京城下,汇同日军第6师团,第16师团,向南京中华门殊死抵抗的国军发起了猛攻。
后来,审判日本战犯时,谷寿夫为推卸责任,诡称,进入南京后,是满洲国军人首先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表现了“极端的集体仇恨”。
谷寿夫甚至无耻埋怨、诡称,正是满洲国军人积极地屠城,错误引导了日军对平民的杀害。
隐藏在真实的角落的往事,可能就在我们认知的底线之下。
最后,我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患难之交的好友的亲爷爷,当时是国军教导总队的一员,随部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紫金山阵地与日寇16师团激战六昼夜,奉命撤退到下关码头后,不幸壮烈殉国。他的奶奶在后方武汉,每天去江边码头等待自己的丈夫,看到从南京退下来的部队就打听消息,就这样一直的等......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悲愤之外,尚有更多值得我们纪念和感怀的。包括我们不能让这段历史,真的为仇恨湮灭而只在纪念日出现。
今天,以祭奠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