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第1张图片
香远益清

中国古代歌咏荷花的篇章不胜枚举。尤以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最为著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个人非常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把本来兴致盎然,误入荷塘深处的少女的焦灼心情出神入化地描绘出来。李清照早期的词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就象另一首《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通过精炼的语言,即使纵隔近千年,还是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到她的生活,体会到她的心情。唯有喜欢,才能坚持。所以这次一对一课,我选择画荷花。画之前,老师提醒我这幅画看似简单,其实却不容易。难度系数为九。我决定要挑战一下自己。

用粉红色构图。之后铺比较细致一些的大色块。先画荷花,再画茎和叶。画叶的时候要顺着叶脉的方向画。花茎叶的大色块很顺利地铺完,接下来画水波的大色块。画水波的要点是线条要平,用力要轻。我开始画的时候有点过于用力,就失去了水波的清透感。在老师的指点下调整了力度。另外,我在铺水波的大色块的时候过于拘泥细节,比如倒影的形状,颜色。其实只要是几种不同的颜色交叉着画就好,不然会影响画作的速度。

在铺完第一遍的大色块之后。第二次画水波用中号油画笔“扫”的画法。力度一定要轻。不仅不能看出笔触,而且颜色要丰富,颜色之间的过渡也要自然。不同颜色的绿,搭配不同颜色的蓝,再稍加一点土黄画叶子的倒影。其它没有倒影的的地方用深浅不同的灰,白,少许蓝和绿,补充画出水面在光线照射下的明暗感。另外,一定要有耐心,心急画不出水波掩映的效果。我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画完了中间叶子下方的水波部分。画的时候要一笔一笔地连贯着画,这样才能做到色彩丰富和不同色彩之间的自然过渡。不能相似的颜色跳跃着画。绘画的确是“唯手熟尔”,明显觉得右边后画部分的效果比左侧先画的部分在笔触和颜色过渡上好很多。

老师说我对色彩的把握很准确,只是“扫”的笔法还有待提高,“扫”的时候尽量力度均匀,而我作为初学者还是时重时轻,有的地方可以看出明显的笔触,而这是将来在画人物皮肤时的大忌。另外,不同色彩之间过渡时,“扫”的线条要短,这样才有水面雾气缭绕,倒影波心荡漾的感觉。虽然老师强调这幅画难在背景的处理,主体的荷花反而相对容易一些,真正细致地画花瓣儿部分还是感觉比第一幅郁金香难得多。郁金香的花瓣儿只要蓝色和白色相配就好。而荷花的每片花瓣儿至少需要七八种不同的梅红,深粉,浅粉,灰蓝之间的无缝衔接。色彩过度还相对容易把握,更难的是花瓣边缘线的处理。我画得不够流畅细致,一下子把整朵花的质感拉低很多。

好在老师告诉我可以调整画板,以自己最舒服顺手的姿势画。另外,即使是画边缘线也不能只用同一种颜色,而是顺着整片花瓣的颜色,该深的地方深,该浅的地方浅。在反复练习后,我渐渐找到一些感觉。颜料的稀释度和握笔稳特别关键。第二次画的花瓣的边缘线比之前明显细致流畅很多。下面的两片花瓣最难画。我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画完最底部翘起来的花瓣。老师鼓励我说这幅画我选对了,因为加强练习了我的薄弱项。

花朵细致的画完,开始第二遍画叶子。当勾勒出叶脉时,整片叶子鲜活起来。老师指出我的问题是远处的叶子和花颜色太过鲜艳,过度不够自然,这样和主体荷花比起来,稍有一些喧宾夺主的感觉。随后老师教了我新的画法。用中号油画笔把水分挤得很干,蘸少许不同颜料配在一起,在调色板上试着画两笔,有一种干粉似的感觉,然后以两三厘米的长短在后面的叶子,花,和水波的地方顺着当初画的方向扫。都完成后,远景终于有了朦胧感,与此同时,近景的荷花和叶子就有立体感了。

这幅画历时近十二小时。中间因为我的频繁出差,几乎从冬天画到夏天,历经近三个月。它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尊敬的导师。

初次构图和铺大色块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第2张图片
第一遍大色块完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第3张图片
细致地画水波和主体荷花的两片花瓣

细致勾勒花瓣的边缘线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第4张图片
主体荷花完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第5张图片
细致地画荷叶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第6张图片
模糊化远景的荷叶和荷花

画作完成

另: 感谢XIANG空间的刘老师每次教我新的技法。感谢花老师和丁老师的鼓励和美照。每次画画都时光静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