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生活

    6岁的小雨放学回到家与妈妈阐述在学校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小雨:“妈妈,今天在学校午休时××先睡醒了,他掀起我的被子一直说快起床,大懒虫,你怎么还不起,大懒虫……我很不开心。”(被强制叫醒的小雨很不开心,不喜欢这种的叫床方式)

妈妈:“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小雨:“妈妈帮我处理下,我想让他跟我道歉。”

妈妈:“好的,那有一种可能性对方会跟你道歉,还有一种可能性对方不会跟你道歉,你能接受嘛?”(妈妈阐述时内心的感觉是又是这事,面对这个调皮的孩子实在是火大,讨厌)

小雨:“能。”



第二天妈妈与小雨一起来到学校,计划与××的妈妈和孩子谈一谈,可恰好××的妈妈今天没到,就与老师分享此事,老师说小雨都不来找老师说,其实老师是知道的,就一起找到××来解决,

小雨妈:“阿姨想了解下你在家是怎么叫起床的呢?”

✖️✖️:“大懒虫,大懒虫,大懒虫,快起床,我在家妈妈就是这样叫我起床的吖”(表达时身体在晃动,动这动那)

小雨:“我真的很不喜欢这种方式。”(声音特别的低小)

小雨妈:“还有吗?”

✖️✖️:“还有吖,挠脚心吖。”(此刻的孩子兴高采烈)

老师:“你有没有掀小雨被子?”

✖️✖️:“没有。”

老师:“你有没有喊他大懒虫?”

✖️✖️:“没有。”

小雨妈:“我在家都是轻轻的拍拍小雨说小雨起床了,这是小雨喜欢的方式,下次这样叫他可以吗?”

过程中孩子并没有看着小雨妈或老师的眼睛

老师:“请你看着阿姨的眼睛。”

这时孩子才转过来

✖️✖️:“可以。”

结束后

小雨妈:“这件事情对方也没有道歉,要接受,这件事情就算解决了,”

小雨:“嗯,好。”

在今天成人家塾班上小雨妈妈分享此事情及自己的处理方式,面对这样的问题,姬老师说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说和这么做

孩子表达后这么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你们之间只是一个误会,✖️✖️是一个善良有爱的孩子,也非常喜欢与小雨在一起玩耍,只是在叫你起床上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用了他的一种方式呢”

再到某一个时间带着一份小礼物机缘巧合下碰到✖️✖️,与他分享说:“阿姨特别的谢谢你,在幼儿园叫小雨起床,阿姨感受到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善良的孩子。非常的爱小雨,特别的喜欢与小雨在一起。”再说到“你知道阿姨在家是怎么叫小雨起床的吗?轻轻的拍拍他说小雨起床了,当然啦,你也可以用你的方法呦。”内心平静,轻轻地表达。

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前者对于两个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发生没有得到更好的推进解决,指责与抱怨会更多些,控制于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孩子又感受到什么呢?有一种可能会让对方会越来越讨厌自己,也有可能会变本加厉。

后者呢孩子听到后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滋养,如果每一次都这样与孩子说,孩子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那份爱与温暖,一种爱与幸福的流动,让自己的孩子清楚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有爱的善良的,只是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幸福美好的人事物。自我内在的那份爱与善良逐渐增大,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去做到的旅程。


此刻,我深深感受到唯有具备正确爱与感受的能力才能够平衡好身边的各种关系,往往我们都希望对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自己,可自己又做了什么呢?配吗?一切还是都要从回到自己身上修正,需要在学习提升能力上下功夫。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